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30年代初,化肥、农药的相继出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标志着现代农业时代的到来。在现代农业时代,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壤机械化作业强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耐肥品种的推陈出新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与此同时,现代农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1现代农业的负面影响
1.1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在粮田面积减少的同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面积迅速扩大。农民在经济作物上的投入远大于粮食作物,由此带来的农业化学污染也更为严重。
1.2作物的抗逆性下降,农产品的品质降低
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组织中硝酸盐和氨基酸的含量,并使植物的细胞壁机械强度减弱,从而诱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如此,农业化学品的超量施用还可以导致植物收获物中维生素C、有机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的降低,从而导致农产品品质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植物吸收了杀虫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后,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现代农业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病、虫、草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为了尽量减少病、虫、草害带来的损失,不断增加用药量和不断使用农药新品种成为农民的普遍选择。杀虫剂的大量施用给害虫的天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使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努力陷入了一个“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的恶性循环。
1.3土壤肥力下降及土壤酸化
现代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土壤的机械化作业强度不断加大,由此导致的土壤水蚀和风蚀及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农田土壤肥力的下降和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而导致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则是频繁的土壤作业造成的表土疏松及径流加剧等。
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除了容易引起土壤养分失调外,更为重要的是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土壤的渗透能力降低等,致使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
2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2.1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耕、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数量,提高土壤的渗水性,减少雨季的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抗水蚀及风蚀的能力,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全方位培肥地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免耕技术是一项高效低耗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它不仅适合于水浇地,更适合于旱地。该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的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使土壤不断培肥,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转贴于
2.2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至少包含施肥量及施肥时期两方面的内容。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进行肥料运筹,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因施肥不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许多农民群众为方便起见,将全部或大部分氮肥在播种前或播种时做基肥一次施入,造成肥料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这种传统的施肥方式既不利于提高肥效,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2.3.1革新地面灌水技术,改大水漫灌为沟内渗灌传统的大田作物灌溉技术多为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破坏土壤结构,而且也是造成农业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而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不仅可节水30%以上,而且可以降低田间湿度,提高作物的抗倒伏及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杀菌剂及杀虫剂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不仅便于浇水管理,而且使灌溉水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了60%,从而减少了水蚀,保护了土壤。
2.3.2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植物的根系在受到水分胁迫时会产生化学信号并输送到叶片,叶片在感知根系受到水分胁迫的信号后会降低气孔开度或关闭气孔,从而减少水分消耗。根据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非充分灌溉技术是农业节水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
于振文等专家(2001)对高产小麦高效灌溉技术及其生理基础进行研究后认为,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小麦生育前、中期适度灌溉,在保证适宜亩穗数和幼穗正常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抑制营养生长;后期补充灌溉,延缓根系及功能叶片的衰老,保证穗粒数和粒重。这样,就可以将传统的3~5水减少为1~2水,从而使灌水效益显著提高。
2.4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关键词]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1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分析
1.1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分析
1.2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
首先,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加快发展,这对对于发展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发展过程中要保证通资源、环境和人口相协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其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重复利用土地资源,在单位面积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满足社会大众的物质需求;再次,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将发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结合起来;第四,农村人口数量得到控制,质量显著提升。控制好人口增长速率,提高人口质量,全面发展科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农民;最后,农民经济收入持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适度,技术措施先进,结构合理,品种多样化,品质优异,实现高产、稳产和低耗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2.1发展生态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化现代农业道路
首先,要尊重保护农民群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积极鼓励农民群众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湿度规模经营;其次,强化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合作,注重保护农民群众土地和财产收益。结合不用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对生态农牧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提高生态农牧业的经济效益。
2.2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首先,实行点面相结合污染源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大农业环境执法力度,控制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农业生产中全面推行侧扑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禁止使用高度高残留的农药;其次,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注重种养结合,对土地进行科学治理,采取土地开发和复垦等措施,为农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最后,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设完善的农田防护体系,为农业生产创建良好的生态效益。
2.3建立多元化的合作组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大力培养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专业合作组织,采用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将农民群众集中起来生产经营,不断解放农村劳动动力;其次,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扶持和建立一批社团性的协会和非正式组织,代表广大农民群众,表达群众的诉求,提高农民群众在社会中的地位;再次,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完善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公开组织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增强组织的自我约束能力;最后,紧急围绕生态农牧业发展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将各个生产环节细化,带领农民群众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态农牧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书洲.关于我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J].新经济.2016(06)
[2]张金凤.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J].吉林农业.2016(11)
[3]王立宇.关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7)
关键词:山东省;层次分析法;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AbstractTheindicatorsystemofagriculturalsustainabledevelopmentinShandongProvincewasbuiltbasedon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Combinedwiththestatisticaldata,theagriculturalsustainabledevelopmentlevelinShandongProvincewasevaluat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comprehensivesustainabledevelopmentlevelofagricultureinShandongProvincehadgreatlyimprovedduring2011-2014,butitstillfacedwithpressuresfromsociety,resourcesandenvironment.Somesuggestionswereputforwardbasedoncurr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levelofagricultureinShandongProvince.
