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设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一、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定位与管理体制

(一)学校概况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学校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历史悠久,1957年便开始举办成人函授教育,是我省和全国农业高等院校中,举办函授教育较早的普通高校。1995年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为办好试点工作,学校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2003年网络教育学院与成人教育学院合并成立继续教育中心。2005年、2012年学校又相继将管理干部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并入继续教育中心,2016年8月,继续教育中心正式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

(二)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办学定位等

1.总体规划与发展战略

建立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函授教育融合统一。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及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多种形式、多种载体的优质网络课程,探索资源共享、开放和服务的新机制。构建融合泛在学习环境、融合各类学习资源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面向学习者提供无处不在的学习支持服务。

我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在《东北农业大学章程》第二章第九条与《东北农业大学“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表述了继续教育的办学方向与路径。

2.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依托学科优势,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立足龙江,辐射全国,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促进涉农领域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打造东北农业大学社会化服务的品牌。

3.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举措

我校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实行班主任制度,规范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专门制作《政治理论》课程资源,作为选修课供学生在线学习。

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会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引领,提高服务意识,在培训中成立临时党支部,树立党员旗帜,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多次组织学员开展北大荒精神学习、铁人精神学习与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学员的思想政治观念与精神风貌。

(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体制、管理机制与归口管理的情况

(四)学校领导定期研究继续教育并解决问题情况

(五)学校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规章制度是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原则,我校在教学管理中十分重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针对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流程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制度,先后出台了《继续教育管理文件汇编》《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继续教育招生管理办法》《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办法》《继续教育考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同时根据事业发展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修正,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情况

(一)总体规模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2017年共计招生31953人,其中网络教育30675人(高起专21490人,专升本9185人),函授教育1278人(高起专448人,专升本830人)。2017年总计在学人数75967人,其中网络教育73490人(高起专50810人,专升本22680人),函授教育2477人(高起专938人,专升本1539人)。2017年共计毕业人数22290人,其中网络教育20639人(高起专14279人,专升本6360人),函授教育1651人(高起本16人,高起专791人,专升本844人)。

我校继续教育2017在学学生75967人,其中男性居多,共47730人(占比63%),女性28264人(占比37%);20岁以下4450人,21岁-30岁34453人,31岁-40岁25222人,41岁-50岁10747人,51岁以上1095人,整体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

经过统计分析,在学学生中从业人员51029人(占比67%),无业人员24938人(占比33%)。黑龙江省户籍学生15434人(占比20%),外省户籍学生60533人(占比80%)。

我校继续教育在学学生管理学专业30685人,工学专业25855人,农学专业12666人,法学专业4733人,经济学专业2028人。

我校充分认识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各专业互相匹配、师资资源共享,经过多年的协调发展,我校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全日制教育的有效补充。2017年我校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招生人数比例为3.7:1;在学学生人数比例为3.4:1。

(二)基本建设情况

1.继续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我校建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0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我校继续教育依托优势学科着力打造能够满足在职学生需求的特色专业,当前设有16个专升本专业与7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农科优先发展,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协调并进的专业格局。

2.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大纲支撑人才培养情况

我校继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以在职从业人员为重点群体,构建知识传播的有效体系。因此在课程结构上偏重于专业课程建设。共开展培训总课时数35136学时,其中公共课7680课时,占总课时数的21.9%,专业课27456课时,占总课时78.1%。

在课程大纲的设计和编写上,充分体现在职从业人员特点,注重学员自学和导学设计,结合不同层次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章节要点,结构清晰规范。能够为教师开展辅导和学生自学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

我校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尝试把的非学历培训专题讲座纳入专业课选修课范畴,突破传统学历教育仅仅围绕教科书的做法,力图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紧贴社会需求。促进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探索继续教育体系框架内的学分互通机制。当前我校共开设了养兔学、动物产品检验检疫标准、金融学、资产评估等28门专题讲座作为选修课,占专业课程学时的14.6%。

3.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及监管措施

我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中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注意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开设课程,保证教学课时,按照规定的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工作;在课程中突出导学和学生自学环节设计,体现继续教育特色。

