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二)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死亡:不包含失踪、下落不明
※重伤:不包含轻伤、工业中毒
※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考点2危险及风险度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R=f(F,C)可视为R=F×C
R—风险;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意外事件的比例为1:29:300:330。
记忆图片内容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第一章第二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考点7事故致因原理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四)轨迹交叉理论
(五)系统安全理论
(六)综合原因论
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因此,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五个要素)
2.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Frank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概述
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提出
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2.事故防范对策
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
定的危险。
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
事故是社会因素(基础原因)、管理因素(间接原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事故隐患)(直接原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
事故调查过程则与上述相反,为事故现象→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一)系统原理及原则
(二)人本原理及原则
(三)预防原理及原则
(四)强制原理的原则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将人的生理学行为模式归纳为:外部刺激→肌体感受(五感)→大脑判断(分析处理)→行为反应→目标的完成。
根据上述人的行为反应模式,可知人为失误主要表现在人感知环境信息方面的差错;信息刺激人脑,人脑处理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差错;行为差错等方面。
考点11气质与安全
一般人所说的“脾气”就是气质的通俗说法。
一般认为人群中具有4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胆多黏郁】
和“领袖”是符合目标期望的,就产生积极的效果,反之则产生消极效果。
应该利用群体心理,形成良好的规范,使少数人产生从众行为,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
(一)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
对于事故与灾害只能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认为人类的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鬼怪掌握着人类的生死大权。
(二)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事后诸葛亮”
例如,事故处理所坚持的“四不放过”原则,用统计分类的方法进行事故致因的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的完善,管理中的事故赔偿与事故保险制度等方法和措施,都是受经验论与事后型安全哲学的影响所形成的具有补救意义的办法。
(三)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
对事故的发生和分析采用了系统的综合方法来解决,认为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产生的四大综合要素,主张将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等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
考点14安全风险管控观
(一)事故可预防论
应该建立起“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二)系统的本质安全化
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广义的本质安全化)是指包括人一机一环境一管理这一系统表现出的安全性能。
系统的本质安全是针对整个人机系统的,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四是管理规范和持续改进。
考点15“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制度
2014年9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立并实施“四不两直”安全生产暗查暗访制度,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考点16安全发展观
考点172020年安全生产月主题
2020年6月是第19个全国“安全生产月”。5月12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联合下发通知,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部署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
第一章第五节安全文化
考点18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一)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处于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
(二)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提倡对人的“爱”与“护”,以“灵性管理”为中心,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表现于员工在受到激励后的安全生产的态度和敬业精神。
周边辐射。而且,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并继续保持与传播,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