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二批)》条款释义
一、酸碱交替的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
过氧化氢(H2O2)水溶液通常会缓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但在碱性、加热或遇杂质的条件下其稳定性会变差,分解速度加快,甚至会引发爆炸。目前,国内部分企业采用酸碱交替的固定床生产工艺生产过氧化氢,在整个系统中循环使用并交替进入碱性和酸性工序,容易因设施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过氧化氢溶液或含有过氧化氢的工作液与碱性物料接触导致过氧化氢急剧分解甚至爆炸,安全风险高。
二、有机硅浆渣人工扒渣卸料技术和敞开式浆渣水解技术
有机硅浆渣是指在氯硅烷单体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高沸点的暗色油状固液混合物,成分复杂,一般夹杂着少量碳粉、硅粉、铜催化剂等。因黏附在器壁等处难以清理,一些企业采用人工扒渣卸料。
在人工扒渣卸料过程中,有机硅浆渣中的氯硅烷与空气中的水分会发生反应生成腐蚀性盐酸酸雾,且浆渣遇空气可能发生自燃。浆渣水解处理过程中,浆渣与碱性水发生反应会释放出氯化氢气体和氢气,采用敞开式浆渣水解技术,氯化氢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腐蚀性盐酸酸雾;氢气容易积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安全风险高。
采用有机硅浆渣自动化密闭式卸料技术及密闭式浆渣水解技术,能够对卸料及水解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氯化氢气体和氢气进行有效收集,防止人工扒渣卸料过程中逸出的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并能有效避免有害气体无序排放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连续运行的回转窑浆渣焚烧技术也是先进的有机硅浆渣处理工艺,能利用高温将有机硅浆渣进行无害化处理,浆渣中的物质在高温下被氧化、热解,去除率高。
三、间歇碳化法碳酸锶、碳酸钡生产工艺(使用硫化氢湿式气柜的)
目前,国内碳酸锶、碳酸钡等生产企业多采用间歇碳化法生产工艺。该工艺是将硫化锶(SrS)溶液通入碳化塔后,采用间歇反应方式与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得到碳酸锶(SrCO3)浆液,生成含硫化氢(H2S)的尾气经克劳斯硫化氢尾气处理系统制取硫磺。由于是间歇性生产,副产物硫化氢尾气浓度及流量波动幅度较大,一般要在碳化塔和硫回收装置之间设置硫化氢气柜,用以为后续的克劳斯硫化氢尾气处理系统提供稳定的硫化氢气源。由于硫化氢是高毒气体,属于二元弱酸,采用湿式气柜储存硫化氢极易造成气柜腐蚀、卡顿,密封失效易引发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
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是采用碳酸锶、碳酸钡连续碳化法生产工艺或多塔碳化生产工艺,并配套硫化氢尾气连续处理系统,无需设置气柜暂存硫化氢,显著降低了湿式气柜储存硫化氢导致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的安全风险。
四、间歇或半间歇釜式硝化工艺
五、无冷却措施的内注导热油式电加热反应釜(油浴反应釜、油浴锅)
内注导热油式电加热反应釜的釜体是双层结构,夹层里面设置电加热棒,使用前需人工将导热油注入夹套中,工作时电加热棒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给釜内物料加热的目的。对于有冷却措施的导热油式电加热反应釜,在反应釜温度超高时,可以在切断反应釜电加热供电的同时,利用配套的冷却措施实施反应釜的快速降温,从而避免反应釜温度失控引发事故。但对于无冷却措施的内注导热油式电加热反应釜(油浴反应釜、油浴锅)来说,只能依靠切断电源进行自然冷却降温,一旦反应釜超温,易发生反应失控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六、油库的内浮顶储罐采用浅盘式或敞口隔舱式内浮顶
内浮顶储罐主要储存甲B、乙A类液体,这类物料的火灾危险性较大,历年所发生的储罐火灾事故绝大多数涉及此类液体储罐。浅盘式内浮顶是浮顶无隔舱、浮筒或其他浮子,仅靠盆形浮顶直接与液体接触的内浮顶。敞口隔舱式内浮顶是浮顶周圈设置环形敞口隔舱,中间仅为单层盘板的内浮顶。这两类浮盘稳定性差,一旦浮盘腐蚀穿孔,会造成泛液及浮盘沉盘,导致易燃易爆物料直接暴露在大气环境之中,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作为替代设备的钢制内浮顶和装配式不锈钢全接液内浮顶稳定性好,发生储罐全截面积着火的几率小,另外装配式不锈钢全接液内浮顶气相空间小,可有效减少储罐内油品挥发,安全可靠性较高。
七、单端面机械密封离心泵和填料密封离心泵(液下泵除外)
常见的离心泵轴封类型有填料密封、单端面机械密封、双端面机械密封、串联式机械密封、干气密封等多种密封型式。单端面机械密封以及填料密封相对来说可靠性低,易因为密封失效而发生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双端面机械密封有两道端面密封,密封腔内缓冲液(或氮气)加压,若一级密封失效,缓冲液从密封腔往输送介质内泄漏,输送介质不外漏。串联机械密封由两套及以上同向布置的单端面密封串联组成,配备外封供液系统,密封腔内的缓冲液不加压。内侧密封是主密封,相当于一个内置式单端面密封,密封腔内注满来自封液罐的液体。外侧密封可防止隔离液漏入大气。干气密封是使用氮气作为缓冲介质的串联机械密封,在密封腔内通入氮气,保证主密封具有一定背压,可极大延长主密封的使用寿命;主密封泄漏的工艺介质随密封气排入火炬,保证工艺介质不向大气泄漏。屏蔽泵、磁力泵、隔膜泵等无泄漏泵也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此类无泄漏泵因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泵内输送的物料与环境之间实现了彻底的物理隔绝,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的离心泵因密封失效而导致泄漏发生的可能,本质安全水平更高。因此,甲A类、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操作温度超过自燃点的危险化学品,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串联机械密封、干气密封离心泵或者屏蔽泵、磁力泵、隔膜泵等无泄漏泵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好的适用性。
