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架构上分析,我国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机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与疫苗防疫中心、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相配合。目前这类型的机构在乡镇上尚未成立,同一等级上的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机构之间未建立起联络关系,缺乏技术支持,那技术推广工作也就无从谈起。随着兽医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
1.2基层养殖户的饲养管理观念落后
现在,我国基层的畜牧养殖群体中,占比比较大的是散养户,他们大多缺乏饲养管理观念,这也给我国基层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进行科学养殖的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是饲养管理。在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基层的养殖人员并没有将养殖经验及先进技术应用在其中,导致养殖过程管理缺乏有效性,饲养水平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1.3投入欠缺
1.4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我国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因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欠缺。从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导致技术人员专业素养欠缺的原因包括推广内容相对比较陈旧、设备设施未及时进行更新等,这些都使得养殖户的内在需求无法得到很好地满足。
2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1设立专门的推广机构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我国需要设立专业的技术推广机构,对其中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一般情况下,省级及以上等级的机构主要就是对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内容包含项目确定、推广以及优良品种培养等。而且,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出科学性的管理方案,对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与技术考核,对其综合素养进行有效提升。
2.2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
为了促使技术推广工作质量的提升,那么就必须不断提升养殖户的思想认知水平,摒弃老旧的养殖观念。定期组织养殖人员参加培训,利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先进的养殖技术,不断促进畜牧养殖技术的提升,促使基层的畜牧养殖业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基层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基础是科学养殖技术,由于农村散养户的占比较大,因此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2.3提升推广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3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支柱型产业的畜禽养殖业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同时,针对于畜禽养殖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为此,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就成为现阶段畜禽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畜禽养殖场的选址、畜禽的饲养、排泄物与有机污染物的再利用以及畜禽排泄物的加工改造工艺等四个方面,对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畜禽养殖业能有效的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0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畜禽养殖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畜禽养殖业在带来巨大可观收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的粪便中含有硫化氢、氨气二甲胺等恶臭味极大的有毒气体,这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若畜禽粪便以超出农田吸收限额的数量排入农田之中,则会使土壤出现硬化现象,从而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再进行任何作物的种植,使土壤的再利用性极大降低;若畜禽粪便与水结合,则会促使水源营养化饱和,生成污染性水源;同时,畜禽粪便中还含有数量众多的寄生虫和有毒病菌,若与人类进行接触,则会造成生物污染。为解决畜禽养殖场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当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使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处理。
1合理规划、科学选址,减少污染
传统的个体化畜禽养殖场将养殖收益作为根本目标,不仅通过各种途径来减少成本投入,更未具有良好的养殖场环境保护意识。这使得畜禽养殖场被设置在居民居住环境的周围或与水源较为接近的区域,而部分畜禽养殖场考虑到运输成本及人力投入问题,将畜禽粪便就近堆放到养殖场周边,或在水源附近进行肆意的倾倒,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应对畜禽养殖场场址的选取上,尽量设置在远离居民居住地,且土地面积相对较大的地区。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养殖场位置设定在向阳、背风且水源充足的地点,这样不仅能利于对养殖场的开发,更便于对环境污染因素进行综合整治,从而使畜禽养殖场的选址更具科学性。此外,若能够将畜禽养殖场与地方的立体农业进行有效结合,还能够使地方农业转变为生态农业,进而形成共赢局面[1]。
2从饲养的管理角度减少环境污染
