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优点(精选5篇)

目前,我国养殖的品种极多,青、草、鲢、I,以及鳊鱼、鲤鱼、鲫鱼等为普遍养殖的淡水品种。此外,还有特种品种等。同时,污染的数量和种类也多种多样。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用高密度、高投饵率、高换水率的传统养殖发,不仅浪费水资源造成自身养殖环境污染,而且最终污染周围环境。许多养殖场所通过增大放养量以获得高产和高效益。由于放养密度和投饵量大,养殖水体中排泄物和残饵的积累极易使水质恶化,从而诱发各种水产动物疾病和水域环境污染。虽然我国已制定很多有关水产养殖的行业标准,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观点和执法不严不力,致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2、水域环境的概况

(1)近海水域环境概况

据我国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的《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看,中国渔业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保持两个,但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严重,主要受到氮、磷、石油类和部分重金属(铜)等污染物的影响,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岸海水鱼虾类产卵场、索饵场及自然保护区的部分水域仍然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铜的污染。

(2)内陆水域环境概况

江河、湖泊、水库等鱼类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主要受到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挥发酚和铜的污染。七大水系中,黄河部分予以水域中非离子氨、总磷、有机物和重金属铜的污染相对较重;黑龙江等部分予以水域中非离子氨、总磷和有机物的污染较为严重;辽河、鸭绿江等部分予以水域中石油类的污染相对较重。

二、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1、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1)溶解氧下降溶解氧是衡量水体水质必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水产养殖生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水质,其溶解氧量必须保持在5~10mg/L左右。

(2)总氮与总磷升高

(3)BOD与COD增多

2、对底质的影响

我国饲喂水产的技术比较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产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沉入水体底部。经年累月,水体底部的东西越来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频繁,进而消耗水体底部更多的氧气,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有毒物质出现,这些毒物不仅污染水体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大量死亡。

3、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三者的不合理使用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化学农药和抗生素在杀灭病源生物的同时,会使水体环境中的有益生物群落受到抑制,造成水体环境微生态失衡;2)频繁使用化学农药或抗生素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天敌数量剧减;3)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的残留,可能会在一些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累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危害;4)进入水体中一些难降解的化学农药,以及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会以原形化合物或代谢产物的方式从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环境并可能构成二次污染源,在水体环境中反复循环,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化学药品、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地威胁着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4、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养殖户在计算收益时发现入不敷出,许多养殖户面临着各种窘境,所以一味的依靠养殖新品种来增加效益的办法也不奏效了,而常规鱼类养殖业不一定无利可图,主要对管理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合理的管理是水产养殖成功的标准。

三、防治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影响的对策

发展水产养殖不但要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控,尽力减少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产生,更要注意周边水域环境的保护,寻求水产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1、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

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密集的形式,二密集养殖是饲料过剩的重要原因,饲料的大量过剩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须对养殖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

3、加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但养殖技术较低,而且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欠缺,导致渔民养殖收益低,人为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政府通过地方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举办如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讲座,及时将各种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环境政策法规传授给渔民,不但从一定程度提高了渔民的养殖收益,而且也有利于渔民认识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渔民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

一、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的常见原因

1.引起病害发生的内在因素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能否发生,以及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如何,往往取决于机体内免疫力的强弱。比如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能感染南美白对虾和小龙虾,而对同池混养的青虾却没有任何危害;青、草鱼易患病毒性出血病和肠炎病,而在相同条件下,鲢、鳙鱼却安然无恙;白头白嘴病只出现在草鱼的幼鱼身上,而成鱼则不感染。面对相同的病原体,有的水产养殖动物患病严重甚至死亡,有的患病较轻可逐渐自行痊愈,有的则丝毫没有影响,所有这些都与机体内免疫力的强弱存在一定的关联。

2.引起病害发生的外界因素

二、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预防措施

根据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原因,生产者要从放养到收获,从池塘环境到管理措施,从硬件到软件,由表及里,层层设防,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一道水产养殖动物免遭危害的绿色屏障。