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
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
一、扩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覆盖范围
根据应用场景和使用特性,用能产品设备主要分为工业设备、信息通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商用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等6大类。综合考虑应用规模、能源消耗量和节能减排降碳工作需要,扩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覆盖范围,在2022年已明确能效水平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力变压器、房间空气调节器等20种产品设备基础上,增加工业锅炉、数据中心、服务器、充电桩、通信基站、光伏组件等23种产品设备或设施,基本实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全覆盖,进一步支撑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降碳。
二、加快提升产品设备节能标准
三、统筹推进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
四、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五、加大应用实施和监督检查力度
将产品设备能效水平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重要技术依据,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和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必须达到节能水平,优先使用能效达到先进水平的产品设备。对于产能已经饱和的行业,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原则上应达到先进水平。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强化节能监察,督促企业加强产品设备能效管理,依法依规淘汰老旧落后用能产品设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质量监管力度,依法依规禁止能效低于准入水平的产品设备生产销售,严厉打击能效水平虚假宣传行为。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公共机构要严格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做好节能产品采购工作。
六、强化综合性政策支持
附件: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
智能制造场景是智能工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面向制造过程各个环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部署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行业成套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相应的工艺、软件等,实现具备协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实际价值的应用。根据“十三五”以来智能制造发展情况和企业实践,结合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发展趋势,凝练总结了3个方面16个环节的45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为智能工厂及智慧供应链建设提供参考。
一、产品全生命周期
1.产品设计
通过设计建模、仿真优化和虚拟验证,实现数据和模型驱动的产品设计,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新产品产值贡献率,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1)产品数字化研发与设计。应用设计、仿真软件和知识模型库,基于复杂建模、物性表征与分析、多目标优化等技术,搭建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开展产品、配方等设计、仿真与迭代优化。
(2)虚拟试验与调试。构建虚拟试验与调试环境,面向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应用数字孪生、AR/VR、知识图谱等技术,通过全虚拟仿真或者半实物半虚拟仿真,开展产品调试和测试验证,缩短验证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3)数据驱动产品设计优化。集成产品设计、生产作业、售后服务等环节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探索创成式设计,持续迭代产品模型,驱动产品形态、功能和性能的优化创新。
2.工艺设计
通过工艺建模与虚拟制造验证,实现基于数字模型的工艺快速创新与验证,缩短工艺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4)工艺数字化设计。应用工艺设计、仿真软件和工艺知识库,基于机理建模、物性表征和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加工、装配、检测、物流等工艺模型,进行工艺全过程仿真,预测工艺设计缺陷并优化改进。
