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嘉宾第三届国际母仔猪营养与饲养管理高峰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主任、饲料与动物营养学家、博士生导师李德发教授

李德发教授长期从事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构建了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在猪上的有效营养价值数据库,创建了饲料原料有效养分动态预测模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猪营养需要动态模型,主持修订了2004年版《猪饲养标准》,为我国养殖业和饲料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科研论文20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17项。培养了143名研究生和博士后,指导的2名博士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印遇龙,男,1956年1月生,湖南桃源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二级,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1978年从湖南师大生物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湖南省直机关和中国科学院模范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九三学社省委委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食品、农业与环境学会常务理事(芬兰)及JournalofFood,Agriculture&Environment和AfricanJournalofFoodScience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ScholarlyResearchNetwork(ISRN)VeterinaryScience,JournalofMicrobiologyandAntimicrobials和Asian-AustralasianJournalofAnimalScience等国际杂志编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科技专家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副理事长,兼任南昌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导师。

李职,现任英伟中国集团总裁,菲赛迪动物营养保健有限公司董事长(3000头母猪规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化养猪学会常务理事;深圳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百名养猪专家。1970-1984年参加了广东小耳花猪的群体继代选育和全国猪饲料标准的试验研究,参加了《广东猪饲料标准》的制定和编写工作。1983年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1994年参加筹建及组织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的养猪生产;任厂长及中方总经理,在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工作期间编制了中国第一部机械化养猪饲养规程,并首先将美国NRC的饲养标准应用于中国的养猪实践中,在国内首先应用以及推广了仔猪三周龄的断奶技术。

洪平先生,安佑集团创始人,安佑集团董事长。洪平先生学识渊博,在乳猪的潜能开发和乳猪早期离乳饲养技巧方面深有造诣,所开发的人工乳产品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教槽料品牌。洪平先生每年受邀在全国各地讲学、研讨、举办讲座等,为养猪业者提供最新的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养猪知识。著有颇具影响力的《饲料原料要览》、《水产动物营养及饲料》、《实习手册》等著作,目前已申请22项专利和10项著作权,其中10项为发明专利。

2007年,洪平先生被《饲料科技与经济》评为中国农牧企业品牌风云榜之“隐形冠军”风云人物;2009年,洪平先生荣获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颁发的“改革开发三十年推动饲料工业发展的十大开拓人物”奖;2010年,洪平先生领导下的安佑(中国)集团荣获“2010中国饲料行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称号,积极倡导低碳農牧產業。

1992-1998赣州市畜牧研究所

1998-至今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

教育背景

1989-1992江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

1999-2001浙江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承担课题

承担完成了“双胞胎乳猪料生产与应用技术项目”课题,并荣获“中国饲料科技进步与应用奖”。

主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绿色安全的功能性乳猪料的产业化”(2009-201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项目“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于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荣获中国饲料行业十大杰出CTO

2013年获得南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主持国家科技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安全高效仔猪前期料的开发及应用示范与推广》(2013-2015),

主持南昌市重大科技项目《乳猪教槽料的新工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13-2016)

组建研发平台:

牵头组建的实验室2013年获“国家CNAS重点实验室”;

牵头组建“江西省猪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获得通过,

牵头组建“江西省企业技术中心”2013年获得认定

研发团队:

其组建的研发团队现有研发人员201人,硕士及以上人员85人,研发团队获批“南昌市猪饲料优势创新团队”,王勇飞为团队领军人才。

国家专利:

科研成果获得发明专利20个,其中已经实施产业化的专利技术有18个,分别如下:

学术成果:

参与发表专著《仔猪营养学》1部,

《JournalofFood,Agriculture&Environment》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2篇,

基本事迹

一位实践与理论极其丰富的营养配方师

1988年—1992年,就读于仰恩大学动物科学系(AnimalScienceDepartment)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

1992年—2000年,专业从事家禽营养和饲料加工研究。

2000年至今,担任福州正阳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与此同时,兼任国内多家大中型饲料企业技术顾问。

2005年5月,经福建省人事厅审批,取得“高级畜牧师”职称。

2007年至今,兼任福建新正阳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2002年起以研究猪的营养和饲料加工为主,尤其对乳猪、大猪和母猪有较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整体优化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壮大做出巨大的贡献,并赢得了市场竞争。

