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发展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发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重点包括大同县、新荣区、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5个县区。到2015年,区域肉牛出栏19万头以上,牛肉产量3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23%、132%。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推广优良牧草种植、粗饲料科学加工、配混合饲料饲喂、标准化管理等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肉牛增重和牛肉品质。

现代肉羊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左云县、新荣区6个县区。到2015年,出栏肉羊395万只以上,羊肉产量5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71%、134%。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扩大养殖规模;推广杂交改良,着力提高母羊繁殖性能;推广饲草科学加工,实施高效育肥模式,提高肉羊出栏率。现代绒山羊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左云县、新荣区6个县。

到2015年,存栏绒山羊31万只以上,羊绒产量104吨以上。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推广晋岚绒山羊优质品种,提高产绒量和绒细度。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来支撑。大同市在发展现代畜牧业过程中,围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园区(场、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畜产品产量。到2015年养殖园区将达到639个。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加快标准化改造和扩建,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采取政策引导、龙头带动的办法,引导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户向标准化养殖场区集中。饲草饲料高效利用工程。大力推进草地建设保护与“三化”草地治理,到2015年,全面完成天然草地确权,建设人工草地70万亩,飞播种草9万亩,改良草地328万亩,建立“三牧”草地(禁牧、休牧、轮牧)242万亩,使草地植被盖度提高到70%以上,载畜量提高1倍以上。选择6个5万亩的集中连片草地,实施种草养畜、划区轮牧,建设大草原、大牧场。发展青贮玉米种植,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建立饲草料基地50万亩,青贮秸秆100万吨,秸秆饲用率达到50%,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畜牧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扶持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引导本地资本转型发展现代畜牧业力度,吸引雨润、顺鑫、宝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大同,加快提升大同畜牧企业的规模和素质。到2015年,培育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8个,畜产品加工率达到80%。鼓励企业建立基地,形成与养殖户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体。

1.1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现状和问题

畜牧养殖业产品能够反映农村畜牧养殖业现状,例如鸡蛋,超市里鸡蛋的价位都很多种,主要是因为鸡的品种不同,同品种鸡喂养的饲料不同,所以下的蛋的种类、质量、营养价值等不同。鸡蛋的品质明显没有以前优质了,这也反映鸡的种类、喂养饲料、饲养方式等与以往相比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只是农村的鸡养殖存在问题,一个鸡蛋足以看出整个农村的畜牧养殖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鸡的饲料怎么了,为什么鸡的种类少了?为什么蛋里面会有致癌物质?为什么禽流感一次次袭来?农村的牛羊怎么了,为什么有假冒牛羊肉?为什么端上桌的羊肉是病态肉......面对这么多问题,农村畜牧养殖业该何去何从?

1.2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的重要性

禽流感怎么得的?生物会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致死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只有规范化养殖。现代农村畜牧养殖业规模较大,大面积散养会为农村生态造成不可想象的破坏。例如:以往农户家里养殖几只羊只需要定时带羊去有草的地方吃草,顺便排放粪便,现代农户带着数十只羊不方便流放,羊到处吃草会破坏农村绿化地,到处排便会污染柏油马路,且现代农村田间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流放羊群不便于管理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一群羊只要有一只羊得病,不易被发现且会很快的传染给其他的羊,而规范化养殖便于规范化喂养和规范化管理,因此现代农村畜牧养殖需要规范化。

1.3农村畜牧养殖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现代农村畜牧养殖业正在努力迎合我国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可是表面迎合的不能真正的改变农村畜牧养殖业现状以使其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科学的养殖需要养殖技能,需要养殖经验、需要养殖必备知识等,不科学的养殖在面对生产过程中一点挫折时很容易走向迷途走向消亡,这样的养殖业是不科学的,这样的农村畜牧养殖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例如: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饭桌上需要更多的蛋奶产品,奶制品为了大规模生产而规范化,但是为了简易生产过程,从而缩短了检测流程,这样不科学的生产一旦产生了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带来的不仅仅是行业危机和社会诚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健康危机,这些是不可逆的也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农村畜牧养殖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

