晚读丨比起这个,你们追的星都弱爆了!

答案都在天上!这些在天上稳定运行的“中国坐标”——北斗系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快捷舒适!

没错,今天我们要来追星!

四年前的今天,2020年7月31日,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四年间,我们与北斗系统有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天边的北斗是如何走到我们身边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发挥着什么作用?

什么?!这些都跟北斗有关

在生活中,我们似乎很难察觉到北斗的存在。

但其实,它一直在,并时时影响着我们。

清晨闹钟的准时响起,是北斗与5G配合的精准授时;楼下距离最近的共享单车、通勤大巴选定的最优路线、预知红绿灯倒数的读秒,是依靠北斗进行的精准定位与导航;而在演唱会的抢票环节、股票交易所的交易之中,北斗卫星也在时刻为其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

还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存在北斗的身影?

牧场上:用手机放牧

每年六七月份的夏季,是草原上的牲畜长膘的时候,但有了北斗,牧民们就不用顶热放牧了。“牛羊跟着水草走、牧人跟着牛羊走”的传统放牧模式成为过去时,“一边安稳地在家看电视,一边使用手机放牧”才是现在牧民们放牧的常态。

当牛羊等牲畜超出电子篱笆时,能够触发警报,并将信息传输到牧民手机上;同时还能为牧民推荐最佳追回路线,帮助牧民及时追回走远的牛羊。

铁塔旁:无人机不会撞上变电站

广东佛山市狮山镇三环西路,一架搭载可见光和红外测温仪的无人机,沿着既定的铁塔航线,完成了对输电设备多个关键零器件的拍照、测温。北斗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可以准确告知无人机位置。

依托北斗系统,构建起巡检的精准三维坐标系,通过这个空间模型规划航线、航点,无人机巡检时,不会因为误差撞上线路、变电站等。

马路上:自动驾驶车辆变得“耳聪目明”

无人驾驶车,在今天,已经比较常见了。

对于‘智慧的路’而言,基于北斗的高精地图是行车环境信息的‘基底’,能反映出地图目标在现实世界中的准确位置,还包含更丰富的道路交通信息,实现路径规划和导航。甚至在车辆传感器失灵的情况下,高精地图还能根据路况数据主动对车辆运行实现变道减速的控制。”

北斗系统对车载终端、路侧设备、云端平台的全面支持,让自动驾驶车辆“耳聪目明”,更加智慧高效。

单靠北斗船舶示位仪,出海的渔船不仅能够精准报位,信号丢失或者发生险情时还会发送报警信息。

这些大工程,也有北斗身影

刚刚通车不久的深中通道,也有北斗身影。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世界范围内在建跨海通道工程综合难度和规模最大的钢壳沉管隧道。要完成精准对接,需克服繁忙航路、基槽长距离横拖、复杂风浪流等不利建设条件。

运用北斗系统,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实现了精准建设施工,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成功安装沉管隧道管节,提升了施工精度和效率。

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上,集装箱货轮靠港后,岸桥按照信息系统自动发布的指令精准地抓取船上的集装箱,自动放置在基于北斗的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上,IGV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规划路径,将集装箱运往指定位置,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作业区内却“空无一人”。

02

北斗,是什么星?

讲了这么多,北斗,到底是什么星?

自古以来,北斗一直专指北方苍穹中定四时勘方向的七颗明星。今日,当我们提起北斗,它更是一组闪耀太空的中国卫星。

那么,

你对北斗了解多少?

↓↓↓

目前,北斗系统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因其功能的强大,已经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带来诸多效益。

仅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9%;其中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3751亿元人民币。

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03

北斗的拿手好菜是……

作为“能力者”,北斗系统有它的厉害之处。

你知道吗?此时此刻,距离地球表面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轨道上,北斗卫星正在不停运转,随时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

大致的分布图如下:

从定位精度来看,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民用定位精度在10米以内,亚太地区精度在5米以内,在增强系统加持下,其定位精度可达1米,已优于GPS全球定位均在10米以内的精度水平。

除了拥有和GPS一样的卫星精确定位功能以外,还具备了通讯功能,领先欧洲的伽利略、美国的GPS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

原来的北斗二号只能定位到10米左右的位置,而北斗三号已经把这一范围缩小到厘米的级别。

北斗,也是全球第一个实现三频发播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优势是可以更准确掌握地面终端的位置信息,在海洋、沙漠和野外等没有网络的地方,装有北斗系统终端的手机、车船等就可定位自己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短报文信息。

除了导航以外,北斗系统形成的星基增强、精密定位、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能力、已提供地基增强完全服务能力有利于商业化扩展。

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组织,在海上遇险救灾,船只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发射求救信号。但是以前国际搜救组织标准都是单向链路,你只发出去,自己并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有没有人在组织抢救你、在出动救援力量。

北斗解决了这个问题。地面运控站收到信号以后,就会发一个信息告诉船只:“你发的求救信息我们收到了。”

此外,北斗系统相比于GPS来说还具有明显“性价比”优势,北斗芯片和设备终端要比GPS便宜,虽然不能全面赶超GPS,但是在特定区域内要比GPS新更能更优越。

如今,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领域,并且不断拓展服务场景、深化服务内容,助力各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

中国的北斗是一流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随着“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的北斗定将成为一支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重要力量。

我们也坚信

“中国星”——北斗,

未来将是天上最亮的“星”!

