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书通过对话15位各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解答了中华民族何以实现和迎来三个伟大飞跃、中国为什么能、中国道路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一系列问题,这既是一堂深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辅导课,也是一部回答时代之问、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指南书。经过通过对此书认真学习,受益匪浅、感悟很深、启发很大。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而本书的《学习新中国从哪里来——对话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对话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等章节更是加深了我对“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特别是对于三农工作,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作为多年扶贫人、8年脱贫攻坚的亲历者,我深深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效运转,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全党合力促攻坚,形成了磅礴力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扶贫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先后有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以我们单位帮扶的代陈沟村来说,2017年前,代陈沟村没有村委会,全村仅有一两条水泥路,很多小组没有水吃,很多房子破旧不堪,村民成群结队走上了上访路,贫困发生率高达39%,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2017年,根据州委州政府统一安排,我们单位负责对口帮扶代陈沟村,6年来,单位先后派出6任驻村书记,驻村队员最多时达7人,单位所有干部职工均包保村里的贫困户。单位主要领导实行“3+2”工作制,每周到帮扶村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经过3年多的接续奋斗,代陈沟村村与组、组与组贯穿了水泥路,安全饮水覆盖率为100%,全村没有“危房户”、“无电户”,建成了规范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村卫生室、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发展的格局。最重要的是拔出了老百姓思想上的穷根,培育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乡村主流文化,激发出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动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给出了答案:增进民生福祉。书中特别讲了企业改革,从国有企业为什么能、民营企业为什么好两个维度来阐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国家如此重视企业改革,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2022年,我有幸参加州政协举办的“传承井冈山红色文化锤炼新时代委员作风”红色主题教育培训,井冈山是我一直向往的革命圣地,“龙关秀巧送粮”的故事一直印在我的心中。
龙关秀是井冈山茅坪乡斜源村人,她丈夫陈瑞恩是赤卫队队长。1929年1月,井冈山反“会剿”失利,陈瑞思随赤卫队转入深山里。敌人在对红军和游击队进行围剿的同时,还实行了经济封锁,红军和游击队的粮食越来越少。龙关秀听说丈夫所在的赤卫队困在深山缺粮,非常着急,她想了很多办法为红军送粮,有时用竹子装米,有时把米用油布包好混在牛粪里,一次又一次的为山上的红军和游击队送去了救命粮。但是龙关秀经常早出晚归的身影引起了敌人的怀疑。1929年3月的一天,龙关秀刚上山就被盯上了,走到半路上,龙关秀感觉到了有人盯梢,便故意左拐右拐,把米送到预定地点后赶紧回身把敌人引向别处。敌人发现上当后,抓住了龙关秀,带回村里严加审讯。但龙关秀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实话。最后敌人烧毁了龙关秀家的房子,把龙关秀绑在野外活活地冻死,还把龙关秀3岁的孩子也用刺刀捅死了。这年6月,陈瑞恩也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特别朴实、又很容易被忽略的道理——我们怎样对群众,群众就会怎样对待我们。“三农”更是如此。2022年,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我到鹤峰、宣恩的部分企业、养殖户家中走访,发现企业、养殖户还有很多需求,比如很多小养殖户的安全知识比较匮乏,对于如何做好应急处置还不了解。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单位启动了全州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全州涉牧安全生产大排查等活动,取得了很好地效果,这也让我更加明白“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时时刻刻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这才是我们推动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三、为恩施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农业强国又作出深刻阐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不强,农业不强。
从恩施州实际来看,“十三五”时期,全州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4.4%,比全国高7.1个百分点,比湖北省高10.3个百分点;在脱贫攻坚期间,畜牧业的贡献也远超其它产业,而且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畜牧业的贡献还将进一步被放大。可以说,畜牧业是全州的特色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3年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畜牧产业全产业链建设”纳入“十个示范样板”之一,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结合本次读书感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突出抓好“五个重点”,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一是抓好理论学习,认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专家讲座,“学习强国”APP、干部在线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二是抓好能力提升,开展以学赋能活动,通过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学术交流,提升能力水平。三是抓好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修订涉牧法律法规认真研学,用好法宣在线、法规知识培训等方式,持续增强法治意识。四是抓好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机关运转效能,坚持和完善定期调度、暗访督办等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结硬账。五是抓好廉政建设,持续开展警示教育、红色教育、家风教育,不断完善单位内控管理制度,以机制管人、制度管事,以良好的政治生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