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提高母猪繁殖力,除科学选择好后备母猪外,适时配种与淘汰、实现各阶段精细化饲养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对于中小规模养殖户,建议就近购买精液开展人工授精,不宜饲养种公猪,尤其在夏季,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精液质量,提高受胎率。

(一)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科学配制饲粮。注意饲粮中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特别是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促进后备母猪健康发育,在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

2.合理饲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切忌饲喂生长育肥猪料。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一般90公斤前实行自由采食,90公斤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饲喂2.5公斤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后备母猪过度肥胖,推迟发情。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2.5~3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公斤左右。

3.合理分群。后备母猪一般为群养,每栏5~6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1.5平方米。

4.适当运动。每天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空怀母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保持母猪正常的种用体况,使母猪能正常发情、排卵,及时配种受孕,技术要点如下:

1.供给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保持适度膘情。母猪太瘦或太肥会出现不发情、排卵少、卵子活力弱、受精能力低,并易造成母猪空怀。

2.使用短期优饲技术,促进发情、排卵。在配种前10~14天,后备母猪在原日喂料量基础上,增加料量0.5公斤左右,配种结束后停止加料;经产母猪在原日喂料量基础上增加料量0.4公斤,并视体况增减料量。

3.分群饲养,适当运动,公猪诱情。一般每群4~5头,互相刺激,有利于尽早发情、配种。后备母猪可每天自由运动2~3小时。用试情公猪追逐不发情的母猪,或将公母猪同圈混养,可促进不发情母猪发情排卵。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做好妊娠母猪两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第一个时期是在母猪妊娠后第1个月,胚胎容易受环境和不合理的营养刺激而导致脱落死亡,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保持怀孕母猪安静,尽量少受应激,防止死胎和流产。第二个时期是在怀孕母猪分娩前一个月里,所需营养物质显著增加,此时要注意加强营养,保证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喂量。

2.保持妊娠母猪适当膘情。主要是通过改变饲料量来控制妊娠母猪膘情,防止过肥或过瘦。体况较好的母猪,妊娠前、中期给予2~2.5公斤的饲粮便可,到妊娠后期(84天至产前1周)进行短期优饲。短期优饲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加1公斤的全价混合料。

3.做好妊娠诊断。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超声诊断,及时检测出再次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四)母猪分娩及哺乳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做好产前准备工作。包括准确计算预产期(猪的妊娠期为114天),准备好干布、丝线、剪刀、消毒液以及仔猪产箱、保温灯等接产用品和设备。接产人员应先消毒手臂和接产用具。

2.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要特别注意临产前5~7天母猪的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保证母猪消化道正常,防止便秘、体温升高。分娩当天母猪可喂1~1.5公斤日粮,并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20克、食盐25克、水2公斤),产后2~3天的饲喂量为正常饲喂量的1/3~1/2,以后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3.母猪分娩前后的管理。临产前5~7天将母猪迁入产房,注意观察母猪,加强护理,防止早产。进入产房前给母猪洗澡,产前将母猪乳房、阴部清洗,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保持母猪乳房和乳头的清洁卫生,减少仔猪吃奶时的污染。

4.母猪接产要点。要昼夜值班轮流看护临产母猪,随时准备接产。待仔猪出生后,立即用布擦干口鼻及全身的粘液,使仔猪呼吸畅通,在距仔猪腹部3厘米左右处接结剪断脐带,并用2%的碘酊消毒断头处。

5.母猪难产的处理。药物助产:催产素用量为每100公斤体重注射2毫升,注射后20~30分钟可以产出小猪,如果无效要采用人工助产。人工助产:助产人员剪手指甲,用肥皂水洗手,再用消毒液消毒手及手臂,涂上润滑剂,同时将母猪产门洗净。手并成锥形,手心向上,待母猪努责时,缓缓伸入产道握住仔猪,顺势将仔猪拉出,拉出1头后,如转为顺产就不必再行人工助产了。术后给母猪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6.固定奶头,保证仔猪吃到初乳。把仔猪放入保育箱,保证仔猪温暖,出生30分钟后,帮助仔猪吃上初乳。

7.做好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是严格按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哺乳母猪;一般日喂3次,夏季炎热天气可以在晚上增加一次。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泌乳期母猪饲料结构要相对稳定,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9.提供良好猪舍环境。猪舍内和猪床上要保持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每天清扫猪栏,坚持每2~3天用对猪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环境安静。

(五)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对刚生下来的小猪,挤压和低温是主要的不利因素。应保证产房舍温在20℃左右,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或热水保温板。在分娩后的头3天内,仔猪的适宜温度是32~28℃;生后4~7天,适宜温度为28~25℃;第8~30天,适宜温度为25~22℃。

2.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减少仔猪死亡。

3.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弱猪一定要采取人工辅助哺乳,直到仔猪能自己站立吃乳。在3日内做到每只仔猪都固定乳头吃奶。

