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瑶族自治县高端康养综合体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由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由广西巴马深巴投资有限公司实施,根据巴政阅〔2020〕53号《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二十次城乡规划专门工作委员会会议》及巴阅〔2020〕34号《自治县城市规划评审委员会会议》精神,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进行公示,若有利害关系人及社会各界人士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书面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寿乡大道179号
公示地点:1.项目工程现场(巴马瑶族自治县高端康养综合体项目);2.住建局一楼通道;3.巴马政府网、电视台。
一、项目概况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98041.4㎡(折合147.06亩),土地批准用途:旅馆用地(包括餐饮设施、娱乐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出让土地年限:40年。
主要规划条件:
容积率:大于或等于1.5并且小于或等于2.0;建筑密度:25%-40%;绿地率:大于或等于35%;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40米(临盘阳河第一排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0米,临盘阳河第二排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5米);用地范围为梯形,南北向约226米,东西向约607米,总用地面积98041.4㎡(折合147.06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75254.34㎡,其中计容建筑面积约196082.80㎡,容积率为2.0,不计容面积为79171.54㎡,地上最高13层,最低1层。
二、规划方案设计
(一)规划依据
1.根据《关于巴马瑶族自治县2019年第一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巴住建函〔2019〕97号)。
2.根据业主提供的巴马旅游集散中心第二期项目规划红线图;
4.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规范、条例。
5.国家其他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设计技术规范
(二)总平布局总用地面积98041.4㎡(折合147.06亩),计容建筑面积约196076.65㎡,容积率为2.0,总体布局紧凑合理,建筑物与外部环境空间协调统一,人流、车流组织顺畅通过车行出入口和人行主入口的分开设置有效做到人车分流,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建筑布局犹如隐隐于山的传统民居及村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三)建筑设计
1.平面设计
本案功能分为四大区域:礼园,衡园,归园以及未园
礼园区域:礼园设置首层商业,11层商务酒店,酒店成院落布置,中心设置,餐饮,作为五星级酒店的延续和配套补充。
衡园区域:衡园区域:设置公寓式酒店,主要分为不同户型的标准养生单元。建筑以拆分体块为主将室外绿化渗透到室内。
归园区域:合院,主要以围合庭院布置方式为主。
未园区域:设置13公寓式酒店,设置2层商业,10~12层客房,两栋塔楼之间在多层的位置设置绿植平台,将绿化引向竖向。
2.立面与空间设计
礼园区域:参照传统瑶族民居进行色彩以及元素的处理,通过在酒店树立直板窗呼应瑶族建筑上部的竖向构件,同时在色调极富民族特色。
衡园区域:建筑通过景观轴线对公共绿色庭院空间的营造,犹如将建筑藏身于山林之中,营造悠然自得的氛围,同时通过不断地布置边庭,中庭将外部景观很好的延续到了建筑的内部,在交通上通过观景的风雨廊桥,营造架通道,既达到了人车分流,又可以快速联系各个组团。
归园区域:通过极具特色的传统地居民居元素的挖掘,复原真正传统生活方式回归心灵的栖息地。
3.剖面设计
礼园区域:商业建筑层高按4.8M设计,地下室层高4.5M
商务酒店层高3M。
衡园区域:一层商业层高为4.8-5.09M,公寓式酒店层高为3M。
归园区域:合院层高为3.6M。
未园区域:一层商业层高为4.8M,标准层层高3M。地下室层高4M。4.竖向设计
从规划道路标高分析,场地内地形起伏较大,在可建设坡度小于25°的范围内,建设难度较大,通过土方平衡处理,设计保留了部分山体。
5.无障碍设计(1)建筑单体出入口均设有无障碍坡道,所有人行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公共台阶处设计残疾人坡道。(2)建筑内设有无障碍专用卫生间、无障碍电梯。(3)总平及室外出入口附近设计无障碍停车位。6.场地设计场地整体较平整,竖向设计由建筑室外高点向南北向场地放0.5%放坡,整体标高高于西南侧道路标高,确保场地排水顺畅。7.人防设计地下室平时为停车库,战时为六级人员隐蔽部和物资库(人防地下室功能根据人防部门审批后再定),按计容面积的3%计算,
8.区重点推广九项技术专项说明本项目共采用了3项“广西建设领域重点推广技术目录(桂建科[2013]1号文件)”中的新技术,分别是:1.新型墙体材料及隔热保温技术:建筑外墙采用190厚页岩烧结多孔砖;2.建筑防水技术:在屋面做法中使用了反应粘结型高分子防水卷材技术;3.建筑节材技术:结构上使用新Ⅲ级钢(HRB400钢筋)。
(四)建筑消防设计
1.建筑耐火等级:本项目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2.总平面消防设计: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3.单体建筑消防设计:民用建筑间距除满足日照间距外,还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山墙之间间距均大于6-13米。
4.场地内建筑物的间距及与场地周边现有建筑的间距均满足消防要求。
5.人员疏散场地及人行消防通道的布置满足消防要求。
6.楼梯间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当楼梯间在首层通过门厅、通道或扩大前室进行疏散时,门厅、通道或扩大前室的隔墙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00h。楼梯间距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场地消防设计
7.总平面在基地内的地面环路可在建筑四周环通,作为消防环路,没有条件设环路的均在尽端设有15米×15米消防回车场地,可保证消防车辆通行。
建筑消防设计
(1)总平面布置上各建筑之间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所列的间距要求。
(2)利用区内道路系统兼做消防通道。均能便捷到达各建筑物的各个部位。通道净宽不小于4.0m。
(3)各建筑单体设计时,各种构件配件及建筑装修材料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选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以提高建筑自身防火性能。
本工程设计中消防楼梯的数量、间距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8.消防楼梯间在首层均直通室外,且与地下室用乙级防火门相隔并做明显标志。客房与商业部分分的疏散楼梯均独立设置、独立疏散;消防电梯均从地下一层直通至顶层,并设有消防集水坑。
(五)建筑节能设计
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J/T45-042-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5/029-2016)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建筑总平面布置:
(1)朝向:建筑朝西南、东北向。建筑沿道路方向成条形布置,体现南方建筑遮阳及通风的特点,有效减低建筑能耗。
(2)自然通风:建筑前后无遮挡,各朝向外窗开启面积满足规范要求,自然通风效果良好。玻璃幕墙透明部分的开启面积不低于10%,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5%。
(3)总平上通过设置景观绿化,可实现改善整个项目的微气候。
外围护结构主要节能措施:
(1)屋顶: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自熄型);
(2)外墙:采用200厚烧结页岩多孔砖+无机保温砂浆;
(3)透明外门窗:采用铝合金型材,外窗玻璃采用6+12A+6厚白色透明Low-E中空玻璃(传热系数K=4.0W/(㎡·K;本身遮阳系数SC=0.75)。
《广西建设领域重点推广技术目录》新技术应用情况:
1)建筑防水技术:在屋面做法中使用高分子防水卷材;
2)建筑节材技术:结构上使用新Ⅲ级钢(HRB400钢筋);
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本项目采用太阳能热水。
建筑节能措施:
雨棚的设置对建筑平面形成一定的遮阳效果。
建筑围护结构按照计算,合理设置保温层。
(六)绿色建筑设计
1.编制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2)《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9》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7)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45-042-2017)
2.设计目标
基本级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设计具体措施
本项目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标准中的全部控制项的要求。
(七)智能设计
本工程拟按照四个组团不同的智能化需求设置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