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食家畜研究所所长、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邵庆勇领衔的羊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省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羊遗传资源挖掘及评价、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绵羊和山羊新品种(系)培育、繁育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饲草饲料资源开发与羊营养调控、标准化养殖技术研发示范等方面的研究。本刊特邀该团队撰写“云上黑山羊”科学养殖技术,以飨读者。
羊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省创新团队简介
多年来,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羊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省创新团队主持且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育成“云南半细毛羊”“云上黑山羊”2个国家审定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项。制定地方标准26项,获国际发明专利10项、国内发明专利2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6篇,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4项。
邵庆勇查看羊只生长情况
团队系统评价了云南省地方山羊和绵羊种质资源,研究建立羊种质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和质量评价技术体系,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建立羊胚胎工程高效扩繁技术体系,扩繁顶级良种2万余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建立羊高效育种技术平台和技术体系,培育出适应我国南方市场需求的羊新品种;通过本地特色饲草资源开发和羊营养需求量研究,为羊良种良法饲养提供技术支撑。近十年来,该团队服务全省1000余个适度规模养殖场(户),培训养殖人员8万余人次,推广“云上黑山羊”种羊15万余只,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云上黑山羊”
“云上黑山羊”是我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历时22年培育成功。“云上黑山羊”是针对本地山羊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不高、产羔率低、泌乳性能差、不适宜规模化养殖等短板,在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帮助支持下,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主持,联合省内14家单位,从1997年开始,以“努比山羊”黑色个体为父本,“云岭黑山羊”为母本,历经杂交创新、横交固定、世代选育过程,采用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胚胎移植快繁等六大技术手段培育而成。2019年4月,“云上黑山羊”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云南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种业“芯片”。
1.“云上黑山羊”的特征、特性和优势。(1)特征:被毛全黑、产羔多、生长快、产肉率高、肉质优、泌乳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粗饲。(2)特性:周岁公羊体重53公斤以上,成年公羊体重76公斤以上;周岁母羊体重42公斤以上,成年母羊体重57公斤以上;初产母羊产羔率为186%,经产母羊产羔率为236%;6月龄以上公羊、母羊的屠宰率均在53%以上。(3)优势:“云上黑山羊”综合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云上黑山羊”比本地山羊养殖效益好。周岁“云上黑山羊”体重是同龄本地山羊的1.8倍,不同年龄公、母羊屠宰率较本地山羊可提高6%~10%;纯种“云上黑山羊”经产母羊与本地山羊相比,平均每年可多获得1.6只断奶羔羊,繁殖效率是本地山羊的2倍。通过“云上黑山羊”杂交改良本地山羊,出栏一只杂交后代公羊可比本地山羊增收600元;每只杂交母羊(繁殖率提高60%)年均可获得断奶羔羊数比本地山羊增加1只,可增收800元。
2.羔羊饲养管理措施
放牧“云上黑山羊”
做好羔羊护理工作
1.严把羔羊出生关。对新出生的羔羊应立即握住其嘴巴,擦净口腔、鼻子、眼睛内的羊水,并将羔羊移到母羊视线内,让母羊尽快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
2.吃好初乳。在羔羊第一次吃奶之前,用温水洗净母羊乳头及周围皮肤,挤去母羊乳房中第一口奶再让羔羊靠近。尽量在产后1个小时内让羔羊吃到初乳,产下双羔的母羊应同时让两只羔羊近前吮乳,若羔羊不能自行吃奶,要采取辅助措施或进行人工哺乳等。
