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行政规范性文件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省直各部门,省属有关高校:

????为贯彻落实人社部、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1号)精神,加快推进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制度改革,我们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2年8月29日

黑龙江省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制度,根据国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和国家人社部、卫健委、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总体部署,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品德和专业能力为导向,为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制度保障,为实施健康龙江行动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医德医风放在人才评价首位,充分发挥职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钻研医术、弘扬医德、匡正医风。

——坚持实践导向、科学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实践能力导向,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

——坚持以用为本、服务发展。着眼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把职称评价与岗位聘用紧密结合,满足用人单位选才用才需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二、主要内容

(一)健全评价体系

1.明确各级别职称名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设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其中初级分设士级和师级,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共划分为医、药、护、技四个类别,各类别职称对应级别资格名称如下表。

级别

类别

初级

中级

高级

士级

师级

副高级

正高级

医士

医师

主治(主管)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药士

药师

主管药师

副主任药师

主任药师

护士

护师

主管护师

副主任护师

主任护师

技士

技师

主管技师

副主任技师

主任技师

3.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初级、中级职称专业设置,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高级职称专业设置,由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统一确定,并根据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和医学学科发展动态调整,做好与医学教育的有序衔接。

(二)完善评价标准

4.注重医德医风考核。加强对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的评价,将医务人员在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表现作为医德医风考核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须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核制度,探索将患者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纳入考核范畴,将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等行为纳入负面清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资格,一律予以撤销。

5.科学设置评价条件。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博士学位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鼓励发表高质量、高水平论文。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论文、卫生标准、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科普作品、技术专利、科研成果转化、检查指南、指导原则、质量技术分析报告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注重评价代表性成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不得将人才荣誉性称号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

7.实行省、市(地)标准与单位标准相结合。根据国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标准,分为“通用”和“基层”两类。具有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限的市(地)和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可在不低于全省标准的基础上,自行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标准。

(三)创新评价机制

8.完善职称评价方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初级、中级职称继续实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参加全国统一设置的专业考试,省人社厅、省卫健委可结合实际划定省内合格标准,合格成绩在省内有效;统一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高级职称继续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按照省人社厅《关于做好考评结合系列高级职称专业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黑人社函〔2020〕121号)及有关规定执行。非医疗卫生机构药学初级、中级职称继续实行认定、评审的评价方式,副高级职称继续实行评审的评价方式,正高级职称一般采取专家评议与面试答辩相结合的评审方式。

9.积极推进分类评价。对临床医学类别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评价专业能力水平和实际贡献,重点评价业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对公共卫生类别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处置、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健康教育和科普、循证决策、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考察其掌握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运用中医诊疗手段诊疗的能力,中药处方运用以及师带徒等情况。对护理和医技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考察其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等方面能力。对非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考察发现风险隐患、解决复杂疑难问题、学术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10.畅通职称评价渠道。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方面执行相同的条件标准,不受户籍、人事档案、不同办医主体等限制,享有同等待遇。在省内从业的港澳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也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四)衔接培养使用

13.优化岗位结构比例。根据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动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合理调整优化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内部岗位统筹时,适当向临床一线、公共卫生等岗位倾斜。

14.激发单位内部活力。用人单位根据职称评审结果合理使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岗位职责、量化考核指标,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考核、晋升等衔接,根据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结果和排名,在岗位聘用中实现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破除“论资排辈”“只上不下”现象,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

(五)向基层一线倾斜

15.完善基层评价标准。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专业的中级资格考试。本科及以上学历、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职称考试,通过后直接聘任、兑现待遇。对于长期在基层服务、专业能力突出、表现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评聘。

16.改进评价方式。持续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高级职称管理制度,在县(市)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本着自愿原则申报“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设立卫生基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在农村基层一线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满30年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可以按规定破格晋升“基层”高级职称,在基层一线定向使用。

17.落实服务基层制度。继续实施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下支援政策,城市三级医院执业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应当有累计1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经历。援外、援藏、援疆、援边等以及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表现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六)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

18.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以确保评审质量为前提,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在赋予市(地)高级职称评审权的基础上,对医疗水平高、技术能力强、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医院(含中医医院)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一步扩大高级职称自主评审试点范围,并按规定履行评审委员会和评价标准核准备案程序。

19.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完善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遴选机制,积极吸纳职业道德好、学术造诣深、工作能力强、熟悉职称政策、热心评审工作、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医疗卫生专家进入评审委员会专家库。定期调整更新评审专家,对履职不力、工作失职的专家及时调整出库。探索不同地区、单位之间的评审专家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评审质量和权威性。

20.推动完善行业管理。省人社厅会同省卫健委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卫生系列职称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市(地)和省直具有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的评审委员会分别经市(地)人社部门和省直行业主管部门报省人社厅核准备案,其中有附属医院的本科院校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可直接报省人社厅核准备案,单独制定的评价标准分别报省卫健委、省人社厅备案。