首先,饲料的喂养。在饲料喂养前,采用膨化加工技术或颗粒加工技术,将饲料进行二次加工,使饲料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在喂养前被破坏,从而使饲料卫生得到有效改善,并能够使饲料的养分转化率得到有效提升,促进畜禽的消化与吸收,此种做法能够有效的降低畜禽排泄物的数量。其次,饲料中添加剂的应用。在对畜禽进行喂养时,应视畜禽种类而定,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添加剂,以促进畜禽对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并能够有效的降低畜禽排泄物中对于污染元素的排放。例如: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其喂养饲料内富含大量的含磷类物质,且其中的磷元素的存在形式为植酸磷或磷酸盐。而猪体内却没有能够对植酸磷进行有效利用的酶类成分,因此,需要在猪饲料中添加无机磷,以达到猪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磷元素供应。若将植酸磷添加到猪饲料中,则植酸磷通过水解,生成肌醇与正磷酸,便于磷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有效降低了磷对环境的污染[2]。此外,在饲料中还可添加其他种类的添加剂,这不仅能够减少畜禽对氮、磷等污染元素的排放,更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和发育。
3建造科学合理的沼气工程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有机物,因此,对于畜禽养殖场中畜禽排泄物的处理,可建立起沼气工程。通过沼气综合利用工艺,将畜禽排泄物等利用沼气设施进行厌氧化解,可在去除90%COD的同时,杀死粪便污水中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卵等。而利用沼气设施分离出的固态物质——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料或作为添加剂融入进饲料之中;所生成的气体——沼气,是清洁型节能环保燃料。同时,沼气工程的建立,对畜禽养殖场中粪便及污水的利用率大幅提升,从而能够对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带来良好的改善,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疾病的传染几率,也使畜禽养殖场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改善。
4按照粪尿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工艺进行改造
除以上改进措施外,还应进一步从畜禽养殖场内部入手,处理畜禽粪尿以及冲洗等所用污水。对于畜禽粪尿的处理,可引进粪尿干湿分离机或在养殖场中建立起干湿分离自动化清粪系统,以此使畜禽粪尿能够有效分离[3]。同时,干湿分离自动化清粪系统中,还可进一步设置排污系统,利用不同的输送管道,将养殖污水与雨水进行合理的分流,其中雨水可通过管网直接融入河道之中,而污水则需通过管网流入沼气系统之中。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水对河道及土壤的污染,更能够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是畜禽养殖场可积极推广使用的污染治理措施。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而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畜禽养殖产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畜禽养殖产业的充分分析,得出其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畜禽数量的众多,带来众多的畜禽粪便,若不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文中从四个角度及方面分别探讨了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依据良好的处理,能够使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献晓,马强.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的现状与治理技术[J].兽医导刊,2007,(8):7-10.
[2]苏杨.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障碍分析及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6,(14):31-34.
陈贵1卜小红2何娜1
(1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广东湛江524022)
(2广东湛江市遂溪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湛江524022)
摘要:根据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特点与现状及其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湛江海水养殖业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关键词:海水养殖业;环保问题;整理对策
湛江是一个海洋大市,全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km,含岛线可达2226km,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近年来,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由此而引发的环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进一步了解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特点与现状及其存在的环保问题,笔者多次到各县(市、区)养殖场(区)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环保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适合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1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现状
