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宜昌市水产站围绕《宜昌市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开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行动,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实施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
01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
1开展尾水治理调研
浙江是“两山理论”发源地,也是“三池两坝”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技术发源地,截至2022年底,该省养殖尾水治理面积达到养殖总面积84.6%,规模主体基本实现零排放。
通过全面实施尾水治理,既提升了养殖效益,又推动了产业绿色转型,促进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10月23日—26日,宜昌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枝江市、当阳市水产部门到浙江开展实地调研,学习浙江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的新理念、新技术,为宜昌市下一步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提供指引。
2推进池塘改造项目
当阳市入选2024年湖北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第一期建设子项目6个已全面进场施工,预计年底完成改造治理1万亩以上。
枝江加快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目前,以下试点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已完工:
枝江马家店,5270亩;董市,6564亩;百里洲,6217亩。
安福寺3910亩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开展设备安装及其收尾工作,预计12月底前完成现场验收工作。
3开展养殖尾水检测
聚焦宜都、枝江、当阳、长阳四个渔业主产区,委托第三方专业水质检测机构,开展养殖尾水检测10批次,检测水产养殖尾水样本253个,总体情况良好。检测结果实时反馈,为枝江、当阳两地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为宜都、长阳两地设施渔业尾水治理设施改造提供数据支撑。
02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和渔业转型
1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
扎实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科技服务渔业产业链“515”行动,长阳友生和宜昌华爱农业入选2024年省“五大行动”骨干基地。
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培训近160人次,深入生产一线服务60余人次。
2推进水产养殖规范用药
共印制《2022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1、2号》《“六条鱼+牛蛙”药残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明白纸》《大口黑鲈、鳊鱼、鲫鱼、黄鳝经常检出问题药物清单》等宣传海报4500余份,在水产养殖重点场所进行张贴,印制《淡水“六条鱼”养殖常见病害防控及质量安全管控技术》在培训会上进行发放。
通过各种方式推进减量用药、规范用药、精准用药、安全用药,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切实减少药物投入。
3推动设施渔业扩大规模
市县两级水产部门加强以池塘“零排放”圈养、“流道”、陆基圆池为主的设施渔业养殖模式的技术指导,今年争取设施渔业资金1092万元,以湖北汇合贤汀、枝江康益为代表的主体加快扩大设施渔业规模,全市设施渔业规模突破150万立方米。
清江鲟鱼谷获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全省仅2家渔业主体入选。
03推进病害监测体系建设和产地检疫
1强化水产病害监测体系建设
“湖北省宜昌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建设项目”今年1月17日通过省厅专家组验收。
今年检测病鱼样本200余份,有4项疫病检测项目结果为满意,荣获2024年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基层优秀单位。
宜昌市有枝江、当阳、宜都、长阳四个县级水生动物病防站,基本覆盖了渔业主产区。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渔业主产区还建立了简易检测室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近20家。共同构建起“1+4+N”病防体系,全面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2月11日至12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总工程师李清、病防处副处长余卫忠一行调研宜昌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对区域中心建设项目和病害监测体系的建设表示肯定。
2开展水产养殖苗种产地检疫
宜昌市水产站以宜昌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为依托,提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技术支撑,从源头严控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传播,保障水生生物安全,今年来,共开展检疫工作3次,检测450尾。安排4名技术人员赴广东参观学习,了解广东地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方法,加快提升区域中心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