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平,男,1964年10月生,汉族,甘肃天水人,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专业,获得本科学历。同年分配到甘肃畜牧学校任教,现为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先后被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动物遗传繁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的引种与驯化,动物的杂交与改良,动物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动物的人工授精。主讲《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技术》《动物遗传繁育》等课程。参加编写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两本,主编专著一部。先后参加完成科研项目5项,研究成果中“肉羊杂交模式及肉牛高效养殖新技术研究与示范”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武威市肉杂鸡繁育体系研究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获武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桔梗对盐酸环丙沙星在鸡体内药动学影响及临床应用研究”获武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先后在《中国牛业科学》、《畜牧兽医杂志》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通讯地址:武威黄羊镇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733006
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
E-mail:xmxxllp@126.com
李克广,男,1966年9月出生,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教授,199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获得本科学历。现任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畜牧科技学院党总支书记。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特种动物养殖》《家兔生产与疾病防治》等课程的教学、实训工作。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参编国家规划教材两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持的科研项目获甘肃省教育厅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主持的科研项目获省农牧厅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一项,获农业部、省农牧厅农牧渔业丰收奖两项。目前主持院列科研项目一项。先后在《中国家禽》《特种经济动植物》《猪与禽》《中国家兔》《畜牧兽医杂志》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
通讯地址: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养禽生产、珍禽动物养殖
E-mail:gsxmlkg@126.com
马进勇,男,1969年1月生,汉族,甘肃省靖远县人,中共党员,教授,1993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获得本科学历。2001年-2005年在甘肃省畜牧学校任教,2005年至今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现任畜牧科技学院院长。先后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家禽生产、养牛生产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承担《家禽生产技术》《养牛生产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编写高职教材《家禽生产技术》2部,主编农民培训教材《养鸡与鸡病防治》。先后参加完成科研项目3项,其中“肉羊杂交模式及肉牛高效养殖新技术研究与示范”等2项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河西地区优质肉鸡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目前参与科研项目1项,先后在《中国家禽》《畜牧兽医杂志》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研究方向:家禽生产、家禽营养
E-mail:Gswwmjy2007@163.com
贺军,男,1973年8月生,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共党员,教授。1997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专业,2010年12月获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现任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西北五省养猪协会常务理事。获地厅级以上奖励1次,先后被学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猪禽营养与生产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讲授《生物统计》《羊生产》《猪生产》等课程。参与编写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家畜饲养工》、创业型农民培训教材《养禽与禽病防治》。先后参与完成科研项目5项,研究成果中1项获2010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2项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第三、第七)。参与完成省级精品课程《猪生产学》建设项目(第二)。先后在《中国家禽》、《猪与禽》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通讯地址: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现代猪禽生产、猪禽营养
E-mail:605447876@qq.com
张玲清,女,1972年10月生,汉族,甘肃天祝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1997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现任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教研室主任。先后被授予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畜牧专业教学与学生教育工作,主讲《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饲料分析检测》《动物营养原理》《动物环境卫生》《畜禽环境控制技术》等课程。主编《猪的环境卫生与控制》《畜禽环境控制技术》《养殖场环境卫生》《畜禽环境卫生与控制技术》;参编《猪的饲料筹划与供给》《猪病防治技术》。先后主持、参加完成科研项目9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研究成果中“肉羊杂交模式及肉牛高效养殖新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两项成果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学风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共青团中央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18年参与完成教育厅项目《规模化猪场猪舍温度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主持完成2020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基于HACCP控制的新型猪预混料的开发与应用》和武威市2021科技计划项目《生长育肥猪用中药-益生菌制剂的研制与应用》;2011年参与畜牧兽医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建设、2013年参与畜牧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2013年参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精品课程建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先后在《中国畜牧兽医》《畜牧与兽医》等期刊发表国家级和省级论文30余篇,申请实用型专利6项。
研究方向:动物环境控制
E-mail:zhanglingqing36@163.com
关红民,男,1980年7月生,汉族,甘肃省白银市人,中共党员,教授,畜牧科技学院骨干教师。2007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甘肃省科技专家库专家,甘肃省第一批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高级考评员。先后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养猪生产、动物遗传育种
E-mail:guanhong884@163.com
刘瑞玲,女,汉族,1979年4月生,甘肃省武威人,中共党员,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研究生,教授。先后被学校授予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新秀、优秀共产党员、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优秀教师、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被武威市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
长期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饲料分析检测》《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加工工艺》《饲草饲料加工》《配合饲料生产》等课程。主编《猪的饲料筹划与供给》《畜禽饲草饲料加工》,副主编《动物营养与饲料》;参编《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营养与饲料实训教材》《牛羊生产技术》《现代肉牛生产技术》等教材,参与和主持完成科研项目8项,分别获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013年参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精品课程建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参与子项目《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资源库建设,教育部完成验收;2018年,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项目“河西地区猪饲料赭曲霉毒素的监测与防控”;2020年,主持完成武威市科技局项目“玉米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研制与示范推广”;2022年,主持完成武威市科技局项目“不同精粗比例TMR颗粒饲料在肉羊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发表国家级和省级论文30余篇,申请实用型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