2湛江市海水养殖业存在的环保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海水养殖业对浅海水质造成环境污染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海水养殖污染源对海洋尤其是海岸带造成了严重污染。有机物、氮、磷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生态环境。海水养殖中,投入的饵料,部分未被鱼虾贝蟹摄食,它们与鱼虾的粪便及其它排泄物一起沉降到水底,造成养殖池自身污染,而且施放化肥等养份入养殖池增加水中浮游生物量,用石灰、高锰酸钾、硫酸铜等化学物质清池消毒,形成的残饵、残药未经处理排放入海,造成近海尤其是港湾、河口区域水质下降,对生物资源、海洋生态以及沿海居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损害。经调查,目前湛江市陆基海水养殖业只有恒兴养殖、中联水产养殖等几家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其余的养殖企业(场)的养殖废水均未进行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污染近岸海域水质。据统计,2011年全市已有海水养殖面积62913公顷,COD排放总量为7933吨,总氮排放总量为772吨,总磷排放总量为346吨,其中池塘养殖(含陆基养殖)面积23643公顷,废水排放总量为23.3亿立方米,COD排放总量为2899吨,总氮排放总量为355吨,总磷排放总量为41吨。这么大的污染物排放量对环境的污染不可小视。
2.2陆基海水养殖使农田和地下水盐碱化,污染纠纷时有发生
陆基养殖是利用海水线以上土地进行海水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由于一些高位池防渗设施不完善,部分土池出现污水渗透现象。有的因为选址不当,养殖废水随意排放;有的在取用海水和排放废水时,管道存在滴漏;有的淡化养虾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而养虾用淡水基本上都是抽取沿海浅层地下水,由于过度开发浅海养殖业,长期大量抽取沿海表层地下水,造成海水倒灌,导致沿海表层地下水的咸化。正因为如此,引起一些地方农田和地下水盐碱化,引发受害地区群众投诉。调查表明,湛江市多次出现海水养殖污染农田、地下水的纠纷,至今仍有部分尚未解决,如遂溪县江洪镇大路村委会海坎、坡塘、大路仔、下城、干涸等自然村农田盐化问题。
2.3无序、过度开发沿海养殖,破坏沿海生态环境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毁林养虾、毁田养虾的无序、无度开发破坏了海岸景观和海防林,使一些地方的海岸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旅游开发受到影响。例如,在养虾最集中的东海岛,旅游度假区几乎被高位虾池包围,许多沙滩上,抽水泵林立,污水泡沫横流,沙滩板结变黑,海水浑浊,沙滩地貌异变,空气被污染,让游客望而却步,破坏了当地的旅游资源。由于高位池养殖污染使东海岛、南三岛、吴阳等旅游海岸带沙滩黑化严重,昔日黄金沙滩黯然失色。且无序、无度开发还导致许多地方的农田和海防林被毁,严重影响了海防林的防护功能,造成沿海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2.4海水养殖环境监管相对薄弱、不到位
3湛江市海水养殖业规范整治对策
3.1编制规划,规范审批
科学规划、规范审批是关键。湛江市应从实际出发,修订《湛江市水域滩涂规划》,并编制全市陆基水产养殖的详细规划。该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规划、生态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海防林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科学规划水域滩涂功能区,设立浅海滩涂生态环境保护区。海水养殖项目必须符合规划规定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才能给予审批。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开发使用浅海滩涂,是浅海滩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水域滩涂的开发规模要符合环境容量要求,通过合理分配水产养殖空间和资源,做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水产养殖业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持水产养殖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
3.2强化监管,禁止乱开发
要控制海水养殖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必须加强海水养殖业的监督和管理,禁止乱开发。(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所有水产养殖项目都应该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凡是网箱、围网等投饵养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余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有关部门审批。同时,认真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各级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监测和监控,随时掌握高位池养殖的环境影响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要加强高位池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建立高位池养殖废水治理示范工程,推广经济、有效的高位池废水治理技术,特别要研究开发利用养殖底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加强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证的管理,严格海域使用确权发证和养殖证的核发工作,做到养殖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才能发放养殖证。(3)、要从实际出发,严格征收水产养殖的排污费,加强征收使用管理,并将部分收入用于高位池污染整治。
3、3加强研究,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要调整养殖品种,优化养殖结构,通过改养优质鱼或鱼虾贝轮养、混养等,并在部分养殖密集而环境容量较小的区域实行定期休养制度,降低养殖密度,减少环境压力,改善养殖环境。实施生态化养殖示范工程,加大先进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目前,水产增养殖业面临产业的升级,陆上工厂化养殖可摆脱传统水产养殖业占用大面积水域资源、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缺点,而且便于集中处理养殖业产生的污染,体现出环保、高效、资源节约的特点。水产养殖业向工厂化方向发展,也是解决水产养殖自身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3.4加大力度,全面清理整治现有陆基养殖池
[1]王金乐,李建光,向燕,等.贵州省水产养殖环境问题及其污染防治措
施[J].贵州畜牧兽医,2011,35(6):64-65.
[2]陈清华,彭海君,刘明清.基于最佳管理实践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污染管理[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0):90-93,109.
