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巴马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石漠化片区县。原有57个贫困村、65167个贫困人口,2020年5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名单。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品牌是长寿最大的潜力是养生最大的引擎是开放最大的动力是创新最大的商机是文旅康养。每年吸引十多万“候鸟人”前来探索长寿的秘诀。
一、抓住机遇,奋斗担当,勇于作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成为自治区赋予巴马的战略定位。2013年12月,巴马成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核心区。2019年1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升级为“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自治区成立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管理委员会专门协调推进长寿养生旅游胜地的建设。
一是“十三五”期间及“十四五”以来,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成为巴马引领创新发展先行区。通过粤桂协作机制,深圳加大对科技创新、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帮扶。深圳华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茂雄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大批深圳前沿科研机构、强商大商进驻巴马,让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成为创新招商洼地。目前已建成7个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研究生院巴马分院正式招生开课,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和樊春海、俞梦孙、朱蓓薇等院士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深圳休闲养生的后花园、主阵地,实现在建设上从单一景区景点向全域旅游转变、在发展上从低速低质向高速高质转变、在内容上由观光旅游向健康养生等多元复合旅游转变的“三个转变”。
二是围绕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三个核心业态,着重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精品体育、会议会展、生物科技、特色医药等七大产业领域,加快打造百亿元健康水产业、百亿元长寿食品加工业、百亿元文旅康养产业、百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四个百亿元”生态产业发展集群,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成为深圳产业转移承接地,形成健康养生一体化区域,引领推动东巴凤大天都(即东兰、巴马、凤山、大化、天峨、都安)康养产业的发展,成为全区特色鲜明的健康养生目的地。“养生天堂长寿巴马”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已基本形成大健康产业体系。
二、新理念引领文化旅游
三、长寿文化助推康旅
养生治性,行义求志。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巴马积极开拓康养旅游,围绕建设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目标,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全国康养旅游首选地。加快推进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建成赐福湖君澜度假酒店等一批旅游接待酒店。依托生态、长寿、民族、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用好世界长寿之乡知名旅游IP,积极培育“旅游+红色教育”“文游+长寿康养”“旅游+节庆活动”等“文旅+”品牌。
四、打造康旅产业品牌
心动生活,乐享健康。高端服务,健康到位。康乐养生,快乐一生。巴马出台政策措施,保障康养旅游产业顺利发展;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设计等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出台盘阳河流域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为康养旅游产业顺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巴马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康养旅游产业战略地位得到新提升。在征地、融资、谋划项目上下功夫,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康养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完成华昱百魔洞生态养生度假区项目、巴马中脉国际养生都会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全面启动深鹏高端康养综合体、巴马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深圳1979、太平洋建设、华车控股等一批康养综合体或民宿项目落户巴马。接待国内外游客644.12万人次,被评为2020年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和2020年度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加大长寿老人保护,助推康养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康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将长寿老人关爱保护工作列入自治条例,建立长寿老人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体检、祝寿拜访活动,发放百岁寿星荣誉牌匾,按月足额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80元至2000元不等生活补助金,长寿老人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坚守生态底线,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退耕造林,石山区实施封山育林,宜林荒山种上经济林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施所略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严格保护水源涵养地和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扎实开展以治水、治气、治渣、治尘为重点的环保专项行动,严控污染物排放,确保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生态成为除“长寿”外的另一标签。良好的生态让康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逐渐打造出“生态+康养”的康养旅游产业路子。坡纳屯、敢烟屯、仁寿乡舍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点悄然形成,景区周边70%以上的群众开办有农家旅馆,大小旅馆达400多家,前来康养旅游的游客人数不断增长。
加强文体设施建设,激活康养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几届中国—东盟国际系列论坛中的巴马论坛、第六届巴马国际长寿文化旅游节、“巴马寿乡杯”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旅游创新策划大赛、“2018中国杯国际定向越野巡回赛.广西巴马站”“华昱杯”首届广西巴马国际健康徒步大会、两届巴马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推进“书香巴马”建设,实施“书香巴马公共文化服务有声项目”,建设3个24小时智慧图书馆和2个书香阅读亭,打造1个基层电子阅读示范点。深挖民族文化精髓,积极培育布努瑶、蓝靛瑶、壮族等具有地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化,办好布努瑶“祝著节”、“三月三”歌节和“盘王节”等群众性节庆文化,开发长寿老人补粮等民俗文化,有效地塑造“新名片”,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
五、大打巴马香猪“生态牌”
五、推动天然饮用水产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随着巴马良好生态的“名号”越来越响,国内多家知名企业来巴马开发水产业,“巴马活泉”“巴马丽琅”等品牌天然泉水企业逐渐壮大,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立足地方水资源优势,以世界长寿之乡品牌为依托,以健康、养生、长寿为理念,大力推动县域天然饮用水(即纯天然矿泉水和纯天然山泉水)产业发展。在产饮用水生产企业13家,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9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2.82亿元的17%,饮用水生产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0.56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的0.65%,饮用水产业纳税金额达784万元。天然饮用水产业正逐渐成为巴马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水名片”将成为巴马继“世界长寿之乡”之后又一张靓丽名片。同时,全面建立河长制,统筹抓好水资源管理、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各项工作,在那社乡、所略乡、燕洞镇、那桃乡、凤凰乡等5个乡镇14个行政村25个自然屯,投资3720万元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从而极大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六、存在问题及对策路径
“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伟大的,坚韧的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是的,巴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旅游+”融合发展水平不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对长寿文化的挖掘不够,乡村旅游亟需提档升级,特色项目打造不足。建议坚持高位推进,在总体规划上强化整体意识,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完善旅游接待体系建设,加快多业态融合发展,在推进实施中强化融合意识,加快推进“深巴试验区”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生命是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泌人心脾,但若不精心培育,花儿就会枯萎”。健康城市演绎精彩,低碳生活成就未来。巴马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谱写巴马篇章,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全面履行自治区赋予的“三大战略定位”时代使命,高质量建设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全面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基本建成河池副中心城市、东巴凤区域核心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和广西生态优势转换排头兵,建成干净、整洁、美丽的旅游城市。“十四五”时期,全力实施“城新乡美村治屯变民富”宜居宜养生态寿乡行动,努力构建“四百四带”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城区要新、乡镇要美、村要善治、屯要变化、人民要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