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存在的问题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普查存在的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经济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查范围较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数量愈来愈多,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经济主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在经济普查中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不断增多,需要统计的数据量与信息量极大。以2013年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为例,普查人员划分了十四行业进行经济调查,对各行业法人单位数量、员工数量等经济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与前面两次经济普查的结果相较,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资产总量都有较大规模的提升,仅批发与零售业就存在281.1万个法人单位,员工数量达到了3315万人。另外调查对象还具有流动性,某企业登记的地址可能是旧址,信息的落后也增加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难度。

(二)数据质量不高

经济普查还存在着数据质量不高这一问题,经济普查中会用到普查表,表中的名目、类别较多,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复杂性,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与难度均较高。单凭某一部门或者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数据的统计的,而从不同单位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准确性与规范性上的差异,因此影响了整体上的数据质量。

(三)普查人员素质较低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在进行经济普查时往往会用到电子终端等设备,这类设备对操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从事经济普查工作的人员都较为年轻、经验较少,学历水平也各异,因此在普查工作中很可能出现错漏等问题。在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中,数据填报差错率达到了3.3‰。

(四)普查对象难以配合

在进行数据统计与收集时有时需要进行入户调查,但很多商户对经济普查的了解不足,对普查工作采取排斥的态度,一些企业、行政单位、个体户都产生数据泄露等忧虑,害怕自身承担的税收会增多,因此他们大多会谎报收入等数据。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经济普查数据的真实性与质量。

二、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的意义

经济普查工作的展开也有利于对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完善,促进我国统计改革的深入进行。经济普查工作能够为电子政务以及其它统计统计工作的展开提供参照体系与抽样框架。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基层减轻负担,使统计工作的水平得到提升。

三、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的建议

(一)对普查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

(二)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宣传

(三)促进经济普查立法工作的展开

四、结语

经济普查是重要的行政行为,应当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宣传,并不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应当选择高素质人才参与经济普查工作,使经济普查工作能够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马东升.第三次经济普查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4(12).

[2]刘彦.浅析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关键词:经济普查两员选调与培训

一、经济普查“两员”选调与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

1、“两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很多地区都存在着“两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在我国近些年来历次经济普查过程中,对“两员”在学历、经验等方面的要求都较低,对于学历要求只将门槛定在初中以上。这样一来,对于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经济普查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而一些普查员对于收入、利润、成本等一些会计知识都不甚了解,直接导致了“两员”对工作理解上的误解与偏差,导致其所得到的数据不准确,变相地阻碍了经济普查工作的进行。

2、“两员”缺乏工作责任心不强

按照普查条例要求,在经济普查“两员”选调与培训中要求普查人员必须具备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而在工作的实际进行过程中,一部分普查人员对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虚填所统计的数据。这样一来使经济普查工作失去了意义,普查员即使完成了工作,但所披露的数据报表也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不能保证其准确性,致使普查工作还得“回锅”,阻碍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两员”人数不足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由于当地发展情况的不同致使经济普查工作的执行情况也不同,一部分地区时常出现“两员”人数不足的现象。对于一些经济情况较好的村镇,村干部日常工作较为繁忙,没有精力重点抓经济普查工作,常常以外聘一些临时人员的方式来从事经济普查工作。而这些外聘人员在做完工作之后很少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查,致使经济普查所得到的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对于一些经济情况较落后的村镇,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以致于出现劳动力欠缺的情况,剩下这部分人员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胜任经济普查工作,因此普查工作出现错误的频率较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阻碍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对经济普查“两员”选调与培训的一些建议及意见

1、提高对“两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经济普查员选调过程中,政府应提高对“两员”综合素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普查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对“两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普查队伍迫在眉睫。

第一,要求“两员”具备从事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工作热情、吃苦耐劳、自愿为社会事业工作作出贡献。

第三,要求“两员”工作努力认真,责任心强,能够积极了解所普查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群众能够建立良好关系,能够对一些政策做宣传解释工作。