1.1畜禽传染性疾病
现在的畜牧养殖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风险。在现在的养殖业中,传染性是导致养殖业衰败的主要原因。由于畜禽传染病是由某种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造成,进入动物机体,从而导致某种疾病,这种疾病传播速度非常快,有时候通过空气就可以进行传播,传染性非常快,因此,通常一个养殖场,出现一只动物有传染病,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就容易扩散和蔓延,传染到其他动物,甚至整个养殖场都会出现疾病。
1.2寄生虫病的影响
除了传染病外,畜牧养殖业中动物还存在另外一种严重的疾病是寄生虫病。近几年来,由于环境和动物食物的影响,动物出现越来越多的寄生虫病,尤其是像节肢动物、蠕虫、原虫等,这些寄生虫经常是将畜禽作为依附对象,寄生在它们的体内,大量吸收动物体内的营养,严重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
1.3口蹄疫的影响
在畜牧养殖业中,口蹄疫也是影响着动物健康成长的严重疾病,主要表现有口腔黏膜、蹄部和皮肤的水疱等,这些病不会直接导致畜禽的死亡,但是有较长的发病期,这样会容易使得动物出现烦躁不安,体质下降,最后会降低畜禽的健康指数。
2导致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原因
2.1动物食物的原因
2.2养殖环境的原因
随着现在细菌和病毒的增加,各大畜牧养殖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物感染疾病。导致这种情况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养殖环境的问题,很多养殖农户对养殖场垃圾没有及时清扫,卫生不注意,缺少对养殖环境的消毒,不注意给圈舍消毒。尤其是在春天等潮湿季节,会增加病菌的滋生和蔓延,进而导致动物出现高频率生病的现象。
2.3预防措施的原因
一些畜牧养殖农户,缺乏科学的预防措施。对于畜牧养殖中的动物,没有定期打预防针,这样一旦出现流行病毒,动物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尤其是像猪瘟疫、伪狂犬病特别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果没有给动物打预防针,一旦出现疫情,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4对疾病治疗的技术
3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预防
3.1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管
为了预防疾病的蔓延,减少动物感染疾病的概率,就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管。首先要做好养殖场所卫生的清洁,每天要将场所里面的垃圾、废弃物等进行清理和打扫,对于比较潮湿的地方要及时处理,以防滋生病菌。然后,注意圈舍的通风性和采光,保持圈舍环境的干燥和清洁。还要做好对养殖场所的消毒,尤其是出现畜禽死亡,要及时将尸体清理,并且要对养殖场所进行全面的消毒,以防留下病菌。
3.2加强动物饲料的配置和管理
3.3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3.4出现疾病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法律研究
AnalysisofStatusQuoofDomesticLivestock&PoultryBreedingPollutionandResearchonLegalIssuesRegardingPollutionControl
YaoLihua
(RudongCoun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Rudong,Jiangsu226400,China)
Abstract:Withtherapidincreaseinpeople’slivingstandardsandfastdevelopmentofthelivestock&poultrybreedingindustry,thepol-lutionfromlivestock&poultrybreedingisbecomingincreasinglyprom-inent.Thedischargeofsubstantialwasteandsewagebroughtbybreedi-nghasseriouslydamagedandaffectedther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andledtotheunceasingoccurrenceofcasesconcerningmasses’enviro-nmentalcomplaintsandpollutiondisputes.AlthoughChinahasintroduc-edarangeoflaws?ulations,policiesandstandardsregardingcon-troloflivestock&poultrybreedingpollution,infaceoftheincreas-inglyseveresituationoflivestock&poultrybreedingpollutionnowad-ays,someproblemsanddrawbackswhichneedtobeimprovedandsolved
desperatelycanstillbefoundintheselaws?ulationsandpolicies.Thisarticleintroducesthecurrentsituationofenvironmentalpollu-tionarisingfromlivestock&poultrybreeding,mainreasonsforthep-ollution,andlegalfactorsforinadequatecontroloflivestock&poul-trybreedingpollution,andputs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astosolvingthepollutionundertheruleoflaw.