3.防寒保暖。羔羊出生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保温能力差,气温低时要使用羔羊保温箱、保温灯给羔羊取暖。
4.做好舍内环境卫生。要勤除粪尿,保持舍内羊床清洁干燥,白天让羔羊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促进羔羊骨骼发育;对羊舍及周围环境要严格消毒,降低疾病传染率。
5.代乳或人工哺乳。因一胎多羔、产后母羊死亡或母羊无奶等原因引起羔羊缺奶时,应进行代乳或人工哺乳。人工哺乳时,可挤出产奶量多的母羊奶饲喂羔羊或使用羔羊专用奶粉,注意定时、定量、定次饲喂。一般7日龄羔羊每天喂6~8次,8~15日龄羔羊每天喂4~6次,15日龄以上的羔羊每天喂3~4次。
二、加强日常管理
1.补草补料。想培育体格健壮、品质优良的羔羊,就必须让羔羊尽早吃上草料。羔羊出生后10天开始诱食精料,出生后15天开始饲喂新鲜的青草和一些细软的优质饲草。
2.注射疫苗,提高免疫力。羔羊出生后7天可注射羊“三联四防”疫苗,15~20日龄羔羊可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疫苗(口疮疫苗),30~45日龄羔羊可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
3.青年羊和种公羊饲养管理方法
青年羊的饲养管理
1.青年羊特点。青年羊生长发育快,瘤胃发育迅速,6月龄以后基本发育成熟,已经可以采食大量的牧草和青贮饲料。
2.饲养管理要点。(1)加强补饲,降低断奶应激。断奶后一个月应加强补饲,对体弱羊重点护理。(2)分群饲养。青年羊已进入可繁殖阶段,应公、母分群饲养,以防过早配种,不利于其生长。(3)补饲精料。青年羊每天约喂混合精料0.2~0.4公斤,但要防止母羊过肥。留作种用的公羊,补给的精料应适当比母羊多一些。(4)适时配种。青年母羊在满10月龄、体重达到35公斤以上时可配种;公羊宜在1岁以后配种。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1.饲养要求。对种公羊的基本要求是体格结实、不肥不瘦、精力充沛、精液品质好。
2.日常管理要点。(1)与母羊分开饲养,避免过早配种。(2)如果同时饲养几只种公羊,平时可以同时饲养,但配种期应分开,以免互相角斗引起伤亡。(3)公羊不能长期圈养,容易导致性情粗暴,平时应多运动,还要定期修蹄。(4)成年种公羊应和育成公羊分开饲养,避免因互相角斗影响育成公羊的生长发育。
3.配种期饲养管理。种公羊在配种前两个月要加强补饲、补充营养。在配种期内,体重80~90公斤的种公羊,根据日采精量或配种次数的多少,每日饲喂混合精料1~1.2公斤、青干草2公斤。如果配种任务重,每天可加喂2至3个鸡蛋、0.2公斤红糖或1~1.5公斤牛奶。
4.非配种期饲养管理。非配种期以恢复和保持其良好的种用体况为目的,并做好驱虫和防疫工作。体重80~90公斤的种公羊,每天需补喂混合精料0.5公斤、青干草2.5公斤。
4.繁殖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空怀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怀孕期原则上不注射小反刍兽疫苗、羊口蹄疫苗、羊痘疫苗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也不宜进行驱虫,这些工作宜在哺乳后期和空怀期完成。
1.体况差的空怀母羊的饲养。在配种前一个半月应单独组群饲养,进行催情补饲。每日补饲精料0.3~0.5公斤,促使母羊提膘发情,及时配种。
2.体况中等的空怀母羊的饲养。进行维持饲养即可,一只体重为40公斤的母羊,每日供给青干草0.5~1公斤、青贮饲料1.5~2公斤、精饲料0.2~0.3公斤。
3.过肥的空怀母羊的饲养。对于少数过肥的母羊,不仅要完全停止精料补喂,而且还要适当增加母羊的运动量,以利于母羊减肥,促进正常发情排卵。
怀孕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1.怀孕前期。怀孕前期3个月,羊胎发育较慢,给母羊每日补饲优质干草1~1.5公斤或青贮饲料1.0~2公斤、精饲料0.2~0.3公斤。应单独分群饲养,在配种后35天内不得迁移或长途运输,以防流产。
2.怀孕后期。怀孕后期2个月,羊胎生长发育最快,此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需全面而充足。以放牧为主的母羊,应补饲优质干草和精料;以舍饲为主的母羊,应保证粗饲料的多样性,并适当减少青贮饲料的饲喂量,每日补饲精料0.4~0.6公斤。要注意避免妊娠母羊出入圈门时发生拥挤、跌打、惊吓,以防流产。产前30~45天,给母羊注射羊传染性脓疱疫苗(口疮疫苗),产前15~20天注射羊“三联四防”疫苗。
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1.哺乳前期。母羊产后1~2个月,需加强营养补充,提高泌乳量。母羊产后3天内,如果膘情好、可少喂精料,以防引起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一周后逐渐过渡到正常标准。产后15天,在原有饲料的基础上,每天补饲精料0.4~0.6公斤。日常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2.哺乳后期。哺乳后期,母羊的泌乳能力逐渐下降,羔羊也已经能采食一些混合精料和牧草,对母乳的依赖程度降低。此时期应适当降低母羊饲草料的营养水平,让其保持中等膘情即可。在羔羊断奶前一周,要减少母羊的青贮料和精料饲喂量,以防发生乳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