2、畜牧养殖业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途径

2.1完善畜牧养殖业制度

2.2加大畜牧养殖业投入

杂木灌区位于凉州区东南,南靠天祝藏族自治县,东邻黄羊河灌区,西和金塔河灌区接壤,北和清源、金羊两个井灌区毗邻,位于东径102°01′~102°59′,北纬37°22′~38°06′。东西宽约20km,南北长约40km,总面积542.8km2。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系洪积冲积倾斜平原,海拔高程在1550~2000m之间。灌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3个镇12个乡的112个行政村,8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万人,有耕地面积39.2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甜菜等,截止199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892万元,粮食总产量55.45万吨,平均亩产402kg,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46元。

杂木灌区属于温带干旱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雨量160mm,多年平均蒸发量2020mm。年日照时数2968h,多年平均气温7℃,多年平均风速3.1m/s,最大冻土层深1.3m,结冻期为5个月,无霜期为135-155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

杂木灌区是以杂木河河水灌溉为主的无坝自流灌区,杂木河为凉州区第二大河流。毛藏寺以上有大小牛头沟、车龙沟、半洋河、响水河、小毛藏河等汇合而成;毛藏寺以下有神树沟、岔儿沟、大小毛藏民沟、黑沟、毛大板沟、塔儿沟等间歇性河沟分别汇入主流,于杂木寺出山。山区干流长约60公里,流域面积851平方公里。上游高山区有冰川3.74平方公里,河源以降水和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毛藏寺以上产流占80%,年总径流中降水直接产流占65.2%,降水渗入基岩裂隙排入河流的地下水占30.7%,春季融雪水占2.6%,夏季融冰水占1.5%。杂木河多年平均径流2.497亿m3,最大径流4.948亿m3(1958年),最小径流量1.395亿m3(1965年)。来水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7~9月份来水占全年来水的一半以上,“卡脖子旱”已成为制约灌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杂木河水源植被较好,山区分布高山草甸、高山草原、灌木、乔木等植被。水土流失甚微,年均输砂量为16.5万吨,年输砂率为5.24公斤/秒,侵蚀模数为194吨/平方公里,输砂量6~9月占全年的85%左右。

2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利用现状

杂木灌区为凉州区唯一无坝自流引水灌区,干支渠始建于70年代,目前全灌区建成干渠4条,长62.3公里;浆砌支渠52条,长187.38公里;配套斗渠389条,长391.98公里;农(井)渠1949条,长842.83公里。灌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由50年代的0.385、70年代的0.56提高到0.57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175。灌区内建成人畜饮水供水水厂二处,将逐步解决灌区部分人畜及工业用水的困难。灌区年需水量26687.9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548.47万立方米,地下水4139.49万立方米。在地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22018.69万立方米,生活用水216.16万立方米,乡镇企业用水13.62万立方米,其他用水300万立方米。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在工业、旅游、城乡供水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杂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虽然在社会效益上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财力不足,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

2.2.1工程建设缓慢,制约效益发挥

杂木灌区为凉州区唯一无水库调蓄灌区,来水在时段上分布不均匀,不能按计划供水,计量收费困难,造成农户节水意识较差,导致水资源浪费。且始建工程较少,虽经多年努力,但资金不足,水利工程投资较大,工程建设缓慢,配套工程不完善,存在大量土渠输水,灌溉水利用率较低。

2.2.2原建工程老化,效益日益萎缩

灌区工程多建于70年代,原建工程是在缺乏资金、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修建,渠道衬砌标准较低,工程质量较差,加之灌区无水库调节,夏季推移质随水入渠,冬季运行至封冻,致使渠道因磨损及冻胀破坏,造成渠道边坡坍塌,变形严重,输水能力差,甚至影响正常输水,工程效益日趋萎缩。

2.2.3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1)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杂木灌区是以农业为主的灌区,农业用水占全年引水量的96.93%,灌溉用水集中于夏秋两季。杂木河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7~9月份来水占年来水量的55%~70%,多年平均月径流量最大与最小比值在18~25,又因灌区无水库调蓄,夏灌期间时常有5万多亩春小麦迟灌或缺灌而减产,春夏之季的“卡脖子旱”成为制约灌区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年际缺水逐年增大。近年来由于多年干旱,年际降雨量不均,受全球大气环流异常、气候恶化、滥垦荒地、过度放牧等因素影响,至使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径流量在时段内虽具有周期性变化,但径流总体趋于逐年减少。近年来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大量乡镇企业的出现,城乡人口的逐年增加,灌区需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3.1创建条件,兴修水源