21.加强全过程监督。健全职称评审委员会、职称评审办事机构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严肃评审纪律,明确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责任。落实评审回避、公开、公示制度,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建立评审巡查制度,建立复查、投诉、倒查追责机制,加强对自主评审单位的监管,对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评审权予以收回。

三、组织实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改革涉及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敏感,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人社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做好政策研究制定和综合管理,卫生健康、药监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行行业主管职责,按规定做好评审组织实施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精心组织,稳慎推进。各地各单位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读、思想引导工作,动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充分掌握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情况、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状况,有关改革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重要问题及时报告。

(三)加强宣传,营造环境。各地各单位要充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本方案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非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附件:1.黑龙江省初级、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

2.黑龙江省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通用)

??????3.黑龙江省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基层)

4.黑龙江省非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

附件1

黑龙江省初级、中级卫生

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职业资格对应认定或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实行统一考试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取得资格证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非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初级、中级职称继续采取认定或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第四条?初级、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国家未设置的专业,经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确认,可采取认定或评审的评价方式。

第五条?初级、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划分为医、药、护、技四个类别,初级名称分别为:医(药、护、技)士和医(药、护、技)师,中级名称为主管(主治)医(药、护、技)师。

第二章??报名条件

第六条?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

二、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医疗类、护理类职称,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第七条?其他条件

除必须达到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条件。

一、初级职称

(二)护士(师):按照《护士条例》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可视同取得护士职称;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1年,可直接聘任护师职称。具备大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3年;或具备中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5年,可参加护师资格考试。

(三)药(技)士: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大专学历,可参加药(技)士资格考试。

(四)药(技)师:具备相应专业硕士学位;或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或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士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可参加药(技)师资格考试。

二、中级职称

(一)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具备博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7年。

(二)公共卫生类别主管医师:具备博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7年。

(三)主管护师:具备博士学位并注册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注册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7年。

(四)主管药(技)师: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取得执业药师资格,可视同取得主管(中)药师资格。

第三章?附?则

第八条?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专业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第九条?本科及以上学历、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全科医学专业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第十条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省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及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从事药品研究、药品质控、药品技术等非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继续采取认定或评审的评价方式。

第十二条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原卫生部、人事部《关于印发〈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卫人发〔2001〕164号)执行,今后国家有新规定从其执行。

第十三条?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解释,自2023年度起施行。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2

黑龙江省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

(通用)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省医疗卫生机构中直接从事卫生健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专业划分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专业为卫生技术领域内医、药、护、技类所属各专业,具体专业如下:

一、医疗类所属专业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执业医师按执业范围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大类,各类按执业范围划分专业如下:

(一)临床类别: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西医临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如下:普通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病、传染病、风湿病、结核病、精神病、职业病、肿瘤内科、小儿内科、重症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小儿外科、妇产科、肿瘤外科、麻醉学、急诊医学、皮肤与性病、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病理学、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核医学、放射肿瘤治疗学、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等专业。

(二)中医类别: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临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如下: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肿瘤学、全科医学(中医类)、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妇科、中西医结合儿科等专业。

(三)口腔类别: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口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如下: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等专业。

(四)公共卫生类别: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如下: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寄生虫病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毒理、地方病控制、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营养与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放射卫生、计划生育等专业。

二、药学类所属专业

医院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等专业。

三、护理类所属专业

护理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等专业。

四、医学技术类所属专业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病理学技术、放射医学技术、超声医学技术、核医学技术、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病案信息技术、输血技术、心电图技术、脑电图技术、介入治疗、微生物检验技术、理化检验技术、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消毒技术、卫生管理、临床营养等专业。

第四条?资格名称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划分为医、药、护、技四个类别,副高级和正高级资格名称分别为: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和主任医(药、护、技)师。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第六条?申报医疗类、护理类职称,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第七条?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相应学分。

第八条?现有本专业最高层级职称达到规定受聘年限,且近3年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档次。

第九条?通过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且考试成绩合格证明在有效期内。

第十条?城市三级医院执业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应当有累计1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经历。

第十一条?学历、资历及工作量

一、学历、资历

(一)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满5年。

(二)主任医(药、护、技)师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职务满5年。

二、工作量

完成国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规定的工作数量(详见附表1-1)。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处分期未满的。

????三、已经离退休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能申报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十三条?副高级职称

一、专业能力

(一)副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口腔类别:

(2)在本专业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各类危急重症。

(3)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工作。

(4)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5)评价内容。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1-2。

2.公共卫生类别:

(2)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

(3)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4)评价内容。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

