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宣布,自去年在学校本科首次设立“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后,今年计划增加“历史学+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小学教育(科学)”两个双学士学位招生项目。
那么,双学士学位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招生培养的?与我们常说的第二学位、辅修双学位是一回事儿吗?要不要攻读?一起来看↓
众所周知,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国内高校中的学位等级一般有三个:学士学位(对应本科生)、硕士学位(对应研究生)、博士学位(对应博士生)。
近年来,国家支持符合条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发展机会。
那么,是任意两个专业都可以“凑”双学士学位吗?任意高校都能颁发双学士学位吗?
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可在本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中设立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试点须报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后,通过高考招收学生。试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
本科毕业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应在证书中予以注明。
与第二学士学位及辅修学士学位是两码事
那常说的第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与双学士学位是一码事吗?当然也不是。
再来谈谈辅修学士学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可向本校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授予辅修学士学位。授予辅修学士学位要制定专门的实施办法,对课程要求及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作出明确规定,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其他本科专业。对没有取得主修学士学位的不得授予辅修学士学位。
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一般情况下,辅修学士学位的学分要求和考核标准较双学士学位更容易。而双学士学位的社会认可度和含金量更高。
一般情况下,高校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由联合培养的两个专业一起制定,修满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并达到双学士学位毕业要求的,可申请授予双学士学位。未达到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籍管理规定申请延期或者按照双学士学位中单一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毕业审核和学位审核,如达到该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可申请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学生因为要修读两个专业的课程,注定将度过充实而又忙碌的大学四年,同时也将享受全方位的跨学科交叉培养。比如,在华东师范大学,包括跨学科融合课程,由两个专业优质师资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联合打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跨学科课程;联合导师培养,实行跨学科双导师制,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业规划和科研训练;联合科研实践,双方专业集中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实习实践资源、国际交流资源投入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
攻读双学士学位是否允许中途退出呢?对于大多数高校,学生确因身体或学业困难等原因无法继续双学士学位学习,可向高校申请退出至双学位项目依托学科专业一即招生专业,如希望退出至双学位项目依托学科专业二,需按学校转专业流程办理。有些高校的中途退出机制不一,需要以报考院校的实际政策为准。
目前主流的报考双学士学位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高考填报志愿。教育部有关规定出台后,各校就已经开始依据管理办法在高考中招收学生,直接进入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也就是说,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要填报相应项目,被录取后按照学校规定的培养计划就读,毕业就能获得双学士学位。如首都师大去年在本科设立的“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优点还是不少的,在此详述3点:
首先,在就业和考公务员方面,学生在大学时期修完双学士学位,使其同时具有两个学科门类的知识,涉猎的领域比较广,能找到的专业对口工作和公务员岗位也就更多,选择空间比较大。
其次,在升学上,本科开始修的双学士学位如果正是研究生想要攻读专业,就可提前积累对应专业的知识,了解它的所学内容,从而在考研时更具竞争优势。
最后,在个人提升上,投入双学士学位的学习,感受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