(5)可制造性设计。打通工艺设计、产品研发、生产作业等环节数据,结合知识模型库,全面评价与及时改进产品设计、工艺的可加工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等,降低制造与维护成本。
3.质量管控
部署智能检测装备,通过在线检测、质量分析、质量追溯和闭环优化,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质量损失率,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6)智能在线检测。部署智能检测装备,融合5G、机器视觉、缺陷机理分析、物性和成分分析等技术,开展产品质量在线检测、分析、评价和预测。
(7)质量精准追溯。建设质量管理系统,集成5G、区块链、标识解析等技术,采集并关联产品原料、设计、生产、使用等全流程质量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质量精准追溯。
(8)产品质量优化。依托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知识库,集成质量机理分析、质量数据分析等技术,进行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识别、缺陷分析预测和质量优化决策。
4.营销管理
依托数字销售渠道,通过市场与客户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需求,优化销售策略,提高人均销售额,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9)销售驱动业务优化。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用户画像和需求预测模型,制定精准销售计划,动态调整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方案。
(10)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部署智能制造装备,依托产品模块化、生产柔性化等,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5.售后服务
依托智能产品,通过运行数据采集、分析,开展产品健康监控、远程运维和维护,提高顾客的服务满意率,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11)产品远程运维。建立产品远程运维管理平台,集成智能传感、大数据和5G等技术,实现基于运行数据的产品远程运维、健康监控和预测性维护。
(12)主动客户服务。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集成大数据、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客户需求分析、服务策略决策和主动式服务响应。
(13)数据驱动服务。分析产品运行工况、维修保养、故障缺陷等数据,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拓专业服务、设备估值、融资租赁、资产处置等新业务,创造新价值。
二、生产全过程6.工厂建设
依托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工业知识软件化,加快数据流通,通过工厂数字化建模、仿真、优化和运维,提升制造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14)工厂数字化设计。应用工厂三维设计与仿真软件,集成工厂信息模型、制造系统仿真、数字孪生和AR/VR等技术,高效开展工厂规划、设计和仿真优化,实现数字化交付。
(15)数字孪生工厂建设。应用建模仿真、多模型融合等技术,构建装备、产线、车间、工厂等不同层级的数字孪生系统,通过物理世界和虚拟空间的实时映射,实现基于模型的数字化运行和维护。
(16)工业技术软件化应用。应用大数据、知识图谱、知识自动化等技术,将工业技术、工艺经验、制造知识和方法沉淀为数据和机理模型,进行数据化显性化,与先进制造装备相结合,建设知识库和模型库,开发各类新型工业软件,支撑业务创新。
(17)数字基础设施集成。部署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网络、数据、功能等各类安全系统,完善支撑数字业务运行的信息基础设施。
(18)数据治理与流通。应用云计算、大数据、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实现企业内数据的有效治理和分析利用,推动企业间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7.计划调度
通过市场需求预测、产能分析、库存分析、计划排产和资源调度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订单达成率,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19)生产计划优化。构建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约束理论、寻优算法和专家系统等技术,实现基于采购提前期、安全库存和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优化。
(20)车间智能排产。应用计划排程系统,集成调度机理建模、寻优算法等技术,实现基于多约束和动态扰动条件下的车间排产优化。
(21)资源动态配置。依托制造执行系统,集成大数据、运筹优化、专家系统等技术,开展基于资源匹配、绩效优化的精准派工,实现人力、设备、物料等制造资源的动态配置。
8.生产作业
部署智能制造装备,通过资源动态配置、工艺过程优化、协同生产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值成本率,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22)产线柔性配置。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应用模块化、成组和产线重构等技术,搭建柔性可重构产线,根据订单、工况等变化实现产线的快速调整和按需配置,实现多种产品自动化混线生产。