1.改善池塘条件

池塘条件的改善要坚持重点时段清整与平时维护相结合。一是养殖初期,要对鱼池进行清整。鱼池的清整,包括修整和清塘两个环节。修整就是冰冻、曝晒池底,清除过厚淤泥,疏通进排水渠道,清除岸边杂草,夯实池埂;清塘,就是用药物进行池塘消毒,杀灭病原体和敌害。清塘的药物有很多,通常使用的有生石灰和漂白粉。二是在饲养过程中,通过定期换注新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池塘条件。换水频率,可根据水温情况而灵活掌握,通常4-6月份,每10~1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1/4;7-9月份,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1/3。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一般每隔20~30天使用一次。

2.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坚持巡塘,查看水产养殖动物的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水产养殖动物有缺氧引起的浮头,或者发现池塘水质浑浊、老化等现象,就要通过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等措施加以及时应对;二是科学投饵,除按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的“四定”原则投饵外,所投饵料还必须新鲜,尤其在高温期间,饲料极易发生霉变,因此饲料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在水产养殖动物摄食较多的季节,还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C或微生态制剂,以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三是搞好消毒卫生,在水产养殖动物整个饲养过程中,消毒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可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药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对苗种、工具、饵料和食场进行消毒;四是在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要细致,避免碰伤体表。

3.药物预防

4.免疫预防

接种疫苗能增强动物的内部防御机制,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细菌和病毒等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注射法,另一种是浸泡法,注射法的效果要好于浸泡法。尽管免疫预防具有安全、无副作用、效果稳定等优点,但是,这种免疫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疫苗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而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种类很多,现有的疫苗品种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中对病害预防的需求,要扭转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尽快研制开发适合养殖品种、针对特定水产病原的疫苗。

5.科学放养健壮良种

关键词:水产物联网;节本增效

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原产于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盐度范围广、易于集约饲养等优点,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三大养殖虾之一。

一、基地现状

上海奉贤区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7万多亩,涉及养殖户3000多户,其中虾类养殖面积近5万亩,几乎占到整个上海市虾类养殖面积的50%左右,仅虾类的年产值就达到5亿多元,基本形成了以虾类养殖为特色的产业结构布局,奠定了“一业特强”的产业地位,为奉贤渔民的增产和农业增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奉贤区的水产养殖同时也面临着外界水质环境不如人意、种质退化、病害交叉感染、恶劣气候的影响、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使得养殖风险居高不下。更何况受郊区城镇化和土地整治等政策的影响,奉贤区的水产养殖面积出现了持续减少的局面,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水产养殖面积上提高水产品数量和质量、确保地产水产品的有效供给成为了奉贤区水产养殖发展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水产养殖生产领域,大多数水产养殖场都存在缺乏养殖信息采集、分析和管理能力,缺乏对水产养殖中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诊断推理能力,更由于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年龄、文化水平、养殖技能等的限制及人工费用的大幅提升,一方面造成养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造成对养殖生产过程信息反馈及处理缺少及时性。因此急需利用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实时掌握养殖生产全过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方法以节约生产成本,全面有效提高和提升养殖水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使奉贤区的渔业生产走上从粗放型、分散化向精准型、集约化发展,从资源消耗型、数量型向资源节约型、质量型发展之路。

二、“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的应用内容

项目通过分阶段、以点带面多个方全力,综合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与应用模式,使现代技术与日常生产结合,并将技术边际效益最大化。

一是以点带面,选取物联网试点养殖塘。由于水产物联网技术还在起步阶段,技术稳定性差、维护成本高、应用门槛高,这就决定了水产物联网在现阶段无法大规模应用。奉贤区水产养殖合作社相对集中,养殖户大多数集中一个养殖区域,养殖气候、地理环境基本类同。出于成本、维护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选择了6个在当地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塘部署了水产物联网设备,实现水体养殖环境的自动化采集与预警。在6个养殖塘投放了33套水体综合传感器、6套物联网网关、6个监控探头、1套水下环境移动传感监控平台、6套自行走式自动增氧装置、2套自动投饵等设备。水体综合传感器可监测养殖水温、酸碱度、溶解氧、水体氨离子四个虾类养殖水体最重要的参数。

水体温度:虾类是变温动物,温度变化直接影响虾类的生理活动。天气突变易引起虾类粘液分泌增多、游泳能力变差、摄食降低等。藻类也会因为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酸碱度:pH则因为塘底酸化、反底、藻类死亡等产生波动。pH超过1,表示酸化严重。

