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是打造精品期刊的必由之路——以《中国兽医学报》为例
作者:刘珊珊,王浩然,沈晓峰,张学东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17.04.007
关键词:畜牧兽医学;核心期刊;被引率;被下载率
《中国兽医学报》于1981年创刊,现由吉林大学主办。期刊近年来依托吉林大学,以提升学术水平为中心,走专业化道路,实现了由综合高校学报向专业学报的转变[1]。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讨论
(一)《中国兽医学报》影响因子分析
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显示,2004年—2008年,《中国兽医学报》影响因子增长显著,2008年刊物影响因子却有明显下降(见图1),自2012年起又呈稳步上升趋势。
2008年刊物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发文数量显著提高,然而受全国SCI热潮和发文数量增多的双重影响,影响因子却呈现下降趋势[6-8]。
(二)被引情况分析
1.我国畜牧、兽医期刊整体高被引率偏低、零引率偏高
在国内畜牧、兽医类期刊前10位中,5年被引频次≥5篇数所占比例平均值为18.83%,远远低于同指标国外前10位的平均值38.1%(P<0.01);5年零引率篇数所占比例,国内平均值36.86%(P<0.01),国外平均值23.72%(P<0.01),由此可见,我国畜牧、兽医期刊整体零引率偏高,高被引率偏低(见表1、表2)。
2.被引率、被下载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表12010年—2014年国内畜牧、兽医类前10位期刊被引分析
表22010—2014年国外畜牧、兽医类前10位期刊被引分析
近年来,追求影响因子成为各个期刊提高自身影响力的主要目标,而其中病例报告因其在影响因子贡献中作用微弱,多数期刊杂志甚至不再顾及其在临床及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临床病例报告的栏目多数不存在了,我刊亦是如此。究其原因在于,临床兽医虽最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临床病例,但所写病例报告多属于描述性,只是对临床发生病例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没有和试验研究相结合从而提供可靠证据,因此很难得到高度重视[16],这无疑对于我国疫病防控造成巨大影响。基础及临床报告研究多数来自兽医从业者,从临床病例中积累最为直接、权威的资料,成为该领域的行家,但往往他们并未作过基础研究,很少发表研究型论文。回顾我刊影响因子最高的2005—2007年,几篇高被引率基础研究性病例报告起着巨大作用,发挥吉林大学学术期刊优势,联合临床工作者与基础研究专家发表权威性的基础研究性病例报告,无疑曾是我刊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郭建顺,张学东,王浩然,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走专业化、特色化办刊之路的体会——以《中国兽医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834-837.
[2]郭志儒.SARS研究人员报道新的动物模型[J].中国兽医学报,2003,23(6):634.
[3]郭志儒.在猴体内证明干扰素抗SARS有效[J].中国兽医学报,2004,24(4):291.
[4]郭志儒.香港再次发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J].中国兽医学报,2003,23(2):123-123.
[5]郭志儒.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J].中国兽医学报,2004,24(3):273.
[6]郭建顺,张学东,李文红,等.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自引率及其不合理自引的甄别[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55.
[7]郝秀原,游苏宁,沈锡宾,等.影响因子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编辑学报,2008,20(5):463–465.
[8]SeglenPO.Whytheimpactfactorofjournalsshouldnotbeusedforevaluatingresearch[J].BrMedJ,314(1997):497.
[9]邢泽黎,朱利塞,郭昌明,等.吉林省某羊群爆发小反刍兽疫[J].中国兽医学报,2014,34(5):722-726.
[10]ThePLoSMedicineEditors.Theimpactfactorgame[J].PLOSMed,2006,3:291.
[11]GarfieldE.Thehistoryandmeaningofthejournalimpactfactor[J].JAMA,2006,5:90–93.
[12]AllenW,WilhiteEA,Fong.Coercivecitationinacademicpublishing[J].Science,2012,335:542-543.
[13]梁春慧,孙艳,万跃华.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特征研究——以化学领域为例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教育,2014(4):119-121.
[14]PatsopoulosNA,AnalatosAA,IoannidiJP.Relativecitationimpactofvariousstudydesignsinthehealthsciences[J].JAMA,2005,253:2362–2366.
[15]VanNJ,WaltmanL,RanRJM,etal.Citationanalysismayseverelyunderestimatetheimpactofclinicalresearchascomparedtobasicresearch[J].PLOSONE,2013,8:62395.
[16]彭晓霞,秦海强,崔树起,等.病例报告的临床价值、科研意义与撰写规范[J].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2009,4(3):259-262.
[17]朱全娥.组稿——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措施[J].科学人,2009,(4):11-12.
[18]赵立芹,徐红,王健,等.提高学报影响因子的重要意义及其途径[J].现代情报,2006,(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