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水产产业新风口!新会中集与新会区首个预制菜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新会中集2022062414:46发表于广东省第十三财富号

竞逐水产产业新风口!新会中集与新会区首个预制菜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

新会中集2022-06-2414:46发表于广东

为抢抓预制菜产业万亿级新风口,引领新会区水产产业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6月上旬,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丽宫预制菜产业园、优质水产产业园启动动工仪式在大鳌镇举行。该项目是新会区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将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推动乡村振兴“加速跑”。新会中集作为预制菜产业园的现代化水产养殖装备及系统供应商和服务商参与启动开工仪式。

优势互补共谋预制菜产业发展

启动仪式上,丽宫水产与合作机构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由新会中集作为现代化水产养殖装备及系统供应商和服务商,丽宫水产作为水产品预制菜研发、加工、销售商,致力于合作开拓安全高质水产预制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

江门丽宫优质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国良与新会中集总经理戴志前进行合作签约

一池“净水”“自动”养鱼

特色水产“牵手”预制菜产业,在产品标准化压力倒逼下,品质必然需要提升。这给水产养殖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持稳定的水质更是水产养殖业中的重中之重。而新会中集现代渔业装备则是通过“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数字水产养殖系统,破解了“标准化”之困局,提供了工厂化集约养殖的“新路子”。

新会中集现代渔业装备项目负责人介绍,部分水池正在养殖普通罗非鱼及脆肉罗非鱼,“每个水池分别连着两套设备,分别是物理净化设备和生物净化设备。前者用于分离鱼池内不溶于水的排泄物,后者用于净化鱼池内的有害物质。”不仅如此,每个水池还配有一个高效增氧设备,出水的溶氧量最高为20毫克至30毫克/升,这大大高于土塘使用增氧机的数值。“得益于高效增氧设备,我们的水池能同时养更多鱼。”

这些水池采用的技术是“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其中,内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处理箱和生物净化箱,养殖水体依次经过物理净化、高效增氧、消杀排抗和生物净化处理后回到鱼池循环利用;外循环系统包括源水处理系统、尾污处理系统,主要利于生态、绿色养殖。项目负责人表示,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水质,通过“双循环”系统大幅提高水质,能有效降低病害,“水质干净了,病害就少,也就减少了用药,这样水产品的微生物指标、添加剂指标等都能达到很高的标准。”

此外,基地正在建设一套电脑控制的自动化养殖系统,可以根据预设数据实现自动精准投料,实时水质、含氧量,让水产养殖不再“靠经验”。

“养殖工厂”产量高质量好

据介绍,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一期项目,有8个养殖池,养殖水体合计2400立方米;建设中的二期项目有18个养殖池,养殖水体合计5400立方米。整个基地的建设,就是按照工厂化集约养殖的模式打造。在这种模式下,采用新系统养殖,产量上有显著的提高。

他还强调,由于养殖水质好,相比传统土塘养殖,基地养殖的脆肉罗非鱼不仅干净,而且没有“土腥味”,鱼肉入口更加鲜甜可口,无论是新鲜烹调还是制作预制菜都是“一流”。

将逐步推广新养殖模式和技术

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以实现水产养殖装备化、养殖操作自动化、养殖管理智能化、养殖尾污资源化、养殖过程可溯源为目标,而这也正是目前广东省渔业发展的方向。

据悉,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使用的养殖技术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鳜鱼、石斑鱼、加州鲈鱼等中高价水产品。“因为罗非鱼成活率高,我们先从容易的入手,等到系统运营成熟后,我们就开始养殖难度较大的南美白对虾。”项目负责人对基地所展示的养殖科技充满信心。

大鳌镇正以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为示范,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齐备、链条完整的养殖装备产业。项目负责人表示,基地计划与本地政府联手向大鳌养殖户推广新养殖模式、养殖技术,以“公司+基地+政府+农户”等模式开展合作,促进当地养殖业的升级以及预制菜产业的发展。

编辑|黄雪莹

中集2021年度股东大会:海工业务转型成果明显要当净化内河“链主”

Q1

提问

中集如何看待2022年下半年运价、集装箱价格的走势?