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出品统筹/徐梅花、王菁文字整理:陈婷婷海报设计:陈婷婷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THE END
1.无人机与农业:(2)农业中使用的无人机主要有三种类型“香港-许昌胖东来高铁开通”不实 于和伟任浙江警察公共关系形象大使 “今天阳光明媚”竟是欢迎围猎暗号 昆明统战部部长周红斌主动投案 刘强东小学班主任计划将10万元捐出 澳网女单抽签:郑钦文八强或再碰萨巴伦卡 王欣瑜首轮战前NO.2 CBA一球员把女友装行李箱带进宿舍 泰警方称将确保中国人不被贩至他国 打好反https://m.163.com/v/video/VMKHKH9TD.html
2.松潘县在毛儿盖镇举办无人机智慧放牧讲座本报讯(张成亮 记者 姜国春)日前,松潘县科农局邀请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李吉在毛儿盖镇举办了无人机智慧放牧技术及应用讲座。 讲座就家庭牧场、公共牧场(远牧点)、规模化的公共牧场3种场景下如何运用无人机智慧放牧进行了详细阐释。据悉,无人机智慧放牧技术可将原来人均管理100头牦牛的能力提升至人均管理5000头http://www.abadaily.com/abrbs/abrbpad/202304/07/c187993.html
3.牧民放牧用起无人机草原村还依托自身优势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牦牛先生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航空牧场三方合作协议,建设航空生态牧场。“依托北斗基站、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牧牛项圈、智慧拱门、放牧无人机等终端设备,开发集三维数字地图、数据采集、数据通信、养殖管理以及商城销售为一体的智能系统。”松潘牦牛鲜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杰说https://finance.sina.cn/2023-06-28/detail-imyyurrz3072235.d.html
4.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有哪些发展方向?()A无人机放牧B网约农机C工业A.无人机放牧 B.网约农机 C.工业大脑 D.机器人协助制造 E.机器视觉工业检测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猜您对下面的试题感兴趣:点击查看更多与本题相关的试题 技术发展水平上,()和()是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技术最成熟的两个领域,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机器人、无人机、医疗、家居、教育、无人驾驶https://m.12tiku.com/newtiku/9999/86595271.html
5.甘肃肃南无人机成为草原放牧“新牧人”新闻频道央视网消息:“一辈子放牧摸黑又起早,马背上遗失的青春却不知道,放牧过羊群也放牧过马群,放牧过风沙也放牧过风暴……”这首歌的歌词是对生活在甘肃肃南大地上的牧民传统放牧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放牧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无人机放牧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放牧手段。 家住甘肃张掖肃南县康乐镇https://news.cctv.com/2024/12/05/ARTIdKkX5DcfPPcfIj8JxfzE241205.shtml
6.万峰骆驼齐“上线”!牧民利用卫星芯片无人机手段科技放牧11月11日,新疆巴州沙漠腹地,万峰骆驼进入分群季,牧民给200多峰骆驼安装卫星定位芯片,将骆驼分为孕期、哺乳期及其他分别喂养,并通过卫星信号实时传输,准确定位管理。除此之外,无人机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不少牧民用上了无人机进行放牧。据当地牧民道尔加拉介绍,为了方便管理驼群,牧民将卫星定位的芯片安装在领头骆驼的身http://news.10jqka.com.cn/20241112/c663448949.shtml
7.新疆万峰骆驼进入分群季无人机助力牧民放牧近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广袤无垠的沙漠腹地,万峰骆驼迎来了繁忙的分群季节。为了确保骆驼妈妈和骆驼宝宝的健康与安全,除了采用卫星放牧系统,不少牧民还用上了无人机进行放牧。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放牧效率,还极大地减轻了牧民们的劳动强度。(赵雅敏 刘雨珊 郭玉顺 新疆博湖县报道)? 责任编辑:杨海琴 编辑: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11/15/content_xa3p9AuVxO.html
8.[论文总结]智慧农业论文摘要阅读概览冠层结构和叶绿素浓度对水分胁迫的不同响应以及无人机多光谱相机光谱分辨率的不同可能显著影响了叶绿素和结构VIs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与非线性机器学习回归算法相比,多元线性回归足够稳健,2018年和2019年无人机多光谱VIs与Gs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48和0.45 (n = 270)。虽然无人机多光谱VIs与Gs之间存在稳定的显著相关性,https://blog.51cto.com/luohenyueji/5950349
9.四川三农新闻网乐至县蚕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桑树秋冬管护前期陆续组织召开桑树冬管现场培训会,切实做好冬管现场示范工作,让蚕农按各阶段的技术要求做好桑树的秋冬管护工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10-30 洪雅:冬小麦播种用上新技术 “播种机那个地方有一个垂直面的旋刀,就开个沟,种子就落在沟里。这个地方就是免耕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15.html?page=8
10.川渝两地41项产学研创新成果集中发布各类“黑科技”令人脑洞大开3D指静脉身份识别仪、纳米农药、无人机放牧系统……5月27日,2021重庆四川技术转移转化大会在重庆举行,现场发布了川渝两地41项产学研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了288项技术标准,涵盖信息通讯、智能制造、资源环境等领域。各类“黑科技”令人脑洞大开。 本次大会以“科技赋能?创新未来”为主题,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科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729&newsId=416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