杂木灌区为凉州区唯一无水库调蓄灌区,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季节性供需矛盾,满足日益增长需水要求,使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水资源得到有效调节,解决“卡脖子旱”对灌区经济的影响,减少大量推移质随水入渠磨损骨干工程。抢抓国家投资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申请国家对毛藏水库尽早立项建设。

3.2完善工程体系,发挥工程效益

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水利工程配套不全,有的在建设阶段就遗留隐患。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工程自然老化,损坏严重,有的成为病险工程,工程效益日益衰减。今后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抓好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挖潜;搞好灌区续建配套,全面达到设计灌溉效益;整修各类工程,改变现有工程配套现状,争取将渠系利用系数提高5%~10%,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3发展高新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农业方面的节水潜力是巨大的,由于受传统思想、经济条件的约束,灌区内现有灌水技术落后,大水串灌、漫灌等落后的灌水现象依然存在,灌溉定额偏大,使日益短缺的水资源更显的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和科学的灌水方法,减少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如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新灌水方法。

3.4以水种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全面掌握灌区不同时段的水资源总量和变化趋势,按照水资源供给量合理分配用水比例,增加生态用水和林草地用水,减少种植业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进一步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以时段水资源总量控制种植面积,以时段供水能力控制种植结构,实行“以水种植、总量控制、苗水定死、水量包干”的配水方案,尽可能保持供需平衡。科学的分析灌区水土资源现状,认真研究制定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指导群众搞好结构调整,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引进推广高效、低耗水的作物品种,为群众调整结构作好服务。

3.5改革管理体制,转变经营机制

当前改革管理体制和转变经营机制的主要目标,首先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传统的行政干预和粗放经营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以生产经营型和集约化管理为主体的模式上来,以适应水市场发展的需要。依法拥有法人财产权,实行经营管理责任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县、乡(镇)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除在投资、技术、政策扶持、依法保护、宏观调控和解决水事纠纷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排忧解难外,要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配水、收费权,收益分配权等依法赋予的各项权利,逐步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3.6狠抓水费计收,塑造经济实力

3.7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管理水平

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一直是水利产业面临的两大难题,杂木灌区无水库调蓄,来水量受自然因素较大,目前实行手工操作很难做到及时控制,影响干渠安全。故要在灌区内实行自动控制装置,对主要控制性建筑物的水情,要逐步实现遥测。不仅可以避免不安全因素,而且管理水平也可提高,同时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7.1对科学用水和提高农业产量进行研究。首先要对水资源优化调度,以及量水、测水、输水渠道损失、田间配套、灌溉技术和水温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其次是配合农业部门进行种植结构和高产优质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在此二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改进措施,达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业产量的目的。

1.1选择环保材料对于土木建筑工程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土木建筑工程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停的变更,从人类最开始的石头建筑到泥土、木材等自然材料的使用,然后发展为砖、瓦材料的人工建筑材料,再到今天各种新型合成材料如混凝土、塑料、玻璃、钢材等,土建工程的材料可以说是经历的漫长的变化。而建筑材料的选择也随着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建筑功能要求等发生着变更。“1996年我国提出863计划纲要新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生态建材计划纲要,而到了1998年科技部、863领域专家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中国生态环境材料战略研讨会,提出‘生态环境材料’概念”由此可见,国家在土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中将建筑材料放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其节约能源的作用,对居住者的健康和生产活动的影响,降低空间结构消耗等问题,通过科技的研发将可再生资源逐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如将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换成风能、水能、地热等。

1.2注意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土木建筑工程活动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矿物资源,而且伴随其开发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更大的破坏。这对土地本身的功能来说是一种人为的干预,且所制造的废气废渣如果随意丢弃没有妥善的处理,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也会浪费一些原本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存在的本质大小也会随着开发的力度的增强逐渐磨损,所以不仅要学会在土木建筑工程中选择绿色、环保的建材,对于建材的回收再利用也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手段。通过科技研发来提升建材的性质和功能,杜绝和减少施工场地的浪费行为,将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如可将施工场所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过滤、消毒等方式使其符合建筑工地的工业用水标准,再次投入生产活动中来。