我校在监管政策的落实上以制度为准绳,出台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原则,要求教学过程实施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同时继续教育学院设立教学评估科,针对教学各环节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4.继续教育教师构成及管理情况

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积累,拥有一批具有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在教师结构上以本校师资为主(本校教师比例占91.8%),同时聘任其他高校优秀教师。2017年聘任授课主讲教师196人。校外学习中心辅导教师380人。

我校要求继续教育管理人员需具有现代继续教育观念、了解教育手段、熟悉教学内容、通晓教育技术和教学管理等的现代教育技能,目前继续教育学院专职管理人员81人,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213人。

我校拥有用于开展继续教育的独立校区和综合教学楼,信息技术设备齐全,成为本校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训基地。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参与继续教育课程资源的制作与培训。为提高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整体水平,我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习中心工作会议,对校外学习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继续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更新情况

我校历年来坚持自主开发继续教育课程资源与应用平台,多年来积累了成熟的软硬件环境与经验丰富的课程开发团队。陆续自主开发了东农教育云招生平台、在线考试、在线阅卷、教育资源网等一系列应用系统;课程资源制作方面,2017年度总计自建网络课程18门,MOOC课程1门,微课程1门,课程更新29门。

6.学习支持服务的软硬件建设情况

我校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软硬环境建设,2017年度远程教育数据中心出口带宽翻一番,同时对在线教学、综合教务、招生等平台进行软件升级,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访问速度与用户体验得到了提升。

7.信息化建设情况及应用成效

为优化考试流程,提高考试效率与阅卷准确度,2017年度我校继续教育部分考试启用上机考试系统,同时完成了课程考试网上阅卷平台的开发及试运行。

8.学校投入及学历继续教育学费及使用情况

2017年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学费总计为:5066万元。2017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118万元。主要包括人员劳务工资、日常教学经费、办公及其他杂费。其中人员工资方面投入276万元;日常教学费用投入600万元;办公及其他杂费242万元。

(三)规范管理情况

1.规范招生、严格考试与毕业管理方面的举措

我校高度重视考风考纪建设,设立考务科负责考务日常管理工作,考试期间专门成立考试领导小组,由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担任组长与总主考,布置巡考人员对各校外学习中心开展考务巡视工作。要求各校外学习中心与函授站成立考务办公室,根据我校发布的《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务管理文件汇编》强化考场布置与监考教师的培训,严格核实考生身份与管理考场纪律。

我校严格按照《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核准毕业条件。学生需在有效学习期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实践与毕业论文,修满学分,网络教育专升本学生需完成全国统一公共课考试且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本科学生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办法》颁发东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2.学习支持服务管理制度与标准情况

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制定了《主讲教师管理办法》、《辅导教师管理办法》、《统考免试规定》、《学士学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助学制度。配合我校特有的招生管理系统、综合教学系统、考试预约平台、在线考试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管理监控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服务,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打造了全方位的学生助学服务体系。

我校充分发挥试点高校主体责任,强化校外学习中心与函授站管理,严格执行《东北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办法》与《东北农业大学函授辅导站管理规定》,使校外学习中心与函授站在招生、教学、考试等关键环节能够严格执行学院规定,有章可循。我校教学评估科定期开展自查评估活动,从根本上杜绝点外设点、委托中介招生、违规收费、虚假承诺和宣传的情况。

3.内部质量保证的机制建设及实施效果

我校经过多年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打造了一支全面的继续教育管理队伍,招生、教务、考务、学籍、培训、教学评估、资源建设、技术支持各项业务机构健全,团队稳定,凝聚力强。依托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对各方面工作质量严格把控,定期开展考核评优。形成了“运行机制规范化、管理流程标准化、工作任务目标化、工作衔接信息化、考核机制精细化”的工作质量保障体系。

4.接受外部质量评估的类型、频率及效果

我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建设工作,多次组织召开校外学习中心教学评估会议与培训,强调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并对教学评估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与布置工作。

2017年我校共接受黑龙江、山东、河北、江苏、江西、天津6地省级教学质量评估,包括黑龙江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校外学习中心实地检查与督考,我校全部通过各地评估检查。