2、采取多元化形式进行“两员”的选聘

政府在对“两员”的选聘过程中,可以采取多元化形式进行选聘。首先可以考虑在村干部中进行选聘,由于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能接触到农业、粮食检测等统计工作,因此对于经济普查工作更易上手。同时,村干部经常与群众接触,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利于推动普查工作的进行。其次,可以考虑在企事业机关单位中选聘,由于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普查工作的内容,对于经济普查工作质量的提高有一定推进作用。再次,可以考虑在大学生村官中进行选聘,由于大学生村官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工作积极主动,完成工作的速度、质量都相对较高,有利于推动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增加“两员”的人数

4、完善普查激励机制

按照普查条例规定,市县两级政府应负担普查经费。所以为了激励普查人员能够及时认真的完成普查工作,可以完善普查激励机制,给予工作人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有助于提高普查员工作积极性,间接地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

[1]林爱风.浅谈人口普查中基层普查机构的组建及“两员”的选调[J].价值工程.2012(11)

[2]董瑞龙,张宏宇.谈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几个主要措施[J].统计与咨询.2012(05)

关键词:经济普查;问题;建议

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家底都不清,就无法实现。经济普查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科学决策的关键在于有真实可靠的依据―普查数据。在进行经济普查的过程中应该认真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才能做好这次摸家底的工作。结合邢台市第三次经济普查过程,本文论述了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两员”选调

(一)问题

由于此次普查抽调的人员主要以各社区(村)的工作人员为主,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会计和统计知识,难以较快熟悉和掌握经济普查要领,部分人员对新增加的PDA采集设备熟悉程度较慢,对其功能了解不全,在操作录入报表时效率较低。只有少部分人员既熟悉会计统计知识,又能熟练操作PDA。

(二)建议

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聘是搞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尽最大努力选拔复合型人才参与普查工作。首先,选聘的普查员要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身体健康。其次,有一定的经济、财务、统计基础知识,能进行基本计算机、手机操作,准确填报普查表。第三,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培训后要进行填表录表的模拟测试,合格后上岗工作。第四,熟悉普查区情况,善于做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

二、业务培训

2.普查涉及的专业多,涉及的普查表指标也多,再加上“三下”单位为数众多,而这些单位的统计基础薄弱,普查的填表工作由社区普查员承担,在人员力量和业务熟练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普查员上门送达普查表后,没有很好地进行业务指导,造成一些单位指标漏填或错填现象严重。

3.大会培训效果差。几百人的大会进行培训,尽管主讲人费尽气力,但是普查员反映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业务培训是普查的重要环节。从综合试点情况看,业务培训不到位不但严重影响普查登记进度,还会造成普查认知混乱,普查员对单位属性的错误划分,对指标解释的模糊认识,都会直接影响普查质量。所以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普查员掌握入户调查技巧和填表方法,并能熟练使用电子采集设备。

2.分期分批培训。从普查试点来看这种培训形式比集中培训效果好。由于普查表专业性较强,所以对普查员有必要多层次、分批次进行培训。

3.有必要对填报“单位普查表”的单位财务统计人员进行培训。从综合试点非联网直报单位填表质量来看,凭借普查员去搜集被调查单位的各项指标,难度很大,尤其是主要指标填报误差较大,如果有被调查单位的有关人员予以配合或让其直接填报,普查表填报质量将能达到较好效果。

三、划区绘图

1.应提供全国各地最新的地图。

2.普查区地图应先由基层人员绘制,正式普查的普查区地图在绘制前,应先由普查员实地勘界后再手工绘制底图,以底图为样板进行电脑绘图。

3.绘图软件需要进一步优化,使功能更加强大,操作更为便捷,为电子地图的准确划分提供保障。

4.对有争议的区域应组织争议双方同时到场,利用先进的PDA设备实地进行勘界,化解争议。

四、核查底册

1.除统计部门外,其他部门均无法提供“行政区划代码”数据资料,导致其他部门一些无行政区划代码单位无法归入相应普查区,只有通过手工添加行政区划代码来实现,实际添加工作中由于部门提供地址不准确,有些单位地点甄别不准,导致属地划分错误。

