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战全面脱贫奔小康的攻坚时期。为推进全镇农业现代化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民持续增收,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步伐,实现乡村振兴,按照《六安市金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六安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六安金安区马头镇全镇范围,面积52.28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2个街道居委会,常住人口3.6万。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1.《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2.《六安市金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3.《六安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4.《六安市金安区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5.《金安区马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五、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我乡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省、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央、省上相继出台《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为加速农业经济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金安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推进”,强力推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发展路径。
(二)防止返贫工作统筹推进。在这一阶段,中央、省委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全局性工作加以部署推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马头镇结合实际出台了《马头镇脱贫攻坚村“两委”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和《马头镇脱贫攻坚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党政班成员联系村制度,做好已有脱贫成果的巩固提升工作,修好防止返贫的“防御工事”,筑起巩固脱贫成果的“铜墙铁壁”,筑牢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机制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央、省委对农村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加快农村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成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马头镇大力推进“三变改革”核资工作。扎实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探索农村资产市场化运作、多元化经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活用“三种模式”流转经营,用活农村土地,实现土地规模、集约经营、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四)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中央、省委明确提出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头镇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坚实的农业基础、独特的产业资源,加快供给侧改革将为马头镇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加快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强镇提供先机。全镇一直探索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精品粮油、优质果蔬生产基地。
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马头镇在连续多年的增产增收之后,面临发展瓶颈。长期以来推动增产增收的力量在逐渐削弱,制约农业产业更高水平发展的因素在逐渐显现。农业产业的发展面临成本、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双重压力;农村的劳动力在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也遭受挑战。
(一)“双板”挤压问题严峻。农业农村工作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板”双重制约。目前农业用工成本已经达到每天120—15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用、种子、肥料和农药等农资费用,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但是在农产品价格难以大幅提升、政府补贴也难以大幅提升的双重制约下,农业产业收益难以得到保障。
(二)区域之间竞争激烈。马头镇是金安区北部小镇,地处金安区最北端,与寿县交界,与霍邱县毗邻。马头镇面临周边东桥镇和木厂镇的竞争压力较大。东桥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畜禽、环保蔬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金东”、“丑鹅”牌咸鹅,青爪鸡,“金皖丰”牌大米等,远销上海、无锡、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木厂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白鹅之乡,年产皖西大白鹅10万只以上;镇内工商企业20多家,以黑、白芝麻为原料生产的省优产品“香魂女”牌小磨麻油曾获北京“国际中、小企业产品展”金奖,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