1.3科技开发的教育理念土木建筑工程的本质是为现代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非自然活动场所,也是人类发展中对自我的保护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的提升。而现代人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还在存在着误区,比如认为简易房、简装房就是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其实不然。材料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能源得到了多大的节省,降低建筑物的性能只是一种低级的妥协手段,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而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大力的开发科学技术,合理的管理施工的过程,土木建筑工程必须走科技研发和科学技术的道路才能发展的更好,这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负责。但是并不是说细节不重要,我们是可以通过日常施工的一些科学小窍门来应用的,如合理的安排材料的搬运次数,使用节能型的施工机器、减少包装完善工艺等科学的手段和管理也能不同程度的减少消耗。

2结语

一、学用结合、顽强拼搏,改变人生

乔叶青同志,1982年高考落榜后回乡务农,农闲时搞家庭养殖,由于不懂科学养殖技术,经济效益一直不高。作为一名有志青年,为改变家庭的生活状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想学习并掌握一门实用技术,靠技术养家、靠技术书写人生。1988年农广校招生,他就到郯城县农广校报名并顺利通过考试,被录取为山东省农广校畜牧专业学员。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的各门课程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市、县优秀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乔叶青利用学到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结合畜禽养殖经验,学用结合,大胆实践。自家养的猪、鸡等畜禽就成了他的实验品,畜禽常见病他就试着给治疗,积累了许多临床诊断、治疗知识。由于科学养殖,家里的养殖效益大幅度地增长,他在村民眼中成了“小能人”。

慢慢地,乡亲们喂养的畜禽出现一些常见病,就找乔叶青给诊治,向他学习科学养殖技巧,他也乐意帮忙。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乡亲们找他给畜禽看病的多了,向他请教科学喂养经验的人也多了,他为乡亲们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向周围村庄发展。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红花乡的养殖业得到了较大发展。1989年,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他聘请到乡兽医站工作,任“农民技术员”,负责全乡的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当时针对生猪品种退化,畜牧业产值下降的局面,他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改良畜禽品种的建议。他自己率先购买了杜洛克、汉普夏、丹麦新长白等优良种公猪,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全乡1000多头母猪进行杂交改良,同时淘汰劣种公猪20多头,使全乡生猪改良覆盖面达到90%以上,生猪商品瘦肉率由原来的38%上升到55%以上,当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仅此一项,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由他推广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全省引起了轰动,很多市、县派人来学习取经,他的工作方法在全县各乡镇普遍推广。他推广的技术带动了全县养猪业的蓬勃发展,使郯城县的商品瘦肉猪存栏和出栏大幅度地提高,猪肉品质也得到了改善,郯城县被命名为“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先进县”。由于他的工作成绩突出,1993年被郯城县有关部门批准为“农转非”,从此,成了一名合同制干部。他靠勤学不辍、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和优质服务,改变了人生,得以在畜牧推广这广阔的空间里施展才华,实现梦想,书写美丽人生。

二、推广配合饲料,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养殖效益

乔叶青同志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2001年又通过成人高考,参加了山东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大专班的函授学习。经过三年的努力,2004年以优异成绩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酷爱学习,不断自我充电和积累临床经验,逐渐成为兽医站的技术骨干。

三、开拓创新,开展好科技示范,做一名优秀的新型农民培训辅导员

2007年,郯城县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乔叶青被推荐选聘为畜牧专业辅导员。为了当好辅导员,他认真填写示范户登记表,无论工作多忙,他都按时参加县项目办组织的科技培训。学习后,及时将县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办公室发的明白纸、培训教材和科技光盘送到示范户手中,还经常组织农民和示范户们学习讨论。对农民不明白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指导。并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进行防疫、诊治、推广、配送饲料等活动,指导示范户科学养殖。

为了做好科技示范,带领当地农民养殖致富,走科学养殖、标准化养殖的新路子,2007年10月,乔叶青同志广筹资金,多方协调,投资23万元,兴建占地2.5亩的生态环保(发酵床)养猪场一处。目前,建成发酵床面积210平方米,存栏无公害生猪120头,全部按标准化养殖模式。现已出栏生猪65头,纯赢利3.6万元,预计年底可出栏肥猪500头。由于这项技术省工、省时、省料、节水,又能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真正做到无污染、零排放,得到专家的肯定,受到市、县领导的好评,定购生猪的客户和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乔叶青通过开拓创新,建立生态养殖场,旨在做好科技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农民和养殖示范户从传统养殖向生态环保养殖转变,促进农民科学养殖,共同致富。目前,在他的指导下,发展规模畜牧养殖小区2个,标准化养殖场30多个。他正准备筹建生猪人工授精站,争取2008年底实现人工授精率70%以上,三元优质猪90%以上。以发展健康畜牧业为目标,以标准化养殖小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结构合理化、防疫现代化”五化建设,促进全乡的畜牧养殖健康发展。