1

中集

集装箱去年的历史性高景气度并不是常规的,今年在逐步回归常态。相比去年,今年集装箱的量和价都有回调,但从历史来看的话,还是处于一个偏高的水平。中集的集装箱订单已排到三季度,近期钢材也有下调,该业务毛利表现较好,未来行业也会更加健康。

Q2

中集海工业务重组进度如何?管理层对今年海工业务发展有何预期?

目前油价正处于高位,中集海工最近接到了很多油气装备的询价,范围包括存量平台的出租、出售以及新的海洋油气装备。近几年中集海工将致力于扩大营收规模,力争早日扭亏,争取将大部分在手的存量平台出租或者出售。

在新的增量业务方面,国际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建造市场即将迎来增长期,中集海工已接到多个FPSO分包订单。近期中集海工也完善了FPSO平台EPC总包建造的资质,未来有望承接总包订单。FPSO的总包建造价格较高,如果深化这一部分业务将大大提升中集海工板块的业绩。目前,中集海工已收到多个FPSO的订单询价。

在油气装备景气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中集海工还有海洋蛋白、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上制氢等多个赛道,将来整个海洋开发利用所涉及的高端领域,中集都会积极参与。比如,中集海上风电业务已累计获取3个大型海上风电安装船订单,单个产品订单金额约2-3亿美元,部分订单已经交付。

海工业务一定会为国家、也为中集未来的发展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是确定的,中央也给深圳确定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所以,中集相信海工业务的未来是非常美好的,只是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家有更多的耐心,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

Q3

中集的“气化西江”项目进展如何?未来如何推广到其他内河?

“气化西江”是中集“绿水青山”项目的一个子项目,该项目由中集集团统筹协调旗下各个板块开拓内河船舶清洁能源化的市场,以中集集团的装备、服务及金融等强项优势及整合能力,加速内河船运的绿色化进程,净化中国内河。

根据测算,珠江的内河船舶LNG动力包改造涉及的市场规模为300亿左右。目前广东省对“气化珠西江”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中集的竞争优势也很大,比如中集安瑞科在首批160条LNG船动力包“油改气”的需求中获得了112艘改造订单。

Q4

近期国家出台了多个促进冷链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涉及到了乡村农产品收储的环节。中集针对乡村基层的冷链业务如何规划?

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重构生鲜供应链生态。因为,目前我国生鲜供应链存在很多痛点。其中最大的两个痛点,一个是层级太多;另一个痛点是缺少全程冷链,尤其是“最初一公里”缺乏冷库进行预冷。

而中集从前端开始就有移动冷库进行预冷,运输途中有冷箱、冷车,能够针对不同品类的生鲜农产品提供精准的预冷和全程冷链服务,减少腐损。此外中集运载科技可以提供循环包装,环保高效,降低农产品货损,提升转运速度。

在流通环节,中集世联达可以帮助农产品实现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球全程多式联运。

对于缺少资金的地区,中集也有下属金融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为地方提供金融支持。

由中集来牵头来做这件事情,可以把五层流通环节变成一层,降低流通成本。同时中集有能力提供全程冷链和物流服务,这样就能帮助各地的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少的损耗直达最好的市场,最大程度地挖掘生鲜农产品价值,帮助农民增收,协助农村脱贫,为现代农业赋能。

Q5

循环载具业务发展如何,是否会维持2021年的增速?

中集循环载具业务近几年发展势头很好,该业务主要为汽车、化工、新能源、现代农业等行业提供定制化、可循环使用的载具产品。除了生产制造以外,该业务也提供载具租赁运营的服务,正在逐步扩充产品线和业务模式。

Q6

感谢股东对公司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今年是中集正式投产40周年,中集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比如我们在拍摄一部长纪录片和一部40集微纪录片,展现中集在40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孕育出的企业精神,届时我(麦伯良)还会发表一个讲话,对中集过去四十年发展之路以及经验启示进行回顾总结,并展望中集未来远景目标,敬请期待。

北向资金持续加仓!集装箱、氢能、海工重组有何新进展?中集集团董事长最新回应

下载哈富证券APP,助你及时把握港股美股市场投资机会>>

5月中旬以来,中集集团持续获北向资金增持。集装箱“一哥”发生了啥?

6月28日下午,中集集团在深圳总部举行2021年度股东大会、2022年度第一次股东大会。

集装箱订单已排到三季度

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6月28日,北向资金增持中集集团273.83万股,这是中集集团连续第4日获得增持。

截至6月28日,深股通共持有中集集团6166.61万股,占流通股4.01%,较5月中旬持股3738.63万股增长超过六成。

中集集团为何会受到北向资金的连续追捧?去年集装箱曾出现“一箱难求”的局面,今年集装箱业务景气度是否依旧?

