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10多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仍存在补奖标准偏低、难以规避自然灾害对草原生态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徐睿霞表示,目前的补奖标准远远低于市场草场流转价格和牲畜市场交易价格,补贴收入与减畜损失之间差距大,很难满足广大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要求。此外,从严格意义上讲,现有补奖政策仅仅是牧民因保护生态而失去的生产性收入的机会成本补奖,并不是草原生态向区域或全国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的补偿。

为此,徐睿霞建议,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标准,建立长效增长机制,使牧民享受补奖政策的收益不降低,调动牧民实行禁牧和限牧的积极性,巩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成果,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建议增设草原生态价值补偿项目,进一步优化补奖成效评价,推动由按‘畜’评价向按‘草’评价转变,并按照生态服务价值补偿原则,对草原生态保护者提供补偿。”徐睿霞表示,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草种资源的角度,加大对北方草原种质资源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同时,对地方建立的重要草原种质基地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构建恢复、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长效机制。

此外,还要加大应对草原自然灾害的保障投入,强化牧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保障,提高应对草原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

THE END
1.《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完善对策研究》《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完善对策研究》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旨在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补助,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然而,随着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5708860.html
2.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为了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牧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2011年起,中国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八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八省区)全面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称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第一轮政策实施期间的名称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英文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539599
3.关于印发《乌兰察布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二、一期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从2011年开始,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主要用于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户生产资料补助。2011-2015年,中央财政共计下达我市草原生态补奖各类资金11.17亿元,平均每年22339万元,其中禁牧补助12000万元,草畜平衡奖励1570万元,牧草良种补贴8041http://www.wlcbsme.cn/Policy/policyDetail/1581
4.草原增绿牧民增收——正蓝旗深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正蓝旗生态环境恢复情况良好,特别是小扎格斯台水源涵养保护区生态环境已成为该旗重要生态旅游景区,草群平均高度达45厘米,植被盖度达65厘米,牧草产量每亩鲜重130公斤。同时,牧民保护生态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 https://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20/12/19/0130379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