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10.04
葛氏沙塘醴(老头鱼)(PerccottusgleniiDybowski)隶属于鲈形总目(Percomorpha)(Perciformes)、鰕虎鱼亚目(Gob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鲈塘鳢属(PerccottusDybowski)[1],俗称老头鱼、沙枯辘子、山胖头、还阳鱼[2]。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图们江流域,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吉林老头鱼苗养殖基地,东北商品葛氏鲈塘鳢,老头鱼的繁殖技术。
葛氏沙塘醴(老头鱼)体形为纺锤形,鱼体前部近似圆筒形,鱼体后部侧扁。体背部和体侧黑褐色或绿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褐缘色不规则横条纹;背鳍有2行、第二背鳍有6行浅黄绿色斑点;臀鳍有4行、尾鳍有6~7行浅绿褐色斑点;眼后缘及其下方向后有3条褐绿色条纹。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喜欢生活在江河小支流静水处以及水草丰富的池塘里。适合温度一般在15~30℃,耐缺氧。因其越冬能力强,在水位较浅的泡泽中也可以安全越冬,又被称为“还阳鱼”。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喜摄取小型鱼虾、昆虫幼虫等饵料,温度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环境因素,葛氏沙塘醴(老头鱼)的食性也受温度的影响而改变[2]。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喜欢集群摄食,白天全部躲藏在隐蔽物下,傍晚时分,会集群出来摄食。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喜食麦穗鱼等小型鱼类,而对投喂的鱼糜几乎不食,因此自然捕捞的亲鱼采用活饵培育。
1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养殖现状葛氏沙塘醴(老头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量多,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由于过度捕捞,资源破坏严重,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葛氏沙塘醴(老头鱼)资源已处于濒临灭绝状态。目前有关葛氏沙塘醴(老头鱼)、沙塘鳢的基础研究还很少,更为深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尚为空白阶段。在生境调查、繁殖生物学、胚胎发育、人工饵料等领域的研究尚粗浅,这直接制约了葛氏沙塘醴(老头鱼)人工繁育。目前,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养殖方式为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一般养殖鱼类的池塘均可养殖葛氏沙塘醴(老头鱼)。
1.1池塘主养
1.2池塘套养
养殖条件同池塘主养。充分利用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底栖摄食的生物学习性,与其他鱼类套养,充分提高饲料和水体的利用率。一是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资源,二是充分控制野杂鱼的过度繁殖。由于葛氏沙塘醴(老头鱼)本身就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在池塘中投放过多,会摄食其他套养或者混养的鱼种,造成主养品种成活率下降。混养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混养适宜品种、规格等,优化主养和套养品种的合理化配比,找到合理的科学养殖参数,限度的提高养殖效益。主养鲢、鳙且小型野杂鱼较多的池塘套养效果比较好。每667m2可套养规格30g/尾左右的葛氏沙塘醴(老头鱼)鱼种150~200尾。
2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养殖存在的问题
2.1养殖技术不完善
目前,葛氏沙塘醴(老头鱼)没有大面积养殖,养殖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小面积养殖依然采用最原始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不高。
2.2养殖模式认知不清
由于养殖户对葛氏沙塘醴(老头鱼)的习性认识不足,不能科学选择养殖模式,造成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养殖产业发展不畅。
2.3鱼苗鱼种供应能力不足
据调查,目前我国人工养殖葛氏沙塘醴(老头鱼)的鱼苗鱼种供应能力不足。作为一种小型底栖淡水鱼类,其鱼苗鱼种的获得主要方式是通过捕捞鱼种以及在市场上购买,其规格不统一;人工繁殖的优良苗种很少,市场供应严重不足。
3发展对策
3.1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是解决行业问题的关键,依靠合理化的科学养殖技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供技术保障、严格质量检测、打造认定四大体系,实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才能使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养殖大力发展吉林老头鱼苗养殖基地,东北商品葛氏鲈塘鳢,老头鱼的繁殖技术。
提供技术支持。
3.3建立苗种繁育场,增加养殖面积,保证苗种规格整齐、健壮、体色鲜亮、活力强,提供优良的鱼苗鱼种,以解决苗种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4养殖前景
葛氏沙塘醴(老头鱼)作为一种淡水性经济鱼类,抗病性强、耐低温、耐低氧,适合开展规模化人工养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营养高的食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葛氏沙塘醴(老头鱼)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成为各大酒店的招牌美食。总体来讲,在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前提下,葛氏沙塘醴(老头鱼)的养殖前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