KeywordsShandongProvinc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griculturalsustainabledevelopment;Evaluation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整体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实践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必须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经济强省,农业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直接影响本省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关系到全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科学评价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将有利于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正确、有效的实施。鉴于此,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以期为制定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1)原始数据来自2011-201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山东农村统计年鉴》、山东农业信息网、山东统计信息网等,其中有些数据经过计算与整理后得到。
(2)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新型多目标决策方法[2]。该方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以及最终的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具有系统分析、简洁实用、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等优点[3-5]。由此,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根据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
S=∑ni=1wici
式中:S为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wi为第i个子系统的权重,ci为第i个子系统的评价值。
2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农业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等众多领域,但它又不只是这些领域统计指标的简单罗列、叠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出发点,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的原则,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山东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6-10],确定了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4个准则层,并选取了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和水平的25项具体指标构成指标层(表1)。
3评价结果与分析
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涉及的农业经济子系统、农村社会子系统、农业资源子系统、农业环境子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进行分析。
3.1各子系统评价结果与分析
3.1.1农业经济子系统由图1可知,2011-2014年间,山东省农业经济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增长水平,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011年的0.449增加到2014年的0.673。2011-2012年间,山东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增长得益于农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2011-2014年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011年的1.9倍。同时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二者均为2011年指标的1.3倍。而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基本保持在原有的水平,201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1629万千瓦,而2014年为12739万千瓦,这表明山东省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还有可提高的空间。
3.1.2农村社会子系统由图1可知,山东省农村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水平在2011-2012年间表现为增长,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011年的0.185增加到2012年的0.210,但2012-2014年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略有降低,由2012年的0.210降至2014年的0.202。一方面农村医疗卫生及受教育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降低,推动了农村社会可持续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恩格尔系数2013、2014年均比2011年有所增加,处于较高水平,这说明农村居民中生活水平还较低,其消费结构处于初级阶段,温饱问题仍是消费的主要组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拉大,说明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还不一致,这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性,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明显的负作用。
3.1.3农业资源子系统由图1可知,山东省农业资源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子系统相类似,在2011-2012年间表现为增长,但2012-2014年间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所降低,这表明山东省农业的发展面临资源衰减的巨大压力。2011-2014年间,耕地面积基本保持在红线水平,农业用水在逐年减少,但有效灌溉率并没有提高,说明水资源匮乏和浪费并存,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及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都有待提高。并且这期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在逐年减少,原因是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还是治理措施不当,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3.1.4农业环境子系统由图1可知,2011-2014年间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0.135、0.138、0.139和0.140,农业环境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尽管比较缓慢,但总体在向正方向发展,同时也说明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环境破坏的压力,如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强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受到严重影响。尽管实施了退耕还林、农林林网建设等生态恢复工程,但也存在滥砍滥伐等现象,使得山东省森林覆盖率增加很少,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工湿地面积的增加在某些功能上补偿了天然湿地的净丧失,但是天然湿地面积的减少威胁着滨海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使湿地调节水热状况、促淤保滩等生态功能消弱。同时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和畜禽粪便处理率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2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由图2可知,2011-2014年间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000、1.131、1.171和1.236。
尽管有些子系统部分指标显示出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很大,压力很高,但是整体上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这些情况表明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尽管面临社会、资源、环境等压力,但总体发展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农业基本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
4结论与建议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同,其中农业经济子系统呈明显增长,农业社会、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子系统均呈缓慢增长趋势,这表明山东省农业可持续水平尽管总体发展状况较好,但依然面临社会、资源、环境等压力。基于该评价结果,为了推进山东省农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4.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山东省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强、范围广的浩大工程,它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认可和积极参与。
一是加大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化学物质,自觉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多元化系统,需要各部门、各阶层的共同参与合作,政府应将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融入各项经济活动中,增强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进来。二是建立健全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三是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精耕细作型,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2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劳动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重要参与者,其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收入的提高。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基础条件。