(二)副主任药师

2.能够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对临床用药结果做出准确分析,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和医嘱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提出临床用药调整意见。

3.具有指导下级药师的能力。

4.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三)副主任护师

2.能够正确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熟练掌握本专科病人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熟练地配合医生抢救本专业危重病人。

3.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师的能力。

(四)副主任技师

2.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

3.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二、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必备条件

1.副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口腔类别:

A.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本人近5年不同年份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5份(每年度各1份)。

B.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1份不少于2000字。

(2)非临床类别:非临床类或不设病床的医疗机构中临床类医师,可不提供病案,但需提供以下材料,其中报告类材料每份不少于2000字。

A.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病志复印件1份。

B.独立撰写的病例分析报告(物理检查诊断报告单复印件)2份。

C.独立撰写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1份。

D.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1份。

2.副主任药师

3.副主任护师

(1)提供3例疑难或危重病人的全程护理计划(从入院到出院或死亡),内容包括病史摘要、护理评估(提供主、客观资料)、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2)总结2例疑难或危重病人护理过程的体会和经验,每例总结材料不少于2000字。

4.副主任技师

(1)提供本人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2份,每份材料不少于2000字。

(2)总结2例辅助检查操作过程的体会和经验,每份材料不少于2000字。

(二)选择条件(完成具备下列条件之二的代表性成果)

1.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前9名)或二等奖1项(前7名)或三等奖1项(前5名);或市(地)、厅(局)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优秀推荐项目)1项(前4名)或二等奖(优秀项目)1项(前3名)或三等奖(参与项目)1项(前2名)。

2.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Ⅰ类推广项目)1项(前5名)或二等奖(Ⅱ类推广项目)1项(前3名)或三等奖(Ⅲ类推广项目)1项(第1名);或黑龙江省中医新技术应用一等奖1项(前5名)或二等奖1项(前3名)或三等奖1项(第1名)。

3.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前9名),或主持完成市(地)、厅(局)级科研课题1项,课题须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4.参与编写卫生行业规划教材并出版发行,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本专业核心期刊论文,经评审委员会专家鉴定,具有较高水平学术理论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

5.参与编制市(地)级以上卫生健康行业标准、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项,并正式颁布或备案。

7.在市(地)级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中获得岗位能手、个人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次。

8.获省(部)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前3名),或市(地)、厅(局)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前2名)。

第十四条?正高级职称

(一)主任医师

(1)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

(3)具有较强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各类危急重症,积极参与院内(外)疑难重症会诊工作。主治病例的确诊率、好转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1)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二)主任药师

1.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药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积极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对临床用药结果做出准确分析,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和医嘱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提出临床用药调整意见。

3.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药师的能力。

(三)主任护师

1.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护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护理学某一专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

2.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

(四)主任技师

1.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技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1.主任医师

A.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本人近5年不同年份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8份(每年度至少1份以上)。

B.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2份(不少于2500字)。

(2)非临床类别:

非临床类或不设病床的医疗机构中临床类医师,可不提供病案,但需提供以下材料,其中报告类材料每份不少于2500字。

A.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病志复印件2份。

C.独立撰写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2份。

D.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2份。

2.主任药师

3.主任护师

(1)提供5例疑难或危重病人的全程护理计划(从入院到出院或死亡),内容包括病史摘要、护理评估(提供主、客观资料)、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2)总结3例疑难或危重病人护理过程的体会和经验。每例总结材料不少于2500字。

4.主任技师

(1)提供本人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材料3份,每份材料不少于2500字。

(2)总结3例辅助检查操作过程的体会和经验,每份材料不少于2500字。

1.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前7名)或二等奖1项(前5名)或三等奖1项(前3名);或市(地)、厅(局)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优秀推荐项目)1项(前3名)或二等奖(优秀项目)1项(第1名)。

2.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Ⅰ类推广项目)1项(前3名)或二等奖(Ⅱ类推广项目)1项(第1名);或黑龙江省中医新技术应用一等奖1项(前3名)或二等奖1项(第1名)。

3.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前7名),或主持完成市(地)、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课题须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4.参与编写卫生行业规划教材并出版发行,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本专业核心期刊论文,经评审委员会专家鉴定,具有高水平学术理论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

5.参与编制市(地)级以上卫生健康行业标准、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并正式颁布或备案。

7.在市(地)级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中获得岗位能手、个人一等奖2次。

8.获省(部)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前2名),或市(地)、厅(局)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第1名)。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等须同时具备,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本数),业绩成果均须为本专业领域内且为在现有最高层级职称资格后取得的。

第十六条?本标准中“核心期刊”是指被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学术期刊比照核心期刊认定。

第二十条?申报人员取得与本标准中工作业绩成果层次或水平相当的业绩成果,经本专业正高级职称专家、市(地)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可比照相应评审条件参加评审。