(24)工艺动态优化。部署智能制造装备,搭建生产过程全流程一体化管控平台,应用工艺机理分析、多尺度物性表征和流程建模、机器学习等技术,动态优化调整工艺流程/参数。
(25)先进过程控制。部署智能制造装备,依托先进过程控制系统,融合工艺机理分析、多尺度物性表征和建模、实时优化和预测控制等技术,实现精准、实时和闭环的过程控制。
(26)智能协同作业。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基于5G、TSN、边缘计算等技术建设生产现场设备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设备、检测装备、物流装备等实时控制和高效协作。
(27)人机协同制造。应用人工智能、AR/VR、新型传感等技术,提高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行业成套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与人员的交互、协作能力,实现加工、装配、分拣等生产作业的人、机自主协同。
(28)网络协同制造。建立网络协同平台,推动企业间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紧密连接,实现基于网络的跨企业、跨地域的业务并行协同和制造资源配置优化。
9.仓储物流
部署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通过配送计划和调度优化、自动化仓储、配送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29)智能仓储。建设智能仓储系统,应用条码、射频识别、智能传感等技术,依据实际生产作业计划,实现物料自动入库(进厂)、盘库和出库(出厂)。
(30)精准配送。集成智能仓储系统和智能物流装备,应用实时定位、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流转全程跟踪,以及物流动态调度、自动配送和路径优化。
10.设备管理
部署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通过设备运行监测、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提升设备综合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31)在线运行监测。集成智能传感、5G、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自动巡检、在线运行监测等方式,判定设备运行状态,开展性能分析和异常报警,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32)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综合运用物联网、机器学习、故障机理分析等技术,建立故障诊断和预测模型,预测故障失效模式,开展预测性维护,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
(33)设备运行优化。建设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基于模型对设备运行状态、工作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调整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高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1.安全管控
部署安全监控和应急装备,通过安全风险识别,应急响应联动,提升本质安全,降低损失工时事故率,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34)安全风险实时监测与应急处置。依托感知装置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基于智能传感、机器视觉、特征分析、专家系统等技术,动态感知、精准识别危化品、危险环节等各类风险,实现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智能处置。
(35)危险作业自动化。部署智能制造装备,集成智能传感、机器视觉、特种机器人、5G等技术,打造面向危险作业的自动化产线,实现危险作业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
12.能源管理
部署能耗采集装置,通过能耗实时采集、监测,能耗数据分析与调度优化,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36)能耗数据监测。基于能源管理系统,应用智能传感、大数据、5G等技术,开展全环节、全要素能耗数据采集、计量和可视化监测。
(37)能效平衡与优化。应用能效优化机理分析、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或工艺参数,实现关键设备、关键环节等能源综合平衡与优化调度。
13.环保管控
部署环保监测装置,通过排放采集与监控,排放分析与优化,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38)污染监测与管控。搭建环保管理平台,应用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和大数据等技术,开展排放实时监测和污染源管理,实现全过程环保数据的采集、监控与分析优化。
(39)碳资产与废弃物管理。开发碳资产管理平台、废弃物料管理平台和行业成套装备,集成智能传感、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全流程的碳排放追踪、分析、核算和交易以及废弃物处置和循环再利用全过程的监控、追溯。
三、供应链全环节14.供应链计划
通过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开展供应链计划协同优化,提高供应商准时交付率,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40)供应链计划协同优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市场需求预测和仓储、生产、物流等状态分析,实现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配送计划的协同编制与同步更新。