2.部分企业搬迁过快,致使部门提供的“详细地址”资料数据与企业实际地址差异较大,单位核查底册无法发挥预想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普查;PDA数据录入;问题;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单位核查底册有待进一步完善

2.第一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单位普查存在一定的难度

2007年以来,国家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建立一种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基于上述原因,第一产业中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真正有固定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作社却少之又少,大部分合作社只是一无产地、二无经营项目的皮包公司,创办合作社的目的只是为了骗取国家的扶持资金,且创办合作社的法人不是本村农民,连村里会计也根本不知底戏,打手机询问,对方只是口头答应或干脆置之不理,合作社的普查难度可想而知。

3.产业活动单位的认定以及条管垂直的产业单位经济指标的信息填报有待进一步规范

(1)产业活动单位的认定应给予一个明确的界定。比如,乡镇人民政府的产业单位七站八所是否都应罗列;村级卫生所到底应为村委会的产业单位还是应为乡镇卫生院的产业单位。在本次经济普查方案中,对上述问题只是进行笼统地认定,没有明确进行界定,导致普查过程中,县乡普查员在这两个问题上感到迷茫和困惑。

(2)条管垂直的产业单位的经济指标的填报存在一定困难。在普查中发现,在乡镇设立的储蓄所、联通电信营业厅、电管站等条管的产业单位在进行营业收入、税金等指标的填报上因财务不独立核算,无法进行经济指标的填报。

4.普查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数据质量

各乡镇参与普查的人员绝大多数为非专业统计人员,仅经过普查前的突击培训,其业务技术水平、调查技能等很难适应工作要求。加之普查员对普查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普查员之间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人员对普查工作有敷衍了事的心理,普查的实际效果必然存在一定问题。

二、应对的建议

1.增进合作,加强部门行政资料日常共享机制

2.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审批制度,切实保障农民从中受益、发家致富

3.产业活动单位的认定以及垂直产业单位经济指标的信息填报应给予明确界定

因产业活动单位的属性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一致,国家普查办在制定普查方案时,对在试点工作中产业活动单位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应给予一个明确的界定:对财务不独立核算的条管垂直的产业单位的经济指标的填报应明确由上一级法人单位向下反馈,以便保证条管垂直的产业单位的经济指标的填报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水利普查;经济社会用水;台账建设;措施;问题;对策;辽宁省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经济社会用水调查的目标是为制定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完善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以及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提供基础与支撑[1-2]。

1台账的建设措施

1.1台账建设的实施措施

台账建设是水利普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辽宁省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执行《台账建设技术规定》的要求,加强台账建设的调研和指导,强化普查员业务能力,重点针对无计量设施用水户的检查和指导,深入现场咨询用水户实际取用水情况,并结合《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对比单位用水量的真实性。

1.1.1制定台账建设技术规定和督导实施方案。通过2010年12月1日在北京市召开的全国水利普查台账建设工作会议后,辽宁省严格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定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台账建设技术规定》和《督导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加强台账建设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提高台账数据质量,省普查办及经济社会用水专项组于2011年3月和4月开展了2次开展台账建设督导检查,以及10月进行全省台账事中抽查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对区域内的台账建设情况全面、深入的掌握,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保障台账数据的质量。

1.1.2切实加强基层培训工作。为加强对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培训和指导,省普查办于2010年12月18—23日召开了全省水利普查培训班,总计培训人次1000余次,主要对经济社会用水等8个专项普查方案及台账建设技术规定进行讲解。2011年1—2月,全省各县区普查指导员对所辖区内各乡镇也进行大规模培训,全省普查培训人员累计达6.4万人次。县区的普查指导员对每月的台账建设抽查,并对乡镇普查员和用水户的台账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给予及时指导,避免基层工作人员对普查方案出现理解偏差。