第二十一条?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申报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具体按照黑龙江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自2023年度起施行。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附表1-1

医师晋升工作量要求

专业

评价项目

单位

晋升

临床专业

临床

非手术为主临床专业

门诊工作量

(有病房)

单元

400

600

普通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血液病学、内分泌学、风湿与临床免疫学、肾内科学、传染病学、结核病学、神经内科学、精神病学、职业病学、肿瘤内科学、小儿内科等,对有病房的皮肤与性病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全科医学可参照此执行

出院人数

(参与或作为治疗组长)

人次

1000

(无病房)

500

800

皮肤与性病学、精神病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全科医学等

手术/操作人次

内镜5000;

支气管镜200

内镜5000

消化内科学、呼吸内科学

手术为主临床专业

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小儿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肿瘤外科学、计划生育学等

300

胸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烧伤外科学、整形外科学

胸心外科学(心外)、神经外科学、烧伤外科学

1500

2000

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

胸心外科学(胸外)、泌尿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外科学、小儿外科学

出院患者手术

/操作人次

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眼科学、整形外科学、计划生育学

胸心外科学(胸外),泌尿外科学、小儿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外科学、妇产科学

200

其他临床专业

参与诊疗患者人数

重症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学

签发检查报告份数

7500

5000

临床医学检验学

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放射肿瘤治疗学

4000

病理学

2500

3000

核医学

中医

非手术为主专业

门诊工作量(有病房)

由各医院自行确定手术专业和非手术专业

900

门诊工作量(无病房)

手术为主专业

口腔

无病房科室

诊疗人次

有病房科室

(参与或作为治疗组组长)

350

/操作人次数

公卫

——

注4:内镜诊疗5000人次(含内镜下治疗手术,晋升副主任医师至少500例,晋升主任医师至少800例,门诊患者和出院患者均包括)为消化内科学专业必备的申报条件之一。

注5:呼吸内镜诊疗200人次(含呼吸内镜下检查与治疗,门诊患者和出院患者均包括)为呼吸内科学专业必备的申报条件之一。

注6:心血管内科学和神经内科学及其他有介入治疗的专业可参照手术为主临床专业执行。

注7:整形外科学和计划生育学专业的工作量指标不含出院人数,其出院患者手术/操作人次数调整为手术/操作人次数(含门诊患者和出院患者手术/操作人次数)。

注8:出院患者手术/操作人次晋升副主任医师以主刀或一助计算;晋升主任医师以主刀计算。

注9:临床医学检验学专业中,形态、血液、微生物等亚专业申报条件为参与诊疗患者人次数,临检、生化、免疫等亚专业的申报条件为签发检查报告份数。

药(护、技)师晋升工作量要求

晋升副高级职称

晋升正高级职称

担任主管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总计不少于40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48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担任副主任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总计不少于35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24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附表1-2

临床、中医、口腔专业高级职称评价指标

评价维度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定义

计算方法

技术

能力

出院患者病种范围和例数

基本病种覆盖率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本专业出院患者中覆盖的基本病种数占本专业所有基本病种数的比例。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本专业出院患者覆盖基本病种数/本专业基本病种总数×100%

基本病种诊疗人数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本专业基本病种出院人数。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符合本专业基本病种纳入条件的出院人数之和

疑难病种覆盖率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本专业出院患者中覆盖的疑难病种数占本专业所有疑难病种数的比例。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本专业出院患者覆盖疑难病种数/本专业疑难病种总数×100%

疑难病种诊疗人数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本专业疑难病种出院人数。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符合本专业疑难病种纳入条件的出院人数之和

出院患者手术难度和例数

基本手术覆盖率

考核期内医师施行的本专业基本手术(或操作)种类数占所有基本手术(或操作)种类数的比例。

考核期内出院患者中医师施行的本专业手术(或操作)患者覆盖基本手术种类数/本专业基本手术(或操作)种类总数×100%

基本手术人次数

考核期内医师施行的本专业基本手术(或操作)的人次数。

考核期内出院患者中医师施行的符合本专业基本手术(或操作)纳入条件的手术人次数之和

疑难手术覆盖率

考核期内医师施行的本专业疑难手术(或操作)种类数占所有疑难手术(含操作)种类数的比重。

考核期内出院患者中医师施行的本专业手术(或操作)患者覆盖疑难手术种类数/本专业疑难手术种类总数×100%

疑难手术人次数

考核期内医师施行的本专业疑难手术(或操作)的人次数。

考核期内出院患者中医师施行的符合本专业疑难手术(或操作)纳入条件的手术人次数之和

中医治疗情况

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

考核期内医师以中医为主治疗本专业出院患者的比例。

考核期内医师以中医为主治疗的本专业出院患者数量/本专业出院患者总数×100%

中药饮片处方比

考核期内医师对出院患者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占所有处方的比例。

考核期内医师对出院患者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数/所有处方总数×100%

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本专业疑难病数量。

考核期内出院患者中医诊治的本专业疑难病数量

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数量/中医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总数×100%