四、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承担科技示范项目

X是X县草原监理站副站长。参加工作X年,他吃苦耐劳,全力推动草原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他苦干实干,成功探索生态草原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直从事畜牧技术推广、草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他,先后入选省畜牧兽医学会、饲料工业协会,是X县的著名农业专家。

X把全部心血献给草原生态建设,足迹遍布X县。特别是近年来,X带领团队技术骨干大胆试验,探索适合X地区沙化草原治理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工作中,从牧草补播、鼠虫害防治到围栏封育及工程实施的各个技术环节,X都严格按照项目方案设计要求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了项目地区技术负责人的积极作用。

令人惊喜的是,在取得显著生态效益的同时,当地草原生产功能得到基本恢复,其成功经验在全省其他适宜地区得到应用,真正实现了科技推广,造福一方,既构筑起辽西北生态屏障,更使得生态环境得以彻底改善,同时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当地草原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由X主持、参加及推广的重大科技项目,累计实现新增纯收益达X亿元。

与此同时,X还承担着草原植保工作重任。为此,他积极开展鼠虫害防治、草原病害毒害草防治、草原防火站等项目建设,为草原植被保护工作付出了极大努力。他带领团队在全省率先组建了草原鼠虫害测报室,创建了鼠虫灾害上报信息平台,为及时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

为做好草原防火工作,X带领草原监理站人员,不断加强对防火责任区的防火检查,今年X月还主持召开了全县草原管护员培训班,有效提高了草原管护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专业实践层次主要结合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安排,进行教学实习、生产劳动、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生产实习5个环节技能训练,强化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生产劳动和科研训练两环节是专业实践活动的初级阶段,放在一、二年级进行,活动的场所主要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其功能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主要畜禽生产过程、工艺要求与技术操作规程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社会实践环节是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种多样的高层次专业实践活动,一般在二、三年级掌握了一般专业技能的情况下进行。当前多将社会实践安排在假期,以小组或分区域活动的方式进行。其主要功能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学等独立工作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接触实际、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培养劳动观念的重要形式。生产实习环节承接专业实践和生产实践,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既要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又要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并付诸实施,实现了从专业技能向综合生产技能的递进。

针对畜牧兽医学院教师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强的特点,畜牧兽医学院大力引进了企业项目,以项目作为引导和推动教学和科研发展。通过承接企业的项目,让部分师生参与项目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锻炼其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质量意识和品质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项目的开发,实践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三结合。在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p#分页标题#e#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法现状

1.1畜牧兽医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目前,动物医学专业面临招生难而就业形势却非常喜人的矛盾局面。招生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不甚了解,许多考生因传统观念作祟或“怕吃苦”而不愿报考;二是畜牧兽医科学及动物检验检疫条件复杂,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更高,考生对从事动物医学工作具有畏难情绪而不敢报考。就业形势好是因为现代动物医学产业和畜牧业方兴未艾,动物性食品安全及共患病日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能从事高效无公害饲料生产,畜禽、伴侣动物、经济动物疾病和共患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验,兽药及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突出。

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动物医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所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基本达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但就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培养高素质能吃苦、强技能、能创业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目标而言,应当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科学设置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2]。同时,在实验项目的开设方面,目前主要是开设基础性、应用性实验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偏低;在实验方法方面,实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而先进的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使用不够[3]。

1.3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法质量,必须改善现有条件

1.3.1师资内在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真正能做到理论和实践双手都硬、能做到教学质量好的同时搞好科研与推广、能做到兼职管理与专任教师角色调整适当等“大师”级的优秀教师匮乏,能够独立承担实验、实习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师也比较缺乏。

1.3.2硬件条件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教学要求。随着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扩大,但实验条件并没有相应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及实习(技能训练)内容不断增多,现有器械、设备的配套性和可利用度差,促使现有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必须加以改善。