李勇,男,兽医专业硕士,动物营养专业硕士、博士。2002年从加拿大留学回国后加入新希望六和。12年来历任新希望六和片区营养师,猪预混料及集团高级营养师,猪料技术线路负责人,目前任新希望六和技术部研发总经理。

多年来坚持“以猪为本,精确饲养”理念,不断提升公司猪料品质。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提出乳仔猪“412饲喂模式”。目前新希望六和乳猪料年销量超过60万吨,李勇同时还为集团3万头母猪提供饲料营养技术服务。

199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专业,在职硕士。

工作经历:

2010年8月至今扬翔研究院院长兼集团技术总监

2004年8月至2010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扬翔饲料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兼扬翔地方猪创新研究院院长

1997年7月至2004年8月北京扬翔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

1996年8月至1997年7月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

荣誉奖项

2012年贵港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基本事迹介绍

1、研发的核心乳猪料技术和免疫营养技术,每年提供早期断奶技术的高科技产品猪奶粉、断奶料、种猪料超过40万吨。

2、为集团4万头种猪提供技术支持,每年为行业提供优质原种猪20万头,并实施品改工程,提供优质猪精产品,年供猪精超过1000万瓶,覆盖母猪200万头。

3、扬翔牌规模猪场专用料和“4224、1420+123”组合用料模式的研发设计者,达到230斤商品猪出栏,料肉比达到2.29:1,可为养殖户降低饲料成本150-200元/头,为广大养猪户增收提供了保障。

4、2013年推出了扬翔喜扬扬1238套餐,引进4段保育先进养殖理念,80天80斤,助民增收。

5、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企业导师,联合培养专业人才。

6、国家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营养研究组成员。

何健,博士,动物营养专业。现任铁骑力士集团研发总监,为公司猪营养首席配方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会员、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分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猪营养。主持研究的“酶法生产鸡蛋白寡肽”项目经省级专家组鉴定,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参研的“母猪系统营养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效安全肉鸭饲料”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主持或参与研发了“营养功能性猪肉产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抗菌肽、酵母等安全高效生物饲料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等项目;主持研发了蛋清饮料、乳猪教槽料、猪料、胶体饲料、代乳料、油多多、新金系列等多个产品,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乳猪料二次制粒工艺,极大地提高了乳猪料的产品质量。申报专利9项,发表论文40余篇。

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工作近20年,在新型饲料添加剂、家禽营养研究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先后在国家级或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参与两部学术著作的编写。

他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微量元素包被处理工艺及包被材料筛选”、“消除禽蛋产品中沙门氏杆菌的研究”、“养猪智能专家系统”、“农作物稿杆降解溶剂及条件”、“黄鳝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等省、市级科研项目的研究。1999年进入公司,从事畜禽营养的研究,先后开展了20余项有关畜禽的营养、饲料及添加剂的研究工作,开发各类饲料产品30余个,为公司产品质量的改进及新产品的开发做出了较大贡献。2005年12月,公司的猪、鸡用系列预混料和浓缩饲料,畜、禽、鱼用系列配合饲料获得“2005年度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作为项目负责人,何健主持了“高效安全肉鸭饲料的研究开发”项目,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四川省200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一成果推广使用从2001年至今,累计增加销售收入3.7亿元,创利税4500万元。2010年参与主研的“母猪系统营养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发了乳猪教槽料、猪场料、胶体饲料、代乳料、油多多等多个产品,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乳猪料二次制粒工艺,极大地提高了乳猪料的产品质量。申报专利9项,发表论文40余篇。

他主持开发的圣迪乐牌生命活力蛋、聪明蛋、宝贝蛋、绿色蛋,在中国西部首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全国蛋品行业中率先通过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圣迪乐牌系列蛋品目前在成都、重庆、武汉、上海、南京、福州、深圳、广州、北京等大中城市2000多个超市和农贸市场十分畅销。圣迪乐村先后被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食品安全百佳先进企业”;圣迪乐蛋品被农业部定为“向北京2008奥运会唯一推荐蛋品”,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四川省名牌产品”等称号;圣迪乐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2002年,何健荣获“绵阳市食品工业行业先进个人”;2003年,作为全国唯一的企业研究人员,他参与了“无公害禽蛋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2010年,铁骑力士公司成功申报并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何健全程参与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工作。