中医药治疗疗效

考核期内医师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本专业疾病疗效。

同行评议

质量

安全

并发症

发生率

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治疗或者施行某种择期手术或操作而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占同期医师诊治的出院人数的比例。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治疗或者施行某种择期手术或操作而发生并发症的人数/同期该医师诊治的所有出院人数×100%

资源

利用

平均住院日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某病种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该医师诊治的同病种出院人数

患者

管理

次均费用

住院患者次均费用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某病种出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考核期内医师诊治的某病种出院患者总住院费用/同期该医师诊治的同病种出院人数

注:1.某专业基本病种、疑难病种、基本手术、疑难手术由专家共识和大数据统计结果形成。

2.手术人次计算:患者在1次住院期间施行多次手术,按实际手术次数统计;在1次手术中涉及多个部位手术的按1次统计。?

3.中药饮片处方比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两个指标可任选其一,也可同时使用,视各地具体情况确定。?

附件3

(基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水平,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为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人才支持,结合黑龙江省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适用于全省县域内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专业划分

“基层”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专业为卫生技术领域内医、药、护、技类所属各专业,具体专业如下:

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

(一)医疗类所属专业

1.临床类别: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西医临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如下:普通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传染病、小儿内科、重症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普通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小儿外科、妇产科、麻醉学、急诊医学、皮肤与性病、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病理学、放射医学、超声医学、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等专业。

2.口腔类别: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口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如下:口腔医学等专业。

3.中医类别: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临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如下: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全科医学(中医类)、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妇科、中西医结合儿科等专业。

4.公共卫生类别: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如下: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专业。

(二)药学类所属专业

(三)护理类所属专业

护理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等专业。

(四)医学技术类所属专业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放射医学技术、超声医学技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心电图技术等专业。

二、乡镇、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

普通内科、急诊医学、全科医学、儿科、普通外科、口腔医学、全科医学(中医类)、妇产科、中医内科、康复医学、针灸科、推拿科、儿童保健、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放射医学、放射医学技术、超声医学、心电图技术、药学、护理学等专业。

“基层”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划分为医、药、护、技四个专业类别,名称分别为: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基层)和主任医(药、护、技)师(基层)。

第五条?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第六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医疗类、护理类职称,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第八条现有本专业最高层级职称达到规定受聘年限,且近3年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档次。

第九条通过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且考试成绩合格证明在有效期内。

第十条学历、资历及工作量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满7年。

1.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须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详见附表2-1-1)。

2.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须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详见附表2-1-2)。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处分期未满的;

三、已经离退休的;

第十二条?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在本专业常见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诊治技术,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

(2)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急重症,能独立解决本专业一般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能参加门诊咨询和院内会诊工作。

(3)具有一定的门诊和病房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

(4)评价内容。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2-2。

(1)熟练掌握各种预防性疾病的防治、流调、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或灾害性事件的处理方法。

(2)熟练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能发现本地区公共卫生有关的主要问题,能独立完成监测和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判断和评价。

(3)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

1.熟练掌握临床所用药品的药理与适应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程序与监测方法。

2.能参与制定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和医嘱中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

3.具有一定的中西药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

1.具有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及危急重症的诊断、治疗。

2.系统掌握其专科护理技术,能解决复杂疑难的护理技术问题。

3.具有一定的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

1.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技术,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

2.对本专业有关的诊断、治疗、监测及各项检查有较广泛了解。

3.具有一定的医学辅助技术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

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本人近5年不同年份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等诊疗病案5份(每年度各1份)。

非临床类或不设病床的医疗机构中临床类申报人员,可不提供病案,但需提供以下材料。

C.独立撰写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1份。

(2)总结2例疑难或危重病人护理过程的体会和经验。

(1)提供本人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材料2份。

(2)总结2例辅助检查操作过程的体会和经验。

(二)选择条件(完成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代表性成果)

1.获市(地)、厅(局)级科学技术三等奖以上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三等奖(Ⅲ类推广项目)以上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或黑龙江省中医新技术应用三等奖以上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3.参与完成市(地)、厅(局)级本专业科研课题1项,且课题已通过立项。

4.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本专业省级以上科技类期刊论文。

7.在市(地)级及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中获得岗位能手、个人三等奖以上1次。

8.获市(地)、厅(局)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前3名)。

第十三条?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1)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和特长,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

(2)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急重症,能主持、指导本专业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及技术难题攻关。

(3)能承担院内、外会诊工作,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能力。

(1)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和特长,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精通本专业业务。