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回应称,对于集装箱市场来说,去年是一个非常年份,不是常规年份,今年逐步回归常态,量价都会回调。但从历史数据来看,今年的量价仍处于历史偏高水平,中集的订单排到了三季度,近期钢材也有下调,集装箱毛利表现较好,行业亦更加健康。

业内权威咨询机构德鲁里发布的数据显示,集装箱运价指数2021年9月份超过10000,创下历史高点,进入2022年有所回调,4月份的运价指数约为8000左右。德鲁里年初曾预计集装箱制造业全年产量会接近400万TEU。

“预期今年集装箱干箱的销量及价格整体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以上,由于年初全球地缘政治、部分城市疫情反复,可能会对市场需求带来一定的临时性冲击。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外贸需求以及集运市场已经出现部分回暖。”麦伯良说。

2021年,受疫情和航运周期双重影响,国际集装箱航运进入高景气期,中集集团集装箱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59.67亿元,同比增长197.64%,实现净利润113.27亿元,同比增长469.94%。

2022年第一季度,中集集团的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营收及净利润均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其中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35.39万TEU,较过往三年一季度均值提升约25.62%。

已成立工作组推进海工重组

麦伯良在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回答上证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本周中集和有关方面已成立工作组推进海洋工程(以下简称“海工”)重组事宜,争取下半年有成果。

“成立工作组就意味着实质性在推进,中集将牵头成立一个更强大的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光靠中集,做这样一个高难度大国重器很难。”麦伯良说。

中集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主要业务涉及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和化工装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空港设备等多个领域,其中,海工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引入战略者进行资产重整被视为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方式。

2021年,中集集团海工业务重组迈出重要步伐。去年6月,烟台国资拟以现金出资8.35亿元入股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16.7%股权,推动中集海工重组迈出重要一步;12月,中集与9大央企拟出资组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同期,中集集团也与深圳前海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海洋科技集团”。

2022年5月23日,烟台国丰集团正式签约入股中集海工,中集海工“引战”落地。6月13日,中集集团联合烟台国丰集团等正式组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重点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蛋白、海洋清洁能源等业务,为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麦伯良表示,烟台国资已经入股,这是第二步,第三步还在进行。对于海工业务,中集在推动两方面事宜,一个是做大营收,提升盈利水平,另一方面是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重组中国海洋科技集团。

2022年第一季度,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和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导致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进一步加速了全球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也增加了海上移动生产平台的需求,中集海工业务板块尤其是海上风电装备与服务业务因此受益。

1-3月,中集海工业务新增生效订单4.94亿美元,同比增长54.4%,其中海上风电及清洁能源1.88亿美元,滚装船2.49亿美元;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其中海上风电订单占比39%,约8.5亿美元。钻井平台租赁方面,总体有租约在手的为9座,其中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一季度新签约,预计8月份开始履约。

“今年中集海工板块的目标是营收大幅增长,进一步减亏。在手钻井存量平台,争取全部出租或是部分出售,虽然存在难度,但相信大部分都能够出租或是出售。”麦伯良说。

2021年,中集海工业务营业收入54.40亿元,净亏损仍超过10亿元。

大力布局氢能等“清洁能源”

股东大会上,中集集团管理层在跟股东交流时多次提及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布局。

据介绍,中集集团“清洁能源”布局包括氢能、海上风电、储能等赛道组合,是集团的首要布局战略之一。

2022年,中集集团持续推进在氢能全产业链制储、运、加+应用各细分领域关键装备和服务的布局。

集装箱航运市场再次传来中集集团(02039)CEO麦伯良的声音

金融界

2022-06-2922:41北京富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6月28日下午,两家知名的深圳企业同时举行了2021年度股东大会,一家是万科(00002.SZ),一家是中集集团(02039),两家龙头企业掌门人的发言同样令人瞩目。

万科CEO郁亮第一次重磅表态说,房地产市场短期已触底;中集集团CEO麦伯良则坦言,2021年集装箱及航运市场的景气,是一个非常年份,不是常规年份表现,“今年会逐步回归常态”。

