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特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者根据本地土壤、气候、品种等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生产具有产品特性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产品的一种农业产业经营形式。特色农业是相对于基本农产品生产而言的,二者分别满足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基本需求。
特色农业不仅产品特色鲜明,而且有独特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能立足于一个地区,乃至国内外。
特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而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为目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强调资源的异质化和产品的优质、高值(价值)化;强调布局上的区域性和供给上的特殊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表现出一定的稀缺性,占有特殊的市场地位。
特点
特色农业一般具有五大基本特点:一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与大宗农产品相比,特色农产品一般分布的区域范围较窄;二是具有很强的商品性,即特色农产品生产一般以供应市场为出发点,具有很高的商品率;三是具有经济高效性,即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一般较高,生产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四是市场需求的易变性,即市场对特色产品的需求是经常变化的,单一的农产品随时有可能被市场淘汰;五是市场需求的局限性,即市场需求数量一般有限,物以稀为贵,其产量一旦过分增加,就将失去特色产品经济高效的特点。
农业地理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具有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学习的重点,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等是我们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但是你知道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园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信息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等都是什么意思吗?虽然这些在地理课本上没有见到过,但它们都是非常有特色农业地域类型。
1、【蓝色农业】
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
2、【白色农业】
指的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白色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因为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称之为“白色农业”。这种工业型新农业,其生产潜力巨大。“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即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兽)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是实现“人畜分粮”目标的物质基础。
3、【绿色农业】
传统绿色农业是指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植物种植,它从人类历史新石器时期产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
现代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以绿色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的产业。
它具有开放性(即充分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和物质投入来保障较高的生产能力,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持续性(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性(即在追求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标准化的特点。
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统称为“三色农业”。
4、【订单农业】
即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或订单形式的农业生产。主要是指农户与企业(公司)或中间组织在农产品产前以订单的形式就农产品种植、养殖或加工等签订合同,企业(公司)中间组织(包括农技部门、专业市场、网络(会议)、经纪人、经济组织、合作社、协会、基地等)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农户和农产品产后按合同约定向中间组织、企业(公司)交付标准物的农业经营模式。订单农业的产业模型中包括集中模型、小产业模型、多成分模型、非正式模型和媒介模型五种。
花卉种植业被喻为“朝阳产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稳定的产业之一。花卉种植业是农业地域类型里常见的类型,花卉种植业具有单产高,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等优点。
花卉产业方兴未艾,如荷兰、肯尼亚、哥伦比亚、以色列等都是花卉产业发展非常好的国家,它们依靠自己的优势,形成独树一帜的花卉产业,下面详细分析这些国家它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优势。
(1)鲜花产业的区位分析
①气候温和湿润;
②地形平坦;
③潮湿的沙质土壤,最适合地下茎类鲜花的生长
④鲜花生产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⑤发展玻璃温室,改造了不利的自然条件;
⑥鲜花的质量好,品种多;
⑦先进科学的管理;
⑧科技含量高,规模化,专业化种植;
⑨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⑩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另外,市场广阔,全球都有荷兰的鲜花销售。
世界鲜花之国----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鲜花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⑴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⑵受山地地形的影响,降水多。
⑶土地肥沃。
⑷鲜花种植历史悠久。
⑸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⑹距美国近,市场广。
⑺政策扶持力度大。
阳光下的花城----肯尼亚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有一个香喷喷的名字——阳光下的花城,这个美丽的国家,鲜花出口非洲第一,世界第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令肯尼亚闻名于世的,是它的热带草原风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以及美丽的海滨风光。但其实,肯尼亚还有着另外一张美丽的面孔:一个充满鲜花的国度。如今的肯尼亚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三鲜花出口国。难怪人们送给首都内罗毕一个香喷喷的名字“阳光下的花城”。
肯尼亚是全球主要鲜花出口国之一,鲜花产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⑴大量廉价劳动力。
⑶地形平坦,土地肥沃。
⑷土地租金低,有利于产业化经营。
⑸靠近西欧花卉消费区。⑹航空运输便利。
⑺鲜花种植经验丰富。
⑻交通等基础设施在非洲国家中相对较为完善。
⑼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整个东非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一种新型灌溉技术,不但节省了30%至50%的用水量,更有效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⑾政策扶持力度大。
沙漠中的花园---以色列
以色列属于亚洲大陆,地处地中海东南角,西临地中海,北连黎巴嫩,东与约旦河西岸接壤,东北与叙利亚为邻,东南和南面以亚喀巴湾与埃及西奈半岛为界。扼欧亚非三洲会合处,为东西阿拉伯世界的桥梁。全国总人口约700万人,其中犹太人占80%。国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470公里,东西宽20-135公里,大部分是山地和高原,其中沙漠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沿海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温度在32~38℃之间。冬季温和多雨.