(2)熟练解决日常监测、评价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件的疑难技术问题。

(3)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能力。

1.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和特长,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

2.全面掌握临床所用药品的特点,能独立制定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3.对新药有较高的评价能力。

4.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能力。

2.精通护理专业技术,能熟练、正确地解决复杂疑难疾病及新发现疾病的重大护理技术问题。

3.能全面指导本专业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能力。

2.能熟练、正确地解决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

3.能掌握和应用最新技术。

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本人近5年不同年份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等诊疗病案8份(至少每年度各1份)。

(2)总结3例疑难或危重病人护理过程的体会和经验。

(1)提供本人使用、推广或创新本专业某项技术、方法等的分析报告材料3份。

(2)总结3例辅助检查操作过程的体会和经验。

1.获市(地)、厅(局)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二等奖(Ⅱ类推广项目)以上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或黑龙江省中医新技术应用二等奖以上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3.参与完成市(地)、厅(局)级本专业科研课题1项,且课题已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4.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本专业国家级科技类期刊论文。

7.在市(地)级及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中获得岗位能手、个人二等奖以上1次。

8.获市(地)、厅(局)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优秀科普图书(前2名)。

第十四条?乡镇、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考核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次数、健康档案管理数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以及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

二、副高级职称工作业绩

(1)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本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常见病、多发病等诊疗病案1份。

(2)独立撰写的病例分析报告1份。

(3)本人管理的健康档案1份。

(4)独立撰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结报告1份。

(5)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

2.非临床类别:

(1)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病志复印件1份。

3.公共卫生类别:

(1)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篇。

(2)独立撰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结报告1份。

(3)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

医院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等专业:

1.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处方分析报告3份。

2.独立撰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结报告1份。

3.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

1.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护理病案或护理查房记录3份。

1.提供辅助检查医学资料(影像片、检查报告单、化验报告单等)3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结报告1份;独立撰写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

三、正高级职称工作业绩

(1)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本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常见病、多发病等诊疗病案2份。

(2)独立撰写的病例分析报告2份。

(1)本人独立撰写的门诊病志复印件2份。

(1)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5份。

1.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处方分析报告5份。

1.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护理病案或护理查房记录5份。

1.提供辅助检查医学资料(影像片、检查报告单、化验报告单等)5份。

2.提供本人独立撰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结报告1份。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等须同时具备,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本数);业绩成果均须为本专业领域内且为在现有最高层级职称资格后取得的。

第十八条?申报人员取得与本标准中工作业绩成果层次或水平相当的业绩成果,经本专业正高级职称专家、市(地)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可比照相应评审条件参加评审。

第十九条?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申报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具体按照黑龙江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自2023年度起施行。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附表2-1-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师晋升工作量要求

内镜2000;

支气管镜50

内镜2000

150

1200

6000

450

700

250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药(护、技)师晋升工作量要求

附表2-1-2

乡镇、村、街道、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医(药、护、技)师晋升工作量要求

担任主管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总计不少于40周。

担任副主任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总计不少于35周

附表2-2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临床、中医、口腔专业高级职称评价指标

3.中药饮片处方比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两个指标可任选其一,也可同时使用,视各地具体情况确定。

附件4

黑龙江省非医疗卫生机构药学

第一条?为科学、客观、公正评价非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专业人才的品德、能力、业绩,根据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1号)及国家和我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专业划分

药品研究、药品质控、药学技术、药品检查等专业。

第三条?适用范围

非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药品研发、临床研究、检验检测、审评检查、评价监测以及药品购销、药品推广、调剂、质量管理和中药鉴别、加工炮制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资格名称

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依次分别为药士、药师、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其中药品检查人员在名称后标注专业,例如副主任药师(药品检查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具备良好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作风端正,认真履行职责。

第六条?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第七条?现有本专业最高层级职称达到规定受聘年限,且近3年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档次。

第八条?申报药品检查专业职称须按规定取得药品检查员资格证书。

第九条学历、资历及工作量

(一)药士

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

(二)药师

具备相应专业硕士学位;或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且考核合格;或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且考核合格;或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士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且考核合格。

(三)主管药师

具备相应专业博士学位;或具备相应专业硕士学位,取得药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且考核合格;或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药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且考核合格;或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取得药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且考核合格;或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且考核合格。

(四)副主任药师

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7年。

(五)主任药师

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药师职务满5年。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三、已经离退休的。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药士

了解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

第十二条药师

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独立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十三条?主管药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三)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每年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二)有一定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独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工作业绩成果

(一)非医疗卫生机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获市(厅)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等级内额定人员)。

3.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或参与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4.参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或老产品的二次开发或参与药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等开发,获得阶段性成果、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或参与药品购销、药品推广、质量管理等业务,创造经济效益50万元。