(41)产供销一体化。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打通销售、生产和采购系统的业务流、数据流,实现销售、生产和采购的协同优化。
15.供应链采购与交付
通过供应链采购订单和交付物流的实时监控,提高供应商交付率,降低采购成本,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42)供应链采购动态优化。建设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寻优算法、知识图谱、5G等技术,实现采购订单的精准跟踪、可视化监控和采购方案动态优化。
(43)供应链智能配送与动态优化。依托运输管理系统,应用实时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运输配送全程跟踪和异常预警、装载能力和配送路径优化。
16.供应链服务
通过供应链上下游数据采集与分析,精细化管理供应商,预测供应链风险并动态响应,确保订单交付,可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44)供应商数字化管理。建立供应商管理系统,集成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供应商数据管理以及基于数据分析的供应商评价、分级分类、供应商寻源、优选推荐。
(45)供应链风险预警与弹性管控。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知识图谱、云计算等技术,开展供应链风险隐患识别、定位、预警和高效处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4年本)
一、煤炭行业
1.与大型煤矿井田平面投影重叠的小煤矿
2.长期停产停建的30万吨/年以下(不含30万吨/年)“僵尸企业”煤矿;30万吨/年以下(不含30万吨/年)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煤矿,属于满足林区、边远山区居民生活用煤需要或承担特殊供应任务且符合资源、环保、安全、技术、能耗等标准的煤矿,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暂时保留或推迟退出
3.既无降硫措施又无达标排放用户的高硫煤炭(含硫高于3%)生产矿井,不能就地使用的高灰煤炭(灰分高于40%)生产矿井以及高砷煤炭(动力用煤中砷含量超过80μg/g,炼焦用煤中砷含量超过35μg/g)生产煤矿
4.6AM、φM-2.5、PA-3型煤用浮选机
5.PB2、PB3、PB4型矿用隔爆高压开关
6.PG-27型真空过滤机
7.X-1型箱式压滤机
8.ZYZ、ZY3型液压支架
9.不能实现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的选煤工艺、不能实现粉尘达标排放的干法选煤设备
10.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的煤矿(根据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淘汰)
11.采用以掘代采等非正规开采工艺的煤矿
12.同时生产的水平超过2个(不含2个)的煤矿
13.其他煤炭加工中产能5000吨以下煤制活性炭,5万吨以下煤制活性焦
二、电力行业
1.不达标的单机容量30万千瓦级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综合利用机组除外)、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及发电机组(先立后改,根据发布的年度淘汰计划有序淘汰)
三、石化化工行业
1.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青海格尔木及符合有关条件的除外),采用明火高温加热方式生产油品的釜式蒸馏装置,废旧橡胶和塑料土法炼油工艺,焦油间歇法生产沥青,2.5万吨/年及以下的单套粗(轻)苯精制装置,5万吨/年及以下的单套煤焦油加工装置
2.10万吨/年以下磷铵(工业级除外)(2025年12月31日),10万吨/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和硫磺制酸(边远地区除外),平炉氧化法高锰酸钾,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作为废盐综合利用的可以保留),平炉法和大锅蒸发法硫化碱生产工艺,芒硝法硅酸钠(泡花碱)生产工艺,间歇焦炭法二硫化碳工艺
3.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钙法皂化工艺(2025年12月31日,每吨产品的新鲜水用量不超过15吨且废渣产生量不超过100千克的除外),单台产能5000吨/年以下黄磷生产装置,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装置,单线产能3000吨/年以下普通级硫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生产装置,产能1万吨/年以下氯酸钠生产装置,单台炉容量小于1.25万千伏安的电石炉、开放式电石炉、内燃式电石炉,高汞催化剂(氯化汞含量6.5%以上)和使用高汞催化剂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的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钠、乙醇钾、聚氨酯、乙醛、烧碱、生物杀虫剂和局部抗菌剂生产装置,氨钠法及氰熔体氰化钠生产工艺
4.单线产能1万吨/年以下三聚磷酸钠、0.5万吨/年以下六偏磷酸钠、0.5万吨/年以下三氯化磷、3万吨/年以下饲料磷酸氢钙、5000吨/年以下工艺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氢氟酸、湿法氟化铝及敞开式结晶氟盐生产装置
5.单线产能0.3万吨/年以下氰化钠(100%氰化钠)、1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1.5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白炭黑、2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钙、10万吨/年以下普通级无水硫酸钠(盐业联产及副产除外)、0.3万吨/年以下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废旧锂电池进行回收利用除外)、2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钡、1.5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锶生产装置
