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学术交流研讨会

2024全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学术大会组委会

中国健康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中农博后(北京)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农博后畜牧工程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北京中食高科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中高农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创新平台

黄金赞助:

山东海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单位:

饲料行业信息网、曦曦博士公众号、畜牧人、饲料工业信息网、中国饲料市场信息网、《饲料科技与应用》、猪e网、中国养猪网、新牧网、《规模养猪》、搜猪网、《饲料研究》、农牧前沿、畜牧大集网、爱畜牧、养猪网等

地点:中国重庆(具体地点详见第二轮报到通知)

三、拟邀报告/专家委员/会议内容

(一)拟邀报告/专家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王军军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副院长、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猪营养与繁殖研究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

王梦芝扬州大学动物科学院教授、副院长、动物营养与饲料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系统动物营养学专委会副主任

余冰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张元庆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牛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新型生物饲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彭全辉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教授、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肉牛分会委员、四川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分会副秘书长

赵金标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技术学院副教授(山东海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特邀专家)

付爱坤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益生菌及肠道菌群调控肠道粘膜免疫方面的研究

罗海玲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导、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副理事长

黄瑞林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畜牧健康养殖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湖南分会副理事长

郭同军新疆畜牧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粗饲料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奶业协会饲养饲料与环境专委会会员

蒋守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

张苏江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动物科学系系主任、塔里木大学特聘岗位人才、兵团饲料饲草产业技术体系领衔专家

肖定福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

吴文旋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贵州省高原山地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吴信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和南昌大学硕士生导师、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兼)、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马彦博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河南省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

王文奇新疆畜牧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畜禽营养研究室主任,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草食动物健康生产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

魏立民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畜牧兽医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家禽研究室主任、海南省标准化专家库成员、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

郝力壮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具体负责人、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省级科技专家库专家

曹阳春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肉牛营养分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秘书长,动物微生态与生物饲料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分会副主任,陕西省秦创原畜禽饲料添加剂研发与应用团队首席科学家,陕西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车东升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吉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成艳芬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FrontiersinMicrobiology》编委

敖长金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畜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

马现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副所长、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饲料岗位专家

邹晓庭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公会理事、中国鸽业联盟理事、中国鸽业联盟学术委员会成员

王新霞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理事、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

何万领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河南省生物发酵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饲料饲草学分会理事

张林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左建军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中国饲料行业协会生物饲料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饲料企业产品标准评审专家

李昊帮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高级畜牧师、副主任、国家资深畜牧师、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专家

赵小玲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永根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奶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科学家

王丽芳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副所长、研究员

黄飞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猪营养专题组委员会副主任

徐盛玉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安胜英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河北省肉鸡高效养殖协同岗位科学家、河北畜牧兽医学会理事、河北省蛋鸡学分会常务理事

(排名不分先后,邀请更新中...)

(二)交流议题

(一)猪营养与饲料

1.养猪创新科技研发;

2.猪营养和饲料科学研究与应用;

3.猪营养和健康理论与关键技术;

4.猪饲养管理与生物技术;

5.猪营养需要与健康;

6.猪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

7.养猪使用科技的应用;

8.猪营养科学的最新探索;

9.猪肉质量提升方法与动物福利的关系等。

(二)家禽营养与饲料

1.家禽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2.家禽营养与健康;

3.家禽营养与饲料研发;

4.家禽饲料资源与饲料评价;

5.家禽营养需要与健康;

6.家禽健康和禽产品品质;

7.家禽饲料资源高效利用;

8.家禽营养代谢与饲料高效利用;

9.家禽营养新技术、新进展和新趋势等。

(三)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

1.我国牛羊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反刍动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

3.反刍动物营养新技术、新进展和新趋势;

4.反刍动物营养与饲养;

5.牛羊产业行业动态与产业经济;

6.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

7.反刍动物营养科技创成果;

8.营养调控和环境互作等;

9.新品种的培育、新技术的应用等。

(三)产品展示

会议预留场地用于集中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推广提升优秀解决方案和成功经验。具体参展事宜请与会务组联系。

