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位于吴家镇代兴村的重庆农西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猪场内,工人们正加紧进行圈舍改扩建和智能化设备改造,为下一批仔猪进场做准备。
“预计在月底改建完成,改建后的猪场规模将从每批出栏2000头提升到3000头。”公司负责人许祯文说,自家猪场创办没几年,这次圈舍改建的资金多亏了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的“金猪数智通”。
受多重因素影响,生猪产业金融需求一直是行业的热点和痛点——企业端需求旺盛,但是贷款端存在贷前调查难、贷中评估难、贷后监管难等问题。
为通堵点、谋改革,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联合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共同研发了“金猪数智通”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养殖农户提供授信评测、贷款申请、实时监管、风险预警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该平台通过整合金融资源、海量生猪养殖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多项领先技术,集成多家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内部系统,打通养殖全链路,将金融服务与养殖产业有机融合,实现对活体资产全流程监管。
这样一来,银行通过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提供的猪场饲养生猪年限、总体规模、存栏出栏量、销售价格等核心信息,为企业贷款授信,解决了许祯文猪场发展的资金难题。
“金猪数智通”只是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赋能生猪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中心积极发挥“科技+畜牧”优势,加快推进生猪产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通过数据采集共享交换及分析挖掘与建模,建成“生猪产业大脑”,包括“荣易养”“荣易管”“荣易卖”三大数字化服务平台,帮助养殖户用科技养猪跑出致富加速度。
荣昌智能扶贫示范猪场负责人刘钢便是最早的一批示范养猪户之一。
“原来一个饲养员能养1000头猪,现在可以养3000头,养殖成本明显降低。”刘钢说,得益于“荣易养”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大数据、图像识别、物流算法等智能运用,刘钢如今在办公室通过电脑就能实时监测到圈舍温度、猪只体温、饲料消耗量等猪只饲养情况,享受到大数据技术带来的红利。
目前,“生猪产业大脑”已融合汇聚养殖、监管、屠宰、交易、金融、消费、资讯等多个生猪全产业链5000余万条数据,形成能力组件和算法模型48个、产业知识49万余条,使用量超过50万次,服务主体16万余个,帮助养殖主体融资4700余万元,生猪线上交易额超1200亿元。
下一步,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将以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猪数字战略,在智能化养殖、产业链协同、数据驱动决策方面持续发力,研发推广好“生猪产业大脑”等系列生猪数字产品,启动建设畜牧生猪智算中心和单品种分析中心,拓展生猪产业数据价值,加快培育生猪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助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