6.半水煤气氨水液相脱硫、天然气常压间歇转化工艺制合成氨、一氧化碳常压变换及全中温变换(高温变换)工艺、没有配套硫磺回收装置的湿法脱硫工艺,没有配套建设吹风气余热回收、造气炉渣综合利用装置的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装置,没有配套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装置的尿素生产设施,高温煤气洗涤水在开式冷却塔中与空气直接接触冷却工艺技术
7.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敌百虫碱法敌敌畏生产工艺,小包装(1公斤及以下)农药产品手工包(灌)装工艺及设备,雷蒙机法生产农药粉剂,以六氯苯为原料生产五氯酚(钠)装置
8.用火直接加热的涂料用树脂、四氯化碳溶剂法制取氯化橡胶生产工艺,1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生产装置,盐酸酸解法皂素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皂素生产装置,铁粉还原法工艺〔4,4-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DSD酸)、2-氨基-4-甲基-5-氯苯磺酸(CLT酸)、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H酸)三种产品暂缓执行〕
9.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和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干法造粒炭黑(特种炭黑和半补强炭黑除外)、3亿只/年以下的天然胶乳安全套,橡胶硫化促进剂N-氧联二(1,2-亚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OBS)和橡胶防老剂D生产装置
10.用于制冷、发泡、清洗等受控用途的氯氟烃(CFCs)、含氢氯氟烃(HCFCs,作为下游化工产品原料的除外),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主产四氯化碳(CTC)、以四氯化碳(CTC)为加工助剂的所有产品,以PFOA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生产工艺,含滴滴涕的涂料、采用滴滴涕为原料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生产装置(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四、钢铁行业
1.土法炼焦(含改良焦炉),单炉产能7.5万吨/年以下(单炉产能≥5万吨/年且使用低阶煤高温热解工艺的镁冶炼配气装置除外)或无煤气、焦油回收利用和污水处理达不到焦化行业规范条件的半焦(兰炭)生产装置
2.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3.8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5年12月31日前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焦炉),未配套干熄焦装置的钢铁企业焦炉,企业生产能力<40万吨/年热回收焦炉,未同步配套建设热能回收装置的焦炉
3.钢铁生产用环形烧结机,步进式烧结机(2025年12月31日),9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8平方米以下球团竖炉,铁合金生产用24平方米以下带式锰矿、铬矿烧结机,铸造生铁生产用24平方米以下烧结机
4.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钢用生铁高炉(河北省450立方米及以下炼钢用生铁高炉),200立方米及以下铁合金生产用高炉,200立方米及以下铸造用生铁高炉(其中配套“短流程”铸造工艺的铸造用生铁高炉为100立方米及以下)
5.用于熔化废钢的工频和中频感应炉(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取缔“地条钢”有关要求淘汰)
6.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不含铁合金转炉)(河北省4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炼钢电弧炉(不含机械铸造,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特殊合金材料用电弧炉),化铁炼钢
7.复二重线材轧机,横列式线材轧机,横列式棒材及型材轧机(不含生产高温合金的轧机),叠轧薄板轧机,普钢初轧机及开坯用中型轧机,热轧窄带钢轧机,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直径76毫米以下热轧无缝管机组,三辊式型线材轧机(不含特殊钢生产)
8.环保不达标的冶金炉窑
9.手工操作的土沥青焦油浸渍装置,矿石原料与固体原料混烧、自然通风、手工操作的土竖窑,以煤直接为燃料、烟尘净化不能达标的倒焰窑
10.12500千伏安以下普通铁合金矿热电炉(2025年12月31日),30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半封闭直流电炉、铁合金精炼电炉(钨铁、钒铁等特殊品种的电炉除外)
11.蒸汽加热混捏、倒焰式焙烧炉、艾奇逊交流石墨化炉、1万千伏安及以下三相桥式整流艾奇逊直流石墨化炉及其并联机组
12.单机产能3万吨及以下的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装备(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装备除外)
13.生产预应力钢丝的单罐拉丝机生产装备
14.预应力钢材生产消除应力处理的铅淬火工艺
