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农民需要注意的
据新华社在国务院新闻办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重大制度创新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项管长远、管全局的重大改革,将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大量的集体资产,如果不盘活整合,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不尽早确权到户,就存在流失或者被侵占的危险。”韩长赋说,改革将使三方面受益:
有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既体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能调动个人积极性,可以更好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有利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集体资产归农民集体成员所有。通过改革将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实现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增收新渠道,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有5.8万个村、4.7万个村民小组实行这项改革,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近2600亿元,2015年当年分红411亿元。
有利于增添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能够激活农村各类要素的潜力,完善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增添农业农村发展的新
2.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为啥要延期
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为啥要延期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延期
本报记者高文
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还需深入总结试点经验
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魏莉华介绍,截至目前,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效果初显,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规则体系;宅基地制度改革在保障农民取得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和完善宅基地制度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始破题。
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综合效益显化尚需时日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关系重大,需要在试点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从试点情况看,社会各界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认同的,有关部门和试点地区积极落实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效果也比较显著。但同时,试点也反映出一些新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协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有效利用的关系,如何有效保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项目建设效率等。延长试点期限,有利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统一思想,设计出更为科学的改革操作方案。
三是《土地管理法》修改工作正在推进,一些试点地区的政府、集体和农民存在观望甚至顾虑心理,需要进一步稳定有关方面的改革预期。自2015年启动以来,三项改革试点受到广泛欢迎。同时,国土资源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经起草形成《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国务院法制办于2017年9月征求了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意见,下一步还将加快推进立法审议工作。
坚守改革底线,统筹推进试点,为修法提供支撑
一是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的范围。继续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重点做好三项改革试点的统筹推进,为法律修改提供支撑。
二是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做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的立法审议工作,争取做到改革试点与法律修改同步推进、相向而行。
3.生态养殖让“黑猪”变“金猪”
4块、6块、8块、10块……看到毛猪价噌噌噌的一路上涨,淮滨县马集镇养猪大户孙中庭心中松了一口气,多年来心中的阴霾终于散去。
孙中庭养猪已有十多年,三年前,猪价就开始不景气,到去年价格更是跌到谷底,一头猪能赔五六百元。很多养猪大户都退出市场,转行干别的了。但对于孙中庭来说,退出就意味破产,他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可能退出了。
面对起起伏伏的“猪周期”,孙中庭在坚守中调整着养猪结构。从去年开始,他就着手发展生态猪养殖,引进了100多头“湖南黑猪”,采取放养模式,经过一年的发展,存栏2000头。“湖南黑猪是生态猪,肉质嫩、口感好、营养丰富,销路不愁,价格也比普通猪贵许多。”孙中庭说,“现在老百姓更注重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而‘生态养猪’,既能够提供优质、营养的肉食品,又能解决养猪业污染问题,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很有潜力,是今后养猪业发展的大方向。”