1.1.3对比单位用水量的真实性。采用已掌握的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和辽宁省各县区农业灌溉定额,对比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不同种植种类的灌区台账数据,分析用水指标的合理性,对于相差较大的需查明原因。最后为获取不同行业、不同种植结构的用水指标和推算全口径的经济社会用水量提供基础依据。

1.2台账数据的审核措施

台账数据是填写普查表的重要依据。在填入普查表之前,一定要对台账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逻辑性、合理性、关联性等进行审核。

1.2.1基础性审核。从台账表的全面性和台账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等方面全面审核台账数据质量。加强对各行业数据的极值分析,对排在最前面部分和排在最后部分的数据进行重点核实,查看有无明显错误(包括计量单位错误、填写错误、录入错误、统计错误等)。

1.2.2指标审核。在审核取用水量等动态指标时,应收集各调查对象的辅助台账表或记录表,并根据辅助台账表或记录表的记录情况判断用水量等动态指标的合理性。例如居民生活用水量与常住人口的比值、灌区取用水量考虑灌溉面积的比值、工业企业用水量考虑与年产值(或产品产量)的比值、第三产业用水量考虑与从业人员数量(或主要的行业指标)的比值、建筑业用水量与完成施工面积的比值,结合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判断用水户台账数据的合理性。

1.2.3关联性审核。审核调查对象的台账数据间关联性要一致,例如经济社会用水中的灌区和工业企业用水户与河湖开发治理保护中的取水口台账数据、及地下水井的辅助台账数据要一致。

2台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灌区取用水台账建设

全省灌区主台账表1494张;辅助台账表按水源分1522张,按面积斗口分6627张辅助台账,合计8149张。

2.1.1灌区的单位面积平均用水量。灌区专项的实际灌溉面积仅按土地属性分别按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园林草地等实际灌溉面积2类进行统计,经济社会用水调查的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分别按耕地实际灌溉面积、非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含林果、草场和渔塘)统计。其不能真实反映2011年水田、水浇地、林果、草场、渔塘的实际灌溉面积组成,难以获取2011年真实和准确的农业用水量。通过省级下发的《辽宁省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量计算与平衡分析流程》中的要求,县(区)级普查机构可结合种植结构及供水水源类型情况,并根据相应类型的灌溉面积比例重新进行加权计算来确定单位面积平均净用水量(综合定额)。这样可以相对真实、准确地反映当地农业灌溉用水量。

2.1.2灌区辅助台账的全面性。当在一个大型灌区时,取用水口很多,例如井灌区(或井渠混灌区)取水口(井)数量很多,不可能所有的取水口都建立辅助台账表。可根据取水水源类型和规模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进行重点监测,未监测计量的取水口(井)取水量,应逐一或分类按相应典型取水口(井)的取水井推算,最终把该2个部分取水量相加形成全灌区的取水量,并填入灌区取用水台账表(T301)中。

2.1.3灌区的退水。由于辽东地区水量充沛,存在大量退水的状况。退水量也应做好记录,如没有记录,则在取水量、用水量已知的情况下,结合实测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扣除退水量。退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退水量=渠系水利用系数×取水量-用水量

为获取此类灌区的用水量,可选择水源相对封闭、退水情况较少或退水较易估算的典型区域,根据取水量、退水量推算典型区域用水量,然后结合全灌区实测面积进行灌区总用水量计量。渠系水利用系数则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渠段进行实测获取。