7.年均完成市(地)级以上监督检验40批;或参与策划实施监测评价活动或专项检查5次。

8.担任省级以上药品检查员、监管人员或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班主讲教师授课,或在省级以上专业技术交流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二)非医疗卫生机构中药品检查专业技术人员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获得市(厅)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等级内额定人员)。

4.在重大安全事件检查中,解决复杂的技术疑难问题,并为药品监管行政执法提供有力的依据;或在检查中发现重大风险隐患,有效避免重大药品安全事故(事件)发生,为药品监管行政执法提供重要线索并被采纳应用。

7.年均参加省级以上现场检查6次或年均参与完成审核审评检查综合评定10次。

第十四条?副主任药师

(一)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一)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每年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二)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解决工作中技术疑难问题。

(三)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够发现和培养人才。

(四)药品检查员须在相应领域具有专长,善于总结检查规律,有独到专业见解。

(一)非医疗卫生机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三:

1.获得市(厅)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或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等级内额定人员);或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等级内额定人员);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级内额定人员)。

3.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1项(前9名),或市(地)级科研成果2项(前7名);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市(厅)级科研项目;或作为技术骨干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经过省级行政管理部门认定,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300万元。

4.参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获得1个药品注册证书或1个新药临床批件;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老产品的二次开发,在生产工艺或质量标准方面有明显改进,经过推广和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参与药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等方面的开发,实现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组织药品购销、药品推广、质量管理等业务,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

8.担任省级药品检查员、监管人员或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班授课主讲教师授课2次或3学时;或在省级专业技术交流会上进行学术交流2次;或在国家级专业技术交流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二)非医疗卫生机构中药品检查专业技术人员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三:

4.在重大安全事件检查中,解决复杂的技术疑难问题2个,并为药品监管行政执法提供有力的依据;或担任检查组长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重大风险隐患2个,或作为技术骨干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重大风险隐患3个,有效避免重大药品安全事故(事件)发生,均为药品监管行政执法提供重要线索并被采纳应用。

7.年均参加国家级现场检查1次;或年均参加省级现场检查6次,并担任组长或专家;或年均参与完成审核审评检查综合评定20次。

8.担任省级以上药品检查员、监管人员或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班主讲教师授课2次或3学时,或在省级专业技术交流会上进行学术交流2次,或在国家级专业技术交流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第十五条?主任药师

(一)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

(二)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三)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专业有关的药品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

(一)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中复杂技术疑难问题。?

(二)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在相应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影响力。

(三)能够很好地指导、培养本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担任过省级以上专家组或检查组主要成员。

(四)药品检查员须担任过省级以上检查组长或专家。

(一)非医疗卫生机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四:

1.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或二等奖1项(前5名),或三等奖2项(前3名);或获市(厅)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均为前3名);或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等级内额定人员)。

8.担任省级药品检查员、监管人员或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班授课主讲教师授课3次或8学时;或在省级专业技术交流会上进行学术交流3次;或在国家级专业技术交流会上进行学术交流2次。

10.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或出版专著,经评审委员会专家鉴定,具有高水平学术理论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

(二)非医疗卫生机构中药品检查专业技术人员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四:

4.在重大安全事件检查中,解决复杂的技术疑难问题4个,并为药品监管行政执法提供有力的依据;或担任检查组长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重大风险隐患4个,或作为技术骨干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重大风险隐患6个,有效避免重大药品安全事故(事件)发生,均为药品监管行政执法提供重要线索并被采纳应用。

7.年均参加国家级现场检查2次;或年均参加省级现场检查8次,并担任组长或专家;或年均参与完成审核审评检查综合评定30次。

8.担任省级药品检查员、监管人员或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班主讲教师授课3次或8学时,或在省级专业技术交流会上进行学术交流3次,或在国家级专业技术交流会上进行学术交流2次。

第十六条?本标准中“药品检查”均包含医疗器械、化妆品。

第十七条?本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等须同时具备,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本数),业绩成果均为本专业领域内且为现有最高层级职称资格后取得的。

第十八条?本标准中“采纳”“应用”以采纳应用单位证明文件为准。

第十九条?本标准中“技术骨干”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或分支专业技术负责人,一般为前5名,国家级项目为前7名。

第二十一条?本标准中“技术报告”指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安全性评价报告、规章制度等。

第二十二条本标准中“核心期刊”是指被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学术期刊比照核心期刊认定。

第二十三条?本标准中“重大风险隐患”指下列情形之一:违反法律法规;存在严重缺陷;存在主要缺陷2条及以上;存在区域性风险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存在系统性风险导致产品缺陷可能危害人身健康等情形。

第二十五条?申报人员取得与本标准中工作业绩成果层次或水平相当的业绩成果,经本专业正高级职称专家、市(地)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可比照相应评审条件参加评审。