15.每炉单产5吨以下的钛铁熔炼炉、用反射炉焙烧钼精矿的钼铁生产线及用反射炉还原、煅烧红矾钠、铬酐生产金属铬的生产线
16.燃煤倒焰窑耐火材料及原料制品生产线
17.钢铁行业用一段式固定煤气发生炉项目(不含粉煤气化炉)
18.还原二氧化锰用反射炉(包括硫酸锰厂用反射炉、矿粉厂用反射炉等)
19.电解金属锰一次压滤用除高压隔膜压滤机以外的板框、箱式压滤机
20.有效容积18立方米及以下轻烧反射窑
21.有效容积30立方米及以下重烧镁砂竖窑
22.1万吨/年以下电解金属锰单条生产线(一台变压器),电解金属锰生产总规模为3万吨/年以下的企业(2025年12月31日)
23.采用重铬酸盐钝化技术的电解锰工艺设备
五、有色金属行业
1.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等进行焙烧、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工艺装备
2.采用铁锅和土灶、蒸馏罐、坩埚炉及简易冷凝收尘设施等落后方式炼汞
3.采用土坑炉或坩埚炉焙烧、简易冷凝设施收尘等落后方式炼制氧化砷或金属砷工艺装备
4.160kA以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
5.鼓风炉、电炉、反射炉(再生铜非直接燃煤反射炉除外)炼铜工艺及设备
6.烟气制酸干法净化和热浓酸洗涤技术
7.采用地坑炉、坩埚炉、赫氏炉等落后方式炼锑
8.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
9.利用坩埚炉熔炼再生铝合金、再生铅的工艺及设备
10.铝用湿法氟化盐项目
11.1万吨/年以下的再生铅项目
12.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中采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炉项目
13.铜线杆(黑杆)生产工艺
14.未配套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炼铅工艺
15.烧结-鼓风炉炼铅工艺及设备
16.无烟气治理措施的再生铜焚烧工艺及设备
17.50吨以下传统固定式反射炉再生铜生产工艺及设备
18.15吨以下再生铝用熔炼炉
19.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和池浸工艺
20.独居石单一矿种开发项目
21.稀土氯化物电解制备金属工艺项目
22.湿法生产电解用氟化稀土生产工艺
23.2万吨(REO)/年以下混合型稀土矿山开发项目,5000吨(REO)/年以下的氟碳铈矿稀土矿山开发项目,500吨(REO)/年以下的离子型稀土矿山开发项目
24.2000吨(REO)/年以下的稀土分离项目
25.1500吨/年以下、电解槽电流小于5000A、电流效率低于85%的轻稀土金属冶炼项目
26.原生汞矿开采(2032年8月16日)
27.竖罐炼锌工艺和设备(2025年12月31日)
六、黄金行业
1.混汞提金工艺
2.小氰化池浸工艺,土法冶炼工艺
3.无环保措施提取线路板中金、银、钯等贵重金属
4.日处理能力50吨(不含)以下采选项目
5.整体矿石汞齐化;露天焚烧汞合金或经过加工的汞合金;在居民区焚烧汞合金;在没有首先去除汞的情况下,对添加了汞的沉积物、矿石或尾矿石进行氰化物浸出
七、建材行业
1.干法中空窑(生产铝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除外),水泥机立窑,立波尔窑、湿法窑,直径3米(不含)以下水泥粉磨设备(生产特种水泥除外)
2.无覆膜塑编水泥包装袋生产线,水泥包装袋缝底袋(两底需由缝线缝合)的生产和使用
3.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
4.100万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建筑陶瓷砖、20万件/年(不含)以下卫生陶瓷生产线,建筑卫生陶瓷(不包括建筑琉璃制品)土窑、倒焰窑、多孔窑、煤烧明焰隧道窑、隔焰隧道窑、匣钵装卫生陶瓷隧道窑,建筑陶瓷砖成型用的摩擦压砖机
5.玻璃纤维陶土坩埚、陶瓷坩埚及其它非铂金坩埚拉丝生产工艺与装备
6.1000万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7.500万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线,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产线,100万卷/年(不含)以下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
8.石灰土立窑
9.砖瓦轮窑以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
10.简易移动式混凝土砌块成型机、附着式振动成型台
11.单班1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砌块固定式成型机、单班1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路面砖(含透水砖)固定式成型机
12.人工浇筑、非机械成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工艺
13.气炼一步法石英玻璃生产工艺装备
14.生产人造金刚石用6×6兆牛顿六面顶小型压机
15.手工切割加气混凝土生产线、非蒸压养护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16.非烧结、非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
17.装饰石材矿山硐室爆破开采技术、吊索式大理石土拉锯、移动式小型圆盘锯
八、医药行业
1.手工胶囊填充工艺
2.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
3.塔式重蒸馏水器
4.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
5.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生产装置
6.铁粉还原法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咖啡因装置
