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024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财政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财政局,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各培育机构,市农广校,机关有关处室:

2022年以来,我市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的要求,持续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累计培育“头雁”800人,培育了一支与新时代、新重庆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为推动我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较好人才支撑。根据《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关于实施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通知》(农人才函〔2024〕13号)、《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关于规范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人才函〔2024〕22号)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总结2022年、2023年“头雁”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的最新要求,我们对《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通知》(渝农办发〔2024〕62号)有关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研究制定了《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024年度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

2024年10月23日

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2024年度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人发〔2022〕3号)要求,按照《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关于实施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通知》(农人才函〔2024〕13号)、《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关于规范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人才函〔2024〕22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育任务

2024年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400人。

二、培育方向及人数

(一)土特产(脐橙、脆李等水果)生产经营带头人100人;

(二)乡村网红(直播带货和内容电商)100人;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田管家”100人;

(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未来企业家50人;

(五)“乡村CEO”50人。

三、培育对象

培育对象要满足年龄相对较年轻(55周岁以下)、有较好文化基础(高中、中专、中师、中职、技校毕业以上学历)、从事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热衷联农带农(2021年以来累计带动30户或100名以上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已参加2022年和2023年“头雁”项目培育的不再重复选派的总体要求,同时符合各班次的特殊条件:

(一)土特产(脐橙、脆李等水果)生产经营带头人班

重点培育从事脐橙、脆李等特色水果产业3年以上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业企业(不含市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

(二)乡村网红(直播带货和内容电商)班

重点培育已纳入或已完成腾讯“巴渝新农具计划”陪跑的直播带货人员,已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注册账号、并直播带货50场次以上的直播带货人员。直播带货人员不能是市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员工。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田管家”班

重点培育2021年以来实施过市级及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含市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

(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未来企业家班

重点培育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含市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优先培育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佳企业”的负责人。

(五)“乡村CEO”班

重点培育已批准开展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的120个村设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含市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

四、培育模式

采取(分班型、分批次)累计一个月集中学习、一学期线上辅导、一系列考察互访、一组导师帮扶指导的“4个一”培育模式,开展为期一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培育结束后,对考评合格的“头雁”学员,由培育机构颁发培育合格证书。对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或职业资质评价合格的学员,由有关部门(人社部门或所属的评价机构)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由有关机构(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等社会化评价机构)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质认证合格证书。

(一)定制化培育

针对“头雁”学员从事的产业类型和自身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线上自学等方式进行,重点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发挥联农带农作用。

1.课程设置

至少设置4类课程:

(3)经营管理能力课(原则上不低于68学时)。主要设置6大模块:团队领导能力、经营决策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变革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目标执行能力。

(4)实践教学课(课程学时包含在120个公共课、专业技能课、经营管理能力课中)。主要设置3大模块:实际操作、现场教学、沙龙(研讨、论坛等)。

每个班型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专业技能课学时、经营管理能力课学时,但总课时不低于100学时。

2.教学方式

(1)公共课。可以大班教学。主要采取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纯理论课堂教学不得超过8学时。

(2)专业技能课和经营管理能力课。只能小班教学,每班次不超过50人。主要通过实际操作、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

3.有关要求

(二)体验式培育

分班型组织“头雁”学员到市内外有代表性的省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考察学习、实践锻炼(见习、顶岗锻炼)。通过体验互学,让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在体验中提升干事创业、联农带农能力。

(三)孵化型培育

组织学员按区域、产业、需求等分类参训,建立互学共进、产业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机制。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孵化,引导学员做大做强产业,引领和带动当地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1.组建导师团。培育机构要建立由所在学校、重庆市辖区内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市区县农业管理和技术技能专家、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2024重庆“头雁”导师库,为每位学员匹配“2+1+N”导师团队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即根据每一位“头雁”学员产业发展类型,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及所属单位、重庆市辖区内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中公开遴选1名首席导师,主要负责牵头做好跟踪和孵化服务,协调整合各类资源为学员服务,培育机构要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原则明确1名校内在编老师作为学术导师,负责理论和技术支持,并代表培育机构做好沟通协调、后勤保障等服务;为每位学员公开遴选1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区县及以下的本地专家或乡村“土专家”“田秀才”为综合导师,进行全产业链指导;根据每位学员不同时节的实际需求安排N名与学员需求匹配的专业导师。

