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1.189(相对密度)15℃0.10133MPa
外观:无色、具有腐败臭蛋样气味
二、主要用途
1、用于合成荧光粉,电放光、光导体、光电曝光计等的制造。有机合成还原剂。用于金属精制、农药、医药、催化剂再生。通用试剂。制取各种硫化物。
2、用于制造无机硫化物,还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三、健康危害控制
(一)预防措施
1、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设备应尽量密闭,并设置自动报警装置(不能根据臭味来判断危险场所硫化氢的浓度,硫化氢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导致嗅觉麻痹)。
2、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废气、废渣,要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3、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坑、窑、地沟等工作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采取通风排毒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
4、硫化氢作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要定期测定。
5、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防毒面具,作业工人腰间缚以救护带或绳子。做好互保,要2人以上人员在场,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救出中毒人员。
6、患有肝炎、肾病、气管炎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硫化氢作业。
7、加强对职工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8、安装硫化氢处理设备。
(二)各行业注意事项
1、采样作业注意事项
(1)检查采样器是否完好;
(2)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
(3)采样过程中手阀应慢慢打开,不要用扳手敲打阀门。
2、切水作业注意事项
(1)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站在上风向;
(2)脱水伐与脱水口应有一定距离;
(3)脱出的酸性气要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有隔离措施,防止过路行人中毒;
(4)脱水过程中人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的酸性气。
3、设备内检修作业
需进入设备、容器进行检修,一般都经过吹扫、置换、加盲板、采样分析合格、办理进设备容器安全作业票后,才能进入作业。但有些设备容器在检修前,需进人排除残余的油泥、余渣,清理过程中会散发出硫化氢和油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下七项为设备内检修作业步骤:
(1)制定施工方案;
(2)作业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
(3)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携带好安全带(绳);
(4)进设备容器作业前,必须作好采样分析;
(6)办理安全作业票;
(7)施工过程须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应有医务人员在场。
4、进入下水道(井)、地沟作业
(1)执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规定;
(2)控制各种物料的脱水排凝进入下水道;
(3)采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保证氧含量大于20%;
(4)配带防毒面具;
(5)携带好安全带(绳);
(7)进入下水道内作业井下要设专人监护,并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系。
5、油池清污作业
(1)下油池清理前,必须用泵把污油、污水抽干净,用高压水冲洗置换;
(2)采样分析,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施工方案格安全措施;
(3)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必要时要携好安全带(绳);
(4)办理好有限空间作业票。
6、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
设备、容器、管线存有硫化氢物料的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时,必须做到:
(1)严格控制带压作业,应把与其设备容器相通的阀门关死,撤掉余压;
(2)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
(3)拆卸法兰螺丝时,在松动之前,不要把螺丝全部拆开,严防有毒气体大量冲出。
7、检查生产装置的注意事项
(1)平稳操作,严防跑、冒、滴、漏;
(2)装置内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报警仪;
(3)加强机泵设备的维护管理,减少泄漏;
(4)有泄漏的地方加强通风;
(5)存有硫化氢物料的容器、管线、阀门等要定期检查更换;
(6)发现硫化氢浓度高,要先报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进入现场检查和处理。
8、油罐的检查作业
(1)严禁在进、出油及调合过程中进行人工检尺、测温及拆装安全附件等作业;
(2)必要的检查、脱水,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
(3)准备好适合的防毒面具,以便急用。
四、环境危害控制
1、现场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4、废弃处置
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五、操作处置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六、贮运方法
1、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2、包装注意事项:钢质气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3、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