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三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充分发挥陆地生态系统与土壤固碳减排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拟依托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工作组,在北京召开“第三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旨在全面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坛由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工作组、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办。

大会特邀报告专家

朱永官王艳芬韦革宏邹建文周东美张颖杨元合杨云锋朱春梧

专题召集人

专题一:农田

专题召集人:

孙可北京师范大学

梁玉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程谊南京师范大学

李荣南京农业大学

专题报告人:

周虎(中国农业大学)、陈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香碧(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专题二:草地

杨元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朱彪北京大学

薛凯中国科学院大学

王强(兰州大学)、梁俊毅(中国农业大学)、朱求安(河海大学)、李金全(复旦大学)……

专题三:森林

白娥东北师范大学

孙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鲁显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杨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王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文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周正虎(东北林业大学)……

专题四:湿地

王建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聂明复旦大学

陈槐中国科学院大学

韩广轩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高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曾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法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宝利(天津大学)、朱宝利(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与生态研究所)、金小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专题五:大模型、遥感

夏建阳华东师范大学

彭书时北京大学

樊磊西南大学

神祥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邓晔(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晏智锋(天津大学)、沈妙根(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气候变化缓解战略中具有关键作用。土壤碳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占比达到90%以上,为植被碳库的34倍、大气碳库的23倍。充分发掘土壤碳库巨大的减排增汇效益,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

土壤有机碳储量评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评估了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潜在趋势。他们的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表层100厘米土壤有机碳储存量巨大,并预测了未来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趋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方精云研究团队基于大量野外调查样地实测数据,评估了我国土壤碳库储量的年均增加量,为制定碳中和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土壤碳汇与碳源研究

研究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碳汇能力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汇能力较强,而农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碳汇能力相对较弱。

在某些情景下,如中度发展-中等排放路径和高速发展-高排放路径下,土壤有机碳可能会转变为碳源,给决策者带来了依赖土壤碳汇实现碳减排的更大挑战。

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

土壤碳循环包括植被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碳输入”和微生物分解土壤中有机碳的“碳输出”两大环节。这一过程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研究表明,人为因素对土壤碳循环和碳储量的影响程度远超自然因素。因此,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农业管理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调节土壤碳循环过程,进而实现碳中和目标。

土壤固碳潜力与技术

众多学者对全球及我国土壤固碳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可以通过保护和重建土壤有机碳、实施农业固碳稳产工程等手段来增加土壤碳汇。

同时,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如生物质炭的应用、植物修复等也在土壤固碳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三、未来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探究土壤碳循环的机理和过程,明确不同因素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机制。

加强土壤碳库动态监测和评估技术研究,提高土壤碳储量的估算精度和预测能力。

推动技术创新

研发和推广具有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等特点的土壤固碳技术。

探索生物质炭、植物修复等新技术在土壤固碳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中国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农业领域

农业固碳减排:

通过优化农业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节水灌溉、轮作休耕等,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精准农业技术,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碳排放。

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土壤碳循环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关系,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通过土壤改良和耕地质量提升,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实现碳中和目标。

二、林业领域

森林碳汇: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评估森林碳汇能力,为制定森林碳汇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和恢复等措施,增加森林碳汇,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林业可持续发展:

探索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平衡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三、环保与能源领域

土壤污染修复:

利用土壤学研究成果,开发高效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提高土壤质量。

通过土壤修复技术,降低土壤碳排放,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生物质能源开发:

研究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方式,开发高效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

城市绿地规划:

利用土壤学研究成果,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绿地的碳汇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城市绿地规划,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碳排放,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

研究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通过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五、其他领域

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

研究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为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土壤碳交易与碳市场:

探索土壤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框架,推动土壤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通过土壤碳交易和碳市场的运作,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碳中和行动,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中国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工作组:

该工作组是中国土壤学会下属的专门机构,致力于推动土壤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和交流。

举办了多届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如第二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论坛,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参会。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等机构共同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论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作为国内顶尖的土壤研究机构,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土壤碳循环、土壤固碳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的土壤碳中和研究项目,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该学院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致力于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与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工作组等机构共同举办了学术论坛,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农业农村部东南沿海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专注于农业绿色低碳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土壤碳中和与全球变化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为农业减排增汇提供了技术支持。

企业品牌

虽然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的企业品牌相对较少,但一些企业在该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企业通常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中材节能:

作为一家专注于节能技术的企业,中材节能在土壤碳中和领域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土壤碳中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中国电建:

利用其在能源和环保领域的优势,推动土壤碳中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企业在土壤碳中和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

这些企业通常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与高校

科研人员/研究员:

负责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

博士后/博士研究生:

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的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

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研助理/实验员:

协助科研人员进行实验室工作,包括样品处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需要具备基本的实验室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和耐心。

二、环保与能源企业

环保工程师/技术员:

负责土壤修复、碳排放监测与评估等环保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碳排放管理员:

新能源研发工程师:

参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生物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三、政府与非政府组织

政策研究员:

研究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的政策趋势和法规要求,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保项目管理员:

负责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的环保项目的申报、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

数据分析师:

负责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为科研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科普教育与宣传人员:

负责土壤学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领域的科普教育、宣传与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郝婕(会议注册、住宿、会务发票、会务用车):15733152310

会议设置农田、森林、草地、湿地、遥感/模型等分论坛。

参会报名及费用

会议注册费主要用于会议费、餐费和资料费等,住宿、交通费自理。

参会身份11月1日前11月1日后

教师土壤学会会员1800元/人2000元/人

教师非会员2000元/人2200元/人

研究生土壤学会会员1400元/人1600元/人

研究生非会员1600元/人1800元/人

会议住宿

会议缴费

本次会议收取注册费并出具发票,参会代表可通过大会收款码支付或现场缴费。

THE END
1.中国农业政策(通用8篇)农业补贴的字眼虽然在政府的相关文件中也有所体现, 并未作为一项独立的政策制度写进相关的农业法律条例中, 因此不能从体制上保障农业补贴的实施与落实。 2.4 农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中国的农业管理体制是伴随着我国产品经济条件而产生的, 在管理体制下的各个农业生产环节是相互独立的, 生产归属农业生产部门, 流通销售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11r1u0j.html
2.2025农业补贴政策是什么?申请申报时间:6月; 在当代的社会,现在如果要从事相关的农业生产活动的话,是可以享受到一定的补贴的政策的,虽然说各个地方的补贴政策是不一样的,但是大致的原则和大致的方向都是差不多,比如说存在着农业知识保护补贴,还有就是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补贴以及深松作业补贴等等。https://www.64365.com/zs/1577792.aspx
3.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农村创业扶持政策一个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我国的扶持政策囊括了方方面面的领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三农。从近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统相关扶持政策,包括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农村创业扶持政策、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林业扶持政策等等。如农业方面有《https://m.tuliu.com/tags/16.html
4.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 一个国家要发展,那么就得先让自己的国民吃饱肚子,因此农业发展也是国家非常看重的一项发展项目。那么大家知道进口关税是怎么算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农业补贴是什么https://www.66law.cn/laws/68545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