3.组织开展揭榜挂帅。集中授课期间每位学员可以提出一个最亟待解决的生产经营具体问题,开展学员间“揭榜挂帅”互助,培育机构根据互助成效给予一定奖励。

4.开展系列配套服务。各培育机构共需聘请20名及以上优秀“头雁”学员成为在校农科生的校外辅导老师,按照培育机构校外辅导老师管理办法支付报酬,共需至少遴选10个优秀“头雁”学员产业基地作为在校农科生的实训(实习)基地。各培育机构需与5名以上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头雁”学员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可为产业监测、技术资讯、规划设计、品牌策划包装推广、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组织遴选5名以上优秀历届“头雁”学员为2024年“头雁”学员传授学习心得,交流产业发展经验;组织有积极性的“头雁”学员参加市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品牌推广等活动;推动“头雁”学员业务关联,搭建“头雁”学员交流互助平台,比如组建2024重庆“头雁”共同体。

五、评价与激励

(一)学员满意度评价

课程设置的内容前瞻性和实用性、教学方式与授课内容的适应性、授课老师教学水平、教学资料配备和适应性等在每一门课程教学完成时评价,不得跨课程评价。

培育申报推荐渠道畅通、培育前对学员情况摸底和培育诉求的调研、教学管理规范程度、体验式培育安排的科学合理、导师选配和全程指导效果、培育跟踪与诉求反馈、个性化问题解决情况、后勤保障等分阶段开展评价或培育结束时进行一次性评价。

学员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参评率100%。

(二)学员知识和能力评价

各班次可以组织学员参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或其备案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的“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根据认定结果,分别获得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等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根据学员职业发展需要和培训内容组织参加“农业经理人”以外的其他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各班次也可以组织参加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等社会化评价机构组织的“职业经理人”等有关职业资质评价,取得农业农村行业类的初级职业经理人、中级职业经理人、高级职业经理人等相应等次的职业资质评价合格证书。

学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或职业资质评价合格率要达到50%以上,参评率100%。

(三)学员激励

1.鼓励培育机构设立“重庆头雁”创业基金,支持学员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2.培育机构应根据学员学习情况和产业发展成效设立形式多样的评先评优项目,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产业发展主动性;

3.注重学员个人成长,培塑典型,打造成长标杆10个以上,并择优推送至农业农村部;

4.培育机构应筹集资金设立奖学金,用于学员间“揭榜挂帅”互助奖补和按学员学习表现或个人成长或示范引领情况开展的评优奖励等;

5.市农广校对每个班次综合表现突出或单项成绩优秀的学员进行通报表扬。

(四)工作激励

市农业农村委对在“头雁”培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单位及优秀教师、管理和服务人员、导师等进行通报表扬。

六、有关要求

(一)从严从优遴选学员

(二)按时序做好培育工作

1.全市“头雁”培育工作启动后30日内各培育机构要分班次组织集中学习开班;

2.定制化培育(集中学习)、体验式培育考察学习在2024年12月25日之前完成;

3.线上学习、体验式培育实践锻炼(见习、顶岗锻炼)、孵化型培育等在签订合同后一年内完成,原则上于2025年9月底前完成。

(三)认真做好平台、系统维护

(四)按要求做好材料报送和物料准备

(五)强化日常管理

1.做好人员配备

培育机构需整合全校资源,配备较强的管理团队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市农业农村委社会事业处、市农广校在“头雁”集中授课期间,要分别安排专人跟班督学。

2.抓好育前调研

培育机构要在正式培育前开展摸底调研,分析了解培育学员的知识水平、产业发展、技术技能需求等信息,按照本通知有关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培育计划。

3.健全培育制度

培育机构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管理和服务人员管理制度、导师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学员激励和评价制度等,制定相应应急预案。

4.加强安全管理

培育机构使用的实习实训车辆(自有或租赁)要干净整洁卫生,登记年限不大于五年,且为非改装车辆。若为自有车辆,须提供行驶证;若为租赁车辆,租赁公司须具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驾驶人员需具有从业资格证。应按课程要求及人员数量合理确定车辆大小及数量,确保一人一座。为确保“头雁”学员在一年的培育期间人身、财产安全,培育机构要为每位“头雁”学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保额不低于100万)。

5.全链条管好专项资金

“头雁”项目培育经费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使用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头雁”培育发生的学员交通、食宿、线上线下培训、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费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培育机构也要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落实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责任,明确支出范围和标准,强化全流程全覆盖闭环监管,设置二级科目开展明细核算。