以色列鲜花产业的区位条件:
⑴自然条件恶劣: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
②沙漠广袤,土壤贫瘠。
⑵科技发达,大规模发展工厂化的温室生产,在温室内采取无土栽培。
⑶农民素质高
⑷政策扶持力度大
⑸灌溉技术先进(计算机自动控制灌溉)⑹市场广阔⑺气温高,光照充足
⑻积极研究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
⑼十分重视开发农业的高新技术
⑽鲜花品种多,品质好。
⑾鲜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高。
彩云之南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鲜花海洋、香料之乡的誉,“云南十八怪,鲜花论斤卖”正是形容云南鲜花之多的景象。
5、【园艺农业】
原先指的是我国古代集约种植蔬菜等,为了防盗和野兽,田地周围建土壁为园。现在指栽培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果树、花卉、观赏树木等的农业类型。为了保持蔬菜的新鲜,大城市(市场)附近发展了集约栽培蔬菜的近郊园艺农业。其中最集约的是大城市近郊的玻璃温室的蔬菜栽培。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利用远离市场地区的温暖的气候条件,发展了蔬菜、花卉的促成栽培;或者有效利用远离市场地区的冷凉气候发展蔬菜、花卉等的抑制栽培;为了提高水果的品质,在远离市场的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果树栽培等的园艺农业,也称为远郊农业或者输送农业。
近郊园艺农业主要分布于城市密度高的西北欧,北美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等地区,远郊园艺农业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南部、太平洋沿岸、日本的高冷地和西南的温暖地区等。
6、【休闲观光农业】
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与旅游业相互延伸渗透形成的一种具有休闲、娱乐、求知功能的新型生态、文化旅游形式农业。我国台湾省又将观光农业称为休闲农业。
它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为主题,将农业生产、田园风光和农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满足了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的旅游者的逃避大城市喧嚣、拥挤的气氛,释放快节奏工作生活高度紧张的心灵,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薄境界心理需求。观光农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郊区。发展观光农业对于改变旅游结构单一性,适应“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有重要的意义。
7、【信息农业】
是指在全面掌握和综合分析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数字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和实施农业生产的过程。这是一个以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为特色的农业信息过程。以色列的滴灌农业也可归为此类。
信息农业具有宏观决策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资源临测管理信息化、农业科研教育信息网络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交易网络化、和劳动生产率高、资源产出率高、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高等特征。
8、【立体农业】
基于山地(水体)不同空间位置的光、热、水、肥等的差异,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行种植、栽培、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方式。如基塘、菜园、花园、庭院的立体种养等;林地的株间、行间混交和带状、块状混交等;水体的混养、层养、套养、兼养等均属于。
一般把立体农业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①空间多层利用型: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②食物链循环利用型:根据生物间营养供求关系,选择适当物种结构,使之组成食物链,从而促进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使农业生物间得以循环利用;③复合立体利用型:上两种类型的组合,既有垂直空间的多层利用,生物间又构成食物链,互补互惠。
立体农业以中国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等最为典型,具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特点。
9、【循环农业】
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0、【生态农业】
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1、【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我国著名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就是典型的河谷农业区。
12、【绿洲农业】
亦称为“绿洲灌溉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呈孤岛状、带状或环状分布于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带等局部有水源灌溉区的农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有些处在于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之下,以我国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最为普遍。多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局部地区亦可种植水稻。
13、【迁移农业】
如果农民们周围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这样,火烧后留下的灰分营养就逐步减少,维持生长的年限就不断缩短,更替的速度就更快。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农民们只好迁往他处。
在过去这种农业分布比较广泛。如今在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还能见到,是由一些土著部族中进行着的一种农业耕作类型。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式的。我国称这种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它生动而又形象地表述了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两个特点。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
b“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c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d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e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一、种植业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成因
这些平原地区,属于我国季风区,温度和降水条件好,属湿润和湿润地区,同时平原广阔,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地区差异
北方
南方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水田,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较广。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至三熟
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的需要量大米,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产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⑴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②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⑶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以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
3.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地
九大基地: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北方油料作物,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生长习性:沙质土壤,排水条件好。
油菜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向。生长习性: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区,地形平坦一。
大豆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芝麻
主要在河南。生长习性:光照好,作物耐旱。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生长习性:光照好,作物耐旱。
糖料作物
甘蔗
滇、桂、粤、台、川、闽。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即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北疆。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水果
苹果
北方丘陵区。暖温带气候。
柑橘
北方丘陵区。亚热带气候。