4.固定奶头。注意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5.选择性寄养技术。在母猪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寄养的办法是让被寄养仔猪身上带有接受母猪的气味,以减少被寄养仔猪咬伤情况的发生。

6.补铁、补料。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预防缺铁性贫血,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提高仔猪断奶重。

7.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一是通过补料,做好饲料与饲喂方法的过渡。仔猪7~10日龄时可开始诱食,每天投料5~6次,少喂勤添,及时清除剩余料,自由采食和饮用清洁水。二是做好环境条件过渡和合理转群。断奶时可赶走母猪,在原栏留下小猪进行保育;断奶仔猪转群时尽量减少合群。三是调节畜舍温、湿度。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温。在夏季,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四是调教仔猪定点排便,减少疾病传播。

8.做好去势和早期补料工作。健康小公猪在7~10日龄阉割。

(六)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保育期是猪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饲养管理最困难的时期。断奶后7~10天的生长速度会影响仔猪以后的生长速度和全期的饲料利用率。因而,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确保尽可能高的生长速度,以及良好的健康状况。

1.搞好栏舍消毒。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及时清理粪污。

2.合理分群与调教。分群按照尽量维持原窝同圈、大小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个体太小和太弱的单独分群饲养,以减少因相互咬斗而造成的伤害。调教仔猪定点休息和排泄。对不同群的仔猪并栏后喷洒低浓度的农福,以防打架。

3.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保育舍每圈饲养仔猪15~20头,最多不超过25头,每头仔猪占圈舍面积为0.3~0.5平方米。

4.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刚断奶仔猪一般要求舍内温度30℃,以后每星期降3-4℃,直至降到22-24℃。相对湿度为65%-75%。

5.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在断奶后7~10天内的饮水中加入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可提高仔猪的抵抗力,防止腹泻。

6.仔猪自由采食,加强饲养管理。断奶后5~6天内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断奶后1~2周内继续喂饲仔猪前期料,待仔猪适应环境后逐渐改为仔猪后期料,过渡时按饲喂量1/3逐步替换,每次替换2天,一周换完。

7.加强观察。包括观察仔猪的生长、活动、采食和粪便,发现病、弱、僵猪后,并入另栏,及时治疗。

(一)控制好传染源。

主要是严格引种质量,从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猪场引种,并隔离观察半个月。病死猪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或深埋)。

(二)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猪场办公区及生产区必须严格分开,猪场大门、生产区入口均应设立消毒池及相应消毒装置,定期更换消毒药物。提倡轮流使用不同的消毒剂。来访人员应用消毒液洗手,使用猪场的鞋类和场区的工作服,才能进场。养殖场工作人员进出场,应更换固定工作服、鞋、帽,定时将工作服、鞋、帽等清洗并熏蒸消毒。定时清除舍内粪便,保持舍内干净。猪舍消毒要不留死角。先冲干净猪舍,干燥后加消毒液,消毒液干燥后再冲洗干净,并空栏1周再进猪。加强对公猪精液中病原的检测,防止携带病原;做好卫生、杀虫、灭鼠工作,加强对猫、犬及鸟类在场区活动的控制,减少传染病侵入风险。

(三)科学合理进行免疫防控。

(四)加强疫病的检测与免疫评估。

与有资质的检验单位合作,做好猪场疫病的定期诊断与检测,定期监测猪群常用疫苗的免疫效果,重点保证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效果。

(五)强化猪群药物预防与保健。

(六)定期驱虫。

育肥猪群在断奶后7天、60日龄和120日龄时各驱虫一次。母猪群一年3~4次,在驱虫期间每天必须对猪群粪便消毒,杀死虫卵和成虫,增强驱虫效果。

1我国的生猪养殖现状

2生猪养殖技术

2.1对养殖环境作出改善

2.2加大养殖密度

从养殖密度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养殖密度越大越好。养殖密度越高,猪在吃饱之后的活动空间会被极度压缩,因此生猪通常会选择休息睡觉,吃完就睡的生猪更加容易长肉。这样做的方法一方面能够节省出大幅度的建猪圈的费用,同时,能够加快生猪的养成速度,最快程度的帮助养殖户朋友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养殖密度也不能过大,一旦养殖密度过大,出现疫情后会难以控制,给养殖户朋友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

2.3养殖终点的选择

对于生猪来说,一般的养殖户通行的做法是在养殖到200斤左右即宰杀。在生猪的体重达到200斤左右后,其体重增长曲线逐渐趋于缓和,而且其增长的多为肥肉,性价比比较低,在市场上没有一个好的行情。在生猪养殖到200斤之前,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因而200斤左右作为养殖终点是最为合适的,也是现今市场上公认的养殖终点,不同品种的猪可能其养殖终点略有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变化幅度不大。