一个是底部的反转,一个是从历史景气期的转折,两个均高达万亿元级市场的行业拐点,必然会波及到更多的国计民生。

麦伯良在做这个发言时,现场股东不多。但是,现场之外,一定有远为庞大的听众,从业者们都想听听这位行业引领者的视角与声音。

于行业而言,6月24日美东线每FEU运价已经跌破1万美元,创近一年新低。随着现货运价跌穿长约价,越来越多的托运人开始与船公司重新谈判协商长约价格,而这个报价较之前合同已经少几千美金。

这无论是对于集装箱亦或是航运市场,都是两年来最大的变局。

于公司而言,中集2021年全年营收约1637亿,同比增长74%;营业利润达134.7亿,同比增长81%,创造历史最佳纪录。

投资人和媒体人很喜欢参加中集的股东会,大概率是因为麦伯良比较直率,能够抖出很多干货。

作为总裁的高翔,回答问题时四平八稳,更愿意谈商业模式和愿景;作为董秘的吴三强,主要是拾遗补缺,并更多聚焦于子公司IPO和细分市场的问题上。

在为时近两个小时的股东会里,投资人、媒体、券商等极为踊跃,共提出了20多个问题并获得了中集三位高管的坦诚解答,其问题囊括集装箱市场、海工业务景气度、冷链物流、“气化西江”等。

本次股东大会干货多多,特将此股东会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一、关于集装箱市场及中集集装产业的预测

2021年,全球集装箱产量达到718万TEU,创下历史最高值;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达到2.07亿TEU,年度增速增至6.5%,成为近十年来增速最高的年份。

麦伯良认为,2021年集装箱行情是一个非常年份,不是常规年份,2022年会逐步回归常态,量价都会回调。“但从历史来看,还是处于偏高水平”,目前中集的集装箱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季度,“毛利也不错”。

二、Q2中集集团受到较大的疫情影响

4月27日,中集集团公布了2021Q1业绩的情况:营收入同比增长23%至356亿,毛利率18.06%,与去年同期持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至17.1亿,综合负债率进一步降低至61.3%,1季度ROE约3.69%。

对于二季度的情况,受制于上市规则,麦伯良没有给予具体数字。他表示,公司确实受到疫情的影响,譬如在上海的工厂直接停产,“但6月份已经恢复”,预计三季度全部恢复正常,公司计划以三四季度的追产赶回来,弥补二季度损失,“原来订下来的预算计划会完成”。

吴三强则表示,中集集团囊括集装箱、海工、冷链物流、储氢罐、重卡等,一半的业务在海外,所以相对同行而言影响更小一些。“譬如Q1时候的重卡,全行业销量下降较多,但由于欧美处于景气期,所以中集该块业务影响较小”。

三、海工业务景气度提升

2021年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的营业实现收入为54.4亿元,基本持平;净亏损20.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亏3.87%,但这其中含海工减值约15亿。

面对投资人提出的2022年海工是否会再次计提的尖锐问题,麦伯良表示,中集海工会不会减值,要看市场的情况,依照现在的油价不会再减值。但如果再遇到油价跌到20美元/桶,就难言是否再计提,“WHOKNOWS?”市场自己会走出来。“我们会根据市场来判断”,近几年海工会持续致力于扩大营收规模,力争早日扭亏。

据的测算,倘是全年营收超过100亿元,或较2021年营收翻倍,则中集海工距离实现营收平衡目标会更进一步。

获悉,2021Q1,中集海洋工程业务新增生效订单4.94亿美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约五成,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2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10亿美金实现120%的增长。

麦伯良透露,目前海工在手的存量平台,争取2022年全部出租或是部分出售,“虽然难度比较大,因为其中有一两个难度比较大,但大部分都能够出租或是出售”。

他同时透露,目前中集海工正在发力海上石油炼化平台(FPSO),而FPSO的总包建造价格较高。

资料显示,2019年中集海工已交付给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一艘FPSO船体,而2022年其与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MISC)签订一份关于FPSO改造、模块建造和模块总装的合同,后者亦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服务。

高翔则透露,中集将会围绕海上风电、海上养殖等赛道加大研发投入、适当性地加大资本支出。2021年集团成立了专门的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希望能提供更加专业的水下服务。

四、海洋科技集团的出资即将到位,海工重组小步快跑

5月23日,新加坡来福士、南方中集与烟台国丰集团正式签署合资合同,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出资成立海洋科技集团,注册资本为50亿元。