2.2工业、建筑业与第三产业取用水台账建设

全省建主台账表15542张,辅助台账表16039张。其中工业主台账7614张,辅助台账8013张;建筑业及第三产业主台账7928张,辅助台账8026张。

2.2.3关于部分不配合建立台账。针对部分企业不配合建立台账时,可采用以下2种方式处理:一是由本级自来水公司核实调查对象是否仅使用自来水水源,若是,调查对象台账表可直接由自来水公司盖章确认,并需要注意的是普查员应对调查对象的取水水源予以确认,以免遗漏自来水以外的自备水源取用水量;二是通过普查机构领导出面协调,解释说明用水户建立台账的重要性,进而加大力度推进水利普查的宣传力度,希望全民积极配合水利普查工作。

2.3典型居民家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公共供水企业取用水量记录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中,未要求典型居民家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公共供水企业填报正式的台账表,但其取用水量数据应通过必要的辅助记录获取,以保证数据来之有据,但这些辅助记录没有正式的台账表,不利于审核、汇总和保存,因此县(区)应该建立正式的典型居民家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公共供水企业的台账表。

3参考文献

[1]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社会用水专项普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普查总体方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关键词: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

2013年即将进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通过经济普查可以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对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经济普查成功的保证。所以,如何对数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已成为经济普查中的首要任务。

一、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二、经济普查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

(一)设计环节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

第一,从历次的经济普查中看出,虽然由国家统计局到社区一级统计人员进行了层层培训,但是由于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级统计员在对方案的理解、指标的掌握及调查方法上存在认知偏差,这是登记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之一。第二,虽然国家为经济普查制定了《经济普查条例》,虽然有法可依,但执法力度及被调查单位对《统计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误差。第三,调查方案中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及突发性因素考虑不足,很多隐匿性企业无法查找,个别企业为了减少调查所带来的麻烦,存在搪塞和躲避调查的现象。

(二)调查阶段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

第一,企业数据基础质量不高。在经济普查中,部分企业财务、统计制度不健全,缺乏原始记录和台账,数据质量不高,部分财务指标存在估算的现象。第二,普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经济普查中发现很多企业统计人员配备不全,统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统计报表的填写不准确。第三,企业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怕收费、怕罚款、怕露富”的思想,尤其是对营业收入、利润等敏感性指标不能如实填报。

(三)审核汇总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

第一,在数据审核阶段,一些统计人员为了调平数据,使数据符合逻辑审核和必要审核的条件,存在主观对数据进行配平和调整的现象。第二,个别数据在审核和汇总阶段存在“被增长”的现象。

(一)加强宣传,注重培训。一是要加强宣传工作,使普查对象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要做好普查人员业务培训,尽量减小人为误差。对普查员要进行自上而下逐级培训,培训的重点是普查的组织实施,普查各项指标含义和统计标准,普查表的填报和审核,数据处理程序操作等。三是要做好清查摸底工作。清查工作中要进行“地毯式”清查,对普查对象逐个进行实地登记,形成清查名录库,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

(二)如实填报,保证质量。普查登记阶段,一是及时了解普查表的填报进度情况。对于那些容易出现问题的调查对象,填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对各种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二是成立业务咨询组,方便普查员进行业务咨询。由各专业科业务骨干组成业务咨询组,业务咨询组成员的业务分工及具体联系方式发到每一位普查员,普查员在登记阶段的具体业务问题可以直接与业务咨询组具体负责的业务人员联系咨询,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减少人为理解误差。三是普查员负责具体指导填表人员填表。如果普查对象对普查表填报有不明确或不明白的情况可以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对于内部组织比较复杂的多产业法人单位,派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四是普查填表人负责普查表的最初审核。通过初审,对差异较大或出错的项目找出原因,及时纠正。

(三)加强审核,控制质量。一是在录入前,要对普查表进行人工审核,做到普查表不重不漏。二是在数据处理阶段要加强数据审核。通过有经验的业务人员与计算机结合的审核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加强对汇总表审核和数据存储。对汇总表的审核主要应用大数法则,审核汇总数的逻辑性和客观性,对于汇总结果有问题的数据,及时查明原因并核查校正,并对校正情况进行记录,建立经济普查数据库及基本单位名录库。

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贯穿于普查的每个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普查数据失真。在经济普查中要始终坚持全程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将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贯穿经济普查的全程,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核对,确保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保证圆满完成经济普查工作。

[1]戚建美.简析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利用[J].浙江统计,2009(11).