何健同志开发的生物饲料产品已于2009年进行转化,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30万吨生物饲料生产线,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4000万元。该项技术的成功转化,形成了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为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提供了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993年7月江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98年9月破格晋升副教授。主讲课程有《动物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及附试验设计》。1995年5月—2002年7月在正大集团南昌正大畜禽有限公司工作,历任技术部副经理、经理、技术服务总监。2002年8月—2007年12月在南昌亚博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任技术总监。2011年4月起任傲农集团监事会主席、技术中心总经理,2014年4月起兼任傲农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1年,傲农集团成立之初,温老师所带领的技术团队,根据中国养猪生产现状,提出了仔猪“前期营养三阶段”理论,并把此理论变成了现实的产品。“前期营养三阶段”首次提出断奶仔猪阶段诸多问题由母猪来解决这一创新性思维,把仔猪营养和母猪营养相结合的思想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三年来,傲农集团之所以快速发展,得益于“前期营养三阶段”理论和实践创新,此理念传遍了大江南北,产品切实地解决了养猪生产中的诸多问题,得到了全国用户认可。截止到2014年6月,母猪料突破1.8万吨/月,乳猪教槽料已突破3500吨/月,仔猪保育料已突破2万吨/月,成绩斐然。

三年来,温老师带领的技术团队一直践行这一先进的产品理念,不仅收获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赞誉和同行的敬佩,获得了多项奖励和荣誉:中国十大最受欢迎乳猪料品牌、中国新锐企业等,而且傲农集团在国内外科技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JournalofFoodAgriculture&Environment》、《动物营养学报》、《中国畜牧杂志》),此外还自创《傲农技术通讯》和《傲农科技》两本期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传播了傲农产品思想,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客户,引导养猪和饲料行业健康发展。

1963年2月出生,动物营养学博士、教授。1986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畜牧专业,本科;1989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兽医大学动物营养专业,硕士;1995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动物营养专业,博士。1998年10月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留学,从事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自1989年至2004年,一直在解放军农牧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编著4部;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获得三等功1次。2004-2008年任正大集团董事长办公室助理副总裁、营养专家、配方师。2008年-至今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发总监。现任动物营养学分会、养牛学分会理事。

2008年3月在九州大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主持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反刍动物安全高效预混合饲料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北京市高成长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专项新型高效酿酒酵母的开发与应用技术中试、海淀区科技项目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富含共轭亚油酸豆粕的研究开发、海淀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专项奶牛安全高效预混合饲料技术集成产业化,主持参与了犊牛开口料、奶牛月子料、乳猪教槽料、母猪料等多项产品的开发与研发,并申报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抗痢早断奶的犊牛开口料的制备方法(ZL200910236486.8)”;“一种抗痢早断奶的犊牛开口料(ZL200910236491.9)”;“一种用于断奶仔猪高效抗痢绿色饲料添加剂组合物(ZL201110182243.8)”;“一种奶牛围产后期精补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210070895.7)”;“一种乳仔猪糖浆颗粒的制备方法(ZL201210324255)”。

韩博士潜心产品研发工作,于2009年正式注册成立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实验室下设常规化验室、高压液相色谱室、原子吸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有机前处理室、样品室、试剂室等,实验室面积达500平方米。研发中心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扎实、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科研队伍,目前研发中心研究人员共12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动物营养畜牧兽医博士4人,硕士6名;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

1988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曾就任安徽农业大学系副主任,新加坡裕昌亚太有限公司高级营养师。2001年~2010年5月,任德国百事美亚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上海新农饲料集团公司技术总监。

自1988年起,长期从事于动物营养,饲料和预混料配制,畜禽生产,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曾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资助的五项国家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资助的“功能性脂肪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专项课题的首席研究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受邀在国内外行业论坛上作专题报告30余次。

教育背景:

1997年9月-2001年7月: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本科

2001年9月-2004年7月:江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

工作经历

200407---200603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604---2010.12安佑技术中心研发部经理