2“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教学目标

“2+1”学期模式也称之为“19+19+5”形式,即全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秋季学期(19周)、春季学期(19周)和夏季学期(5周),将目前的传统每学年两个学期各缩短为19周,增加一个短学期5周,由此构成“19周+19周+5周”的“两长一短”三学期模式。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5周)到企业中去进行生产实习,参加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直接感受市场机制与市场信息对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弥补因相对滞后的课本知识及原有实验室条件限制所带来的不足。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招生难这一严峻形势,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善于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构建并实践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效果显著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更强社会竞争力的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实现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行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

3“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2008年9月-2009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和论证;2009年7月-2010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构建和支撑条件建设;2010年7月-2013年8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实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实施的全面总结。

3.2实施范围

在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动物医学专业(本科)2007级至2010级8个班及广东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专科)2009级至2011级6个班全面实施。

3.3实施措施

3.3.1“双导师”制共同培养。采用学校-企业协同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建立以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企业配备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生产实践教学;配备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畜牧兽医法规、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或专题。

3.3.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1”学期设置、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合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管理环境,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训练养成。加强实践操作和临床技能训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进行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的应用型人才。

4“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基本内容与合作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

4.1.1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包括见习、课程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实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研究等几部分[4,5]。见习主要是针对低年级本科学生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貌。课程技能训练主要开展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6]。生产实习是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岗位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则更多地侧重缩短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磨合期,尽早进入角色,为就业做准备。此外,为适应新形势下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改革原有单纯的技术理论课程体系,以专题形式,增加法规类、企业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市场营销类课程,聘请企业高管为主讲教师,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1.2创新精神培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竞赛)、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让学生在二、三年级就有机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掌握动物医学实验的先进技术和综合技能。

4.2探索合适的校企业合作模式不断加大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的力度,积极探索实施“研发带动型”、“实体融合型”、“智力合作型”和“订单融入型”4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4.2.1“研发带动型”助推产业技术升级校企合作共建行业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与企业培训并举,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一体提升。以新产品研发带动校企合作,以应用产品带动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教学,实施“跟单式”人才培养。新产品的研发成功,推动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公司将新产品的研发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校企出资共同建设研发培训基地。基地具有开发、研制企业新产品、资料培训技术骨干等功能,学校学生不仅能到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毕业后由合作企业推荐,跟随产品到使用该产品的企业,提供操作、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4.2.2“实体融合型”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实行校企全方位全过程合作,联合举办特训班,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文化各个方面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共荣共赢。2008-2011年,学校先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江门一德宠物医院、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举办专业班。校企双方根据广东省传统产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预测,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计划,学校负责招生、教学管理和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企业开放车间和实验室,每年暑期一个月及最后一学期接受学生顶岗实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与指导,实习实训期间发放一定补助费。毕业生优先在合作企业就业。参加订单班的同学在校期间享受企业命名的专项奖助学金,受奖率达到50%,受资助率达100%。

4.2.3“智力合作型”与国企强强联合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智力资源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提升内涵,共同打造贴近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品牌。学校与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积极引进企业智力资源,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动物科学专业(含动物医学)获批教育部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组建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兽医临床诊断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企业每年接纳上百人次学生到企业实习、顶岗,接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接纳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现已有多人担任分公司经理和主要技术骨干,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阶段。

4.2.4“订单融入型”顶岗实战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零距离培养畜牧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举办订单班4个。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企业学习训练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待遇。企业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并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计发业绩奖励。公司投入专项经费,为订单班配备了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设备,选派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承担教学和指导,实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

5“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实践效果

5.1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活动的80%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试验性毕业论文比例逐年增加,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奖5项,在专业期刊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公开发表科技论文约60篇,获得省、校级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资助项目21个。

5.2实现招生良好形势并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通过“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实践,招生与就业形势得到明显的改善,塑造了创业人才品质,缩短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磨合期”,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5.3动物医学专业报考志愿率逐年增长2013级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近70%,其他志愿录取的新生提高12分。要求转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逐年降低,2013级动物医学专业入学新生共65名,仅有1人提出转专业要求,经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后主动撤回申请,安心就读本专业。