6.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建立市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人“半年督办”、分管负责人“季调度”制度。将“头雁”项目纳入市委一号文件、市委农业农村工委系统重点工作,并纳入督导督办台账管理,每一季度调度一次工作进展,半年督办一次工作成效。

(2)建立2024重庆“头雁”培育工作专班。由市农业农村委分管负责人任召集人,市农业农村委社会事业处、市财政局农业处、市农广校主要负责人任副召集人,市财政局农业处有关负责人、市农业农村委政策改革处、计财处、经作处、农产品加工处、社会事业处、合作经济处、市场品牌处、信息化处、干部人事处有关负责人、市农广校分管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推动落实、指导区县遴选学员和跟踪服务、督导培育机构组织实施。专班办公室设市农业农村委社会事业处,负责日常工作。

7.做好档案管理

(六)加强宣传推广

(七)做好学员经费自筹

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要求,“头雁”项目经费由中央、省级财政和培育对象本人三方承担,2024年学员承担培育费标准仍为每人2000元,在开班时由培育机构收取,统筹用于培育工作,培育机构不得以直接返还等方式支出学员自筹经费。

THE END
1.A企业信用管理模式改进研究本文首先对企业信用管理模式相关概念、国内外主要信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和比较分析;其次,在深入分析了A企业现阶段信用管理概况的基础上,梳理出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突出问题导向,联系A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针对企业信用管理实际状况,提出构建全面信用管理新模式的建议,以达到显著提高A企业信用管理水平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07-1021031202.htm
2.农业经营组织模式10篇(全文)从理论上来说,甜叶菊种植产业组织形态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采取新的农业产业组织形态来经营农业,实现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下面,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开始我们对甜叶菊种植产业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to99hb7.html
3.公司的经营模式(精选6篇)一不能做表面文章,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与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不能有短期行为,品牌经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做长期经营的准备。 篇2:公司的经营模式 1、宝洁公司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经营战略是什么,信息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80年代以后,宝洁公司开始了营销细分战略,宝洁公司在世界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iwegs29.html
4.IIGF观点“保险+期货”模式在农业风险管理的作用“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延伸,可以为农业经营者提供可预期的收入保障,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和经营利润,有助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本文在介绍“保险+期货”模式的运行机制基础上,辅以简要案例分析,说明“保险+期货”模式在农业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并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140.htm
5.大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大连市加快培育谋划外贸重大项目,着重推动外贸平台项目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项目发展。利用好中央和省开放资金扶持,加强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扶持力度,出台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政策,扩大出口前附加险保障规模,增加小微外贸企业保险覆盖率,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大力培育服务外包企业,以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为核心,整合创新要素形成产业https://law.esnai.com/do.aspx?controller=home&action=show&lawid=205122
6.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讨发挥整体化优势,集团公司在开拓市场方面以统一品牌的多样化产品,实施统一销售,在龙头的带动下,基本上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市场+加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采取分散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策略。https://www.360doc.cn/article/7197533_129701935.html
7.企业管理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四大核心理念农业行业观察阿米巴经营模式,就是在正确的经营理念指导下,把组织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团体,通过独立核算制加以运作,在公司内部培养具备经营者意识的人才,实现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的全员参与型经营。 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有1000多个阿米巴,利润中心下沉,五十多年从不亏损。 除了京瓷公司,我们可以在其他很多成功的公司中找到阿米巴经营模式的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006536.html
8.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运营模式及前景发展规划分析报告20241、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 (2)成长阶段 (3)创新阶段 2、农业产业化主要特征 (1)生产专业化 (2)布局区域化 (3)经营一体化 (4)服务社会化 (5)管理企业化 3、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 4、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 2.1.3 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分析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34280002&efid=EPIHWETIl1ftekG1bY3hPw
9.北大荒集团襄河农场有限公司:以“北安模式”为支点撬动北大荒数字农服APP开展土地承租费收缴工作,提升了土地承包费收缴速度和准确度,让信息多跑路,让种植户少跑腿”襄河农场有限公司依托北大荒数字农服APP系统,立足农业转型和管理升级,开展土地承包合同、法务管理、农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平台版块的应用,加快建成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确保“北安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取得实效https://www.ceweekly.cn/2022/0314/3772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