2011.01---2012.07安佑集团研究院猪营养研究所所长

2012.07---至今安佑集团研究院副院长

现任职务描述:负责安佑集团研究院有关新产品开发、知识产权管理、研

发体系建设与实施、项目申报等工作。

工作专长与经验:

1、全面了解畜牧业知识,掌握行业动态,对养猪新技术、新知识较敏感,能较准备地把握产品研发方向。

2、10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研发经验,擅长应用性的动物试验设计,精通猪的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采食偏好性试验、原料评估试验等试验技能。

3、6年研发管理经验,自2008年至今先后负责安佑技术中心研发部及安佑集团研究院研发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发项目管理经验及知识管理经验。2014年正在为安佑研究院建立一套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

4、5年知识产权申报及管理经验,2009年至今负责安佑集团研究院知识产权申报及管理工作。2014年正在推动安佑集团实施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

5、5年政府项目申报工作经验,2009年至今负责安佑集团研究院政府项目申报及管理工作。成功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星火计划、省工业科技支撑项目、江苏省创新人才及博士集聚计划等。

6、3年猪饲料配方经验,2012年至今负责安佑集团子公司安徽安佑的全价料配方。

7、2年的猪场管理经验,2013年至今负责安佑研究院250头母猪规模之试验基地管理。

科研项目经验:

1、2004年至2006年先后参与了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规模化养猪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示范”等项目的研究;

2、2005年曾主持湖北省农科院课题“去皮豆粕的挤压膨化加工及其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替代鱼粉的研究”。

3、2012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太仓市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项目编号TCCXY1208),项目名称:健康节粮型育肥猪饲料的创制与产业化。

4、2012年作为项目核心成员主持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项目编号SNG201233)研发,项目名称:新型育肥猪低蛋白饲料研发及产业化。

5、2012年作为项目核心成员主持国家星火计划“口水检测代替血液检测在猪疾病诊断上的应用”(项目编号2013GA690229)及“健康节粮型育肥猪饲料的创制与产业化”(项目编号2013GA690240)的研发。

6、2013年作为项目核心成员主持江苏省工业科技支撑项目(项目编号BE2013861)研发,项目名称:早期断奶仔猪高免疫无抗生素饲料配制技术研究。

7、2013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太仓市科技支撑项目(项目编号TC2013N001)研发,项目名称:新型饲料添加剂合生元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8、2014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研发,项目名称:新型仔猪合生素的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已立项。

参与申请的发明专利:

一种提升病弱猪身体素质的救命油粉(201210262319.2)正在实审

一种猪用低碳氮排放的高效环保饲料及其制备方法(201210298056.0)正在实审

1.胡琴,朱建平,刘春雪,等.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养分消化率和排泄量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3):74-77.

2.朱建平,胡琴,刘春雪,等.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4(4):51-53.

3.刘春雪,黄雪新.保育猪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养殖与饲料,2014(4):34-36.

4.王改琴,邬本成,刘春雪,等.植物精油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J].今日畜牧与兽医,2014(1):23-25.

5.王改琴,邬本成,刘春雪,等.植物精油的生物学功能及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M].《2013中国猪业发展》论文集.

6.王改琴,邬本成,刘春雪,等.植物精油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应用[J].北方牧业,2013(6):31.

7.洪平,刘春雪,黄雪新.提升断奶前后仔猪育成率的技巧[J].今日畜牧兽医,2013(9):16-19.

8.洪平,刘春雪.我们的种猪营养出了什么问题[M]生猪优质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2012.6.19.

9.洪平,邬本成,刘春雪,等.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差异及小麦替代玉米的可行性[J].今日畜牧兽医,2010(8):15-16.

10.李伟国,谭浩,刘春雪.给哺乳仔猪补充液态代乳品对其断奶重及断奶后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8,(5):28-30.

11.邬本成,洪平,刘春雪.母猪分娩前后的营养需求[J].猪业科学,2008,(7):64-65.

12.洪平,刘春雪.母猪的食量及饲养[J].今日养猪业,2007,(3):19-20.

13.邬本成.刘春雪.猪舍环境对猪只生长的影响[J].广东饲料,2006,15(4):20-21.