去年孙中庭的10栋猪舍,有一半都空着,存栏母猪只有100头,生猪2000多头。现如今,他的30多亩猪舍都是满满的,到年底能出栏生猪4000多头,能赚300多万元,可挽回几年的损失。
面对猪肉价格上涨,孙中庭对自己的生态养猪更有信心了,他计划让自己养的生态黑猪走入全村的家家户户,让大伙儿都养,然后统一收购,外销安徽、六安、武汉、安庆等处,从而走上一条“生态养殖”产供销一体的规模化之路。
4.朱顶红的养殖方法
喜半阴,不耐寒,生长适温18℃—25℃,冬季休眠期适温为5℃—10℃。喜湿润,怕水涝,喜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土壤。喜肥,但开花后应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以促进球根肥大。
主要种类及品种还有孤挺花、王百枝莲、华胄兰、网纹百枝莲及杂种百枝莲等。园艺品种甚多。
繁栽要点:分球和播种繁殖均可。分球即将着生在母球周围的小鳞茎取下繁殖,于3月—4月间进行。取球时,忌将小球着生的根损伤,盆栽、地栽均可,覆土时应将小鳞茎顶部露出土面。寒冷地区应于10月下旬将鳞茎挖出,直径达6cm—7cm以上的鳞茎可分盆栽种,以待开花,小鳞茎则应在干燥沙土中贮藏,来年4月再地栽培养,一般经2年地栽后,即可形成开花的鳞茎。此外也可于7月—8月高温季节分割鳞片扦插繁殖,以获得大量种球。扦插适温为27℃—30℃,保持湿润,6周后可产生小球并生根。栽种不宜深,过深致使颈部生长细长;浅浅地温高,根群生长旺盛。3月—4月栽种,5月—6月即可开花。花期充分灌水,花后增施追肥,盛夏宜置半阴处,8月以后,逐渐停止生长,水分随之减少至停止浇水,入冬保持干燥,并保持10℃—13℃,促其充分休眠。
栽培简史与花文化: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如秘鲁的安底斯山地、南非好望角、南美巴西,于1633年及1769年先后传入欧洲。荷兰人研究朱顶红的花期,育出了可在圣诞节和元旦开花的植株,使这一美丽的朱顶红花期可按照人们的需要而盛开。朱顶红除用作盆栽外,又是高档的切花。因花期长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也常常成为画家笔下的素材。
5.脊尾白虾种虾塘养殖管理
随着脊尾白虾的收捕出售进入尾声,蹲门市场的养殖户们已经开始进行留种虾保种虾工作,为又一年的养殖季做准备。种虾作为一个养殖季的开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养殖池塘内所投放种虾质量的好坏多少会决定新一年虾子的大小规格、生长速度及虾子体质等,所以用心管理好种虾塘,保好种虾,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根据以往两年种虾塘的情况以及近期部分种虾塘碰到的情况,下面给出一些养殖管理的建议。
1、如何选择池塘作为种虾塘?
①未清塘的池塘作为虾种塘。此类池塘一般是前一年大修过的池塘,底质相对较好。大水拉完虾后,排水到环沟再拉虾,之后适当进水过滩面20-30cm,剩余的虾子直接留于塘中作为种虾。
②清塘修塘晒塘过的池塘作为种虾塘。此类池塘是捕完虾后,彻底清塘晒塘后再进水的池塘,水位可根据放入的种虾数量而定,一般进水到滩面即可,种虾则是过塘虾或者是其他池塘的塘角虾。
2、种虾如何选择?种虾一般选择规格在300头/斤开外的小虾作为种虾,过塘虾可选择在其他塘开塘大量售虾后,排水至环沟,用小网拖网,然后按需要的种虾数量移入种虾塘。塘脚虾则可使用放小地笼的方法抓捕,然后移入种虾塘。
3、种虾塘养殖管理及注意事项。
(1)重营养,增体质,合理投喂。过冬的虾子因摄食量较少,易出现营养不足及体弱的情况,随着温度回升,脊尾白虾的摄食量逐渐增长,应一改冬季几天投喂一次的习惯,同时建议饲料中添加“低聚糖863”+“钙加加”加强营养,促进体质增强每天勤看料台,根据吃料情况,适当加减料,合理投喂。
(2)重底质,重测氧防缺氧。近期种虾塘夜间缺氧时有发生,主要发生于未清塘的种虾塘,很多养殖户认为种虾塘内虾子少,水体够大,所以忽视了测氧这个环节。殊不知近期温度回升,反底现象严重,大量有机质分解消耗氧分,从而出现氧分过低甚至虾子缺氧浮头的情况。建议注重改底,使用“底黑安”或“臭氧水安”加强改底,同时每天傍晚和夜里各测氧一次。
6.农村如何建立养殖基地?农村养殖基地选址要点
农村如何建立养殖基地现在农村养殖鸡、鸭、鹅等家禽的人越来越多,而养殖家禽离不开养殖基地,虽然有的人会选用自家地块圈地养殖家禽,但如果想要规模化养殖家禽,则要建立养殖基地,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家禽养殖基地选址知识要点,具体如下。
1、首先我们需要找一处地势比较高排水比较良好的地方,因为南方有些地方有雨季,如果在雨季时无法及时的排出养殖基地附近的积水,就会让天气变得十分潮湿,有时候甚至后让积水蔓延到养殖基地内,给牲畜的生长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所以说我们需要找一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才能够进行合理的养殖,才能够真正的保证我们的养殖是高效的。
养殖前先了解好所饲养牲畜的生活习惯和需要的温度湿度。提前了解好牲畜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真正的为它们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其次我们在建立养殖基地时,一定要选择一处远离工厂和道路的地方。因为很多人牲畜对声音都十分的敏感,如果我们把它们将在道路附近,就会让鸣笛声影响到它们的正常休息,甚至有时候它们也会因为过大的噪音而变得躁动不堪。我们尽量要选择一处比较静谧的地方,比如说山谷或者是人迹罕至的草丛。
如果我们选择一处被工厂污染过的地方进行养殖,就不能够让生出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也不能让牲畜喝到新鲜的水,这对它们的生命来说是最大的威胁,同时也会降低牲畜的质量。
关于养殖基地建立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7.在农村养殖什么赚钱
养殖一直是我们发展的主要创业项目,尤其是在农村来说,有着天然的优势。现在我国的养殖业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项目也是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人通过养殖达到了创业致富的项目,所以也还有许多人都想发展养殖业。那么这么多项目,在农村养殖什么赚钱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介绍几种,一起来看看吧!