6结论与讨论

期刊定位是把期刊服务宗旨、发展层次、目标市场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的客观评价[4]。把握期刊方向,准确定位是期刊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到准确定位才能得以顺利发展。随着政策的出台,期刊改革势在必行,期刊也应与时俱进,顺势期刊的发展方向,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办刊思路,经营策略,找到适合自身期刊特点的定位模式。第一,期刊名称定位,期刊名称期刊的一顶帽子,一个品牌,一个标志,学术类期刊要有学术类期刊的品牌,准确定位期刊名称,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学术类期刊。例如《中国草地》更名为《中国草地学报》,《中国兽医科技》更名为《中国兽医科学》,两刊更名后,期刊学术氛围明显增强,稿件质量也有明显提升,期刊影响因子显著提高。第二,期刊内容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内的学术前沿的科技成果,找准期刊的内容定位,同时明确学术类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向。

2突出办刊特色

出版家邹韬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期刊特色,是就期刊内在和外在的独特之处而言的,是期刊自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内容特点、编辑技巧、版式设计等个性的综合反映[5]。突出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才能更好地抓住读者,吸引优质稿源,才能立足于市场。畜牧兽医学术类期刊应依托主办单位强势学科的优势,利用主办单位专家云集的优势,打造学术类期刊特色。例如,《动物营养学报》以研究动物营养学为特色,开设了猪营养、家禽营养、反刍动物营养、分子营养等特色栏目,现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动物营养学术类刊物。《畜牧兽医学报》是报道中国畜牧兽医行业最具创新性、突破性及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科研成果为特色。《中国畜牧兽医》以报道中外畜牧兽医研究最新进展与动态,传播中外畜牧业最先进的实用技术为特色,并开设了国外畜牧科技、流行病防治等特色栏目,内容形式多样、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6]。期刊有了自己的特色才有读者的聚焦,受到读者的认可和欢迎,才能保持期刊持续发展。

4不断提高期刊稿件的学术水平

5组建国际化审稿专家库

6适时创办英文刊,提高期刊国际化水平

7建立中英文网络化平台,提高国际检索率

8结语

根据专业特点,制订和实施各具特色的教学计划首先了解了不同专业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和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满足不同学科的发展需要。动科及动物生产专业对该门课程的要求在于深入学习各种环境因子对家畜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科学的理念设计家畜小环境(包括畜牧场和畜舍)的技术、畜舍环境的控制原理及技术、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的技术及养殖环境质量评价,为创造良好适宜的家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动医专业的要求是在理解各种外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及健康机制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了解环境中有害物质对家畜的危害性,掌握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环境致病机理、环境预防和防疫消毒的基本技术;而动物营养专业的要求则在于更好的理解外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营养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动物环境营养的理论,掌握家畜环境管理的一般技术,通过营养调控实现畜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突出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业与传统种植业严重脱轨,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畜禽亚健康状况以及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显露出来,严重威胁到城市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畜牧生产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和保证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畜牧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对于控制日趋严重的畜禽污染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实行这些法规和标准,在畜牧养殖专业上设定畜禽场环境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畜禽场环境评价体系能够将畜禽场的大小控制在适度规模的范围内,而且也能够避免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内进行畜禽生产场的开工建设,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畜禽场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在实践中的体现形式,是本课程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特点、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控制污染、防患于未然、符合现代畜牧生产的重要手段。

