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屠宰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是设备及厂房折旧,可变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检验检疫费用、水电费用等,固定成本约占生猪屠宰成本的20%,可变成本约占80%。特别是屠宰对于人工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一直支出人工成本,屠宰企业生产运营压力巨大。
2020与2021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对比
注:2021年6月数据暂未公布
全国生猪2019-2021年价格走势变化情况
三、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的生猪屠宰行业市场集中度明显小于美国等肉类消费大国,主要原因除了私屠滥宰现象严重以外,各猪肉主产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导致了大量的外地企业很难进入当地市场。本地屠宰场与政府关系较紧密,长期存在些地方借市场准入之名,搞地方保护的现象较为严重。然而,在非洲猪瘟爆发的新背景下,“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等条例得到新的解释。农业部要求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并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国家不鼓励生猪运输,并且对于猪肉走私和跨省私运严厉打击。但由于生猪产销地脱节的客观存在,变相刺激生猪屠宰业务区域性集中,加速生猪检疫标准的统一,逐渐实现猪肉远程配送的销售模式。因此我国的防疫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内的猪肉屠宰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农业部将我国生猪养殖与屠宰具体划分为四个片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适度发展区,分区域发展将使得养猪产能向生猪主产区进一步提升,养猪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的程度将不断增强。
我国未来生猪养殖、屠宰主体区规划
近年来尽管国内不断清退小型生猪屠宰企业,但是生猪屠宰产能依然极度分散。2016年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总数为1.12万家,规模以上屠宰企业2907家,同年政策收紧,清理关停小型生猪屠宰场3364个。2019年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总数下降至5005家,规模以上屠宰企业仅剩2205家。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屠宰场具有污染大的特点,这也要求区域内屠宰场尽量少,以便治理环境,叠加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地方政府有足够动力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主要屠宰企业如新希望、双汇等逐步完善全国产能布局,未来大企业将更好发挥优势统筹全国的生猪资源,对冲生猪价格区域差异,降低猪价波动对于屠宰收益的冲击。
我国屠宰行业主要企业市场份额占有率
四、肉制品产业链完善利好大型屠宰企业
另一方面是肉制品企业的完善布局有利于生猪屠宰产品利用率的提高,数据显示包括碎膘、血液等残废料产量占比约为10%左右。例如屠宰过程当中常见的碎肉、碎皮一旦聚集到一定体量,对于食品加工工业而言具有相当的价值。例如碎肉、碎膘等产品常常作为食用肉馅运用在家庭、餐饮与食品加工企业中,生产包子、饺子、火腿肠等加工食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肉制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生猪屠宰产品分割用途及比例
2025-2031年中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