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坚持生态优先构建海洋牧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海洋生态牧场示意图

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调研山东莱州湾生态牧场示范基地时强调,深耕海洋,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工作团队共同努力下,探索了生态牧场构建原理,研发了牧场建设装备设施,建立了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构建了“互联网+生态牧场”生产体系,以山东莱州湾为代表的生态牧场建设进展迅速,实现了资源量倍增,有效修复了渔业水域环境,也保障了产品质量。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了杨红生。他提出,在掀起海洋农业五次产业浪潮之后,海洋牧场将成为我国海洋渔业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

科学培育渔业资源:人工渔场

《中国科学报》:“海洋牧场”这个概念如何定义?

杨红生: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对海洋牧场作出统一的定义,反映出对海洋牧场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和完善。上世纪,日本、韩国、我国学者分别对海洋牧场作了一些阐释。我们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海洋牧场包含的目的、空间、权属、苗种、饵料、管理等六个方面要素,经过多次讨论后达成共识,海洋牧场可以表述为“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中国科学报》:海洋牧场的这一构想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杨红生:传统上认为,海洋牧场理念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和日本。事实上,早在1965年,我国海洋农业奠基人曾呈奎院士等已经提出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的理念和海洋中“牧场”的战略构想。曾呈奎认为远洋捕捞和海洋农牧化是我国提高海洋水产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提出力争在20世纪内实现专属经济区的水产生产农牧化,把我国海域建设为高产稳产的海洋农牧场。因此,可以骄傲地说,海洋牧场是我国科学家的原创性思想。

《中国科学报》: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海洋牧场建设是必然趋势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要建设海洋牧场?

《中国科学报》: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杨红生:我认为有这几点。第一,海洋牧场的涵义应用过于宽泛。实践中,传统渔场和海洋牧场的概念混淆,导致“海洋牧场”遍地开花,整个产业发展水平却很低。财政补助资金没有用于建设真正意义的海洋牧场,现代海洋牧场技术难以有效推广应用。

第二,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由于缺乏全国性规划和国家或行业标准,各地海洋牧场建设同质化严重,地区间缺乏协调,没有使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第三,忽视海洋牧场生态作用。海洋牧场往往被视为海洋水产品的生产系统,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追求导致海洋牧场在提供生态廊道、庇护野生种群、调节流场和物质输运等方面的生态作用往往被忽视。

实现海洋牧场的多元发展

《中国科学报》: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应该坚持哪些发展理念?

杨红生: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的原则,集成应用环境监测、安全保障、生境修复、资源养护、综合管理等技术,实现海洋环境的保护与生物资源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首先,海洋牧场的发展有赖于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加强生境恢复和修复,根据生态容量合理确定增殖规模是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其次,海洋牧场应统筹规划陆地和海上生产空间,根据水深和距陆地距离合理布局各类增殖形态和增殖对象,同时将休闲渔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入海洋牧场建设中。

第三,未来应打通一二三产业,使海洋牧场成为经济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发挥其对上下游产业、周边产业和当地社会的拉动作用。

最后,工程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是现代海洋农牧业的发展方向,海洋牧场要加强食品安全追溯技术、3S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牧场管理信息化、生物驯化、自动化采收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中国科学报》:发展海洋牧场有哪些举措?

杨红生:首先,要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的宏观引导。在国家层面上,编制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出台海洋牧场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其次,要推动海洋牧场体系化建设。统筹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的时空安排,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和人工鱼礁建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注重生境修复、天然饵料增殖和海草床及海藻场的恢复。加强环境的实时在线监测、预警预报。

再者,要实施海洋牧场企业化运营。改变目前海洋牧场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的局面,多途径吸引企业运营海洋牧场,财政资金由直接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转向栖息地保护、基础科学研究和监测评估。推动构建企业、科研院所、渔民参与的行业协会,形成产业联盟,实现产学研结合,企业和渔民共同获益,实现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多元融合发展。

THE END
1.唐启升: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及其发展定位项目对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增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资源养护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建议,对我国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唐启升院士《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及其发展定位》一文刊发,供学习参考。 渔业资源增殖历史悠久,早在10世纪末我国就有将鱼苗放流至湖泊的文字http://aoc.ouc.edu.cn/2019/0720/c9821a254062/pagem.psp
2.海洋渔业资源(精选十篇)目前,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1) 捕捞力度严重超过其承载力, 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速度加快, 目前各海域拥有的大规模渔船船队也是造成捕捞能力严重过剩的另一诱因, 捕捞强度远远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2) 渔业资源繁殖速度减缓, 繁殖率下降, 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海洋环境变迁加快。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975t1r.html
3.科学贡献“改造海域,提高海洋生产力,增殖资源”是朱树屏具有战略意义和科学开创性的建议,上述研究就是这一设想和建议实施的基础研究。可惜的是当时受到外界干扰,研究被迫中断,未能扩大成果。朱树屏提出的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水域初级生产力,现已成为开展渔业增殖发达国家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措施之一。“渤海增殖”后来由黄海水产研究所http://www.ysfri.ac.cn/bsgk/lrsz/kxjjng/zspjng/kxgx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