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毒剂选择、种类、使用方法、注意点
1、消毒药种类:各养殖场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有效的消毒剂。主要的消毒剂种类有:酚类、醇类、酸类、碱类、氧化剂类、卤素类、重金属类、表面活性类、染料类消毒药和挥发性烷化剂。各场在使用消毒剂时,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并周期性地更换消毒剂的类别。
表:各种消毒药种类、使用方法等
种类
主要成分
配比浓度
使用范围
注意事项
消毒类
过氧乙酸
0.5-1%
饲养场地、设施、运输工具及带猪消毒
易挥发,宜现配现用
高锰酸钾
0.10%
皮肤、粘膜及深部伤口的冲洗
酸溜溜
0.1%
饮水、环境消毒
次氯酸钠
碘酊
3-5%
皮肤、伤口
碘伏
天然净
乙醇
75%
皮肤、注射部位
易挥发
氢氧化钠
2-3%
大门消毒池、道路、环境及猪舍空栏消毒(冬季放入食盐防冻)
有强腐蚀性
生石灰
调制成10-20%石灰乳
道路、环境及猪舍墙壁、地面、污水沟
现配现用,久置易失效
甲醛
20ml/m3
主要用于熏蒸消毒
刺激性强
2、消毒剂放置:消毒剂应与兽药、饲料分开单独存放。
4、每半年对供水管线进行(酸化剂)清洗一次
5、消毒负责人:
生产区内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公猪舍、后备猪舍、隔离舍及其门口分别由本舍饲养员负责消毒;
场区大门由门卫负责消毒;
生产区大门及淋浴更衣消毒房安排值班人员负责;
人工授精室由人工授精技术员负责;
药房由药房管理员负责;
食堂、办公区、生活区由办公室负责人员负责;
生产区内未安排地方由生产主管安排人员负责;
6、注意事项:
(1)消毒药浓度要适宜
(二)生活区消毒
1、办公区每周进行一次清洁大扫除,并用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经常有人来往的场所,重点进行消毒。
2、食堂每天进行3次卫生扫除,臭氧密闭消毒60分钟一周进行2-3次喷雾消毒。
3、员工宿舍自己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要保持宿舍的整洁卫生,工作服和生活服要分开存放,不混装。
4、生活垃圾指定统一地方存放,禁止到处乱倒垃圾。
5、定期更换消毒药种类。
(三)生产区消毒
1、生产区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一周进行3次以上喷雾消毒。
2、配种舍、妊娠舍应每天进行清洗,保持限位栏和饲槽的清洁卫生。
3、临产母猪必须先冲洗干净,用消毒液消毒后方可进入产房上床。
4、产房在有仔猪时不进行冲洗,但每天必须及时清理粪便,保持产床清洁。
5、保育舍、育肥舍每天要随时清理猪粪和尿液,保持保育舍、育肥舍清洁。
6、保育舍、育肥舍应每周带猪消毒一次。
7、保育舍、育肥舍进猪前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对猪栏、墙面和地面用高压水冲洗,然后再用消毒剂喷雾消毒。空栏1天后再次冲洗、消毒、白化。
8、空舍消毒时,用高压水枪将各舍冲洗干净之后,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等熏蒸24小时后空舍干燥3-5天,进猪前再喷洒一遍消毒剂。
(四)人员消毒
1、员工休假回场后应立即洗澡更换衣服,并用消毒液洗衣服及臭氧熏蒸所带的日常用品,在隔离宿舍隔离至少36小时以上后方可入进生产区。
2、办公后勤人员原则上不能进入生产区、仓库和饲料加工区,如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需按一般进生产区程序消毒洗澡后方能进入生产区。
3、新进员工进场后换洗衣服并消毒,隔离净化2天后方可进生产区,进生产区程序同生产区出入规定。
4、参观人员进场区,必须经省总及以上领导批准。
5、买猪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进入挑猪区时,必须更换衣服,洗澡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外的观察室。
(五)猪体消毒
1、临产母猪进产房前需进行冲洗、消毒后方可进入产房,产前产后应用毛巾清洗消毒母猪的阴户和乳房。消毒剂使用0.1%高锰酸钾。
2、仔猪产后应立即结扎并掐断脐带,并用5%碘酊或者0.1%高锰酸钾消毒。
3、带猪喷雾消毒:
肥猪群正常情况下应一周带猪喷雾消毒一次;消毒产房时只消毒产房内的过道;
4、术部消毒,如剪耳号、断尾、手术等,使用工具每用完一窝后进行洗刷、消毒,术部也要认真消毒。
(六)车辆消毒
一、空车到场装猪
1.车辆消毒地点和要求