4.3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业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是要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特别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适用、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加强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如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缓解能源压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三是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农业科研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政府仍是农业科技投入的主要承担者,但同时也应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多种形式的投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及国外资金向农业科技各环节进行投资,推进农业科技更好更快地发展。
4.4增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是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最密切的产业,它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作为基础,通过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二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尽量避免工业、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继续破坏;加强治理已经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因地制宜采取各种生物措施、实行科学耕作等改善土壤养分循环、增强土壤肥力,不断缓解、减少土壤退化现象;加强湿地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湿等措施发挥湿地、森林生态功能。
4.5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实行区域化布局,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基地联农户,形成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提高与应用,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加强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主导产业;组织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参考文献:
[1]崔和瑞.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4.
[2]SaatyTL.层次分析法[M].许树柏,等译.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3]胡晓凯.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及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4]山世英.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能力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2(4):47-49.
[5]孟素英,崔建升,张瑞华.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4,35(5):487-496.
[6]赵悦.山东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益评价[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
[7]曹俊杰,邵先锋,刘勇.制约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1):16-19.
[8]张晓山.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学习与探索,2015(3):1-9.
关键词: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路径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既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生产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总而言之,只有站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1精确农业
2.2三色农业
三色农业中的“三色”指的是“白”“绿”“蓝”,也就是白色农业、绿色农业以及蓝色农业。首先,白色农业是一种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微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工业型新农业,其实质在于实现微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白色农业主要有高科技生物工程中的“酶工程”以及“发酵工程”[3]。其次,绿色农业指的是以土水光气为基础的、传统意义上的绿色植物种植业以及依赖种植业生存的传统畜牧养殖业。最后,蓝色农业指的是水域农业,其主要内容便是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旨在实现从开发利用陆地生物资源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转变。
2.3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指的是,合理利用农业自身所具有的生态平衡系统、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取得的成果,并对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切实遵循循环再生理念以及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合理运用,对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的生产进行合理调控,最终实现农业优产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构建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推动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2.4集约型农业
集约型农业是我国的研究学者所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集约型农业与我国实际国情充分结合,适用于资源匮乏、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集约型农业的目标在于,首先,实现土地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的持续提高以及农产品自给率的持续提高;其次,实现农业从业人员经济收入的持续提高以及农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再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进行进一步完善;然后,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知识水平,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改进与优化;最后,实现农业政策环境的优化调整,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并确保该体系的顺利运行。
结束语
[1]申俊玲.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02):32-33.
[2]施自海.县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459.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需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保证人们的饮食需要,还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发展农业经济更对我国的战略安全意义深远。目前看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浪费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进而对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对健康农产品的需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三农”问题,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必须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需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构建绿色、循环的经济模式,在中美贸易合作矛盾家加剧的今天,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安全意义[1]。
2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并且大部分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然而受到固有观念和推广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依然没有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手段,导致没有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整体看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首先,虽然我国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农业技术的利用水平较低,而种植户的对先进种植技术的掌握情况也不乐观,规模化种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农作区依然以人力种植方法为主,机械化生产为辅的种植现象,而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必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最后,农业生产资源较少、分配也存在问题,加之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种植环境遭到破坏,而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等情况的出现,同样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如何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3.2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完善
3.3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农业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建立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体系,这是实现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农业种植区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农作物产量提升,研究如何实现农业种植机械化,进而在保作物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产量,实现创收。同时,在发展农业技术的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进而为广大农民提供帮助,实现种植水平的提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