高翔透露,“这个协议已经签署好了,目前还是按照计划推进”。

烟台国丰集团为烟台国资旗下企业,在其入股后,按照麦伯良的说法,随着烟台国资入股,中集集团海工重整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会继续引入战略投资者,小步快跑。

麦伯良透露,这个礼拜总裁高翔已领头成立工作组推进海工重组事宜,“工作组就意味着实质推进”,争取下半年有成果。“成立工作组就意味着实质性在推进,中集将牵头成立一个更强大的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光靠中集,做这样一个高难度大国重器很难。”

除却海洋科技集团外,2021年12月,中集与9大央企拟出资组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该工作亦进展顺利。

五、中集车辆下半年会业绩或反转

中集的道路运输板块,继多年高速增长后,业绩开始出现下滑。4月26日,中集车辆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51.32亿元,同比减少25.29%;净利润约1.24亿元,同比减少38.65%。

麦伯良表示,中集车辆延续去年下半年下滑的开局,主要受国五切国六排放标准的影响,叠加燃油成本提升因素驱动。他判断,2022年下半年国内需求会恢复;国外方面,2021年因为“双反”销售亦受到比较大影响,但今年全部释放出来,今年上半年海外欧美都表现优异,特别是冷藏车销量有较好的表现。

六、气化西江

目前广东省级层面及各地市,正在推进珠江流域船舶的“油改气”工作。中集集团规划未来在珠江流域陆续投入300-500艘LNG动力系统的新船,同时帮助存量散装运输船进行改造。

据悉,截止4月份,中集安瑞科已拿下112条订单,订单金额约4亿人民币左右。

麦伯良称,以珠江做为试点,中集现在业务已开始拓展到长江、洞庭湖等流域。“现在几百万条船都要改成新能源,天然气是主力,几百万条船十年内要么淘汰、要么改”,留给中集的市场空间极大。

高翔透露,“气化西江”主要分成两个方面:旧船的改造、少量的新船订单。目前就整个订单情况而言,“今年能够做到200条左右”。同时,除了珠江流域,目前长江流域等一些内河也在推进油改气工作,公司在广东外的部分城市也在推进获取订单工作。

七、中集世联达和中集天达的IPO推进

目前中集正推进两家子公司的A股IPO工作,这两家公司分别为:中集世联达、中集天达。

此中,中集世联达归属物流板块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高效、稳定、低碳的物流解决方案。数据显示,中集世联达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94.71亿元,同比增长177.09%;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42亿元,同比增长103.91%。

中集天达是一家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生产企业。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3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11亿元、61.76亿元、60.74亿元和9.15亿元。

吴三强表示,中集世联达的上市正常推进,计划下半年可以交表。中集世联达业务这两年受益于全球海运市场的景气度,在美线和欧线都有比较强的竞争力。“中集天达稍落后于进度,但还在计划之内”。

八、冷链运输

麦伯良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麦伯良先生,是中国集装箱工业的第一代工程师,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在中集公司工作。现任中集集团总

迈入千亿营收行列,是时候估值重估了!

格隆汇

04-0923:32中国领先的全球投资研究平台全球视野,下注中国

伴随着财报季的落幕,各大上市公司的价值点已逐步出现,在这个观察窗口,笔者注意到中集集团在2021财报公布后,股价表现有意思。

在3月28日,中集集团发布2021年财报:全年营收约1637亿,首次突破千亿,同比增长74%;归母净利润66.65亿元,同比增长24.59%。其中,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73亿元,同比增长1496.09%,业绩亮眼。

作为AH上市公司,中集集团在财报后次日,其A股跌近5%,H股却大涨超5%,并连涨多日。这两个市场天差地别的股价反应,释放的信号值得重视:由于A股散户居多,非理性涨跌已是常态,而港股市场以机构为主,股价的反应较为真实反馈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态度。

从当前中集集团的PE来看,A股PE(TTM)7.30倍、H股PE(TTM)5.41倍。结合过去20年的数据,不难发现中集集团的估值周期约为5年,而目前公司的估值水平仍处在过往周期的区间内,这表明当前市场的估值是将其作为周期股进行估值。而且,市场只看到了公司的集装箱业务,暂未给其他新业务估值。

但笔者认为,因目前地缘政治以及海外紧缩的金融政策使得国内A股市场回撤较多,如果剔除这些市场资金面因素影响,2021年公司交出的亮眼业绩足以能让公司的估值上移。

由此引发思考:当前市场是否应该对中集集团的价值认知有所重估,公司周期的属性是否也在弱化?