出口商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长三角(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桑蚕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太湖平原)、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珠三角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二、牧业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西藏藏绵羊、牦牛等。品种饲养方式:放养为主
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饲养方式:圈养为主
三、林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兴安落叶松;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垂直分异明显;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主要树种:马尾松、毛竹、茶叶树、油茶树。我国主要防护林体系:①“三北”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有效保护农田。④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降低风速,保护农田⑸其他经济林:温带的苹果(北方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亚热带柑桔(南方亚热带地区);亚热带的茶树(南方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四、水产业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分布:主要分布:东南部季风气候区和沿海。淡水水产品:江淮流域、珠江流域。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注意]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水产业分布受自然条件(主要是水域面积)、人口、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②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③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④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注意]我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西北国营农场;水稻种植业:南方地区;乳畜业:城市,矿区周围;新颖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旱作农业:华北平原;灌溉农业: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绿洲农业:新疆地区;坝子农业:云贵高原;垂直农业:横断山区;河谷农业、阳光农业:青藏高原。不能说以下畜牧业是游牧业:内蒙古高原---草原牧场;新疆天山----山地牧场;青藏高原----高寒牧场
农业技术发展影响下的现代农业
[备考师说]
考查重点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考查方式
以某一区域农业生产方式,或者某一生产模式为载体,突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性,考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命题预测
以具体的图文材料为背景,从大时代、小切口的要求出发,继续考查某区域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生产特点,强调对考生获取和调动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
[集训高考——明规律]
(2018·海南高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
(2016·海南高考)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土壤
4.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
5.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6.(2017·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A2.B第1题,“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说明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和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荷兰纬度较山东高,因此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荷兰在交通上与山东省相比并无明显优势。第2题,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可拓展欧洲市场。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若要运到我国,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提高研发水平不是根本目的;到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
3.A4.D5.A第3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就为了改善热量条件,所以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第4题,从材料提取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也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的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第5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6.解析:第(1)题,可从甲地的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气温相对较高,不需要人工增温;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但降水较少,温室可以减少蒸发,这都是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第(2)题,该地发展农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其北侧的欧洲发达国家冬季气温较低,冬季蔬菜、瓜果的市场缺口大。第(3)题,可从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与更新设施与设备、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等方面分析。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均可。若赞同,可以从当地的技术及气候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后的效益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以从该地的土地及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命题视角——逐一研]
农业耕作制度改变
[例1]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畎(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畎亩法。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畎亩法有利于()
A.抗风透光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
(2)与甲畎亩法相比,乙畎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
[解析]第(1)题,甲图中作物种在沟里,是在地势高的田里,有利于抗旱保墒,C正确。第(2)题,乙图中作物种在垄上,是在地势低的田里,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D正确。
[答案](1)C(2)D
[微点拨]
辨清复种制度与耕作制度
(1)复种制度: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作物一次以上,重复种植的制度。一年种植作物二次或三次的复种,称一年二熟或三熟,二年内种植物三次的复种,称为二年三熟。复种次数的多少受各地自然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各地的积温数及生产条件制约。
(2)耕作制度:也叫“农作制度”,是耕种土地、栽培作物的总方式。它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采取的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制度由作物布局、轮作制度、复种、间作、混作、套种、土壤耕作、施肥和灌溉制度以及防除杂草等几个环节构成,其中以轮作制度和作物布局为中心环节。通常以各地区的作物复种轮作方式来表示该地区的耕作制度。例如,我国长江流域一般以水稻和冬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主要种植方式,来代表这一地区的耕作制度。
[押题训练]
我国某大型玉米育种企业在全国设立了32处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建设成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该企业常采用宽窄行交替的休闲种植方式。追肥期间在宽行进行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40cm左右,收获后耕作,第二年在耕作过的宽行进行精量播种,形成窄行苗带。读图,回答1~3题。
1.该育种企业在全国设立众多育种中心和试验站的主要目的是()
A.接近各省玉米产地
B.扩大企业规模和知名度
C.适应作物的地域性
D.保证育种试验的连续性
2.该企业在海南省建立了多个玉米种繁育基地,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该省的()
A.地价格低,节省成本
B.热量充分,缩短育种周期
C.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
