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点数量,是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区域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配格局。
申博成功意味着高校打通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不仅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也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奠定基础。
区域差异大,近8成在省会
截至2023年,从省级行政区域看,内地31个省市均有博士培养单位,并有19个省份拥有博士点高校的数量超10个。其中,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和山东。北京凭借其强大的高教资源,拥有50所博士点高校,断层领衔,位列全国第一。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以28所博士点高校位居全国第二。上海紧随其后,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东莞两市虽然也是“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但截至2023年还未有一所高校拥有博士点。不过这种局面,在今年已被打破。
非“双一流”高校,博士点增多
在2024年新增博士点的名单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少非“双一流”高校在此次审核中拥有了博士点。据软科公众号统计,共有219所非“双一流”高校新增博士点。
因此,对于非“双一流”高校,争取更多博士点,是谋求提档进位、获得资源支持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认为,博士生培养是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二为一的事情,对于原本层次不太高或地理位置不利的学校,需要给它们提供更多支持,一个博士点可以带动整个学校在某个领域的发展。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曾提议,增加地方高校的博士点,为地方高校优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政策平台,优先扶持部省合建高校与西部地区主要高校的博士点建设。
虽然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博士点始终是一种稀缺资源,获批难度大,但在多年攻坚、不断提升学科实力的努力下,众多双非高校在今年收获回响。
已踏上申博之路27个年头的西北政法大学,在2024年成功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法律专业学位博士点。学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2014年获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承担国家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涉外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作为法学“五院四系”成员,其法学实力和社会认可度毋庸置疑,本次申博成功,西法大终于“扬眉吐气”。
此外,高校博士点作为持续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基地,各地方政府也从政策、资金上全力支持当地高校申博。
2023年12月,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提出“关于加强江西省航空高校建设的建议”,对此江西省委民声通道工作室回复,已就支持南昌航空大学申博提出了工作建议,已专报领导同志并批转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