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大国的根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仅七十余年,我国便取得了辉煌成就,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工农产品生产国,并实现了超过60%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十分接近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随着“深度城市化”被列为我国未来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从绝对数量来看,现有的农村人口还将继续大规模地向城镇流动,农村人口及农业从业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数十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营也必将因客观因素的改变而面临挑战,我国农业发展即将迎来新的变革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农业也迎来了历史新机遇。

国际环境的特殊性要求我国必须保证自身的粮食安全,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总量不断增长的国家,在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客观条件下,实现长期而稳定地保障全国14亿多人口的口粮这一目标,需要面对多重挑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品生产国,与此同时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已经能够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改革提供基本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条件已经初步形成。但历史经验也表明,任何改革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全球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市场经济改革都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总面积角度来看,耕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城际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资源,我国人与土地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生产者角度来看,由于农产品是基础战略物资,农产品价格长期稳定使得农产品失去价格优势,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且年龄有断层化发展趋势;与主要农业国相比我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化带来的新思想潮流也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业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保护地球。可持发展对于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目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增强我国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而土地资源、土地制度、气候以及生态环境变化都将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远来看,席卷全国的城市化浪潮将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加将显著提高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也将因居住需求减少而释放部分土地资源,如何做好二者相对平衡是保证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此外,因城市化导致的自然村消亡也将深刻改变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邻地而居的传统耕作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改变,我国的土地政策需要根据国情的不断变化而做出合理调整。

持续数百年的工业化加速了气候变化、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都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带来了诸多挑战。

3.土地制度与农业发展

3.1.土地私有制与社会动荡

土地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工业革命前的冷兵器时代,可以说耕地面积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力量,更多的土地资源意味着更大的人口容量,这为国家的对外扩张或者抵御入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于国家而言,土地的所有权也深刻影响到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井田制瓦解后,土地资源逐步由小地主经营,从战国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封建史中,我国农民起义、土地危机周期性出现[2]。在此期间,虽然历经王朝更替,也曾实行过不同的田亩制度,但以小地主经营为特点的土地私有制度未发生根本改变,加之当时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税负的高压下,农民因天灾而破产后,为了生存往往选择会选择试图反抗旧有制度。

3.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所有权也随国家制度的改变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私有变更为集体所有,生产关系的改变使得我国农业生产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依托国家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为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经历建国初期人民公社中后期的挫折以及进一步思想解放后,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证明,这一套制度在过去四十多年的实践中是十分成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又极大地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为我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3.土地政策的调整

制度是产业发展的最大保障,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深度融合,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在融入国际市场后不断调整,农业发展的基本面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了根本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人口分布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城市化率已由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的17.9%上升到2019年的60.6%,大量的农业人口迁入城镇变成产业工人,同期我国耕地面积总量由15亿亩缓慢增加到如今的20多亿亩,而我国的粮食产量则从1978年的3亿吨提高到2019年的超过6.6亿吨。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进一步改变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和人口的就业结构,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也必然大幅度降低劳动力的需求。耕地以家庭为单位的划分、农田之间广泛存在、纵横交错田埂壁垒既难以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也不利于高效管理。因此,土地政策的调整是解决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一项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依然超过4亿,高于美国的人口总量,这表明我国依然有大量的人口的收入依靠农业,这也是今后土地政策调整所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4.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1.我国农业现状

农业需要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需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具有鲜明特点的农业模式。作为追赶者,农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也我们借鉴,以色列的沙漠节水农业技术;荷兰的设施农业;日本的精耕细作以及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后,粮食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必须尽可能保证自给自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国选择的社会道路决定了我国将长期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国际环境,也缺乏长期从国际市场补充国内粮食缺口的政治环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增加和耕地不断减少的客观实际互相叠加,未来我国保障自身口粮安全还将面临进一步的挑战。

4.2.农业生态破坏

我国农耕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十分严重。农耕区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与田间管理。工业废弃物可以通过大气和水循环进行国际甚至洲际传播,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严重危害的酸雨就是工业排放的硫化物经大气扩散后最终借助降雨对农业生产施加影响的。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受酸雨影响的国土面积达到47.4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该区域是我国三大谷物之一水稻的主产区。研究表明,酸雨会诱使水稻叶片发生病变,从而减弱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单产下降[7]。由于污染物种类众多,水污染对生态的破坏远大于大气污染。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任何的工业生产都几乎离不开水,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当水体中有毒化合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或直接杀死水生动植物,或严重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当污染物随着水扩散到区域生态系统中,即使农作物顺利生长,也会因有害物质超标而失去利用价值[8]。2019年,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为51.3,生态质量总体评价为一般,其中,生态质量优和良的县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44.7%,由此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十分严峻。

Figure1.Pesticidepackagingbagsdiscardedinthewild

4.3.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断层

产业升级离不开新制度的建立、技术和人才的持续投入。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从科技进步、工业化过程承重汲取了相当大的发展红利,然而,目前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速度大大超过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值得警惕[11][12],随着农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劣化将严重阻碍农业的产业升级,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对可持续性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已在日本、美国等工业化国家日渐凸显[13][14]。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中位数也持续快速提高[15],这表明从业人员出现年龄断层的趋势逐步显现。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转变为以中小型农场为主的农业经营,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以及科学化的土壤改良都需要具备相当科学素养的“新农民”来完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农业吸引人才竞争力不足的客观条件下,就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特点,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保障。

