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国牛肉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健康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目前,中国牛肉行业正处于一个健康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逐渐成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尽管面临进口牛肉竞争和国内库存积压等问题,但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为行业提供了发展动力。过去十年中,牛肉消费增长占中国主要肉类消费增长的68.5%。
(二)上下游结构
上游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肉牛养殖、饲料生产等环节。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肉牛养殖行业正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饲料生产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配方,以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下游产业链:下游产业链主要包括牛肉加工、销售等环节。牛肉加工行业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和附加值提升,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牛肉产品。在销售环节,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渠道销售模式,提高产品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
(三)价格走势
牛肉价格的涨跌是取决于国内的供需变化。2020-2021年肉牛存栏有限,牛肉供应较紧张,且替代品猪肉价格涨幅较高,推动了牛肉价格的上涨。随着上游肉牛的存栏增加、屠宰产能的提升,国内牛肉供应量增长明显,2022年牛肉价格高位震荡,2023-2024年开启震荡下滑的走势。截至2024年10月底,年内肉牛平均价格为24.95元/公斤,较2021年下跌10.24元/公斤。
(四)基本面分析
二、产业发展历程
(一)发展阶段
在缓慢增长阶段,我国牛肉产业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牛肉产量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牛肉产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大型养殖场和屠宰加工厂应运而生,牛肉产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牛肉行业处于健康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逐渐成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尽管面临进口牛肉竞争和国内库存积压等问题,但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为行业提供了发展动力。过去十年中,牛肉消费增长占中国主要肉类消费增长的68.5%。
(二)区域分布变化
近年来,我国肉牛养殖产业的区域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原优势区的肉牛产能优势地位逐渐下降,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优势开始凸显。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饲料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养殖成本优势。无论是在肉牛产能还是牛肉产量,东北地区各省均位于全国前列,其在我国肉牛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西部地区(西南、西北)肉牛养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更接近人口多、牛肉消费量大的南方,其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优势开始凸显。
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省牛肉存栏量为880.3万头,占全国肉牛总存栏量的9.21%;云南和内蒙古分列二三位,肉牛存栏量分别为858.8万头和671.1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98%和7.02%。目前,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年肉牛存栏量在800万-1000万头之间,内蒙古、青海和西藏三省区年肉牛存栏量在600万-700万头之间,黑龙江、河北、山东、甘肃、青海和贵州六省年肉牛存栏量目前也达到300万-500万头水平。从区域布局和肉牛存栏量看,中原、东北、西北、西南4个优势明显的区域分布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