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发,段店镇三江村人。2013年回乡创业,专注于名、贵、优特种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疾病防治、绿色健康精养模式的推广,以及水产饲料研究与生产。并带动周边养殖户由普通养殖向特种养殖转型升级,帮助农民养殖致富。他个人被评为鄂州市第七届道德模范,2021年被推举为武汉市小龙虾协会会长。
陈俊发向养殖户了解饲料使用情况
A、回家找累,图什么
早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专业的陈俊发,心中一直有个“水产增收,渔业富农”的梦想,1987年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企业成为给鸡场配制饲料的技术员。
1995年,为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在亲朋好友一致反对声中,陈俊发辞职到黄冈市一家水产饲料公司打工,帮助该公司研究改善鱼饲料。两年后,他在辽宁与人合伙成立一家饲料有限公司。此后,他将水产饲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企业办到了江西鄱阳、广东顺德、辽宁营口和湖南湘阴等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2013年,在外闯荡16年的陈俊发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2013年下半年,经过考察,陈俊发在蒲团乡小港村租赁当地停用的粮库,靠几间平房和一座仓库,在总共1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开始大展拳脚。随后,他聘请了20名技术员和员工,生产传统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饲料,2014年开始投产,当年生产饲料2000吨。
新产品上市,市场不认可,销量少,为了推广产品,承诺客户可免费使用,对比效果,效果不好不收钱。当产品逐步获得市场认可的时候,也被少数“有心人”钻了空子。
本地有一养鱼户,养殖技术不行效益差,家里条件不好资金不足。得知情况后,陈俊发决定支持一把,跟对方商量,先赊销鱼饲料,等年终成鱼收获卖出后再结账,并且还提供养鱼技术指导,以确保其养殖保质增收。
然而,没想到的是,随着赊销额度的增加,该养殖户头两年还能守信还款,“当赊款达到一年10多万元时,他就开始拖欠,账款至今未还。”陈俊发有些无奈,“还有,带着赊购饲料款一走了之的客户和赊欠不还款且无中生有诟病饲料的客户也遇到过。”
“一条生产线投入几百万元,还有原材料购买、市场推广,员工工资,资金十分紧张,头几年根本不赚钱。”带着多年积蓄回家乡创业,因与银行不熟又没有合作信用度,陈俊发只好向亲朋好友借,甚至还向私人许以高息借钱,意气风发回乡创业到因为销售产品不能及时回款,为保员工工资、购买原材料焦头烂额,没几年工夫,陈俊发白发陡增,面相看着老了五六岁。
“过去,三四十万年薪的日子不晓得多轻松,现在回来投钱投工又亏本,求爷爷告奶奶的,图什么?”了解陈俊发有能力在外打拼的人开始不解了。
尽管遭遇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陈俊发仍坚定向前,“生在‘百湖之市’,长在‘千湖之省’,学的是水产专业,我想用自己的技术经验服务家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遇到点挫折也是正常的。”
从事饲料行业近30年,陈俊发做过基层生产、技术、采购、销售、品控和财务,一路走来,如今,陈俊发及其团队研发的产品在全国饲料行业已小有名气,也积累了一些社会资源,他希望能为家乡渔业发展贡献力量。
B、增产不增收,怎么破局
离开鄂州到外地闯荡,在水产饲料行业打拼16年,走遍大江南北,从好的水产饲料促农增产增收,到优质优价水产饲料助农降本增收,再到“水产养殖如何提高亩产经济”,陈俊发一直在思考市场和研发水产饲料的路上用心探索。
回到鄂州创业,看到传统养殖户很多,但养殖效益平常,症结在哪?怎么破局?除了生产品质过硬的水产饲料,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陈俊发也开始了以饲料为平台的上下游客户服务和市场观察。
养殖户养殖的鱼发病,陈俊发出钱请专家为养殖户免费治疗;邀请水产专家进行培训30多个班次,1500名养殖户吃住不用掏钱;百闻不如一见,带有意向养殖特种水产的养殖户去外地学习示范养殖基地经验;与小港村市泓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每年分红,接纳贫困户就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鳜鱼由于刺少肉多,味道鲜美,胆固醇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是一种养殖效益潜力大的经济鱼类。2015年,陈俊发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研发饲料喂鳜鱼项目等特种水产养殖饲料,着手降低养殖鳜鱼饲料成本,提供安全可靠饲料。