那么,从这份财报出发,就具体来看中集集团的价值点在哪?支撑其估值重估的因素有哪些?

一、创下历史最优业绩,加大分红力度回馈股东

从数据来看,一方面中集集团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尤其是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度增长1496.09%,意味着主营业务贡献的经营大幅提升,资产质量改善。公司负债率稳定在63%水平,ROE提升至15%,表明企业营运效率、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业绩发布会的情况来看,公司希望未来进一步将负债率降低至60%,即便在有投资机会的情况下,也不超过65%。

公司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81元,拟每1股现0.69元(含税),并每10股转增5股,现金分红总额约24.81亿元,占可分配归母净利润约40%。

并披露核心人员持股计划,该计划存续期长达10年,充分体现了中集管理层对公司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根据计划,原本发给核心员工的大部分现金奖励将用于统一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中集A股股票,将锁定12个月以上,这一增持动作也将公司跟管理层进一步绑定,共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去年集装箱虽存在高基数效应,但今年预计仍是集装箱历史上景气度第二高的年份

去年,全球集装箱行业迎来“一箱难求”的高景气周期,中集集团的集装箱制造业务成为最好的见证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59.67亿元,同比增长197.6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13.27亿元,同比增长469.94%。

要知道,数据都是“过时的”,只反映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展望2022年,集装箱需求量和价格依然在平均水平之上,主要有以下逻辑支撑:

(1)后疫情时代,虽然近期有地缘政治的影响,但全球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大概率会维持。早前,Clarkson预计2022年全球海运集装箱贸易约2.14亿TEU,同比增长3.8%。基于2022年全球海运贸易增长的预期,集装箱制造产业也将持续受益。

其次,集装箱超役使用,设备老化严重使得旧箱转新需求提升。根据德鲁里,船公司的集装箱箱龄在2020年约7.1年,是所有使用者中箱龄最高的;2010年集装箱产量为297万TEU,如果按照12年更新1次,2022年也将处于相当水平。

从其他角度测算,当前全球集装箱超4000万,按每年淘汰5%,对应疫情缺箱下两年积累换新需求超400万,集装箱整体需求有望保持高位。

(3)下游盈利状态展望稳定,俄乌冲突之前,德鲁里预计2022年集装箱产量在450万-480万TEU,未来5年的集装箱产量在380万TEU-450万TEU。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假设2022年产量降至450万的水平,那也是过去10年里仅次于2021年的水平。中集也表示:目前到二季度,订单整体(含未排产的)比较饱满,预测今年集装箱盈利处于历史比较高的水平。

回归到市场层面,中集股价自去年三季度创下高位后开始迎来调整,尤其是今年开年以来市场动荡环境下进一步带动估值向下。可以说,中集目前的股价已充分反应预期,甚至存在某种过度悲观。

因此,在笔者看来,想要深入理解中集集团,首先就应该要打破对其周期股的这一定位,去重估中集集团的价值认知。

三、成长业务初具规模,短中长期各有看点

2021年,中集集团“聚焦优势业务,促进有质增长”的战略取得积极成效,六大板块贡献去年总营收的90%以上,持续巩固行业领导者地位。

结合2021年中集集团总收入约1660多亿,集装箱板块约660亿,近1000亿收入为其他业务的业务情况。

(1)中短期,物流载具是主要推动力

载具:2021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至60.17亿元、5.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8.18%、513.83%。净利润率为9.59%。参考所属行业涉及新能源领域,假设年均30%增速,那么未来三年对应的营收90.26亿、135.38亿、203.07亿、利润端分别对应8.66亿、12.98亿、19.47亿。

(2)中长期来看,冷链新能源是穿越周期的主要看点

从近几年中集集团战略布局的赛道来看,均是在国家重点发展下高速增长的领域,中集集团有望凭借其高效的板块协同能力,迎来更高质量的增长,并支撑公司价值的跃升。

新能源: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的确立,能源转型趋势不可避免。在今年政治局会议上,就多次强调新能源的重要性,即: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