Figure2.Changesoftheaveragepriceofthreemajorcereals,housingpriceandCPIfrom2010to2019

4.4.耕地数量和质量整体偏低

因此,无论是从改变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基本面貌还是从推动我国农业甚至是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传统农耕区土地质量都将成为未来三农工作的一大核心任务。农业和农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我国实现工业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我国基础建设能力世界第一,技术水平也名列前茅,毋庸置疑,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早已到来。若将2019年《公报》中的三个等级区间耕地质量分为高产、中产和低产田,那么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比重超过65%。即使按最低标准,解决除极端气象条件之外,大部分年份农业靠天吃饭,实现旱涝保收都将为我国农业产出保持长期稳定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科学技术进入分子水平和智能时代,育种、土壤改良以及田间管理都将进入以技术为核心的崭新时代,广大农村地区也必将成为孕育未来发展机会的沃土。

Figure3.YieldsofmajorcropsinChinaandtheUnitedStates

4.5.全球化

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同时伴随不同思想文化的传播预碰撞。改革开放是我国主动与外部市场融合的举措,通过国际竞争倒逼改革,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目的,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充分把握了全球产业转移的机会,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如今,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的工业产值约为世界总产值的30%。“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人口就业结构,这为我国农业由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向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效生产模式的转变创造了历史条件,也为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奠定基础。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要求“以开放促改革”,我国农业市场也将正式步入全方位的开放局面。

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后,需要警惕国际粮价与国内粮价倒挂现象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进而影响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国情和现行的耕地政策导致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出“高高低”的特点,即农产品种植成本高;粮食收购价格高;农户利润低。按当前汇率,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的种植成本分别是美国的2.7倍、1.3倍和1.25倍,而最低收购价分别为美国参考价格的1.8倍、2.25倍和2.2倍[17]。这导致美国小麦的到岸价格甚至低于我国本土小麦的收购价格,彻底开放国内粮食市场后,国际市场低价粮食对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将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此外,国际四大粮商掌握了全球粮食的运销和加工,对粮食价格的干预能力较强,我国大豆行业以及压榨市场曾被国外粮食巨头支配的警钟需要长鸣。

Figure4.ChangesoftotalsoybeanconsumptionofChinainthepast25years

4.6.地方政府需重视农业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大幅度落后城镇地区,全国多数地区甚至是贫困地区的市政工程存在过度建设问题,以贵州省贫困县独山县为例,在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的情况下举债400亿开发远超县级行政单位需求的大型工程,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农田配套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国依然有一半的耕地缺乏水利灌溉设施,这对耕地大多处于季风区的农业生产来说极为不利。即便是按最保守的估计,仅全国范围内的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也达到十万亿元量级。虽然我国中央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三农投入也水涨船高,但是专项资金执行运作过程的诸多问题导致相当数量的工程或是存在质量问题或是难以顺利开展。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建成更高水平的全民小康社会,提高占人口总量40%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既符合我国长期发展目标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19年,我国人均GDP成功跨越一万美元大关,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保持我国稳定发展的基本面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更需要不以眼前利益和任内政治利益为最高追求,而以国家长远利益为己任的地方领导干部。

THE END
1.农业可持续发展(精选6篇)篇1:农业可持续发展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的一种经济模式。循环农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三大原则,实现“低开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utxm6cx.html
2.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涵盖农村、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大领域。中国高产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以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与保持土壤肥力、持续协调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以高产、优质、高效和农村共同富裕为宗旨,采用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用现代工业来武装,现代经营https://baike.sogou.com/v96306464.htm
3.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点认识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它包括了两个基本概念:可持续和发展.可持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6ff19ede4fe1a8e6cc778.html?q=C/N
4.科学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我国农业和农村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工农业发展不协调,其重要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劳动力转移不畅、耕地减少、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出现新的萎缩,这些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http://www.sass.cn/109001/1278.aspx
5.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日前,2024全球粮食安全峰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闭幕。本届峰会以“携手共进造福人类”为主题,旨在促进全球粮食领域的包容性对话及合作,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围绕建设可持续的粮食体系、维护https://www.agri.cn/sj/scdt/202412/t20241204_8695756.htm
6.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傅梅香 通讯员 黄进斌)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等措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悉,我市先后引进、培育了利农集团、温氏公司、翁氏生态农业、天怡现代农业、无疆生态农业、红太阳精品等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https://szb.ptxw.com/h5/html5/2024-08/08/content_141588_17694947.htm
7.[新闻直播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发布CCTV节目官网CCTV13[新闻直播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发布2015-05-28 16:04:00 [新闻直播间]人社部:全国就业人员近8亿人2015-05-28 16:04:00 [新闻直播间]湖北:太危险!货车高速逆行十七公里2015-05-28 16:02:04 [新闻直播间]热点速览2015-05-28 16:02:02 [新闻直播间]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资源部 专家:汛期密切注意http://tv.cntv.cn/video/C10616/6d619baf566a49619259ca841dae5b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