1、肉鸽
2、*花*
*花*是我国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养殖项目,全身都有着非常高的利用价值。其养生、药用价值在所有动物中都是前几名。而且我国的牧草资源非常丰富,*花*的食性也非常杂,所以是非常适合养殖*花*的。现在*花*的市场也非常大,*茸的价格达到了成千上万元每千克。能够在我国各地进行饲养,虽然利润也非常可观,但是前期的投入资金是比较高的,风险较大。所以大家在养殖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3、鹌鹑
鹌鹑的食性是非常杂的,能够以杂草的种子、各种豆类以及植物的嫩叶芽为食。所以养殖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并且鹌鹑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够在丘陵、平原等各种环境下生长。鹌鹑肉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并且鹌鹑蛋在我国也有着非常大的市场。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现在鹌鹑的各种产品在我国都非常受欢迎。养殖面积每年也是逐渐扩大,其养殖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4、*猪
*猪相对于家猪来说,肉质更好、养殖成本更低且养殖风险也更小。*猪每天的饲料主要以青饲为主,青饲的比例达到了65%,养殖成本相对于家猪来说低了将近35%。现在在我国也是越来越受欢迎的一种肉类。现在*猪的市场价格大约在25元/斤左右,尽管市场价格高,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人争相购买。所以现在在家猪市场受影响的现状下,*猪作为家猪的替代品,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
以上就是在农村养殖什么赚钱的简单介绍了。我们在选择养殖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养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来合理选择,不可盲目进行。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8.“专家快车农村行”助力农村妇女种植红豆杉
十多年来,叶爱平组织带领全村妇女发展红豆杉、淮山等种植业,培养种植大户86户,营销女能手13人。其中,600多亩的红豆杉已经成为王桥村妇女创业致富的主导产业,种植户每年平均收入8万多元。对于这一成果,叶爱平将其归功于福建省妇联“专家快车农村行”培训项目。
早些年,王桥村就有部分村民种植红豆杉,但因缺乏栽培技术,一直发展不起来。2008年,叶爱平虽然成立了面积60多亩的“红豆杉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但效益依然不高。2009年,刚刚当选为王桥村主任的叶爱平,从县妇联了解到,省妇联依托“专家快车农村行”培训项目,带领农业局、农科院的专家到明溪县妇联,开展红豆杉、淮山等特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于是,她带着村里的妇女姐妹一起主动参加培训,悉心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当时,省农科院的教授结合我们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给我们讲红豆杉的选地施肥、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为我们日后发展种植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叶爱平回忆道。
此后,叶爱平立足本村实际,大胆改革,利用所学的红豆杉栽培技术,通过“基地+协会”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培育壮大红豆杉基地,成立了明溪王桥红豆杉协会,组织村民有序地流转土地460多亩。如今,她的红豆杉种植达到了550多亩,吸纳王桥村剩余农村女劳动力在红豆杉基地务工,每户农户可增收500多元。闲暇之余,她与村干部走家串户,带领村民尤其是妇女发展种植业,建立了景园绿化苗木基地,培育了李水平、王水根、李永松等绿化苗木种植大户,其中仅红豆杉种植大户就有14户。通过一级带一级,骨干带四邻、四邻带全村、一村连多村的示范效应以及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逐渐形成一方产业,带动引导当地及周边农村妇女共同创业致富。
“从2009年开始,省妇联到县妇联举办的‘专家快车农村行’培训班,每年我都会带上妇女姐妹参加,特色农业技术的栽培、营销技巧等,每年讲的都不一样。基于我们的红豆杉种植技术已经成熟,今年8月份,专家给我们讲的是淮山栽培技巧以及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管理。”叶爱平坦言,“专家快车农村行”帮助当地农村妇女驶上了致富快车道。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提高农村妇女参与发展的能力,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贡献巾帼之力,福建省妇联联合省科协、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和省老促会等单位,实施省“专家快车农村行”培训项目。