14.刘春雪,李绍章,等.不同梯度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6,(10):14-16.

14.何余湧,刘春雪,等.加水调质对饲料霉变及发霉饲料对猪生产性能和器官病变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6,27(9):30-33.

15.刘春雪,李绍章,等.膨化大豆在仔猪日粮中适宜配合比例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6,27(1):27-29.

16.李绍章,刘春雪.无鱼粉高效仔猪饲料配方研究[J].饲料工业,2006,27(21):26-29.

17.邬本成,徐名甫,刘春雪.乐饲A在繁殖母猪日粮中的应用[J].湖北畜牧兽医,2006,(7):6-7.

18.刘春雪,李绍章,等.发酵豆粕配制抗断奶应激仔猪料饲养试验[J].湖北畜牧兽医,2005,(5):15-16.

19.刘春雪,陆伟.在混合机内的粉料中添加水分对颗粒质量和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4,25(9):11-141.

20.刘春雪,陆伟.微生态制剂的免疫作用[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2,(6):23-25.

21.熊六凤,刘春雪,等.水族箱养殖青虾的初探[J].江西饲料,2003,(6):22-23.

22.刘春雪,陆伟,程宗佳.微生物植酸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03,(19):23-24.

23.刘春雪,程宗佳,等.挤压膨化对水产饲料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3,(14):17-19.

岳隆耀博士,1982年生,山东淄博人,现任禾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猪饲料研发主管和前端料产品推广负责人,集团养猪训练营培训师,并兼任集团猪料分公司北京鹤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负责该公司的配方设计、产品推广、养猪培训以及规模猪场开发服务工作。2013年底禾丰集团首次创设集团研发贡献奖并颁发给岳隆耀博士及其团队,同年还获得北京鹤来科技有限公司年度企业特殊贡献奖。

岳隆耀博士发表的SCI收录论文:

Yue,L.Y.,andS.Y.Qiao.2008.Effectsoflow-proteindietssupplementedwithcrystallineaminoacidsonperformanceandintestinaldevelopmentinpigletsoverthefirst2weeksafterweaning.Livest.Sci.115:144-152.

Yue,L.Y.,M.Ren,andS.Y.Qiao.2009.Studyoflysinerequirementofweaningpigletsfedlow-proteindiets.InauguralASAS-CAAVAsiaPacificRimConference.Nov.8-10,pp91(Abstr.).

Li,X.J.,L.Y.Yue,X.F.Guan,S.Y.Qiao.2008.Theadhesionofputativeprobioticlactobacillitoculturedepithelialcellsandporcineintestinalmucus.J.Appl.Microbiol.104:1082-1091.

Wang,X.,S.Y.Qiao,Y.L.Yin,L.Y.Yue,Z.Y.Wang,andG.Y.Wu.2007.ADeficiencyorexcessofdietarythreoninereducesproteinsynthesisinjejunumandskeletalmuscleofyoungpigs.J.Nutr.137:1442-1446.

2008年底入职深圳比利美英伟营养饲料有限公司,担任品控部副经理,在对原料日常把控的基础上,提出“关键原料的关键品控指标”,针对比利美英伟公司现有的特点和资源,提出对于教保料原料如何快速有效地加强对关键原料的把控、开发应用NIR快速测定饲料原料氨基酸含量进行监测为产品配方调整和采购价值提供依据,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2010年初调入技术部,2011年底被公司任命为总配方师,统管整个集团的配方技术。在技术部工作期间参与并主持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无抗日粮、低锌日粮、清洁日粮的开发研究,主要进行高效安全环保的母猪料和健康安全仔猪日粮的研发和应用。2010年参与研究开发专门解决断奶仔猪头三天采食量低、能量负平衡导致肠黏膜萎缩的乳猪律动源B,获得极大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2011年主持无抗日粮和低锌日粮的研发生产,2012年参与清洁日粮的研发生产,同时将研究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申请了4项国家专利。同时申请了科信委、经信委等4项技术开发项目和专项项目等。

