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我国熊胆粉(药材)生产资质的企业共计18家,其中东三省是我国熊胆粉(药材级)生产商的主要聚集区。
我国熊胆粉(药材级)生产商名单
熊胆粉具有的清热、解毒、平肝、利胆、明目等功效得到现代药理研究和大量临床应用证实,市场需求日趋扩大。因此,中药熊胆粉市场仍将呈现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中低端产品市场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局面,高端产品与中低端产品的价格差别可能进一步加大。
我国熊胆粉产业链参与者及所在区域分析
目前,国内黑熊养殖企业黑熊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上的企业有10多家,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规模化养殖的熊场每年种群净增长率约10%—20%,繁育技术条件好的甚至更高,全国黑熊存栏数量估计大约为10000只。大型熊场一般取胆熊的数量约占其种群数量的70%,全国取胆熊约有10000只。
中国养熊业养殖场分布情况
熊胆汁产量在个体间差异较大,这也与饲料和饲养管理有关。单只年产熊胆粉在1—4kg,一般平均可达2kg。由此推算,目前全国每年熊胆干粉产量约14000kg,已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产品包括:熊胆粉、熊胆酒、熊胆胶囊、熊胆茶及解酒、保肝、明目等方面的药品和保健品等。熊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贵中药材,以前受资源限制,价格昂贵,普通民众消费不起,而今资源的制约已经被打破,养殖熊胆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是存在的。
2019年我国熊胆粉行业市场规模10.56亿元,其中,金胆级熊胆粉市场规模5.98亿元;铁胆级熊胆粉市场规模3.22亿元;菜花胆级熊胆粉市场规模1.36亿元。
熊胆粉需求大,国内需求量从2014年36.4吨增长至2019年50.1吨,2014-2019年CAGR6.6%。
从地域分布看,熊胆粉广泛应用于中成药制造行业,因而产品销售遍及全国,熊胆制品生产发达的地区通常会对熊胆粉的需求较高,华东、东北、西南等地是行业的核心区域。
人工合成熊胆粉逐步替代天然熊胆粉,可以解决熊胆的资源紧缺问题,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5-2031年中国熊胆粉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共十章,包含熊胆产品市场分析,2025-2031年中国熊胆粉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熊胆粉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