第二十六条?非医疗卫生机构优秀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申报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具体按照黑龙江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黑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自2023年度起施行。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THE END
1.中专有临床专业吗中专有临床专业吗无为野老 临床执业医师 精选回答 中专是属于国家职业教育的范围。中专学历,国家规定是全日制三年制中专,一般在校上课两年办,后半年实习。只有医学类的中专才有临床医学专业。这个专业,是以前的老中专有,现在的中专学校,没有开展这个专业了。都是属于基本专业,护理和药剂。所以临床医学专业只能往届有。https://edu.iask.sina.com.cn/jy/32cDSw1yJQb.html
2.90年堂弟和我上中专,实习时一件意外的事,让我们走向不同的人生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和堂弟选择了同一所医专,一起报了临床医学专业,想着毕业后能够拥有稳定又有地位的工作。上中专时,我们俩机缘巧合分在了同一个班。当时安排座位时是自愿的,所以我们俩又做了三年的同桌。刚上中专,我们对要学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专业医学知识,我们以前更是没有接触过。在刚开始学的时候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964163866548546&wfr=spider&for=pc
3.中专有临床医学吗中专有临床医学吗 摘要:问:中专有临床医学吗?打:有的。中专学校也有些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很多同学在成绩上不太理想,不能被大专学校录取到,所以选择了一所中专的学校报读。那么报读了临床医学专业的中专学校,以后的竞争那么激烈,所 问:中专有临床医学吗?https://www.taohuah.com/news/823433.html
4.2022中专可以学临床医学吗中专是不可以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根据国家目前明确规定,可以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必须是大专及以上学校。也就是说想学临床医学专业,想做医生最少也要大专才能学习临床医学专业。 1中专有没有临床医学专业 根据国家目前明确规定,可以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必须是大专及以上学校。也就是说想学临床医学专业,想做医生http://m.chusan.com/zhongkao/213258.html
5.中专学护理对口升学可以报考临床医学或其他专业吗—对口升学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中专学护理专业能不能对口升学报考临床医学或者其他专业呢?中专学护理专业可以升入大专护理专业后参加专接本、http://www.hbzyjyzx.cn/zs_index/1684.html
6.成都临床医学中专(中专临床医学专业学校)成都临床医学中专是一所优秀的职业学校,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培训,致力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医疗人才。下面将为您介绍成都临床医学中专的优势、专业设置、招生条件,并推荐两所与该学校相似的职业学校。 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的学校,成都临床医学中专拥有诸多教学优势。首先,学校注重理https://www.sctjedu.com/zsjz/169545053576659.html
7.临床专业有成人本科吗是的,临床专业有成人本科。成人本科的医学类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和药学等。但是,报考成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条件比较严格,需要取得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或者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位。 https://www.eol.cn/ceici/e2-chengkao-291795.shtml
8.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成人教育招生简章一、报考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临床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 二、报考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https://hactcm.edu.cn/info/1024/23486.htm
9.陕西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中专学校名单一览表二、陕西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中专学校简介 1、安康地区卫生学校 安康卫校创建于1960年2月,迄今有近40年的校史。 安康卫校位于安康市育才路96号(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2015年规划到安康中学办学用地),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有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教职工234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110多人,在校学安康卫生学校教学楼 生https://www.bangboer.net/news/show466773.html
10.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历继续教育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基层卫生机构职业群,能够从事医疗、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高https://www.wlcbyz.org.cn/detail/6323
11.石家庄白求恩医学院石家庄白求恩医学院属于省级重点学校,报名电话:0311-85026756开设3+2护理和3+3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高级护理等专业、普通大专可以考取医师证,国家承认学历。http://www.sjzbqn.com/m/index.asp
12.石家庄北方医学中等专业学校临床临床医学专业招生简章 校区1¥咨询 435人已关注 口腔医学专业招生简章 校区1¥咨询 357人已关注 中专护理专业招生简章 校区1¥咨询 查看更多>> 石家庄北方医学中等专业学校优势更多> 石家庄北方医学中等专业学校由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开设丰富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多种班型供学员选择,校园环境优美,地处位置优https://www.baijiao.org/school/ShiJiaZhuangBeiFangYi/
13.中专毕业可以考哪些临床医学院校?石家庄白求恩医学院很多同学在中专时所学习的专业是护理类的,在升学时想报考临床医学院校。那么中专毕业可以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有哪些呢? 以下是中专毕业可以考的临床医学院校: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科)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科)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专科)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科) http://www.bmcedu.cn/index.php/12/zzbykyknxlcyxyx/
14.石家庄和平医学中等专业学校石家庄和平医学中等专业学校是河北省重点职业中专。http://www.medu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