(四)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学习满意度

通过随机抽选我校29个学习中心10%的在籍学生参加学习满意度在线调研活动,对我校继续教育课程学习内容、课程作业与学习资料、考核方式、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方式与敬业精神、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稳定性与便捷性、在线学习课程视频播放的流畅度与清晰度、校外学习中心基础设施、课程考试与国家统考的组织工作等各方面开展满意度调查。共回收3344份调研问卷,学生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8.74%。

2.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评价

我校通过对246所社会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满意度在线调查取得反馈,我校继续教育毕业生就业于基层工作岗位的占53.66%;中层管理岗位的占30.08%;高级管理岗位占16.26%。

用人单位对我校继续教育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实际工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诚信度与求实作风等各方面总体满意度达到97.97%。

3.举例说明毕业生成就

我校河北东光县学习中心学生李军生于70年代,早年家境困难,没上过大学,打工期间多次错过心仪的工作机会,而且随着当前专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发现自己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通过我校网络教育学习专业课程,不但可以边学习边工作,还能随时照顾家庭。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各种知识可以通过视频与3D技术呈现,便于他这样的大龄学生理解掌握。毕业后的李军已经获得钳工高级技师职称,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经常受邀到技工职业学校讲课。

我校辽宁电大学习中心法学专业毕业生郭昊,通过网络教育学习拿到文凭后结束了多年的打工生涯,回乡创业,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顺利的开展各项业务,事业蒸蒸日上,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后,郭昊积极带动自己的员工报读我校网络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整体文化层次与专业技能水平。

三、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情况

(一)非学历继续教育基本情况

我校非学历教育招生方式采取联合招生为主,在线招生和社会招生并存的方式。具体教学模式以面授教学为主导,在线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为辅助的方式开展培训。2017年共培训21个班次,总人数为1712人。其中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1个班次共25人、省级1个班次共89人;管理干部培训5个班次共295人;行业技术培训2个班次共102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个班次共71人;行业技能培训11个班次共1130人。

(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工作进展

我校近年来大力发展培训业务,提升培训项目开发能力,增加培训种类,加快党政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机关单位、各类企业之间的业务关联,形成了培训的聚集效应。

(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特色

1.发展定位清晰,办学体制独立

我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为高端、实用的培训,通过我校优势学科和专业课程,使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获得前沿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2.培训项目多元,课程设置开放

我校主要依托农业类学科特点和办学优势开发培训项目,根据培训客户的需求,可一对一为学员量身打造的培训项目,凸显培训内容的细分与专业性。

3.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形式多样

我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整合,发挥我校的专家教授资源优势,结合兄弟院校的优秀教师和全省的行业精英能手组成师资团队开展线上学习、线下面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四、社会贡献与改革创新情况

(一)学校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情况与经验

随着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学校抓住契机,与时俱进,全力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截至2017年末,学校共有在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75967人,在全国22个省设有50余个校外学习中心,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87809人,其中高等学历继续教育191432人,全日制本专科3923人,非学历教育培训96377人,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学校继续教育资源面向校内、社会开放服务情况

2017年度继续教育学院启动了教育资源网建设,结合我校课程特色与专业结构,完成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等专业全部课程共计365门,资源已面向校内本科生和社会学习者开放。

(三)学校继续教育与其他高校、行业、企业、国际机构等的合作情况

2017年度继续教育学院进一步完善了超融合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硬件架构和应用平台,积极开展与其他高校进行技术支持服务合作,累计为东北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提供技术支持服务3000人次。

(四)学校继续教育的创新、特色与经验

1.成人函授线上线下结合,创新教学结构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提升成人函授教育学习过程中重点难点的学习效果,我校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优势,将在线课程资源向函授学生开放作为辅助学习资料,为学生创造了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便利条件,拓宽了知识面,优化了教学模式,提升了学习效率,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2.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课程效果

我校不断强化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将优势学科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动物解刨课程,学生通过虚拟场景的人机交互,可查看动物的皮毛、内脏、骨骼等位置结构的详细信息,也可以旋放、缩放物体获取解刨实验场景的反应,身临其境的观察试验现象,进行高度仿真操作,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学校继续教育科学研究情况