[2]吴启富.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存在的问题及难点研究[H].2007.

[关键词]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措施

基层经济普查是全面做好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基础,对创建单位目录库和数据库系统,探索制订出适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面规划,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加宽就业渠道以及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提升基层经济普查的关键离不开高质量的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因此,探索提升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措施,成为摆在基层经济普查工作面前的头等大事。

1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虽然为了真正保证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基层政府在单位清查、审核录入、填报、评估数据等多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因为当前实行的统计填报制度与指标体系,还是采用的计划经济时代采用的MPS逐渐向SNA体系对接后建立起来的,传统的旧体制的影响还是长期存在。针对这一存在的情况,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也采取了一些好的措施,但是因为旧体制的传统的长期影响,普查所起到的作用未能全面的发挥,未创建普查统计在调查体系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这与非普查的年度数据、经常性质的抽样调查制度并未实现有效衔接。因此,基层政府基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很难保证数据源头质量,本身抗干扰能力弱。基层经济普查数据是全面考核政绩的重要参照,为了升职全面提升数据,基层政府存在人为性干预数据的情况。

(2)基层政府统计缺少一体化的管理。政府所进行的综合统计,很难有效整合其他部门业务资源,实现资源彼此共享。

(4)因为基层统计调研人员的素质还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很难保证数据调查的质量。

2提高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措施

2.1加快法制建设,实现普查部门的有机配合

2.1.1加快法制建设

一是加快法制建设步伐。自从2000年之后,我国对有关经济普查、统计工作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在200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修订草案)》,从修订方案来说,此统计更好修订并完善预防与惩处存在的作假制度。为了全面提升统计数据质量,需要法律的强有力保障。二是基层经济普查的规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为了能真正保证数据的质量,还需要依据法律来做好数据的统计工作,也就是说,从法律的视角来强化对数据质量的重点控制,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1.2实现普查部门的有机配合

为了确保基层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还需要做好经济普查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工作。经济普查的调研单位与范围相对来讲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基层政府的普查机构与证券、武警、保险、银行等各个部门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此外,为了做到普查工作能落实到位,还需要成立专门的地方普查领导小组,对统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通览调查全局,并且对部门统计、综合统计与社会统计实现密切的协调与衔接,实现综合性管理。只有各个部门实现彼此的密切配合,才能确保经济普查,特别是单位清查可以顺利进行。

2.2强化事前、事中与事后各环节的数据质量控制

2.2.1事前:做好经济普查内部协调工作,确定经济普查的方法

(1)做好经济普查内部协调工作。为了全面做好基层经济普查工作,需要统计局强化内部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基层政府经济普查的质量直接和普查方案制定的全面性有关。科学的普查方案既要全面思考普查的具体内容,又要对普查到的数据搜集、处理与调研方法等进行全面的考查,要想真正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并且从行政、体制两个方面提升内部协调的水平。

(2)确定经济普查的方法。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中,采用PDA现场GPS定位、对“三证”进行拍照然后存档,将获得的数据直接予以现场录入。对所辖内的人员住户采取逐一证照图像采集工作,采用PDA开展登记,做到GPS定位,并真正摸清对象,掌握实际情况,在对三证拍照之后,进行存档,而所获得的数据,则通过加密后的无线网络传输到统计部门的数据统计中心,操作简单、快捷,避免填写繁杂的表格,采取PDA现场录入、GPS定位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2.2.2事中:认真填报,保证数据质量

①吸纳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到调研中。事中来讲,基层政府为了全面提升经济普查的质量,需要吸收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到政府倡导的经济普查工作中来。在全面做好经济普查人员培训基础上,加强对从事经济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减少一些人为性的误差。对从事经济普查的人员开展主机培训工作,将重点放在经济普查组织的开展,普查中的各项统计标准与内涵等,在普查的过程中,做到全面、系统普查,要求普查员逐一进行清查,建立清查名录库,保证不出现遗漏的情况,进而做好对经济数据的处理工作,提升经济普查工作效能。

