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环境污染、技术落后、养殖效率低等导致渔业养殖的收益取不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四种渔业新型养殖模式。实现渔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鱼菜共生模式
1、直接漂浮法:这个最简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
3、养殖水体直接与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栽培容器,经过滤后废水又返回养殖水体。
4、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是分离式共生。所谓分离式共生就是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经农田土壤植被等处理后,再从另一端返回到养殖池。
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以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的稻鱼、稻蟹、稻鳖、稻虾(小龙虾)等模式被广泛推广应用,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可持续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要点:
1、挖养殖沟:四周开挖养殖沟,一般宽4-6米,深1.2-1.5米,外围筑底宽4-6米,高1-1.2米,结顶2-4米的圩堤,配套灌排设施,灌排分开,一般水稻种植占地比例60%-80%。
2、筑建隔离带:基地距周边农田及交通道路间利用自然条件或人工设施设15米以上的隔离带,防止非生产人员、其他生物、非有机物品进入基地、也防止相邻农田的农事操作对有机食品基地造成影响。
3、独立排灌系统:有机稻田建立独立的排灌系统,并实行灌排分开,灌溉水引自自流河,无交叉污染,与常规地块有严格的隔离措施,确保常规地块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4、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防逃措施主要是防小龙虾逃逸,主要采取尼龙网或石棉瓦进行防逃处理。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考虑进行。
鱼苗养殖注意
1、消毒:养鱼稻田一定要清田消毒,以清除鱼类的敌害生物(如黄鳝、老鼠等)和病原体(主要是细菌、寄生虫类)。清田消毒药物主要有生石灰、茶枯、漂白粉等。生石灰有改善ph值的作用,尤其适用于酸性土壤。对鱼种进行消毒可通过疫苗注射,然后再用3%食盐水浸泡5-10分钟。
2、日常管理:养鱼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cm深,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保持10cm左右,到禾苗发蔸拨节以后水深应加到13-17cm。随着水稻生长,鱼体长大,适当增加水位,一般控制稻田水位10cm以上。一般稻田因保水不及池塘,需定期加水,当水温达到35℃以上时,应及时换水降温或适当加深田水。高温季节需每周换水一次,并注意调高水位。平时经常巡田,清理鱼沟鱼溜内杂物。
水稻栽培技术
1、栽插要求:育苗移栽,早播早栽,一般在4月25日左右播种,5月25日左右移栽,栽植方式采取稀行大棵,行距9寸左右,以便利于鱼、虾、蟹在田间的活动。
三、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
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可以通过多级净化,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基本实现养殖废弃物的零排放。另外,人工湿地还可以增加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循环水养殖模式
循环水养殖水质好,能够给鱼类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流速、水温可以随时调控到最适宜鱼类生长的温度,一年可以养3、4茬鱼,较高的养殖密度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
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要点:
1、根据养殖场的地势选址。应因地制宜,尽量选择有一定自然坡度的洼地或经济价值不高的荒地,降低投资。
2、确定系统组合形式。根据场地特征、处理要求和所处理养殖废水的量来确定,可选择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综合式。
3、确定水力负荷。根据理论或经验而定。/4、选择植物。根据湿地植物的耐污性能、生长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和美观等因素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