通过后台阀值的设定,一旦采集到的参数超出警戒值,系统会对目标客户作出预警提醒。

2013年7月,系统发现一养殖塘的PH传感数值9.01,超出了对虾养殖适应PH7.0-8.5的上限。2013年恰逢百年罕见的连续高温,酷暑难耐,养殖户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巡塘次数。在收到预警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立即通过现场检测仪器对虾塘的水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应证了传感器的正确性。随即,虾场迅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调节水质,将PH值调整标准值的范围内。由于及时采取了措施,3000亩虾塘中的南美白对虾没有产生大规模的病害,为虾场避免了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三、“互联网+”技术在节本增效作用

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在养殖的水质监管环节,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前,白天平均每3小时进行水质抽检,夜间安排专人轮流值班。在应用水产物联网解决方案之后,只需安排一人对设备进行例行保养。6个养殖塘,减少生产人员5人,增加设备及信息维护人员1人。合计减少用人4人。

6个养殖塘,自应用水产物联网之后,成虾在夏秋季死亡率下降3%,在春冬季下降1.3%。r苗在夏秋季死亡率下降3.7%,在春冬季下降2.6%。

企业应用水产物联网解决方案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如下:

1.每亩虾苗平均死亡率下降3.15%,可节约1743.3元。

2.每亩成虾平均死亡率下降2.15%,可增加收益4300元。

3.6亩人员成本减少4人。

1宁国市水产养殖及生态渔业现状

宁国市原有的渔业经济基本是以捕捞业为主的单一渔业经济,受历史习惯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水产养殖业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养殖方式基本上是沿习春放冬收的粗养方式,养殖产量极低。自20世纪80年代初,该市开始进行池塘精养鱼试验,20世纪90年代开始积极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发展速度较快,至2011年养殖面积达1466.7hm2,到2011年末,拥有各类养殖水面4800hm2,水产养殖总产达6430t,渔业总产值1.7亿元,水产品产值8800万元。其水产养殖品种也从原有单一的常规鱼类增加到现有的青鱼、草鱼、白鲢、花鲢、光唇鱼、光倒刺鲃、鳜鱼、鲈鱼、花鱼骨鱼、青虾、河蟹、黄颡鱼、翘嘴红鲌、牛蛙等20余个品种。

在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宁国市的生态渔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3种:一是种草移螺养殖河蟹。在河蟹养殖池中种植底层水草,如苦草、伊乐藻、菹草、马莱眼子菜等,同时移植田螺,通过水草、田螺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这种养殖方式已在本市河蟹养殖中全面实行。二是做到各养殖品种间的合理搭配,借助各养殖品种间的食物互补关系保持养殖环境的平衡状态,如在草鱼养殖塘中搭配放养白鲢消耗水中的有机质。三是在常规鱼养殖池中套养鳜鱼、河蟹、甲鱼等特种水产品,通过适当控制常规鱼的放养密度,降低养殖产量,这样既可保持良好的养殖生态,又保证了较高的养殖效益。四是进行池塘生态修复改造,清除淤泥可加深鱼池进而提高养殖单产,同时清除出的淤泥还可作为肥料种植草食性鱼类的饲料草[1-3],起到改善养殖环境和节约成本的双重作用。

2生态渔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宁国市生态渔业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地受养殖技术、思想观念、传统习惯、经济实力的影响或制约,生态渔业建设与本市的水产发展速度和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不相适应,如片面追求产量,严重影响养殖生态环境;不注重合理搭配放养,造成养殖环境差和效益低;池塘年久失修,养殖条件严重恶化;水草品种不对路,净化水质能力弱等。

3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的对策

3.1优化水草品种,净化养殖环境

宁国市河蟹养殖池塘种植的水草是苦草、菹草、马莱眼子菜等净化水质能力弱的水草,甚至还有以水花生作为隐蔽物的,而这些水草净化水质的能力比伊乐藻要差得多。据初步测定,伊乐藻生长茂盛的河蟹养殖池水中H2S、NO2-的含量较低,一般保持在0.05~0.15mg/L,而以种植菹草、马莱眼子菜为主的虾蟹养殖池H2S、NO2-的含量一般为0.2~0.7mg/L,二者含量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以水花生作为隐蔽物的池塘,由于水花生遮光后,池塘中的氧气含量低,H2S、NO2-含量较高。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由于H2S、NO2-均可严重影响虾蟹血液携氧能力而影响其呼吸功能,致使虾蟹的生命力大大降低,病害增多而造成其大量死亡,严重的甚至导致养殖失败。另外由于伊乐藻不耐高温,在池塘中可搭配种植黄丝草、轮叶黑藻,并通过加强管理,使水草在河蟹生长旺季的覆盖保持在60%~70%,以确保河蟹养殖的高产、高效。

