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路上》节目由河南广播电视台与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播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提醒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点击收看节目视频:
导语
宜阳县腾飞养殖场场长刘杏花,1994年承包土地20亩,沟坡2000多米,发展上林下养的种养模式,种植果树经济林,林下饲养蛋鸡,靠着吃苦耐芳,巾帼不让须眉的创业精神,她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在当地,她被群众誉为“花木兰”、“女强人”。近年来,先后获得“张坞致富女能手”、“宜阳县三八红旗手”、“洛阳市优秀实业家”等荣誉称号,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不辱使命,尽展巾帼风彩。
下岗不落志自强走新路
发展农村养殖业做好致富带头人
1994年,刘杏花承包土地20亩,沟坡2000多米,发展上林下养的种养模式,种植果树经济林,林下饲养蛋鸡。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知识,所养的300只蛋鸡所剩无几,以失败告终。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感到懵懂无措。痛定思痛,寻找失败原因,从哪里跌倒,就再从哪里爬起来。1995年开春,她与丈夫到外地农场、养殖场体验学习,边干边学,反复研究有关书籍资料,细心观察,刻苦钻研,终于掌握了科学的种养本领,回家进行二次创业。1996年初,引进优良果树品种,种植特色林果20亩,高效经济农作物10亩,饲养品种商品蛋鸡500只,成为张坞镇唯一的初具规模的家庭小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有收获。年底,她实现纯收入三万多元。1997年,她家的养殖场扩大规模,从家庭养殖升级至集约化规模养殖场,正式注册“宜阳县腾飞养殖场”,同时带动13户村民入股联营,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致富不忘乡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早在1998年,刘杏花就积极引导带动建设农村沼气项目,帮助周边群众筹集资金96000元,建成32个沼气工程。这也为她的养殖厂实现农业资源化循环利用打下了基础。2013年,她自筹资金1200万,申请补贴资金200万,重建15万只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大型养殖场,配套消纳田200亩,形成从育雏、育成到商品蛋鸡销售的产业链,同时注重禽粪、秸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把能源节约、生态环保和效益提升等因素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她的养殖场是宜阳县产业带动扶贫基地之一,拥有职工30余人(其中包括捡蛋12人,防疫6人,粪污处理5人、技术2人、销售2人、饲养员2人)。另外,通过入股分红、到户增收、劳动报酬的模式,先后带动扶贫张坞镇七峪村、平南村、平北村、通阳村、凹里村、下村、留召村七个贫困村257户419人,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2017年被选举为宜阳县十四届人大代表。
2019年,她打算以腾飞养殖场为产业载体,再承包流转土地200亩,利用林下闲散土地,种植林下水培花卉和平地草菇、丘陵脱毒甘薯等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作物,周密筹划新的帮扶模式,来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饮水思源不忘党恩
靠着吃苦耐芳、巾帼不让须眉的创业精神,刘杏花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在当地,她被群众誉为“花木兰”、“女强人”,洛阳日报曾以“谁说女子不如男”为标题报道过她的事迹。近年来,她先后获得“张坞致富女能手”、“宜阳县三八红旗手”、“洛阳市优秀实业家”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宜阳县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这就是刘杏花,在脱贫致富路上奋无止境、永不歇息,在感恩回馈社会上大爱无私,致富路上她是带头人、领头雁,更是群众的贴心人,她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以科学发展的态势,以更加饱满的创业热情,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不辱使命,尽展巾帼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