基本信息

1970年12月出生,籍贯黑龙江省肇州县,原某大型外资企业中国区技术总监,现任北京和利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国内著名技术服务专家,实践营养学博士,在猪的采食量、教保料和深度熟化料等技术方面卓有建树。在长期为中小型饲料企业解决猪的采食量和教保料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系统营养集成服务的服务模式。至目前为止,带领技术团队为国内100家中小型饲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努力推动深度熟化料技术在后期料上的应用。

教育背景1989年9月-1993年7月:就学于东北农学院动物科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6年7月: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师从著名家禽育种学家杨山教授,获家禽育种与生产硕士学位。2001年9月-2004年7月: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师从李德发院士,获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4年9月-2005年7月:希杰中国区技术总监。2005年7月-2007年12月:北京君德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08年6月--至今:北京和利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组建了由动物营养、原料品控、生产工艺、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控等不同专家组成的8人服务团队,长期为中小型猪

饲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为中小型饲料企业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系统营养集成服务的服务模式,从产品定位、配方制作、原料评估、原料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制定、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系统帮助中小型饲料企业解决教保料问题,猪的采食量问题和产品稳定性问题,目前,已带领团队为国内100余家中小型饲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100余家饲料企业改进了产品质量,提升了销量,在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借鉴欧洲的做法,经过长期大量的实验和实践,巧妙的将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不增加饲料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出高温制粒,深度熟化制作仔猪全价料和生长育肥猪全价料的加工理念,使得饲料消化率提高4-5%,作为深度熟化后期料技术的践行者,目前正在国内推广深度熟化料这一技术。这一技术的使用,将有助于减少饲料中的病原菌,降低饲料中的抗生素用量,并有效提高饲料的消化率,提高饲料的稳定性。

2007年湖南最大民营猪场湖南大有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指定猪养殖营养配方师。2008年获NOVUS奖学金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2009年6-9月,获NOVUS奖学金赴美国密苏里州大学做访问研究。2009年9-11月在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开发与低蛋白日粮技术的应用推广。2009年11月-2011年12月任湖南伟业动物营养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12年3月-,现任湖南新发展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

2012年自创研发生产“易博士”品牌,并已申请专利。2013年5月,研发产品“教槽料F100-易奶宝”荣获第五届中国湖南畜牧渔业暨饲料工业博览会金奖。2013年5月,研发产品“氨基酸平衡预混料-F1082”荣获第五届中国湖南畜牧渔业暨饲料工业博览会金奖。

申请发明专利35项,已获外观设计专利10项。

先后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和兰州大学,师从中国著名动物营养学计成教授和边连全教授。博士毕业后加盟伟嘉集团至今。

主要事迹:

经过大量的试验室与中试现场试验,通过伟嘉集团疫病监测检验中心监测和用户自行送检的结果分析,伟嘉保健型猪料和蛋鸡料能有效的提升动物的健康水平和免疫效价,提高牧场生物安全水平,大大增强牧场生产的稳定性。虽然行情不可控,

周桂莲,副总裁、博士、研究员。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博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

十几年来发表论文50多篇,参编专著5部。2001—2012年在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工作,任动物营养研究室主任,先后主持或参予完成多项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等7项。在母猪营养、黄鸡营养、有机微量元素应用技术、肉质改良、安全环保饲料配方技术等方面有独特见解,成绩显著。

2012年,周桂莲博士加入播恩集团,任集团副总裁,负责整个集团技术部、品控部、研究所和海外项目组。

1999年9月-2003年6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本科

2003年9月-2006年6月浙江大学动物营养硕士

2006年-2008年山东中慧集团职务为配方师

2008年-2014年天津市现代天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职务为配方师

2010年研制成功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产品多仔福,产品使用一个周期以上可以提高母猪年产仔数1.5头以上,在天津、北京、河北等地大面积推广得到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

2012年主持优质猪健康养殖安全饲料技术集成与产品开发项目,开发出绿色饲料产品5个,实现除乳仔猪添加少量抗生素外的无抗产品。

2015年-至今,研发中心助理总监

2014年,研发中心营养部经理

2012-2013年,广东金新农饲料有限公司配方师,主要负责金新农品牌产品研发及推广;

2003-2012年,华南农业大学03级本科、07级硕士、09级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动物营养博士学位;