2.4对于猪仔的选择

生猪的生长情况一方面取决于养猪户给予的生长环境,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仔猪的品种。一般来说,杂交代数越多,其猪仔品质越高,因此,养殖户对猪仔进行选择时,要注意那些品质优良、多代杂交、广受好评的品种。

2.5对饲料以及防疫方面的控制

对于生猪的养殖来说,饲料一直是占的比重较大的一块,在生猪养殖的不同时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饲料的组成进行一定的变化。同时注意对营养的控制,不能出现某一元素的投放量很多而另一元素投放量很少,这样会造成生猪生长的不均衡。在此,笔者推荐全价料,这是目前我国生猪饲养行业的大势所趋,也是经受了实践的考验的。

同时,要对生猪的防疫作出重点的监控,首先要按照检疫规定接种疫苗,接着对一些疾病做一些基本检查,另一方面,对猪的身体表面以及肠道内的寄生虫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寄生虫的检查往往在初期便能够帮助养殖户朋友发现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切实防止疾病的发生以及流行。

2.6饲养方面的管理措施

首先,对于猪仔的环境控制要合理,对于猪龄为一周内的猪仔,要为其保持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同时,可以定期使用红外线或者紫外线灯对猪圈内进行消毒,确保其健康成长。其次,一般猪仔在哺乳阶段的吸奶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人工的帮助。接着要做的便是注射补铁剂以及对猪仔进行过仔并窝处理,对每头猪仔的补铁剂的注射量也要作出控制,根据现行的科学成果,一般注射一次补铁剂其中铁的含量控制在100毫克左右为宜。同时,根据母猪的母乳的不同情况,合理分配猪仔,将母猪的母乳最大化利用。

品种选择

母猪是商品猪生产的基础,购买前选好母猪至关重要。建议中小规模养殖户不要在育肥猪群中自留母猪。

(一)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母猪品种。

(二)要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

(三)注重后备母猪的个体选择。

后备母猪适宜选择4~5月龄,体重50~75公斤的个体。此阶段的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基本定型,易于外观选择。选择后备母猪的主要外貌特征要求是:品种特征明显(毛色、头型、耳型等),体型良好、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格健壮、背线平直;乳头排列均匀整齐,有一定间距,没有瞎乳头、副乳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外阴较大且下垂;肢蹄结实,无明显跛行和蹄裂。

仔猪选择

(一)向种猪场咨询,了解仔猪是何种杂交组合,疫苗免疫情况。

(二)注重体型外貌选择。凡身腰较长,腹部上收和呈扁圆状而不下垂,臀部突出而丰满,背较平而稍宽以及皮薄毛稀的幼猪,一般都是瘦肉猪的杂交后代。这种猪育肥时生长快,饲料报酬高。

(三)选购健康无病的仔猪。凡眼神好,清亮,鼻头湿润,被毛光泽,精神旺盛活泼,并常摇头摆尾,尾尖能卷,叫声清脆,不拉稀,粪成团,说明是健康无病的小猪。

(四)就近购买,避开疫区。一般不宜到较远的仔猪交易市场上去选购仔猪,宜就近购买,便于了解杂交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THE END
1.规模化养猪场冬季生产管理技术要点冬季天气寒冷,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冬季也是各种疫病的高发期(蓝耳病、口蹄疫、非洲猪瘟),如果管理不到位,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陕西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孙世铎强调,规模化养猪场冬季要加强技术管理,确保养殖场安全过冬。 https://www.hntv.tv/rhh-3179280415/article/1/1872477871388299265?from=dxlist
2.2024年肉牛养殖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二、肉牛养殖技术要点 三、肉牛科学饲养 四、提高肉牛饲料利用率 五、抓好肉牛配种 六、肉牛养殖管理技术 七、加强疫病防治 第七章 中国肉牛业供给分析 第一节 中国肉牛存栏量 一、牛存栏量统计 二、肉牛存栏规模 三、肉牛出栏规模 第二节 牛肉产量 一、中国牛肉产量分析 二、主要省区牛肉产量 第三节 肉牛价格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08/RouNiuYangZhi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3.养殖技术养殖业技术大全养殖业技术大全,主要为养殖场提供养鸡技术、养猪技术、特养养殖技术等文章;给养殖场以技术指导,帮助养殖场提高养殖效益。http://www.514193.com/yangzhijishu/
4.林麝养殖加盟林麝养殖需要投资多少钱?林麝养殖前景如何?通过养殖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林麝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对野生种群的依赖。 提供就业机会 林麝养殖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和管理,如饲养、清洁、管理等。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同时,随着林麝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加工、兽医服务等,进一步促进当地https://www.jiamengfei.com/xm/28531
5.乡村振兴蔬菜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发布 为提高我国蔬菜冬季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切实提升蔬菜稳产保供能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蔬菜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南方地区塑料大棚加强环境调控1.改善棚内光照条件。选择透光性好、https://www.sckjw.com.cn/xiangcunzhen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