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的诗歌必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族团结的诗歌,欢迎阅读与收藏。

石榴紧抱共齐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颗石榴籽

五十六个民族,你是人间的红石榴

可爱的四月,伸出柔软的小手

轻抚石榴树的花蕾

柔和的五月,你盛着一江的清水

浇灌石榴花儿怒放

五彩缤纷的六月

你燃烧一团火,把花儿染红

热烈欢腾的七月

你敞开怀抱,让花儿结成了果实

微风和煦的十月

你们笑着、奔着

变成了石榴籽儿

嫩汁流淌着五湖四海

五十六颗石榴籽晶莹剔透

手拉手肩并肩

紧紧拥抱在一起

根深深地扎入神州大地

共同的梦儿散发在长城内外

石榴红融合着中国红

一个大中华

谱写更加和谐的史诗

这是力量的.源泉

这是和平的梦乡

我们,

是民族之家的一份子。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入藏,

阿尼帕.阿力马洪,

这位伟大的民族妈妈,

收养汉、回、维、哈十个孤儿,

演绎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

新疆的社会稳定,

长治久安,

兵团的各项改革,

双语教育,

结对认亲全覆盖,

使民族一家亲成为生命线。

历史证明,

敌视和隔绝,

疆土满目疮痍,黯淡无光。

融洽和民族团结,

疆土繁荣昌盛,安定祥和。

兵团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下,

敌对势力丧心病狂,

成为一家亲的共同敌人。

改革,

创新了民族交流,

拓宽了合作平台和纽带,

惠及了各族民众。

天山雪松根连根,

不可分割的'显然联系,

如石榴籽紧密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一家亲,

构筑了共有的精神家园。

离开羊群的羊迟早会被狼吃掉,脱离集体的人注定孤寂无聊,具有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见团队精神的崇高。钢筋水泥不可把沙石小瞧,没有沙石的凝固大厦也会倾倒,巨轮不可轻视小小的航标,没有航标的引导巨轮也将触礁。团结就象协调配合的手脚,离开脚的行走眼看的东西也难以摸到,团结如同针线、纸笔,谁离开谁同样失去爱的怀抱团结就要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事业发展和集体利益不容制造内耗,高岗、姚漱石、张国焘……分裂的'行径罪恶难逃。且看党旗上的铁锤和镰刀,团结联合才有雨顺风调,团结出智慧、出力量、出人才、出成绩,实践的结果已为众多志士引为自豪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鄙视嫉妒、无情、自大和孤傲,同志相处情同手足意见不同无可厚非,倡导宽厚、热忱、仁爱和节操。做事既没功劳又没苦劳,为人目空一切自在逍遥,在公论的呼声中自酿苦酒,活该,自作自受自寻烦恼。团结——批评——团结,这是实现组织统一的方针法宝,“四个服从”无条件自觉遵守,难道非得掐着耳朵才能记牢自尊自贵人抬人高,搬弄生非绝不是什么好鸟,要想人格和人气好上加好,请记住团结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石榴酿红酒,酒醉大马醉四野不分南北的翅膀落于扇面扇面深处,红日悬挂,波光粼粼草原羌人牧群羊,祁连山下,飞行的旧事落岩壁,定格的鹿惊心的石子儿回故土扇骨紧致,舒展又拥抱久别重逢的民族兄弟

在初霜未生的夜晚说了一宿的话话音落扇柄,婆娑的眼神汇于一口中年的`瓷碗晃晃悠悠

舀出人间的光亮与透明中秋

中秋,折马西行至鹯阴落日苍凉,雄浑,古老河边真实而朴素的热血紧握渡口的绳索

河水映山红,我掏出内心沛然的火焰点人间袅袅炊烟

抬眼望去,炊烟下篱笆内石榴硕大明亮如黄昏里亮起的红灯笼紧裹盛大收获的衣衫

团圆的桌旁,民族兄弟畅怀而叙团聚

过不了多久,回族兄弟们就要坐在粗茶淡饭里一起讨论决定火苗的高低

青海的草原,

一眼看不完.

喜马拉雅山,

峰峰相连到天边.

古圣和先贤,

在这里建家园.

风吹雨打中,

耸立五千年.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经得起考验.

只要黄河长江的水不断;

千秋万世,

直到永远.

友谊之歌

请把快乐的帆升起,

让我们共渡友谊之海。

请浇下这真诚之水,

让岁月结下友情的果实。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只要生命之花盛开,

我们就会永远在一起!

那怕是相隔万里,

那怕是岁月消逝。

也消蚀不了彼此的`爱,

让我们的友谊之火永不停息。

请你不要再伤悲,

因为我的心与你相随。

请你不要哭泣,

因为我的爱会把你抚慰。

当友谊之歌再次响起,

一切的烦恼和忧愁随风消势。

只留下快乐的你,

与我一起展翅高飞。

陶的心声

祖母用它装雪,装月光

装几十载发黄的时光

母亲用它装五谷,陶生长的速度

总赶不上,一天天拔节的儿子

少女用它装水,装汲水路上

少年的目光,装自己

不均匀的`心跳

实在无物可装,现在的我们也装路过的风

装歌声——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

兄弟姐妹是一家

绿色平川

五月槐花香,陶都披彩衣。

美丽平川呈画卷,文明古道绘蓝图。

民族团结,渊源流长;

各族团结,力量似钢。

忆峥嵘岁月,征战宇宙,千帆云樯,复兴中华,幸臻富强。

三千年古道,丝路盛誉,驼铃声声通中外;

数百载平川,彩釉沉香,陶土悠悠历古今。

放歌丝路,鼓乐铿锵正激昂;

跃马平川,载歌载舞谱华章;

社会稳定,人民安康,青山绿水依旧在,团结发展谋幸福!