我校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继续教育领域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2017年度完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重大项目《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研究工作。继续教育学院申报的2017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获得立项,并被列为重点课题管理。

(六)学校继续教育获奖及立项情况

2017年度学校在继续教育领域获得多项奖励,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年贡献奖、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秀组织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合作成就奖;荣获国家精品课程2门,荣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门,二等奖4门,三等奖4门,优秀奖6门;荣获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14门,二等奖15门,三等奖5门。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物解剖学中的应用》作为优秀案例入选“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学校获得MOOC中国2016-2017年度有效教学组织奖。

五、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学校继续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激活体制约束,推动转型发展

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学科优势、办学特色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学历教育;为各类专门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创新创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培训;为其他各类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培训。但当前高校各类管理、财务制度均基于事业单位体系内运行,在专业化教育培训项目中缺乏灵活的操作空间与平台,限制了继续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特色化办学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加大对公益性与普惠性继续教育项目的经费支持与政策倾斜力度,为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

2.优化教学组织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突出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深度融合,拓宽人才培养通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当前传统成人函授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资源建设、学生支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尤其是面授、自学环节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高校为扩大招生,降低考核门槛,忽略教学质量;也有高校为规避风险,索性退出学历继续教育的阵营,此类现象不但严重影响了学历继续教育的正常秩序,也不利于建立完整的学历继续教育体系。应优化课程体系与组织形式,创新教学与支持服务结构,建立质量监控、跟踪和对外发布等机制,健全规范办学、公开透明的办学制度,完善管理体制,保证教学质量,推进学历继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学校下一步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举措

我校将继续坚持“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培训”的指导思想,强化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和成人教育函授站建设,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探索继续教育一站式服务。系统建设一批农科类的课程资源,建立更加科学、系统的学习体验技术平台,灵活多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上教学、支持服务和学生管理一体化管理。积极拓展业务,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为10所左右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的目标。

(三)对“办好继续教育”的建议

继续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面临着学历继续教育规模缩小,学历层次提高,泛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智慧学习逐渐普及等一系列形式变化。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升级远程教育、函授、电大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三种教育形式统一出入口政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专业学科,搭载现代化学习平台,推动信息化前提下的“三教”融合。建设支持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THE END
1.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docx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按照市人大常委会XXX年工作计划安排,今年X至X月,XX副主任带领相关人员,深入X县区X余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询问等方式,对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后。一、现状与成效近年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325/6024024044003125.shtm
2.调研报告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是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有待突破。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较为普遍,综合能力不强,生产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例,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园艺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https://www.icppcc.cn/newsDetail_1021247
3.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8篇关键词现代农业;类型;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湖南郴州 郴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https://www.ifabiao.com/haowen/45350.html
4.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精选10篇)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区畜牧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在大农业和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尤其是传统畜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二是农民的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2c31hti.html
5.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的障碍急需克服。本文以河南省调研活动情况,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2/view-1537511.htm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14/15/8448336_505590870.shtml
6.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财政补贴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把好的政策用好却是一个难题。我国当前的财政农业补贴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补贴总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补贴标准混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目标,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https://www.chinaacc.com/new/287%2F291%2F326%2F2008%2F11%2Fxu67874357561611800229362-0.htm
7.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农业产品,准予按照买价的13%抵扣进项税款,这一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收购企业的发展,对解决部分地区出现的 卖粮难 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https://www.shui5.cn/article/d0/14291.html
8.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产品追溯制度等方面分析了绥中县农业园区发展现状,提出了绥中县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科技支撑不够、科研投入不足、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创新平台尚未健全、园区(企业)聚集度不高、缺少资金支持和土地整体规划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科技支撑、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等对策http://www.reportway.org/zhaoshangtuoguan/2021040225833.html
9.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虽然我国在2001 年就实行过与农产品质量相关的计划,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产品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农业产业有关政府部门监管缺失、农户缺乏质量安全意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等。本文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帮助。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16/110483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