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殖场动物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一、经营场所、养殖场(户)必须制定无害化处理制度。二、检疫中发现的病死家禽和染疫家禽产品,按照规定在检疫人员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三、各市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机构对无害化处理制度的落实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对不执行制度和造成疫情传播者,按法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四、必须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对无害化处理的家禽和家禽产品必须作好记录,并列入档案管理。五、无害化处理措施和方式必须按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和GB165482006进行。六、无害化处理的场所建设必须科学合理,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等,并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场动物用药管理制度一、
3、,建立畜禽和产品购销、投入品购入使用、动物卫生防疫、养殖污染控制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切实履行法定的质量安全保障职责。二、从事畜禽养殖,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严格遵守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使用规范,不得添加仼何非食用添加物质,严禁饲喂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和垃圾场中的物质。三、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做好日常防疫消毒、落实强制免疫计划并建立免疫档案、配合搞好疫病检測检验、执行重大疫病控制和扑灭措施。兴办畜禽养殖场区成当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出售动物和产品应当中报检疫并取得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识。四、畜禽养殖者
5、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养殖场负责人为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第一责任人。二、养殖场须设专职人员(动物疫情测报员),负责动物疫情监测和上报工作。三、在发现有疫情发生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镇兽医站报告。四、监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动物疫病流行病发生地点,发生状况和蔓延趋势。五、实行零报告制,每月3日前,动物疫情报告员将上月疫病发生情况上报镇兽医站。六、镇兽医站在接到动物疫情员重大疫情发生报告时,应1小时内报至县兽医卫生监督所。七、养殖场应建立动物疫情测报员、报告员岗位职责以和工作考核和奖惩制度。卫生防疫消毒制度1、进场人员消毒后方能进入生产区内,车辆进入生产区内时,应经过车辆消毒通道,经
6、喷洒消毒剂对其外表和所载物体表面消毒后进入。生产用器具使用完毕后要和时清洗保洁,消毒后统一储存。2、场区消毒非生产区应以清扫,保持其清洁卫生,定期(每周或每半月)使用规定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生产区内、舍外主干道应每日清扫,每周使用规定的消毒剂消毒12次。畜禽粪便运输专用道应在每日使用后立即清扫干净,定期(每周或每两周1次)消毒。3、畜禽卫生消毒程序,每日上、下午对畜禽舍地道路各清扫1次,每日或每周用消毒剂喷洒地、墙壁、走道消毒。在场外疫情严重时应酌情增加消毒次数和提高消毒数小时后,以清水洗净消毒液。4、装卸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前、卸后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
7、的要求开展消毒工作。动物和动物产品要严格按照GB165482006进行消毒。要规范使用消毒药品,领取、配置应有记录,手续齐全。动物养殖场产地检疫申报制度一、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动物养殖场的动物在离开养殖前必须实行产地检疫申报。三、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出场时提前2天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报检疫申报检疫的动物必须经强制免疫和佩戴动物标识后方可申报。四、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经动物卫生监督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五、运输动物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并取得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六、未经检疫的动物禁止调离本场,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实行隔离观察治疗七、申报产地检疫数作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