D.病虫害少,发展绿色种业
3.该企业育种基地采用宽窄行休闲种植方式,相对于均匀种植能()
A.加速玉米生长过程
B.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C.降低田间土壤肥力
D.不利田间农事操作
解析:1.D2.B3.A第1题,在全国设立众多育种科研平台主要是利用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使每个月都能播种、都有授粉,保证试验的连续性,保证育种速度,故D项正确;玉米种子可以普遍种植,与地域性无关;玉米种子便于运输无需接近玉米产地,故A、C项错误;扩大企业规模和知名度需要加强宣传,与设立育种中心无关,故B项错误。故选D。第2题,相对于东北、西北一些地区,海南省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地少、地价高,故A项错误;海南省地处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一年三熟,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故B项正确;海南省并不是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区,故C项错误;海南省水热资源丰富,病虫害较多,故D项错误。故选B。第3题,宽窄行休闲种植方式通风透光,生长条件优越,可加速玉米生长过程,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效益,故A项正确;该生产模式只是对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没有增加作物种植面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种植方式采用留高茬自然还田的收获方式,能够保持土壤肥力,深耕使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故C项错误;该种植方式保留了田间的间隙,易于田间农事操作,故D项错误。
农业覆膜技术
[例2]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下列地区中,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解析]第(1)题,我国以北方和西部为主的大部分地区,春季易出现低温、干旱、大风等天气,适宜使用地膜覆盖。第(2)题,选项所列地区中,西北地区气候相对干燥且气温偏低,水肥易流失(蒸发旺盛),故该地区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
[答案](1)A(2)D
[微点拨]覆膜技术的影响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据此完成1~3题。
1.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A.降水B.热量C.光照D.土壤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产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A.拦截降水径流B.减少水分蒸发
C.防止大风掀膜D.增大昼夜温差
解析:1.A2.C3.D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技术“抑蒸”“集雨”“拦截降雨径流”,说明它有效利用了降水,缓解了甘肃地区农业发展缺水的问题,既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故A正确。第2题,甘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秋季,蒸发旺盛,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地,在十月中下旬起垄覆膜,此时覆膜能够有效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故C正确。第3题,该技术可以有效拦截降水径流,A属于。覆膜可减少降水水分蒸发,B属于。地膜相接处用垄面或表土压实,可防止大风掀膜,C属于。不能增大昼夜温差,D不属于,选D。
[通性通法归纳]
现代农业问题凸显科技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因此该类问题有两点共性:“一个因素”“三种举措”:
经典例题: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
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5)小题。材料一:图为位于位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右图为左图中沿AB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内罗毕主要工业部门有烟草、食品、纺织、制革等,蒙巴萨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修船、水泥等。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1)图13区域内,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4分)(2)图13区域内,因受地形影响,气候类型主要是。(4分)(3)结合图13、图14信息,图1中2000mm降雨高值区分布于维多利亚湖西侧。试从自然地理因素综合分析其成因。(6分)(4)试分析肯尼亚鲜花产业发展、出口的农业区位优势(6分)(5)说出内罗毕与蒙巴萨在工业结构上的主要差异,并分析肯尼亚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蒙巴萨的原因。(8分)
(1)(4分)赤道低(2分);信风(东南信风、东北信风)(2分)
(2)(4分)东非高原(高原)(2分);热带草原气候(2分)。
(3)(6分)
成因:赤道地区对流旺盛(2分);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2分);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2分)。
(4)(6分)
区位优势:地处高原光照充足;气候全年温和(热量充足)、降水较充足(有明显干湿两季);航空运输便利;农业劳动力丰富等。(其他答案若合理也可得分,每点2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5)(8分)
差异:内罗毕以轻工业为主(2分);蒙巴萨以重工业为主(2分)
原因:肯尼亚缺乏石油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2分);蒙巴萨拥有海港,海运便利(2分);位于沿海,环境承载力较大等。(其他答案若合理也可得分,每点2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
昆明郊区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独树一帜。2015年春节期间,很多城市包括哈尔滨市场上都有昆明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富了昆明花农,美了人们的生活。回答下列各题。
1.昆明花卉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A.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B.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C.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
2.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昆明花卉种植还有很大差距,要使昆明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B.积极研究保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上的设备
C.加强在国外各大媒体上的宣传,提高昆明花卉的知名度
D.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
试题分析:
1.气候与地形属于自然条件,AB错。云南经济落后,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C对。云南科技不发达,劳动力素质较低,D错。故选C。
2.荷兰属于发达国家,花卉种植业的科技水平高是其花卉种植在国际市场上占用优势的主要原因,故借鉴与此,利用生物技术,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是昆明花卉目前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故选D。
在佛山顺德陈村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一直独树一帜。2012年春节期间,连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都有陈村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不仅增加了陈村花农的经济收入,还美化了人民的生活。回答下列各题。
3.陈村花卉种植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靠近港澳,鲜花销售市场广大B.地势平坦,黑土广布
C.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D.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
4.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陈村花卉种植还有一定差距。要使陈村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大量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
C.积极研究保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上的设备,研制新的保鲜容器及营养液
D.在世界各主要国家新闻媒介上进行广泛宣传,提高顺德陈村花卉的知名度
【分析】
3.陈村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是位于南方地区,气候资源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选择A项。再者陈村靠近港澳地区,鲜花销售市场广大,市场需求广阔。
4.荷兰花卉业世界闻名,品种繁多、生物技术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花卉业种植需在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在保鲜方法,运输工具上的设备等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