作者:娜仁花红蕾史彬林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THE END
1.「揭秘」2024年畜牧专业就业前景大解析:热门职业方向与就业优势一「揭秘」2024年畜牧专业就业前景大解析:热门职业方向与就业优势一网打尽!畜牧专业真的容易找工作吗?现代畜牧专业专业毕业生可在县乡级兽医行政部门、动物防检站、动物屠宰企业、动物疾控中心、动物/宠物医院、大型规模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和兽药企业等企事业部门或单位,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546147578045100&wfr=spider&for=pc
2.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第七届(2024)畜牧工程行业交流会暨浙江生猪行业交流会在杭州成功召开 通知公告分会动态 更多 [工程] 关于召开第七届(2024)畜牧工程行业交流会暨浙江省养猪行业交流会的通知 2024-10-23 [工程] 关于自荐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候选单位、理事候选人的函 https://clea.caaa.cn/
3.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畜牧业类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畜牧业类 培养目标:培养畜禽饲养工艺、畜禽舍建筑、畜禽饲养机械设备、畜禽舍内外环境控制等工作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畜禽环境卫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猪生产、家禽生产、电工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畜牧兽医站、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种畜禽繁殖与育种场、动物园等单位,就业率http://www.baokao.net/mingzi/zkzy/mlmy/2020-03-19/3843.html
4.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校专业介绍学校简介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是2004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始建于1952年的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和始建于1958年的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的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是“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培育学校,隶属省教育厅。学院https://591yz.com/college/detail-413
5.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动物生产学、畜牧业传感器与物联网、自动控制技术、精准畜牧业信息技术、智慧牧业设计与管理等,学生可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和兴趣选修畜牧工程技术、智能装备与信息化、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模块课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和差异化发展。 毕业生可在现代农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智能装备设计与维护、数据信https://zhaosheng.hnuahe.edu.cn/info/1646/2646.htm
6.畜牧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畜牧生物工程专业目录畜牧生物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畜牧生物工程[学术型硕士] 所属门类:农学[9] 所属一级学科:畜牧学 专业点分布 全国(2)北京(1)湖北(1)江苏(2)宁夏(1)四川(1)湖南(1)广东(2)内蒙古(1)云南(1)甘肃(1) 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 考研专业信息页面为考生提供各大考研院校招生专业信息查询,包括考研院校招生https://m.kyzs.com/yanjiusheng/majorDetail/101075/4.html
7.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开设哪些专业?2024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了哪些专业? 2024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最新招生专业,共42个,分别是: 电子商务类的农村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类的电子商务专业, 食品类的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 食品类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 食品类的酿酒技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畜牧业类的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https://www.zhijiao.cn/school/kszy/14454
8.中国高校网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为生物工程、畜牧工程、食品工程、卫生检疫、农牧经济等行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发展改革试点学校、 河南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河南省毕业生分配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具有47年的办学历史。 http://www.huaue.com/xxjj/2003910111300.htm
9.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址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学院是甘肃省一所培养畜牧兽医和农业机械类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学校。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和始建于1958年的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国家重点中专),隶属甘肃省教育厅。https://www.chinapp.com/ct/5jfRWM.html
10.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高职)动物医学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高职)·动物医学 专业代码:510302 专业名称:动物医学 培养目标: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为“三农”服务,热爱祖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备动物医学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https://xuexiao.chazidian.com/xuexiao699448/specialtydetail/63214/
11.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介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始建于1952年的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和始建于1958年的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加挂“甘肃省畜牧工程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牌子,是甘肃省唯一一所培养畜牧兽医和农业机械类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座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http://www.gaokaoq.com/college/view/id/2358.html
12.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介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动物养殖生产与管理、饲料配制、动物繁育、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检测与防控、熟悉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等能力,能从事动物生产、动物疾病诊治、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疾病检疫检验、牧场管理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https://m.bangboer.net/zy/show99167.html
13.河东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2.实施品牌畜牧工程,打造“品质河东区,优质畜产品”品牌。 坚持品质驱动,提升健康肉及饲料产品品质,打造优质畜禽地标产品,唱响“河东生产”品牌。一是引导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升级、装备更新、拓展产品线等做优做精产品,研发优势产品、特色产品,提升服务质效,打造健康肉与预制菜“双品牌”。二是引导屠宰企业提升产品品质,http://www.hedong.gov.cn/info/3877/150556.htm
14.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简介沪江高考资源网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招生代码:6221;6222),系省属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为畜牧兽医、食品生产、生物技术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发展和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动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https://gaokao.hujiang.com/yxk/862/xxjj/
15.新疆畜牧科学院工程咨询中心提供新疆畜牧科学院工程咨询中心招标采购信息,涵盖新疆畜牧科学院工程咨询中心招标与新疆畜牧科学院工程咨询中心采购信息。每天更新15万条招标项目信息,查询新疆畜牧科学院工程咨询中心招投标采购信息,就上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qianlima.com/common/agents_info.jsp?id=21973433
16.[生物工程学院]畜牧兽医[生物工程学院]畜牧兽医 (国家重点专业、订单培养专业) 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正大集团、大北农集团、武汉中粮等合作企业从事动物养殖、饲料生产与销售、动物疾病检测、畜禽营销与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可在各级畜牧兽医防治机构从事检疫、防疫等技术工作,也可在大中城市宠物医院从事宠物疾病诊疗、宠物美容等工作。http://www.hbxytc.cn/info/1028/1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