1.1第一洗消点在养殖场3km之外,在指定地点清洗消毒。拉猪车在达到第一消毒点前须提前做基本清理。对车辆(包括车箱、底座、轮胎、车身等部位)清扫,冲洗,泡沫浸泡,冲洗,消毒,驾驶室臭氧消毒,放置12-24小时干燥。
1.2第二洗消点在养殖场门口位置。对车辆再次喷雾消毒,对驾驶室脚踏垫喷雾消毒,停放不少于30分钟。
1.3第三冲洗点在生产区大门或卸猪台位置。对车身再次喷雾消毒。
2.洗消流程
2.1冲洗:对车辆进行冲洗,冲洗时优先选择高压水枪。冲洗位置包括车身、车轮、轮轴、轮框、挡泥板及地板。冲洗时尤其要出注意除掉车体上的污染物、附着物,要求眼观无污物。
2.2消毒:冲洗后,须用消毒液将车表面完全打湿,对驾驶室臭氧消毒。
2.3干燥:第一洗消点需放置12-24小时自然干燥后驶入养殖场大门处,第二洗消点需放置半小时晾干车体方可进入场区。
2.4场内指定专门人员监督检查洗消过程。
3.车辆进场程序
3.1车辆进入场门口消毒池。
3.2司机及随同人员更换鞋服并消毒。
3.3门卫填写入场记录,司机签字。
3.4车辆消毒。
3.5门卫填写检查记录。
3.6司机等待10分钟。
4.消毒液选择
类别
消毒液
比例
消毒方式
消毒位置
酚类
复合酚
1:200
喷雾
第一消毒点
酸类
农福
氧化剂
卫可
全部洗消点
次氯酸盐
第二、三消毒点
碘类
聚维酮碘
1:1000
二、装猪车到场卸猪消毒程序
1.1第一洗消点在养殖场3km之外,在指定地点清洗消毒。
1.2第二洗消点在养殖场门口位置。对车辆再次喷雾消毒,对驾驶室脚踏垫喷雾消毒。
1.3第三洗消点在生产区大门或卸猪台位置。对车身再次喷雾消毒。
洗消流程同上。
车辆进场程序同上。
4.消毒液的选择
5.卸猪流程
5.1拉猪车人员在驾驶室穿上一次性防护服。
5.2拉猪车人员下车。
5.3脱下一次性防护服进入车厢,赶猪下车。
5.4全部猪只赶走后,穿上一次性防护服下车。
5.5将2件一次性防护服做无害化处理。
5.6生产人员不得与拉猪车人员接触。
三、饲料车消毒
1.1第一消毒点在养殖场大门口位置。对车辆再次喷雾消毒,对驾驶室脚踏垫喷雾消毒,停放不少于30分钟。
1.2第二洗消点在生产区大门或饲料仓库门口位置。对车身再次喷雾消毒。
1.3消毒液彻底消毒车辆底座、轮胎及车身,但不要溅到饲料上。
1.4消毒完成后,车辆在通道外晾干车体至少15分钟后再进入生产区。
2.车辆进场程序:
2.1车辆进入消毒池。
2.2司机及随同人员穿上一次性防护服,并消毒。
2.3在门卫处登记。
2.4司机及随同人员禁止与生产人员发生接触。
3.消毒液选择
四、其它车辆消毒要求
1.所有车辆均应在门卫处登记,并做好车身和轮胎消毒。
2.外来车辆不允许进入场区,如特殊情况应报地区总经理批准。
3.拉死猪车禁止入场。
(七)其它消毒
1、所有进场物质(除饲料外)必须经过物质熏蒸间熏蒸消毒后方可进场。
2、生产区工具: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消毒。防疫用的针头、注射器、止血钳等器械用完后立即冲洗并单独蒸煮后,用消毒液浸泡;治疗用后的器械每天冲洗后用消毒液浸泡,定期蒸煮;场内使用的工具,如转猪车、粪车、垫板、电热板、维修工具等都要定期清洗、消毒。
3、疫苗瓶:每次使用过的疫苗瓶,要用专用消毒工具蒸煮30分钟以上,集中收集处理;兽药瓶使用后也要集中收集后处理。
4、装猪台:禁止外来车辆与装猪台直接接触,场内赶猪人员不能与场内猪只周转车直接接触。装猪台每次使用后要清扫、冲洗,消毒,售猪人员最好专职使用,如果做不到,每次售猪后售猪人员的雨靴、衣物等要洗净,用消毒药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
5、隔离舍、解剖室、兽医室、药房、粪污处理区等要定期消毒。
(八)消毒效果检测
1.评价方法:平板菌落计数法以及PCR鉴定
2.采样部位:①饲料运输车:每次消毒后分别在车辆外部四角边框,车轮内侧以及车辆驾驶舱两侧门把手内侧采样。②生猪运输车:每次消毒后分别在车辆内部四角边框,车轮内侧以及车辆驾驶舱两侧门把手内侧采样。③④
三、采样操作步骤:
1.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2.采样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液的棉拭子在被采物体表面反复涂抹采集样品,然后剪去手接触的部分棉棒,并将采集的棉签拭子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备用。
3.运输人员采集: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液的棉拭子在右手指的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的棉棒,并将棉签放入含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
4.注意事项:用棉签擦拭采样时,注意随时转动,保证擦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