据福建省妇联发展部介绍,“专家快车农村行”注重培训形式上理论教学和现场交流的相互结合,采取“走下去到实地”的方式,共聘请244位专家,行程15万多公里,到福州、漳州、泉州、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7设区市、24个县(市、区)、25个乡(镇)授课,内容涉及种、养、加、售等4大类,茶、果、蔬、花、林、牧、渔及营销等8门实用技术。2011年至今,共完成122期培训任务,培训巾帼示范基地、巾帼合作组织负责人、巾帼致富能手、女经纪人、女农民11845人,提升了生产、加工、营销技能,加大了农产品营销技能培训力度,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参训农民的欢迎和好评。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红豆杉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红豆杉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9.农村养猪兽医临床用药五大误区
由于畜禽防治工作面广、数量大,当前农村兽医人员在临床用药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误区。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消炎药
病畜无论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统统用抗生素消炎药,美其名曰“防止继续感染”。其不知家畜消化道内,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细菌,菌群之间互相制约。在正常情况下彼此和平共处,维持平衡共生状态,滥用抗生素后,敏感菌群会受到抑制,平衡被破坏,而耐药菌群(多为致病菌)却因失去有益菌群的抑制而乘机过度繁殖,从而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此外,肠道内有许多细菌具有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能力,这类细菌受到抑制,则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滥用的后果导致菌群失调,抵抗力日趋下降,有的病例越治越重,甚至死亡。
误区二:多种药物齐用
用药剂量过大正确地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畜禽疫病的治疗,既可减少药物的浪费和开支,又可达到理想治疗的目的。但是,有些兽医人员总以为大剂量,多种药物齐用可以起到治疗效果好,缩短病程,以达到速治速愈的目的。由此带来的后果:一是疗效不确切,产生交叉感染;二是有疗效,也无法弄清是哪种抗生素起作用;三是浪费药物,增加开支。
误区三:药物使用方法不妥当
误区四:用药疗程不够
用药疗程不足,是农村兽医工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人有这样一种心理,畜禽用药后症状消失,食欲恢复,认为病已治愈,就停止用药。其实不然,待药物停用后不久,病情又复发,这种现象多为用药治疗了其表,而未治其本,症状已消失,但病因仍未消除。因此,在治疗用药时,一定要达到药物治疗所需的疗程,不可随症状消失,食欲恢复等表面现象来判断疾病的愈与否。即使症状消失,食欲恢复,仍要坚持用药几次,这样才能根治其本,维持药物治疗效果,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误区五: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配合不当
农村有些兽医在临床工作中,对药物的性质了解不够全面,用药时不考虑药物混合使用或同时应用所出现的毒副作用。例如,磺胺药与青霉素合用,使青霉素抑菌作用显著下降。因此,在药物配合过程中,一定要熟知药物的结构、药理及作用机制,了解药物之间是否有物理性或化学性配合禁忌,不能单纯依靠药物的使用说明或凭设想来进行药物配合使用。
10.农业部公布2017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精神,构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共享平台和信息窗口,近日,农业部印发通知,公布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旨在增强政策的引导性、精准性和协同性,整合集聚资源要素,让广大返乡下乡本乡创业创新人员知晓,为他们提供可选择的场所和高效便捷的服务。
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是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农业部在各地上报名单基础上,汇集形成了1096个依法合规、功能完备、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这1096个园区(基地)年总产值达到13446.32亿元,农民入园创办企业数超过5.3万家,带动农民就业创业730多万人。农业部将依据园区(基地)实际运行变化情况,适时更新目录,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通知》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目录为抓手,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产业引导,强化政策集成,强化典型示范,强化公共服务,强化宣传推介,努力营造浓厚的农村创业创新良好氛围,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