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广东海鲜下一个“潜力股”?|海上牧渔记

近年来,广东牢固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耕海牧渔,全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为了丰富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今年7月,广东启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面向全国遴选63个优秀科研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开展技术攻关,开辟了渔业科研新模式。

近期来自海水种业的好事频传,广东在全国率先突破南海大黄鱼、黄金鲹、章红、巴浪鱼、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实现海鲈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4年水产新品种”中,广东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扇贝“橙黄1号”、杂交黄颡鱼“百雄1号”3个品种入选。

为了丰富我们的餐桌,专家学者们是如何科研攻关,将论文写在大海上的?各种新加入的虾兵蟹将中,谁将成为广东海鲜下一个“潜力股”?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海上牧渔记”。

大量大黄鱼、黄鳍金枪鱼、黄金鲹在路上了

在11月底在广州南沙举办的第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以下简称“水产种博会”)上,号称“世界上最难养”的银鲳灵活游动,一群黄金鲹或聚或散闪耀夺目……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展区,63支团队展示了种业技术攻关最新成果。

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正式启动于今年7月,项目首创开放共享的科研攻关模式,面向全国引进63个科研团队,围绕2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开展联合攻关。这是广东一次性投入力度最强、规模最大的种业科研项目,对推广良种良技,推动广东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有重要意义。

还有黄鹂无齿鲹(黄金鲹),广东在国内率先突破人工繁育技术,初次实现黄金鲹苗种规模化生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下属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率先突破黄金鲹苗种规模化繁育,并开展养殖性能测试、种苗批量生产,计划于2025年在深远海推广养殖,有望成为现代化海洋牧场主养品种之一。

参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表示,广东是全国率先开展深水网箱养殖的省份,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水产种博会的举办,将在更大程度上加快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不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持续赋能水产业转型升级。

耕海牧渔,将论文写在大海上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渔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2023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357.3万吨,增速创历年之最。水产苗种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海水鱼苗占全国比重超四成。攻关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健全广东省种业创新体系,推动育种创新进程,筑牢海洋种业根基,支撑蓝色粮仓建设,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在种业振兴的背后,是大量的专家学者将论文写在大海上,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志刚,听他们讲讲扇贝“橙黄1号”的故事。

九年耕耘,一个“橙色”的奇迹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4年水产新品种”中,扇贝“橙黄1号”是由广东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湛江银浪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培育而成的。在一堆黑乎乎的传统扇贝中,“橙黄1号”亮丽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磁白色稍带粉红色的贝壳内面,第一口脆,第二口甜。让扇贝如此美味的,不仅仅是雷州优良的海水资源,更因为其身上凝结着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志刚团队多年来的心血。

雷州沿海水质优良,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扇贝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型产业。原本养殖户们一直养殖的品种叫作“墨西哥湾扇贝”,这种扇贝外形漆黑,一般取其中的肉来晒干作为瑶柱,而不作为海鲜直接上餐桌。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养殖,养殖户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由于累代近亲繁殖,墨西哥湾扇贝出现存活率低、生长缓慢、收获时个体偏小、闭壳肌小等种质退化问题,养殖效益严重下滑。

刘志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心要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新品种。通过一番调查考量,2015年,他选择了在雷州半岛北部湾长期养殖的墨西哥湾扇贝,将其与在山东等地养殖的优良新品种扇贝“渤海红”进行“杂交育成”,希望通过两个品种的杂交,达到优势互补,培育出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终于,经过三年的基础研究,四年六代的选育,两年的扩繁和生产性中试,在和他所带的六届研究生的配合下,2023年新品种大功告成。

扇贝“橙黄1号”不仅继承了墨西哥湾扇贝耐高温、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还融入了扇贝“渤海红”鲜艳美观的壳色,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肉柱得率高,产量更是提高了45%。

“你看,这么漂亮的贝壳颜色,直接就能上桌了,它现在是海鲜,不仅仅只是瑶柱了。”刘志刚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橙黄1号比原先的品种品质高出一大截,价格也高了50%。有一个养殖户去年养了2万笼,一笼卖到了四五十元,投入成本只有30万元,收入却有90多万元,利润达到60多万元。而且新品种的养殖周期短,5个月就可以上市了。”

如今,扇贝“橙黄1号”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中的明星产品。刘志刚也依然默默坚守在他的科研岗位上,继续书写着他与海洋生物的传奇故事。“我不仅仅想研究出更多适合养殖、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更希望看到养殖户们因为我们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干的就是这个事!我们追求的是成就感,精神上也丰收了。”

THE END
1.2024年度塘口租赁合同书(水产养殖与渔业旅游融合发展样本)3篇渔业旅游融合发展6.1水产养殖与旅游融合发展目标6.2旅游项目规划6.3景观建设与管理6.4旅游收入分配7.争议解决7.1争议解决方式7.2争议解决机构7.3争议解决程序8.合同解除8.1合同解除条件8.2解除合同的通知8.3解除合同后的处理9.违约责任9.1违约情形9.2违约责任承担9.3违约金10.合同生效及终止10.1合同生效条件10.2合同终止条件10.3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4816006.html
2.渔业生态环境研究(精选十篇)本试验在浙东地区宁波市天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天地农庄进行。种、养水面100亩,平均水深0.9米,最高水位1.3米,水源为当地大嵩江水,水质符合国家养殖用水要求。水上旅游设施主要有餐饮、会议、娱乐、健身和住宿等,总面积1.5万余米2,建造方式为水中打桩、水上搭建木屋。建筑离水面30厘米,交错坐落,基本不影响水中种、养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ugwp6c.html
3.湖南水牧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水牧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销售;引进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技术培训服务,水产品深加工,农业种植、采摘观光、农事体验活动;垂钓、采捕、投喂、观赏、农家乐、民宿等生态旅游项目。http://shuimuzhou.com/
4.湖北水产养殖迈向绿色时代生态鱼“游”上市民餐桌让渔业不止是“吃”的产业,全省将集聚资源培育“潜江龙虾”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举办龙虾节、河蟹节、黄鳝节、鱼糕节等水产品牌推介活动,深入挖掘传统渔文化内涵,引导大水面生态养殖区域发展旅游观光等休闲渔业。https://news.cctv.com/2019/08/29/ARTIHYgfCAXPoITLHlbDDzgy190829.shtml
5.科研传统水产养殖场(区)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的初步思考休闲农( 渔)业是乡村旅游业的主要依托和载体,是农(渔)业与旅游业交叉融合的生产经营形态,成为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形态,有助于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对传统水产养殖场(区)进行三化改造,可以让渔民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休闲渔业发展之路,参与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中去,从而提升渔民的幸福http://www.prfri.ac.cn/info/1132/6666.htm
6.浅谈鱼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养鱼知识各个历史时代对水产养殖业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和科学家,科技发展对各个历史时代对水产养殖、育种、人工驯化等关键技术做出贡献,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的地位。 3.中国吃鱼习俗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年年有鱼——中国吃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纵观中国观赏鱼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回顾与中华文明齐步并驾的吃鱼http://www.yc6318.cn/hijn/aritcle19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