3.2突出设施配套,提升现代渔业产业承载力

把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增强渔业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带动力的重要抓手,以现代渔业示范区为重点,着力规划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区、休闲渔业观光旅游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区等功能区块。重点加强养殖配套设施建设,如增氧机、微孔增氧设备、投饵机等;加工区主要是大型冻库等加工流程设备以及废水处理循环设备[4-5]。

3.3推广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

在同一池塘内养殖不同食性和栖居不同水层的水生生物,充分利用池塘物质转换各个环节的饵料生物和水体,提高池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池塘的不同水层鱼类、鱼鳖、鱼虾、鱼蟹混养等,养殖鱼类的排泄物或残饵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可被浮游植物利用的营养盐,虾蟹摄食残饵等有机碎屑;在养殖过程中还可利用微生态制剂等有益菌调节水质,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水中溶氧,充分利用池塘物质转换各个环节的饵料生物和水体空间,提高养鱼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可进行轮捕轮放,捕大留小,连续高产。因此,这种养殖模式具有高效、稳产、减少用水量和有机物排放量的优点,能有效提高整个养殖系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达到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3.4加快池塘修复改造步伐,挖掘渔业生产潜力

宁国市部分养殖池塘老化,养殖产量和效益很低,亟需进行改造。据粗略估算,如通过改造后平均加深池塘1m,可增加常规养殖品种产量约1.80~2.25t/hm2,在不增加养殖面积的前提下,若全市每年改造池塘66.67hm2,则可增加成鱼总产量120~150t,增加收入156万~195万元。同时通过池塘改造,减少了池塘底层的有机质,减少污染,提高水产品质量,实现环境与效益双赢。

3.5加强人工放流,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人工放流是水产资源增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将人工培育的经济水产品苗种或采捕的自然苗种进行人工投放,使其在一定自然水域环境中生长,用以补充日趋减少的资源量或填补某种资源的空白。宁国市每年在大中型水库和境内主要河流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日益显现。据评估,人工增殖放流效果显著,水域渔业种群结构得到恢复,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参考文献

[1]赵世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5):53-54.

[2]张旭,王京树,杨元金,等.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2):101-102.

[3]李咏梅.水产品加工中蛋白酶的应用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8):35-37.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水产养殖;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S98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080

1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业应用中的情况

1.1养殖环境的监控情况

现代智能渔业是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下为它的智能调控系统。

1.1.1自动监控水质系统

该系统可以较好的区分各种养殖的环境和所选取的养殖的种类,自动地去搜集不同的数据,从而做到选择性、区别化的监控和管理。

1.1.2外部设施控制系统

智能化的监控大大地方便了养殖户的管理,他们足不出户,只需要轻轻的动动手指,通过这些设备来进行生产和管理。

1.2养殖区域的管理监控

该技术运用在养殖区域管理健康上分为以下几个系统。

1.2.1养殖区气象监测系统

气象环境的监测包含了气压、气温、干湿度等数据的监测,对这些数据进行搜集,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后,可以在各类气候环境中实现较良好的养殖效果。

1.2.2视频监控系统

2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使用中出现的困境

2.1尚未统一行业标准

2.2技术水平需不断提高,其它门槛需要降低

2.3提高运用技术的科学管理能力

运用物联网技术来对水产养殖进行管理,其中的智能控制系统和远程操控系统都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技巧,也需要懂得互联网的技术。但是我国的养殖户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互联网技术也知之甚少,不具备较高的科学管理技能素质,他们的知识能力有限,无法适应复杂的设备和操作内容。而养殖区一般都在无网络覆盖的偏僻地区,网络覆盖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养殖者们和网络的接触。随着移动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大,养殖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监控和管理。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养殖者的科学管理技能和如何改良设备,使它实现操作的简单化。

3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

3.1尽快形成并规范相应的行业标准

3.2加快技术和软硬件的开发

3.3加大对应用主体的培训

大力推行一些合作社的建设,通过这些组织来统一购买需要的设备,并对养殖户和其他的使用主体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做好技术的传授和指导工作,提高大家的使用水平。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距离较近的合作社可以推选出几个技术人员,让他们到各个合作社中,帮助养殖者们解决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设备研发部门需要继续革新设备和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要求,降低操作的难度,让更多的人能拥有对这些设备的操作技术。

4结语

参考文献

[1]杨宁生,袁永明,孙英泽.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6(3):57-61.

