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层面全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美好生活”建设,多项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不断发布推行,同时伴随人口老龄化、疫情、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重视,社会康养需求和市场消费急速膨胀,康养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风口,各方资本纷纷顺势而上,抢占市场。
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实施积极应对国家发展战略,发展康养事业和康养产业,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康养产业在各方资本的推动下由传统的单一养老业态向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延伸,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康养产品种类也不断多元化。
在此背景下,亿励盛康养发布《中国康养产业链图谱研究报告》,旨在对中国康养行业深入了解和研究。未来发展康养产业,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础,是应对中国社会结构新变化、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长久之计。
康养产业发展背景主要从政策背景研判和市场需求动态两部分内容来进行分析。
1.1政策背景研判分析
2021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标志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经成为中国人口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国家统计局发布公报显示,截止2022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老年人口的结构性发展,意味着我国将面临规模更大、程度更复杂的养老问题。这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养老事业的高质、高效发展,抑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好“养老”命题。
在乡村振兴和大健康战略背景下,康养产业在乡村的布局和发展将会极大推动乡村传统产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战略实施的“加速器”。乡村康养,是一个以健康产业为核心,集健康、旅游、养老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康养产业模式。本质上是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实施积极应对国家发展战略,发展康养事业和康养产业,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康养事业建设,将亿万家庭的“家事”上升为“国事”,多方向规划老龄化发展,出台多个政策保障民生,主要包括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规范、农村养老均衡发展、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支持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
1.2市场需求动态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康养只将康养局限在了养老的范畴内,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康养已经发展到了“泛康养”的概念。
康养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不同的年龄层有不同的康养需求,对康养的理解也不同。以儿童群体为例,除了儿童医药、儿童保健品、儿童健康用品之外,还有基础保健、小儿早教等产品可供开发。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群体,儿童、青少年、母婴,康养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同时随着不同年龄层人群的康养需求扩大和普遍化,康养旅游产品也会不断迭代更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康养产业正成为全新风口和热点!在未来20年,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大健康时代已全面来临。
2.1康养产业内涵
什么是康养?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且被广泛接受的界定。以下从学术界、产业界、行为学和生命学四个角度来说明。本研究选取产业界角度的定义,倾向于将康养等同于“大健康”,重点将“养”理解成“养老”,认为“康养”是“健康”与“养老”的统称。
2.2康养产业类型
2.3康养产业客群
从健康状况角度来看,早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亚健康人数比例约为中国总人口数的七成,不仅数量在持续增长,且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由此可见当今社会健康问题已日趋突出,而根据不同健康状况,可将人群分为健康、亚健康及病患三类。
不同的健康主题对应的康养需求也是不同的,对于健康群体而言,最主要的康养需求就是通过康养健身、度假休闲、文化研学,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对于亚健康群体而言,康养需求就主要集中在身心、情感方面的生态医疗、康复运动、心理咨询等。病患群体则更多地通过临床治疗和养护实现健康追求。
2.4康养产业图谱
本研究从康养产业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条上梳理出重点企业数据目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