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电子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内蒙古畜牧业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草原牧区要聚焦种业、构建产业体系、绿色发展等重点环节,加快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牧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多分布在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重要任务。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占内蒙古土地面积的74%,主要分布在33个牧业旗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草原所具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治荒漠化以及碳汇等诸多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决定了内蒙古草原生态对于整个“三北”地区的生态安全起着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有长达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沿线居住着150多万牧民,是维护国防安全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重大跨越。1949年至2019年,内蒙古畜牧业生产总值由12200万元增加到13904597万元,年均增长10.6%;1979年至2019年,内蒙古畜牧业肉类总产量由20.8万吨增加到264.6万吨,年均增长6.6%;1980年至2019年,奶类产量由6.1万吨增加到582.9万吨,年均增长12.4%。

牧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牧民以经营草原畜牧业为主,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于出售牲畜及畜产品。随着畜牧业经济发展,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1978年至2019年,内蒙古牧民绝对收入从188元增加到15283元。2019年,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63%,工资性收入占10%,转移性和其他财产性收入占27%。1980年至2019年,内蒙古牧民消费水平由201元提升到13816元,年均增长11.5%。2019年牧民消费结构依次是食品、交通通讯、居住、医疗保健、文教娱乐、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牧民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的50%降至2019年的27%,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牧民消费结构从吃穿用为主的温饱型生存消费,转向普及家用电器为主的改善型消费阶段,再到以购买住房、汽车、智能机为主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变,进而迈向消费水平从量的需求向质的追求转变。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陆续迈上6万元、7万元人民币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1%。8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7个贫困旗县、3681个贫困村(嘎查)全部摘帽退出。2020年,内蒙古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497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7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019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59元,年均增长34.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加快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让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家园,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增强优质绿色畜产品供给能力。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兴牧,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调动牧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做优做强牛羊产业,加快推动奶业振兴,进一步巩固提升奶业、肉羊、绒山羊、细毛羊、肉牛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加快建设优势特色畜产品产业带,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牧区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重点解决种子这一关键问题,强化现代畜牧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牧区产业体系、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增加绿色优质畜产品有效供给。以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立足牧区水、草等畜牧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畜牧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形成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增强畜产品保障能力。坚持“农牧结合、为养而种”“种养结合、以种促养”,大力推动奶牛、肉牛、肉羊和绒山羊向优势产区集聚,推动牛羊肉和牛奶生产区域建设。牧区现代化方面,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重点做好牧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牧区消费、旗县内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牧区资源要素活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牧区振兴有效衔接。

THE END
1.全力推动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总目标”,紧紧抓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不断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牢牢把握稳定数量与提升质量、产业发展与底线安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提高效益与联农带农“四个关系”,全力抓好稳增长、强特色、保安全、提质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Y4MzcwOA==&mid=2650427740&idx=1&sn=90db13945a8c19595d2f443d63eb7da1&chksm=861064fa00e4b2484aec7450d507d579b018f8762245a90c998c7dbaf43d5ffdc184e495344e&scene=27
2.兴牧强农——河南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向畜牧强省迈进从育种、饲草、养殖到屠宰加工,完整产业链条良性发展背后凝聚着畜牧行业的共同努力,一张张“成绩单”展现了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成效。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2023年肉蛋奶总产量1352万吨,居全国第3位,占全国总量的7.8%。从畜牧业大省向畜牧强省迈进,全省上下围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政策引领、项目支撑、https://www.hnagri.org.cn/article-108729.html
3.农业观察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稳妥推进在“大食物观”理念指引和“双碳”目标约束下,在我国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倡导“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减排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减少畜牧业碳排放,是保障国家大食物安全和重要畜产品保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249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