[2]曹鑫磊,赵铭武,葛丽婷,刘青.水产养殖业中物联网技术

THE END
1.水生资源的未来水产养殖面临哪些挑战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关注。作为全球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水产养殖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行业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水产品是人类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https://www.gelafhotz.cn/sheng-zhu-yang-zhi-zi-xun/562584.html
2.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高效养殖技术可持续管理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水产养殖业的历史与现状有哪些特点? 水产养殖作为人类古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产养殖技术不断进步,从传统的捕鱼和淡水养鱼发展到现代高效、环境友好的陆上淡水和海洋水体中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利用。目前,全球约有1000万吨左右的 aquatic products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47926.html
3.2024年水产养殖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年)》深入剖析了当前水产养殖行业的现状,全面梳理了水产养殖市场需求、市场规模、产业链结构以及价格体系。水产养殖报告探讨了水产养殖各细分市场的特点,展望了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并基于权威数据进行了科学预测。同时,水产养殖报告还对品牌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重点https://www.cir.cn/R_JiaDianJiaJu/65/ShuiChanYangZhi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4.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工资待遇人才需求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工资收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44.3%的岗位拿¥4.5-8K/月,年薪¥5-10W。2023年工资较2022下降了6%,对比全国高5.3%。 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较2023增长6%,招聘职位量占全国0.051%。。发展现状:公司规模100-499人占比最多,成立时长10年以上占比最多,融资事件IPO上市占比最多。高端人才:硕士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all/ind-shuichanyangzhi/
5.2024年中国水产养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水产养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产养殖生产水平提高,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国联水产(300094);百洋股份(002696);太湖股份(002696);好当家(600467)等 本文核心数据:水产https://weibo.com/3766869254/OB1dLwDP2
6.当下中国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摘要: 从稻鱼连作到小龙虾出口,中国水产养殖模式被联合国誉为最有效率的技术,引得外国专家一探究竟!看桂建芳院士如何解读当下中国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 参会嘉宾合影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3月19日,为期两天的首届国际水产动物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研讨会和首届国际水生态系统安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论坛在广州市珠江http://www.fishfirst.cn/article-88139-1.html
7.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农学通报 2024,40(12):159-164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郑仕夫 1,徐慧敏 2,陈曦 2,裘丽萍 2,宋超 2,范立民 2, 李丹丹 2,孟顺龙 1,2,徐跑 1,2 (1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https://www.casb.org.cn/E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30231
8.水产苗种行业发展前景如何?生产方式将朝着规模化工厂化方向转变六、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增加,水产养殖业正在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为水产苗种行业带来了庞大的需求市场。同时,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大力支持也将为水产苗种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及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水产苗种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7829375716/1d2aacae4001017m4l
9.2024未来竞争趋势及发展方向 30全球水产产业格局变化影响 30生态化养殖模式发展与绿色消费需求 32智能化技术应用及数字化转型趋势 33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2024-2030) 35三、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361.政策风险及市场波动风险 36相关政策调整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36水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控制策略 37国际贸易形势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501148.html
10.水产养殖个人工作总结1500字模板水产养殖个人工作总结(篇1) 一、以畜牧科技推广为重点,提高畜牧产值贡献率。推广先进的生产理念,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广新型的养殖模式,增加产业科技含量,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加大科技入户率,提高畜牧产值贡献率,推进畜牧业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帮助农民养殖户成立合作社协会等新型组织,逐步实现“五统一”https://www.liuxue86.com/a/4838437.html
11.中国草鱼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生态养殖是未来发展趋势「图」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基层病害防治技术服务队伍;做好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水产养殖投入品的宣传引导工作,严防违法违规投入品流入水产养殖环节,严厉查处非法使用水产养殖投入品行为;加大对渔用疫苗、中草药制剂、微生物制剂和生物渔药等绿色投入品研发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优化渔用疫苗的审批流程,并加快疫苗的推广应用。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306471/article/details/12347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