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产品经理,如果成长速度平稳,往往已经从纯执行升级,开始负责给系统或者独立模块进行规划。但就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因为缺失有效指导和方法,经常出现规划不到位,执行阶段手忙脚乱,或者把规划搞成愿望清单,罗列不具备执行价值的通用规划。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是,这样的无效规划,在高阶产品中也屡见不鲜。
一、B端系统规划的4个步骤1.明确系统定位
做规划,首先要明确自己负责系统/模块的定位,这样才知道我们在给什么做规划。所谓明确定位,本质是思考,我们负责的系统,长期在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求。
这里的“满足什么需求”,要非常明确,不能是泛泛的,比如“给公司降本提效用的”这种没用的话。没错,就B端系统而言,通常的作用,是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或者服务流程的效率。但具体到系统,比如商品管理系统,我们要明确,这个系统的定位,是通过信息化商品信息的方式,提高企业管理商品的效率。比如订单系统,是通过信息化交易过程,达到交易效率和交易体验提升的目的。
也许你的系统在解决之外的问题,没有关系,只是要注意,在思考定位的时候,要站在【企业】【长期】对的需求去想——想想如果没有这个系统,企业会出现什么问题罢。
除了空泛定位之外,也不要搞短期定位,也就是站在短期项目、短期业务需求的角度去思考定位,这样很容易把系统定位变成写项目目标——我们的屁股要坐在系统负责人的位子上。
同时,随着我们的理解加深和职责变化,系统的定位是动态变化的。建议大家每个Q,或者每次业务方向变动的时候,都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系统的定位。
2.梳理系统现状
确定定位后,我们要梳理一遍系统和系统功能的现状,功能现状代表着我们作为一个生产车间,能生产的设备是什么,设备的生产能力怎么样。掌握现状,我们才能在新的需求到来时,确定是否要新添设备,或者改造已有设备。
梳理功能现状,我们可以从两个问题进行:
我们可以通过一张系统框架图,来清晰表达系统模块的现状,框架图上,需要说明当前在运作的系统/功能,以及各自的运作状态。
下图是一个订单系统框架的简单示意。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该订单系统处在早期阶段,仅有7个模块,其中订单创建和订单状态机是两个临时搭建的模块,有可能下一次需求到来,我们就要进行改造。
3.明确业务发展趋势
当我们明确了定位和现状后,可以着手分析业务的发展趋势——注意,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你看得有多远,对业务判断有多准,决定了接下来规划的质量有多好。
尝试通过了解和梳理这些问题,来明确业务发展的趋势:
基于上图,我们会得出一个表格,来表达下个阶段业务的变化。、
我们依然以订单系统举例,从表格可以看出,订单系统对应的业务部门,下一个阶段计划保住单均营收,同时规模化增长。
当然,对于1个Q之后的计划,不要纠结细节,有时候业务处在探索期,我们可能只能看到这个月能干什么,探讨未来,是便于我们在长期方向上达成共识,毕竟系统设计是需要拓展性的。
为了完成上述表格,我们不仅需要搞明白业务趋势是什么,还要反复追问为什么。另外,我们要接受不是每个业务同学在每个阶段,都能把上述问题一次性讲得非常清楚,和产品一样,做业务也是要迭代的。探索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合理的业务趋势。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最终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
4.规划系统建设方向
了解业务发展趋势后,我们要着手设计系统下一个周期的建设方向和目标了。一般的,做方向规划,我们要经历3个子环节: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建设方向——明确建设目标
1)梳理业务流程
首先,我们要具备两个认知:
围绕这两点,基于我们已经收集到的业务信息,我们可以梳理下一个阶段的业务流程,以此判断哪些角色哪些行为未来是需要被搞到线上去,或者搞成自动化的。为了让思考更聚焦,我们可以尝试用一张作业流程图来引导我们思考。作业流程图需要反映出角色、作业环节、以及环节之间的流转关系。
2)明确建设方向
梳理作业流程后,我们要明确下一个阶段,系统要给什么角色什么环节进行什么程度的支持。别忘了,信息化的过程是:在线化——自动化——智能化。
我们可以通过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来引导我们思考。
从图中可以看出,规模化增长可能导致原有的客服成本增长,我们需要对订单创建和退款环节进行系统支持,控制这部分成本。虽然订单履行阶段也占用客服人力,但成本相对可控,根据优先级,我们本期可以不对其进行改造。
3)明确建设目标
有了方向后,我们要给每个方向制定目标,以使执行动作聚焦和执行结果可衡量。
强调一下,目标一定要有,且需要保证可达成和可衡量。我们要给每一个方向定好明确的目标,以及衡量达成的方法罢。不要谈虚词,比如,目标就是提升效率,衡量方法是上线后进行调研。相信我,上线后,你就会去忙新需求了,然后会去忙另一个新需求,直到汇报时,才想起来凑数字去写PPT,到时候只能靠编了。
上图是添加了目标的产品建设方向。
5.拆解项目
终于,我们到了熟悉的环节,拆解产品项目。我们要拆解出不同的项目,以保证在规划好的产品方向下,能够达成目标。
首先,基于方向,我们要明确改造的系统/模块是什么。从改造类型角度,我们要判断本次是新增系统/模块,还是对已有系统/模块进行改造。
最后,我们会得出一张图和一张表格。一张图指的是我们的系统框架图,我们梳理过现状了,应该知道在新的变化下,我系统要怎么演进。我们可以在框架图添上计划支持的系统和模块,以表示演进过程。
从图中可看出,我们要对订单创建模块进行升级,以及新增订单规则和一整套退款模块。而订单状态机模块,虽然过去很烂,但目前无论长短期业务变化都对它依赖不强,改造可以放缓。
一张表格,指的是我们应该有一张项目列表,来管理以下信息
6.同步规划
很多时候,规划没有执行下去,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规划的同步。产品经理这一群体容易产生研究型人才,娇气,擅长闭门造车,但如果要执行规划,我们必须让信息流通起来,向合作伙伴们提出诉求,以保证规划落地。
一般的,我们需要带着作业流程图、系统框架图和项目列表,和下面这些角色,就规划达成共识。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进行B端系统规划的方法。另外,有一些3-5年产品经理,在做规划时的傲娇思维,需要我们高度避免。
二、做规划时需要避免的傲娇思维
傲娇思维1:做规划没有用,业务总是变,做的规划将来也会废掉
傲娇思维2:业务提需求提不明白,没办法做规划
傲娇思维3:喜欢做通用规划
傲娇思维4:基于现有人力情况做规划
做规划时要考虑人力情况,这一点是没错的。但注意,现有人力情况,只是做规划的考虑因素之一。如果我们对业务方向已经达成共识,下面要考虑的是,该方向能带来多大价值,为满足这个价值,我们要付出多大成本。如果价值很大,成本可控,那还有什么说的,缺人,就招人啊。公司下个Q要做一亿美金的生意,难道因为缺你一个B端产品,一亿美金就不挣了么——是的,先思考价值大小,再思考成本大小,这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规划思维。
以上是做B端系统规划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帮助到3-5年级的产品同学。
本文由@好啦一宸聊产品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