研究生期间的母猪营养基础研究为从业后商业配方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盟金新农以来,专注于种猪料的研发设计与推广。愿同业内各位精英一道为推动中国养猪业朝着健康、高效、环保、有序的方向发展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介绍:

陈英杰,动物营养学博士,嘉吉动物营养中国区技术研发经理

2006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饲料及动物营养事业群至今,现任前瞻动物及生技研究所主管、集团技术总监。2000年7月至2003年9月曾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原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工作。

THE END
1.畜牧业进步牛羊养殖技术的多样化应用与未来展望传统养殖法与现代化改良 在过去,牛羊生产主要依靠自然放牧和简单的圈养方式来进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养殖技术逐渐被采纳,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确保了产品质量。此外,它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使得畜牧业更加可持续。 遗传育种与繁殖管理 https://www.gelafhotz.cn/shui-chan-yang-zhi-ji-shu/578138.html
2.2025第三届南方动物营养发展论坛将于厦门召开饲料水产畜禽当前,中国农牧业正处于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大挑战和大机遇,动物营养行业也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和增长点。 智汇南方,赢领未来。为高质量服务南方饲料行业,探索动物营养产业的新边界,推动南方乃至全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26-28日,第三届南方动物营养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南方论坛”)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S07RBO0514E1NL.html
3.畜牧业发展(通用8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国内市场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在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e97c2gb.html
4.第三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即将在天津召开关乎动物降——长江学者、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和平 教授 8、生物饲料发展对畜牧养殖产业带来的新挑战新趋势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科院饲料所 蔡辉益 博士 第二部分:国内外前沿学术研究报告 ——获取中国生物饲料学术最新前沿资讯 http://www.zgdwbj.com/archives/42151
5.我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她说,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是国家级饲料和动物营养研究机构,致力于解决我国饲料业和现代养殖业中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科技重大问题,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兽药学和食品科学等五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她表示,饲料所与甘农大在助力饲料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高度的契合度,https://www.gsau.edu.cn/info/1278/26780.htm
6.畜牧与饲料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 高丹, 刘雨星, 司易博, 张鹏 2024, 45(5): 63-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8 动物生产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抗生素一度作为饲料添加剂用来促进畜禽生长http://xmysl.imaaahs.ac.cn/
7.畜牧与饲料科学《畜牧与饲料科学》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畜牧与饲料科学》入选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20) 《畜牧与饲料科学》继续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第六版) 在线办公系统 编辑办公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在线期刊 摘要查看排行 被引频次排行 EmailAlert(电子订阅) 本期目次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 中国科http://www.nmxk.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3
8.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16篇)要在发展现代畜牧业过程中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加大养殖污染物处理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推进种养结合、清洁养殖和粪污综合利用。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帮助和扶持有条件的镇、村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致富增收,为我市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小康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4521635.html
9.动物科学专业怎么样动物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动物科学专业主要学习: 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主干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生物统计学 、饲料分析技术、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畜牧生产系统、动物育种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细胞遗http://www.e4221.com/zhuanye/10957.html
10.广西江西强强协作!这两个牛羊养殖大省即将有大动作!养殖量将超1350万头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畜牧饲料处处长叶华介绍,截至2021年底,江西省肉牛出栏量146.5万头,肉羊出栏171.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5%和8.3%。牛羊规模比重分别为25.6%和44.6%,牛羊肉总量达19.6万吨,占肉类总量的15%。不断推进母牛扩繁增量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等项目,以及赣中南肉牛产业集群。创建了一个国家肉牛核https://www.nfncb.cn/xumu/23797.html
11.实验动物科学实验动物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基础科学,它是融合生物学、动物学、兽医学和医学等科学,并引用了其它自然科学的成就发展起来的。因此这门科学是综合性的,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泛,它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不仅要以生物学、医学、药学、兽医学、畜牧学等为对象,以遗传https://www.gdlami.com/Item/10279.aspx
12.专业简介饲料与动物营养 (动物科学系) 应职岗位毕业生可从事饲料生产与企、事业单位的营销、技术和管理工作,并可到动物饲养企、事业单位从事畜牧、饲料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动物营养,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饲料卫生学,饲料微生物学与检验,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 https://zsw.jxswkj.com/info/1156/2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