为生产出优质的鳜鱼饲料,陈俊发和他的团队在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60多万元,通过4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2019年实验试养成功,填补了我国淡水鱼类饲料的一项空白。
“常规养鱼有瓶颈,劳动强度大,利润空间小,所以跟着他们学习了解养殖饲料鳜鱼。”武汉市江夏区65岁的彭辉养鱼养了几十年,从养“四大家鱼”开始,到养殖小龙虾等特种水产,使用陈俊发及其团队研发的鳜鱼饲料后,因为信任,两年前就开始尝试养殖饲料鳜鱼,看好养殖前景,今年又专门留了16亩水面养殖饲料鳜鱼。
“去年开始引进饲料鳜鱼养殖,这几年市场价格比较可观,活鱼饵料养殖鳜鱼成本比较高,每斤的成本在30块,现在用饲料喂养,成本降低一半。”大冶市东风实业总公司总经理曹志强说,今年准备在公司农场扩大鳜鱼养殖面积。
“坦皮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鳜鱼饲料功不可没。”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坦皮村陈继华说,坦皮村有一个扶贫养殖场,靠养乌鳢带动农民增收,在陈俊发的指导和帮扶下,这个扶贫养殖场达到了每10万尾鱼苗可以出15万斤乌鳢的良好记录。
目前,陈俊发及其团队研发的产品除了传统的“四大家鱼”饲料,还涉及黄鳝、螃蟹、小龙虾、乌鳢等20多个特种水产养殖饲料,且拥有15项产品专利,产品已销往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山东、广东等省。
饲料鳜鱼
老中青三代技术人员合影
C、养殖户赚了钱,我比他们还高兴
程松林介绍,使用陈俊发提供的饲料喂鱼已6年,承包养殖水面从最开始的30亩,已发展到170多亩,在同行中,养殖鱼、虾亩产量高且稳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金杯银杯不如养殖户的口碑,虽然陈俊发及其团队研发的饲料品种已达20多个,他们却从不因经营品种增多、销售形势向好,就放松对质量的要求。
“莫看他的饲料销量大,其实没赚到什么钱,我们现在都是先打钱订购饲料。”不少水产养殖老客户都这么告诉记者。
养殖成本不是越低越好,购买饲料不是越便宜越划算吗?哪有买家为卖家考虑这些的?带着疑问,记者忍不住一问究竟。
“上游原材料涨太快,下游厂家产品成本陡增,我们选择和养殖户共渡难关。”陈俊发介绍,为确保品质的稳定性,饲料使用专用一级大豆油,这种油2020年以前每吨5000多元,2021年涨到每吨1万多元,豆粕作为养殖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从2020年之前每吨2300元均价持续走高,2022年价格攀升到每吨均价近6000元。而饲料的主要原料中,比如豆粕、鱼粉、肉骨粉、鸡肉粉等价格都在上浮。在渔农利益和公司效益之间,陈俊发选择把渔农利益放在首位。
“产品如人品,质量是生命,虽然品质和新鲜度差的原料可以生产出参数达标的产品,但我们不会去做。”陈俊发及其团队深知,不同新鲜度原料生产的饲料,养殖出的成鱼体质、外观、色泽甚至口感等,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饲料的品质关乎众多养殖户的利益,产品价格关系到用户的收益,养殖户赚了钱,我比他们还高兴!”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陈俊发始终保持对产品、对渔农的初心。
陈俊发(右一)巡查了解产品生产情况
“感谢你们上门帮我检查家里的线路,消除用电隐患,这下放心多了!”3月31日,家住凤凰街道东塔社区的空巢老人张婆婆,见到上门检查用电线路的志愿者们很是感激。
连日来,在凤凰街道东塔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的带领下,鄂州供电公司电靓青春志愿服务队成员带上水果、食用油,挨家挨户走访看望东塔社区像张婆婆这样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在了解老人生活状况的同时,还利用专业仪器,帮助老人检查家中的热水器、电视机、空调等线路,查找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全媒体记者廖靖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