四、会议报告与论文交流

4、论文格式:论文请用MicrosoftWord录入排版,A4版面,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4cm,页眉页脚取默认值,插入页码居中。论文应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标题使用三号黑体居中,作者姓名和单位使用小四号宋体居中,摘要和关键词使用五号宋体、小标题使用小四号宋体加粗,正文字体使用小四号宋体,参考资料用五号宋体。文中数字及西文字母用TimesNewRoman字体。字间距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1.5倍行距。

五、会务费用/报名方式

1、费用标准:

5月10日前汇款:1800元/人,学生:1300元/人;5月11日以后及现场缴费:2000元/人,学生:1500元/人,费用包含会议筹办、参会、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

THE END
1.畜牧业进步牛羊养殖技术的多样化应用与未来展望传统养殖法与现代化改良 在过去,牛羊生产主要依靠自然放牧和简单的圈养方式来进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养殖技术逐渐被采纳,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确保了产品质量。此外,它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使得畜牧业更加可持续。 遗传育种与繁殖管理 https://www.gelafhotz.cn/shui-chan-yang-zhi-ji-shu/578138.html
2.2025第三届南方动物营养发展论坛将于厦门召开饲料水产畜禽当前,中国农牧业正处于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大挑战和大机遇,动物营养行业也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和增长点。 智汇南方,赢领未来。为高质量服务南方饲料行业,探索动物营养产业的新边界,推动南方乃至全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26-28日,第三届南方动物营养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南方论坛”)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S07RBO0514E1NL.html
3.畜牧业发展(通用8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国内市场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在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e97c2gb.html
4.第三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即将在天津召开关乎动物降——长江学者、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和平 教授 8、生物饲料发展对畜牧养殖产业带来的新挑战新趋势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科院饲料所 蔡辉益 博士 第二部分:国内外前沿学术研究报告 ——获取中国生物饲料学术最新前沿资讯 http://www.zgdwbj.com/archives/42151
5.我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她说,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是国家级饲料和动物营养研究机构,致力于解决我国饲料业和现代养殖业中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科技重大问题,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兽药学和食品科学等五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她表示,饲料所与甘农大在助力饲料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高度的契合度,https://www.gsau.edu.cn/info/1278/26780.htm
6.畜牧与饲料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 高丹, 刘雨星, 司易博, 张鹏 2024, 45(5): 63-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8 动物生产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抗生素一度作为饲料添加剂用来促进畜禽生长http://xmysl.imaaahs.ac.cn/
7.畜牧与饲料科学《畜牧与饲料科学》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畜牧与饲料科学》入选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20) 《畜牧与饲料科学》继续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第六版) 在线办公系统 编辑办公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作者投稿系统 在线期刊 摘要查看排行 被引频次排行 EmailAlert(电子订阅) 本期目次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友情链接 中国科http://www.nmxk.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3
8.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16篇)要在发展现代畜牧业过程中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加大养殖污染物处理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推进种养结合、清洁养殖和粪污综合利用。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帮助和扶持有条件的镇、村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致富增收,为我市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小康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4521635.html
9.动物科学专业怎么样动物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动物科学专业主要学习: 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主干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生物统计学 、饲料分析技术、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畜牧生产系统、动物育种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细胞遗http://www.e4221.com/zhuanye/10957.html
10.广西江西强强协作!这两个牛羊养殖大省即将有大动作!养殖量将超1350万头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畜牧饲料处处长叶华介绍,截至2021年底,江西省肉牛出栏量146.5万头,肉羊出栏171.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5%和8.3%。牛羊规模比重分别为25.6%和44.6%,牛羊肉总量达19.6万吨,占肉类总量的15%。不断推进母牛扩繁增量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等项目,以及赣中南肉牛产业集群。创建了一个国家肉牛核https://www.nfncb.cn/xumu/23797.html
11.实验动物科学实验动物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基础科学,它是融合生物学、动物学、兽医学和医学等科学,并引用了其它自然科学的成就发展起来的。因此这门科学是综合性的,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泛,它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不仅要以生物学、医学、药学、兽医学、畜牧学等为对象,以遗传https://www.gdlami.com/Item/10279.aspx
12.专业简介饲料与动物营养 (动物科学系) 应职岗位毕业生可从事饲料生产与企、事业单位的营销、技术和管理工作,并可到动物饲养企、事业单位从事畜牧、饲料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动物营养,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饲料卫生学,饲料微生物学与检验,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 https://zsw.jxswkj.com/info/1156/2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