7.使用氯氟烃(CFCs)作为气雾剂、推进剂、抛射剂或分散剂的医药用品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8.充汞式玻璃体温计、血压计生产装置(2025年12月31日)
九、机械行业
1.热处理铅浴炉(用于金属丝绳及其制品的有铅液覆盖剂和负压抽风除尘环保设施的在线热处理铅浴生产线除外)
2.热处理氯化钡盐浴炉(高温氯化钡盐浴炉暂缓淘汰)
3.TQ60、TQ80塔式起重机
4.QT16、QT20、QT25井架简易塔式起重机
5.KJ1600/1220单筒提升绞机
6.3000千伏安以下普通棕刚玉冶炼炉
7.4000千伏安以下固定式棕刚玉冶炼炉
8.10000千伏安以下碳化硅冶炼炉
9.强制驱动式简易电梯
10.以氯氟烃(CFCs)作为膨胀剂的烟丝膨胀设备生产线
11.砂型铸造粘土烘干砂型及型芯
12.焦炭炉熔化有色金属
13.砂型铸造油砂制芯
14.重质砖炉衬台车炉
15.中频发电机感应加热电源
16.燃煤火焰反射加热炉
17.仅用于去除金属零部件表面氧化皮的酸洗工艺、酸洗项目(为产品制造配套项目除外)
18.位式交流接触器温度控制柜
19.插入电极式盐浴炉
20.动圈式和抽头式硅整流弧焊机
21.磁放大器式弧焊机
22.无法安装安全保护装置的冲床
23.无磁轭(≥0.25吨)铝壳中频感应电炉
24.无芯工频感应电炉
25.钻采工具接头螺纹磷化处理工艺
26.5吨/小时及以下冲天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立即淘汰,其他区域2025年12月31日)
十、船舶行业
1.废旧船舶滩涂拆解工艺
2.船长大于90米的海洋钢质船舶以及船长大于120米的内河钢质船舶的单件组装式整体建造工艺
十一、轻工行业
1.单套10万吨/年以下的真空制盐装置、20万吨/年以下的湖盐和30万吨/年以下的北方海盐生产设施
2.利用矿盐卤水、油气田水且采用平锅、矿区就地滩晒制盐的生产工艺与装置
3.2万吨/年及以下的南方海盐生产装置
4.超薄型(厚度低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生产
5.年加工生皮能力5万标张牛皮、年加工蓝湿皮能力3万标张牛皮以下的制革生产线
6.300吨/年以下的油墨生产总装置(利用高新技术、无污染的除外)
7.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生产
8.石灰法地池制浆设备(宣纸除外)
9.5.1万吨/年以下的化学木浆生产线
10.单条3.4万吨/年以下的非木浆生产线
11.单条1万吨/年及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制浆生产线
12.幅宽在1.76米及以下并且车速为120米/分以下的文化纸生产线
13.幅宽在2米及以下并且车速为80米/分以下的白板纸、箱板纸及瓦楞纸生产线
14.以氯氟烃(CFCs)为制冷剂和发泡剂的冰箱、冰柜、汽车空调器、工业商业用冷藏、制冷设备生产线
15.以氯氟烃(CFCs)为发泡剂的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生产
16.以四氯化碳(CTC)为清洗剂的生产工艺
17.以三氟三氯乙烷(CFC-113)和甲基氯仿(TCA)为清洗剂和溶剂的生产工艺
18.脂肪酸法制叔胺工艺,发烟硫酸磺化工艺,搅拌釜式乙氧基化工艺
19.印铁制罐行业中的锡焊工艺
20.燃煤和燃发生炉煤气的坩埚玻璃窑,直火式、无热风循环的玻璃退火炉
21.机械定时行列式制瓶机
22.生产能力150瓶/分钟以下(瓶容在250毫升及以下)的碳酸饮料生产线
23.日处理原料乳能力(两班20吨以下浓缩、喷雾干燥等设施;200千克/小时以下的手动及半自动液体乳灌装设备
24.3万吨/年以下酒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
25.等电离交工艺的谷氨酸生产线,5万吨/年以下味精生产装置
26.传统钙盐法柠檬酸生产装置
27.年处理15万吨以下、总干物收率97%以下的湿法玉米淀粉生产线(特种玉米淀粉生产线除外)
28.桥式劈半锯、敞式生猪烫毛机等生猪屠宰设备
29.猪、牛、羊、禽手工屠宰工艺
30.小麦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添加工艺
31.元素氯漂白制浆工艺
32.铅蓄电池生产用开放式熔铅锅、开口式铅粉机
33.管式铅蓄电池干式灌粉工艺
34.添加白砒、三氧化二锑、含铅、含氟(全电熔窑除外)、铬矿渣及其他有害原辅材料的玻璃配合料
十二、民爆和烟花爆竹产品行业
1.密闭式包装型乳化炸药基质冷却机
2.密闭式包装型乳化炸药低温敏化机
3.小直径手工单头炸药装药机
4.轴承包覆在药剂中的混药、输送等炸药设备
5.起爆药干燥工序采用蒸汽烘房干燥的工艺
6.延期元件(体)制造工序采用手工装药的工艺
7.雷管装填、装配工序及工序间的传输无可靠防殉爆措施的工艺
8.导爆管制造工序加药装置无可靠防爆设施的生产线
9.危险作业场所未实现远程视频监视的工业炸药和工业雷管生产线
10.危险作业场所未实现远程视频监视的导爆索生产线
11.采用传统轮碾方式的炸药制药工艺
12.起爆药生产废水达不到《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火工药剂》(GB14470.2)要求排放的生产工艺
13.乳化器出药温度大于130℃的乳化工艺
14.小直径含水炸药装药效率低于1200kg/h、小直径粉状炸药装药效率低于800kg/h的装药机
15.有固定操作人员的场所,噪声超过85分贝以上的炸药设备
16.全电阻极差大于1.5Ω的电雷管(钢芯脚线长度2m)生产技术
17.装箱产品下线未实现生产数据在线采集、及时传输的生产线
18.全电阻极差大于1.0Ω的电雷管(钢芯脚线长度2m)生产工艺
19.工序间无可靠防传爆措施的导爆索生产线20.制索工序无药量在线检测、自动联锁保护装置的导爆索生产线
21.最大不发火电流小于0.25A的普通型电雷管生产工艺
22.雷管装填工序未实现人机隔离的生产工艺
23.雷管卡口、检查工序间需人工传送产品的生产工艺
24.年产1万吨及以下的低水平工业炸药生产线
25.爆竹、组合烟花、喷花等产品的手工装药生产工艺
十三、消防行业
1.火灾探测器手工插焊电子元器件生产工艺
十四、采矿行业
1.集中铲装作业时人工装卸矿岩
2.未安装捕尘装置的干式凿岩作业
3.主要无轨运输巷道及露天采场采用人力或畜力运输矿岩
4.地下矿山使用非阻燃电缆、风筒和输送带
5.地下矿山主要井巷使用木支护
6.地下矿山采用空场法采矿(无底柱采矿法)采场内人工装运作业
7.地下矿山采用横撑支柱采矿法
8.露天矿山采用扩壶爆破
9.露天矿山采用掏底崩落、掏挖开采、不分层的“一面墙”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