中集集团战略布局清洁能源赛道新技术、新业务,构建可再生能源领域装备及服务生态圈,目前已形成氢能、海上风电、储能等赛道组合,物流服务串联能源运输赛道,助力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其中,被称为下一个新能源风口的氢能,是公司在新能源赛道让市场非常期待的业务点。

根据资料显示,中集集团深耕布局已长达16年之久,已是国内领先的氢能储运装备及工程服务提供商之一,覆盖氢能上中下游环节,产品涵盖了氢能储、运、加、用等各细分领域,而在氢能最为关键应用领域:储氢瓶上,中集亦有深度布局。

去年3月,中集安瑞科同与Hexagon成立合营公司,计划建立年产能约为10万个车载储氢瓶的生产线,不仅将国际领先的车载IV型储氢瓶国产化,也将成为能提供国产氢能IV瓶的厂商之一。

如果产能线顺利投产,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在10万辆,参考一辆车车载气瓶在3-6个左右,由此测算出储氢瓶年需求大概为30.95万个,那么中集有望在2025年实现占据储氢瓶市场约32.31%的市场份额,参考市场总规模,在未来该业务上中集有望收获百亿级营收。

冷链物流:伴随《冷链物流十四五规划》出台后,该领域已由新兴需求转变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刚性需求。根据规划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约为9154亿元,相比2020年提升140.89%,意味着冷链高端装备及运输将迎来重要发展期。

在技术端,中集集团已经成为行业标杆,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仅改变了以发泡材料为代表的大部分原材料都需要进口的情况,还创造性地用焊接技术替代了当时全球普通流行的铆接技术,彻底解决了冷藏箱因气密性和水密性不够导致的漏热问题。

比如无源制冷技术所依赖的相变材料,只要放在制冷设备里2-3个小时完成充冷后,放在保温箱里,就可以确保保温箱在24-48小时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完全切合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保温需求。

针对近几年兴起医疗疫苗需求,自主研发的医药保温箱采用了一种发泡成型的独特生产工艺配合相变冰排技术,可以满足多种温度区间需求,包括2~8摄氏度、15~25摄氏度、-15~-25摄氏度等疫苗的温度运输需求。

四、海工业务边际改善,未来发展或超预期

从财报来看,去年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的营业实现收入为54.4亿元,基本持平;净亏损20.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亏3.87%,但这其中含海工减值约15亿。

而针对此次中集集团海工业务的减值,笔者认为投资者应理性去看待。

(1)不影响现金流估值模型下的企业价值

首先,海工业务的计提减值并不影响中集集团现金流和估值,这是因为企业估值是DCF(自由现金流折现),减值作为会计上处理方式,意味着钱已经付出去,跟后面的现金流已经无关。

(2)业务已经改善

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海工高端装备制造能力,迅速迁移至海上风电装备及安装领域,年内已为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提供多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导管架、升压站等设备及服务,并成立海上风电运维服务公司,进入海上风场运维蓝海市场。

再从订单来看,截止到2021年年底,中集海工新签订单金额基本维持油气和非油气业务各50%的业务组合和产能布局,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17.6亿美元。其中海上风电订单金额占比24%,海上新能源业务已初现规模,未来发展或出现超预期。

(3)海工减值后的多个可期待的事件

中短期内减值空间较小。海工业务在历史上已做大额减值,累计约超过110亿,站在2021年的时点来看,减值更加谨慎。

后期经营成本及费用有压减空间:这次减值的好处是后续折旧变少,对于未来的经营利润产生正面影响。再加上2022年降息释放流动性,叠加公司整体经营质量的提升,预计整体融资成本有望下降,海工业务毛利率提高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在2022年油价上涨的背景下,海上油气开发回暖向好,对中集存量海工平台的租约询价增多,中集集团表示将着力提升在手平台合约率,并对低效资产进行处置,预计海工业务经营方面还会大幅减亏。

(4)利好资本运作

而这些信号或许也正说明了海工的重组道路已在路上,相信在未来其会有更大规模的战略投资者进入。

五、结语

巴菲特曾经用实际行动告诉投资者:最坏的时刻我们播种。在2008年,股神巴菲特将金融危机称作“经济珍珠港”,并用手中庞大的现金建仓,并表示:“现在的股价都显得十分合理,当其他人都感到害怕的时候,投资机会就已经到来。”

