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乡村发展报告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主办、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作《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乡村发展》报告,全面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乡村发展的主要工作、主要成效与下一步展望。报告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锚定科技强国、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凝聚全院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尹昌斌研究员发布了《粮食产能提升研究报告2024:基于新一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行动》,报告总结我国粮食产能的历史演变与成效,阐释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所面临的新要求与新挑战,指出面对复杂多样的粮食安全新形势,亟需立足全局,抓住增产和减损两个要点,各领域、各环节、多主体协同发力,拓宽粮食产能提升渠道,明确粮食产能提升路径,深挖粮食产能提升潜力。报告指出,未来推动粮食产能提升需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粮食产能提升与粮食品质提高的关系。持续提升粮食产能,需统筹好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不仅要继续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也要促进健康导向型农业食物系统建设。二是粮食产能提升与粮食价格稳定的关系。粮食产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价格的变动,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保障水平,努力确保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和价格的平稳运行。三是粮食产能提升与生产格局转变之间的关系。南方粮食需求加大,北方粮食生产任务加重,需形成水土资源利用合理、粮食生产责任明确、产销区利益平衡的生产格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国刚研究员发布了《中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报告科学阐释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特性与范围,系统评价了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与短板,科学研判了未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提出,以集群化、全链化为出发点,推动特色产业“节本提效、延链增值”;以特色化、品牌化为着力点,推动特色产业“适度规模、做精做优”;以共赢化、内源化为落脚点,推动特色产业“利益联结、内生发展”;以人、地、钱要素为关键点,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持续壮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制约因素破解研究”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陈静研究员发布了《中国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研究报告2024》。报告解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内涵要义;回顾了农村生活条件建设的历史进程和政策重点,总结了推进农村生活条件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省级单元水平测度;对应2035年如期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