树立文明建设新风,团结是力量之魂!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得起考验。

只要黄河长江的水不断;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

THE END
1.艺术设计学院马牧群教授《影像之非洲埃及》摄影集在美国出版马牧群表示,摄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记录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洲埃及的文化和历史。 《影像之非洲埃及》的出版,不仅是马牧群教授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艺术设计学院在国际艺术交流中的一次重要展示。这部摄影集的出版,将为推动中非文化交流和艺术合作作出https://www.lzit.edu.cn/info/1233/30389.htm
2.牧群转场牧群转场 阿勒泰地区托勒海特牧场天气逐渐变冷,哈萨克族牧民赶着牧群转场。钱捍 摄影https://t.m.china.com.cn/convert/c_qvmElc62.html
3.中国人在非洲(精选十篇)中国人在非洲 中国人在非洲(精选十篇) 中国人在非洲 篇1 让·平几乎当选一个非洲国家的总统,极大地吸引了中国人的眼球,也极大地勾起中国人对在非洲大陆生活和发展的华人的关注。 一、中世纪就有华人落脚非洲 1. 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xc71nf.html
4.评《巴虺的牧群》“虺”是一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屈原《天问》中有“雄虺九首,倏忽焉在”句,“巴虺”可以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巴蛇”,这是巴蜀地区传说中一种大的不得了的蛇,而蛇神伊格的真身据说就是一条大蛇。真实的传说和小说的创造杂糅在一起了。用“巴虺”更加晦涩,显得神秘幽深。而“牧群”很显然是指故事中,人类http://trow.cc/board/index.php?showtopic=27427
5.微博罗森克兰兹说:“那些内容跟爱因斯坦抱有伟大人道主义的公众形象,是出现了一些反差。我认为阅读了这些,再对比他的公开言论,实在令人相当惊讶。当然他从来没打算要出版,那是毫无防备的言词。” 爱因斯坦在日记描写中国人是“即使像马一样劳动,也从来未流露出受苦的意识,一个像牧群般的奇异国度 … 看来更像机器人而https://m.weibo.cn/status/4250598679477066
6.从十字架的“舍己”神学透析后现代处境下个人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33]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或者今天的中国人,都有着深刻的自我中心意识,而神最终毁坏人一切骄傲和自负的地方,就是十字架。所以,保罗要我们转眼仰望“那钉十字架的基督。”耶稣呼召我们跟随他,应许我们的不是幸福、成功、喜乐,而是十字架。耶稣告诉我们,这是我们跟随他的代价,你愿意吗?一旦我们选择了跟随,就当https://qinluyszd.com/?p=715
7.《活着》许多年过去了,我们依旧苟延残喘地活着(活着)书评仔细分析这几篇序言后,我逐渐理解《活着》可以历久弥新,一直成为主流文学中最畅销之作的原因,大概为几点:1、它写出中国人最匮乏的需求——活着。2、藏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3、提收有度,能讲的讲到极致,不能讲的飞燕掠水。一、活着余华写道,《活着》讲人的韧性,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人与命运的和解,讲述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50375/
8.百家姓取名:古典文学中的夏姓宝宝名字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人的姓氏也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最后演变成了现在的百家姓。关注华易网,不仅可以了解你这个姓氏的起源,同时还可以知道你这个姓氏怎么起名字。 古典文学中的夏姓宝宝名字 【翎沁】líng qìn 翎:寓指绚烂,华丽,灿烂耀眼之义。沁:寓指优美动人,清新,幸福,打动人心之义。二字结合有翎华丽宇,沁人https://www.k366.com/wenzhang/name/168855.htm
9.生肖文化羊年说羊二仙牧群羝,食尽丹田草。 化石几何秋,牧羊人未老。 二 山边牧羊者,谁得似初平。 羊化人俱往,年年草自荣。 题苏武牧羊图 明·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4421628_923634980.html
10.动物大全之秦岭野生动物园颚部后缘超出颊齿列最末端水平线。下颌骨具“亚角突”。下颌臼齿三枚,第一下臼齿具下内尖。日本人常把“貉”称作“狸”,中国人翻译是多数将其称为“狸猫”。生活在山林中,昼伏夜出,以鱼虾和鼠兔为食。常利用树漏、石缝或其它洞穴进行穴居,有时也自行营巢穴居。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现在已开始大规模圈养。https://www.meipian.cn/1y4jxs0x
11.新华每日电讯微报纸本报记者陈俊、姚湜、段续 作为老工业基地,广阔的吉林大地上,很多新中国“第一次”的创业故事传唱了几十年。1958年5月12日清早,第一辆“东风”轿车在长春组装完毕,揭开了新中国工业的华章;1967年10月,长春客车厂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辆地铁样车交付试运行,中国人自己造的地铁列车,奔驰在北京地铁一号线上…… http://mrdx.cn/h5/mrdx/content/20211230/PageArticleIndexL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