如果剔除海工减值影响,中集集团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也超过20亿人民币,结合上述分析,中集集团的股价或许是存在过度调整。

从中集集团的PE来看,AH股的PE(TTM)分别对应7.30倍、5.41倍,公司当前估值是周期股估值,已充分考虑集装箱调整的预期,而且暂未给其他新业务估值。

基于以上,这也充分表明公司明显处于低估区域,而且从其战略布局赛道高增速以及展现出来的潜力,其更彰显出穿越周期的竞争力。

股票的定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偏差经常存在,但市场最终会意识到这种偏差,并促使价格上升到反映其价值的水平上来。于中集集团来讲,价值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THE END
1.水产养殖合作协议书标准版.docx水产养殖合作协议书标准版.docx,水产养殖合作协议书 水产养殖合作协议 本水产养殖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由以下双方于_ _ _ _ _ _ _ _ _ _年_ _月_ _日签署。 甲方:琼海实达渔业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的: labuanfooddindustriassdnbhd 注册地址: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10/8033013037004100.shtm
2.水产养殖个人简历篇4:水产养殖个人简历 一、经营风险 (一)现实情况 从目前经手处理过的业务来看,此项贷款的申请人能够符合国家各项政策要求,具备一定的养殖经验,经营管理能力较强,且借款申请人经营项目已取得政府相关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经营管理合法规范。但该项贷款的借款申请人大多数仍然没有相关经营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fdbq4u5.html
3.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势技计划项目的通知(七)申报项目有合作单位的,应在附件中提交合作协议,协议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研究开发内容及分工、知识产权权属、经费筹措及资助经费分配等。 (八)区域发展项目、对外合作产业化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技术创新项目)、星火项目等4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方式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验收之后根据任务https://fzszyy.cn/show.aspx?Id=7861
4.2024版水产养殖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合同2篇.docx有限公司乙方:农业大学1.2合同双方法定代表人甲方法定代表人:乙方法定代表人:1.3合同双方住所地甲方住所地:省市县镇路号乙方住所地:省市县镇路号1.4合同双方联系方式第二条合同标的2.1科技创新项目名称“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2.2科技创新项目内容包括病害防控技术研究、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养殖环境改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3732945.html
5.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与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2021年9月22日上午,在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心沟)基地会议室,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与中心沟签订了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书,并向公司授牌“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和“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杨慧荣教授、水产养殖学专业主任但https://hy.scau.edu.cn/hysyzx/2021/0923/c14697a322595/page.htm
6.子公司与黑龙江东方红林业局签订生猪养殖合作协议的公告新浪财经“东方红”、“甲方”)在黑龙江省启动首个生猪养殖示范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额 约22.8亿元,项目分期进行,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或通过自筹等方式解决。 2、审议情况 公司于2016年12月10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 子公司与黑龙江东方红林业局签订生猪养殖合作协议的议案》,根据法律法规及 http://money.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002124&id=2922884
7.水产养殖电视节目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水产养殖电视节目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价格RMB 1888 服务形式PDF电子版 商业计划书简介 创意无价 商机无限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商业时代,每一个突破性的创意和技术的飞跃,都蕴藏着开辟 新市场、引领产业革命的潜力。对于创业者而言,如何将一个个独特的想法转化为切实可 行的商业计划,从而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并https://doc.mbalib.com/view/868766128d595befb2087ab0e59777ec.html
8.贵州台江与贵州民投集团签署总投资超20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近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县委书记陈震率队到贵州民投集团就双方“一揽子合作项目”具体事宜进行座谈,并现场签署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 座谈会现场 摄影 管弦 签约仪式上,台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德昭,台江县委常委、副县长邓春妮代表台江县人民政府;贵州民投集团董事长饶科亮、贵州民投集团旗下贵州三穗县兴绿https://gz.cri.cn/n/20220801/c099fc02-61bb-c515-baf6-ae3e7b91edc2.html
9.傲农生物(603363)公司公告主营业务: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鱼类养殖技术研究;牲畜饲养及销售; 农业观光旅游;牲畜饲养及销售,家禽饲养及销售,水产养殖及销售,农副产品加 工;餐饮服务;住宿服务;蔬菜、花卉、水果、药材的种植及销售。(依法须经批 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https://q.stock.sohu.com/cn,gg,603363,32043620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