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互联网是个工具,在他身上可以加任何东西,都不会显得违和。
不一一举例了,互联网面向C端的商业化探索已经深入人们生活各个角落。可现在消费端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已过:
图1
近几年消费互联网企业的收入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从2014年收入每年增长率38%下降到2018年的18%,同时活跃客户的净增量也在逐年减少,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
想想也是,中国全国的人口接近14亿,去掉上不了网的老人和孩子,基本上人人都已经在网里了,新增用户的空间已经微乎其微。
二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属于超轻资产行业,有一些黄金商业标准有别于以往,可能会在以后类似的商业环境被想起、使用。下面来谈谈。
一注重用户数,用户增长数。
互联网企业有一大特点:发展早期不赚钱,主要目标是跑马圈地,吸引更多用户、占领市场份额,待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点后,才会努力发展收费模式。
而这些企业一旦开始盈利,增长将是爆发式,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传统企业,如今年上半年,1998年成立的腾讯却比1991年成立较早的传统制造业巨头格力电器,营收和净利润高后者约2倍左右。
腾讯,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42.86亿元,同比增长18%,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444.55亿元,同比增长17%。
格力电器,2019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83.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9%;利润总额164.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5%。
当然,在没有实现盈利之前,是一段长长,充满挑战、压力、竞争之路,如直到2018年还未实现盈利的滴滴,创始人程维公开表示,18年滴滴出行亏损高达109亿元!
就是这样惊心动魄!圈用户、留存用户、与竞争对手近距离拼刺刀争市场,是互联网企业前期做的事,因赢家通吃。争到了,是老大;争不到,小弟都会有可能没有位置。
互联网产品估值逻辑,用户是公司的核心资产。看市值和用户流量之比(P/U)是互联网常用估值方法之一。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流相当于传统行业的现金流;从资本层面,价值由用户的变现能力和预期来决定。
二围绕用户,有三条钻石商业价值指标。
1.日活跃数、月活跃数
这个是产品的核心指标,体现产品的市场体量,反应真实的用户;从估值方面讲,活跃用户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社交类产品注重日活,把日活作为产品的核心指标,参考行业平均水平或者公司自己划定的一个目标值或正常值,就能清楚的了解到当前的产品状态。
但不同产品类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景,对活跃用户的定义差别很大。
2.单个用户使用时长,频次
图2
图3
3.单用户收入,单用户估值
单用户估值是指以单个用户为标的,估算其总体价值。
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企业,围绕挖掘单个用户各个维度价值的标准层出不穷。单用户收入、估值,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三
上个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联合发布了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
图4
其中A股上市企业66家,港股10家,美股24家。数量占多数,不过,就市值角度,前100中,在美上市企业的市值最高,达4.93万亿元;港股次之,为3.49万亿元;A股,其市值只1.6万亿元。
对于C端互联网企业的商业价值衡量指标,可参考第二部分。
四
上图中2019年互联网百强企业中产业互联网企业数量再创新高,以服务实体经济客户为主的产业互联网领域企业数量达到60家!累计服务近4000万家企业!
工业、产业互联网正在逐渐走上舞台中心。
工业、产业互联网是相对于消费互联网而讲,面向企业级客户。在C端增长疲软的情况,转变赛道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同时,根据2015年国际劳工组织数据,中国劳动力人均产值偏低,增速从2007年开始持续回落,2015年人均产值仅为美国的7.4%,差距明显。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思维提升生产效率、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连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及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引述的观点: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
一句话翻译:工业互联网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工业生产效率的一种科学方式,前景广阔。
图5
产业互联网是从产业角度,看互联网如何融合、服务企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图6
201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规模达到36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已经高达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16.7%,2019年规模预计达5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2020年将达到55万亿元。市场规模极具诱惑力。
从投资方面讲,工业、产业互联网企业都有传统的影子,运用PE/PEG等传统估值方式,可估算。如A股目前在工业互联网大市值企业工业富联、三一重工、用友网络等。
市场对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股,也是给予肯定。从19年初,工业互联指数处于跑赢大盘的状态。
图7
结语:消费互联网从如火如荼到有迹象式微,再到工业、产业互联网翘首发展,正如开头所讲互联网是个很大的话题,包罗万物,在身上随意DIY很多内容,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20年不会是他垂暮的年龄。对于有价值的部分的挖掘,本文也只能展现一丢丢的内容。若以后有机会,在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