②准确填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在进行经济数据普查时,应该准确填报,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2.3事后:做好数据最后的质量审核工作

首先,在正式上报录入数据前,需要做好经济普查数据的审核工作,做到经济普查数据不重不漏。其次,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审核。采取邀请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计算机结合的审核方式,提升数据审核效能。再次,强化对汇总数据的审查与数据存储工作。对经济普查汇总数据的审核需要使用多数法则,审核综述的客观性与逻辑性,对汇总结果数据方面的问题,及时查清楚存在的原因,进行考核校正,并做好记录,创建经济普查数据库。

总之,提高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在正确面对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采取加快法制建设,实现普查部门的有机配合,强化事前、事中与事后各环节的数据质量控制等措施,必将有效提升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提升基层经济普查工作水平。

[1]赵军.经济普查实施“全程”数据质量控制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10(3).

[2]沈仁和.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对策及建议[J].统计与咨询,2009(1).

THE END
1.制度汇编—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经管制度汇编-—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556698-1-1.html
2.2024畜牧业十大最受关注数据年度盘点南方+此前记者统计发现,2024年1-6月反刍料、猪料、禽料、水产料等传统养殖动物饲料产量均呈现下滑态势,养殖端产能的调整带来产业上游的阵痛是2024年绕不开的难题。 06、年产10万吨规模饲料厂达1050家 202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年产10万吨以上的规模饲料厂已达1050家。规模饲料厂数量首破千家,且年产饲料超1000万吨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412/30/c10388840.html
3.京山市人民政府统计信息钱场镇畜禽生产情况2024年4季度报表钱场镇畜禽生产情况2024年4季度报表发布日期:2024-12-26 15:09信息来源:钱场镇 综合机关名称: 2024年4季 有效期至: 2 0 2 5年 1 月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代码 本期 1-本期 甲 乙 丙 1 2 一、畜禽存栏 — — — — 猪 头 1 51000 51000 其中:能繁殖母猪 头 2 3400 3400 牛 头 3 1000 http://www.jingshan.gov.cn/art/2024/12/26/art_15996_1122399.html
4.养殖场里鸡.鸭.鹅的数量如下表所示.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鸡4000养殖场里鸡.鸭.鹅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只数 占总数的百分比 鸡 4000 40% 鸭 3600 鹅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把统计图和统计表填完整.http://www.1010jiajiao.com/xxsx/shiti_id_21611822755f28f987640d0e0efb451c
5.调研工作报告范本(通用9篇)其中,马莲河支流盖家川、砚瓦川、齐家川因受西峰城区排污影响,水质污染严重,不适于从事养殖生产;蒲河和澜泥河水质没有受到污染,可用于渔业养殖;黑河作为人饮水源汇入巴家咀水库,因此也无法从事养殖生产。 2、规模较大的的养殖场 ①庆阳景宏鑫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http://www.plansum.cn/baogaomuban/79665.html
6.调研统计表格及资料.docx6、如不能提供每个养殖场的具体数据,可区分不同的畜禽类型,提供整个兰州市总体水平统计数据。7、如所需信息难以填写,可直接提供涵盖此信息的其他数字统计文件。8、标记“★”项为关键数据或资料,建议尽量提供,否则对调研数据质量影响重大。表7-3化肥与农药施用()年化肥化肥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肥料施用量★(吨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524/108883759.shtm
7.死亡调查(精选十篇)2015年1月, 选取延平区炉下镇部分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生猪死亡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就2014年期间内哺乳期、保育期以及育肥期3个生长阶段的生猪死亡数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份, 收到有效问卷7份。走访规模化养殖场3个, 走访专业户4户。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0w5x4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