Keywords:Livestock&poultrybreeding;environmentalpollution;countermeasures;legalresearch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利用各种手段促进畜禽养殖业规范、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传统历史上,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数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用于农田施肥,形成以“养殖-肥料-种植”良性循环为主的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但是,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养殖业与种植业相分离,养殖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不能及时合理地利用于土地,直接导致了畜禽排放的废弃物被四处堆放或随意排放到河流、沟渠等水体中,对农村水、大气、土壤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1.1水环境污染
1.2大气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恶臭气体进入大气层后会不断扩散,破坏空气质量,在通过呼吸道系统进入人体后,还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危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影响其正常生活。
1.3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直接堆放在农田上,畜禽污水渗入土壤表层,会导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塞发生板结,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畜禽喂养所用的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物质,若随着畜禽粪便渗入土壤中,还会造成重金属的富集使得土壤无法吸收和消解,导致土壤功能变差。
1.4传播病菌
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等,会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种类增多,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当发生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疫情时,还有可能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2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因各地情况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畜禽养殖方式转变
过去畜禽业多为分散经营,畜禽饲养头数少、规模小,畜禽废弃物一般可及时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但最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起来,养殖模式逐渐由原来的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各地城市近郊和农村纷纷兴建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场,导致产生污染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区域,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分散的个体养殖模式也并未消失,仍呈扩张趋势,区域畜禽总数不断扩大。
2.2养殖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普遍采用清水冲刷圈舍、清理畜禽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这种干湿不分的养殖和污染物处理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污水、废物产生,不利于粪便的收集与综合利用,从源头控制污染。
2.3选址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地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行情见好时投入到畜禽养殖中。他们通常利用自留地及宅基地周边建设圈舍进行畜禽养殖,并不考虑场所选址是否符合用地规划和环保要求,其中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远离饮用水源、远离居民和敏感目标等基本环保要求。
2.4环境意识比较薄弱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损害不仅是眼前的,更是长远的。大批畜禽养殖者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并不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使得大量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且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力军,一些镇村干部也存在着重发展、重富民、轻环保的思想,致使环境监管不到位,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2.5防污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国家环保部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及同类别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国务院也于2013年11月11日颁发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但这两部法律法规也仅是针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还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导致现在大量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的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6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当前,大量的非规模化的家庭式畜禽养殖户基本都未建设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绝大多数只有一个简陋的粪便、废水收集池,产生的粪便、废水经简单贮存后就直接排入沟塘或河流,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而言,虽然建有污染防治设施,但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也仅限于建设收集池、沼气池等简单的处理设施,防治措施并不能满足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
2.7环境监管不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执法一直是环境监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环境监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在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大,各执法单位还存在法难以责众的心理,而且基本面对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各单位在执法时更会慎之又慎。
3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分析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监管不到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下面主要对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3.1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健全
3.2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执法薄弱
当前,国家在对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环境执法监管投入却非常不足,执法力量和资金、技术投入均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一般是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但在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接触最直接的乡镇,却一般只有一至两名人员负责环保工作,根本无法做到对农村大量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全面、及时的环境监管。
3.3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侵权追究不足
近几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渔业养殖、农田种植造成损害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多部法律对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已有规定,比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些法律条文对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撑,但是在损害赔偿数额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农民在追究人身健康、财产损失的同时想进一步追究精神损失、自然生态破坏损失时,却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正因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环境污染损害范围和赔偿范围的不明确,造成近年来虽畜禽养殖污染纠纷频发,却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放任了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4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步。目前,国家环保部也正在全国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的专项整治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除此之外,该研究者认为可能还需要在法制层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
4.2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执法与监督机制
4.3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当前,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一般只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对潜在的、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精神损失等却赔偿很少或不予赔偿。显然,这一局面不利于公民环境权益的维护。为了使环境污染受害者或民间组织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去维护个人环境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促使环境污染者在无法逃避赔偿责任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防止环境污染,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等,这不仅会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公平、合理的赔偿,还会促使养殖者在巨大的赔偿数额震慑下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减少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旦发生畜禽养殖污染损害,在未查明责任之前,可以先由该基金补偿环境受害人,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及时赔偿。
4.4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环境责任
参考文献
[1]华春雨,唐尚军.浅析我国农村畜牧业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法治与社会,2009(4):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