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齐飞环字[2018]02号签发人:李英福
关于《发布赣州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特此通知。
赣州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08日
目录
1.总则……………………………………………………………………………………5
1.1编制目的……………………………………………………………………………5
1.2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5
1.3工作原则……………………………………………………………………………8
2.公司基本情况…………………………………………………………………………9
2.1公司概况……………………………………………………………………………9
2.2公司风险源基本情况…………………………………………………………………10
2.3.生产区风险源基本情况………………………………………………………………10
3.风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12
3.1风险源识别……………………………………………………………………………12
3.2危险、有害性分析……………………………………………………………………13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13
4.1建立应急组织体系……………………….…………………………………………13
4.2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13
5.预防与预警……………………………………………………………………………………17
5.1风险源监控……………………………………………………………………………17
5.2预警行动………………………………………………………………………………17
5.3报警、通讯联络方式…………………………………………………………………19
6.信息报告………………………………………………………………………………20
6.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20
6.2事故报告基本要求与内容…………………………………………………………20
7.应急响应与措施……………………………………………………………………………21
7.1分级响应机制.…………………………………………………………………………21
7.2应急措施.………………………………………………………………………………23
7.3应急监测…………………………………………………………………………………27
7.4应急终止………………………………………………………………………………28
7.5应急终止后的行动.……………………………………………………………………28
8.后期处置……………………………………………………………………………………29
8.1善后处置.………………………………………………………………………………29
9.应急培训与演练.…………………………………………………………………………29
9.1培训.……………………………………………………………………………………29
9.2演练………………………………………………………………………………………30
10.保障措施…………………………………………………………………………………32
10.1经费及其他保障………………………………………………………………………32
10.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2
10.3应急队伍保障………………………………………………………………………32
10.4通讯与信息保障措施………………………………………………………………32
10.5医疗急救保障………………………………………………………………………32
11.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33
11.1预案评审.…………………………………………………33
11.2预案备案…………………………………………………33
11.3预案发布与发放……………………………………………33
11.4应急预案的修订……………………………………………33
11.5应急预案实施………………………………………………34
附件:
附件一: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
附件三: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及义务消防队员名单
附件四:地理位置图和企业紧急疏散指示图
附件五:应急响应行动程序
附件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报告流程图
附件七:厂内应急设备设施及物资清单
附件八:公司危化品事故的处置方案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体现“救人第一、环境优先;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根据本公司稀土金属湿法冶炼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在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和降低财产损失,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做到事故发生时应急措施稳健有序,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1.3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最大程度地预防、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统一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组织协调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
2公司基本情况
2.1公司概况
赣州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07年6月成立,地址在定南县富田工业园工业大道富工一路。主要从事钕铁硼废料加工、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产品的生产经营。
公司厂区东南距10m为富工一路,东为赣州三友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东南距200~500m为恩荣村余屋村小组;南面为工业大道;西距200~500m为恩荣村张屋村小组;北面为林地,东北面紧贴赣州鑫磊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本公司产生废水排入下历河,本公司排污口下游无饮用水源取水口。
本公司厂区位于定南县中部低丘带地势平坦区,周围地形为侵蚀堆积阶地地形,地层第四纪发育齐全。本区主要为上更新纪地层,上部为棕黄色、枯黄色不清晰的网纹状亚粘土、亚砂土,粘结性较好,含铁、锰质较高。亚砂土含石英、云母、长石等,结构较松散,厚度3.3~10.56m;下部褐色砂砾层夹薄层细砂层,卵石、砾石、砂分别占35~45%、27.3%、8~25%;地表出露主要是第四纪红土。
定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级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达293天。年平均气温为18.8℃,其中最暖年为19.3℃,最冷年为18.1℃,。温差比较稳定,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609.3毫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年明显。同时季节分布亦不均衡,3-6月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雨量多,形成明显的雨季,10-12月降雨量最少,形成旱季。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值为80%。
本企业最终纳污水体为下历河。河道多年平均流量约3m3/s,流速1m/s,河宽约10~27m,水深1m,坡降0.543‰。
2.2公司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2.2.1公司正常生产所需主要原辅材料情况见表2-1:
表2-1主要原辅材料情况表
类别
名称
规格、指标
消耗量(t/a)
最大贮存量(t/d)
运输和包装
毒性、危险性
原料
钕铁硼废料
见表3-2和
表3-3
4000
200
汽车运输、袋装
无毒、可燃
辅料
氢氧化钠
工业级
270
60
汽车运输、罐装
腐蚀性
草酸
99%,工业级
150
10
碳酸氢钠
1600
100
盐酸
31%,工业级
4030
56
腐蚀性、
易燃
片碱
1100
30
P507
12
2
汽车运输、桶装
无毒、易燃
煤油
20
活性炭
0.1
硫化钠
1
0.5
硫酸亚铁
98%工业级
双氧水
15
无烟煤
见表3-5
720
汽车运输、散装
对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辨识要求及所列的危险物质,本公司无重大危险源。
2.2.2公司生产工艺流程
图例:
废水
废气
噪声
废渣
萃取分离
P507、煤油、液碱
液碱
盐酸、水
富铽料液外售
蒸汽
水
压滤机过滤
滤
液
酸溶
粉碎球磨
空气氧化
酸溶渣
稀土沉淀
锅炉
洗涤
过滤
灼烧窑焙烧
稀土氧化物
G6
沉淀物
钴沉淀
碳酸钴
镨钕、钴料液
镝料液
母液
钴料液
镨钕料液
回酸溶工序
G5
G1
G3
G2
W1
G4
W2
W3
W4
图3-1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2.2.3满负荷生产工况时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1、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外排量
本项目各主要污染的总量指标见表2-2。由表2-2可知,本项目建成投产后CODCr、NH3-N、SO2和NOx排放量分别为2.07t/a、0.07t/a、4.92t/a和2.76t/a,小于赣州市环保局和定南县环保局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值。
表2-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总量指标表(单位:t/a)
污染物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
控制指标
CODCr
10.89
8.91
2.07
NH3-N
0.098
0.059
0.07
SO2
15.41
10.75
4.92
NOx
3.82
1.06
2.76
3.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3.1环境风险源识别
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确定下述区域为危险目标:
1)盐酸储罐区和液碱储罐区;
2)萃取有机溶剂存储桶;
3)钕铁硼原料专用库;
4)萃取车间。
3.2危险、有害性分析
3.2.1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
生产过程中、酸碱储罐区卸料、管道软管的连接在作业过程中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往往造成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
供配电系统故障,主要包括变压器爆炸着火、油开关短路和电缆着火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腐蚀造成事故;管线作业不当时,可能导致泄漏事故;明火维修作业时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产生严重的后果。
3.2.3危险识别结果
3.2.3.1重大危险源识别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所界定的有毒危险性物质、易燃危险性物质和爆炸危险性物质可知,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挥发产生的氯化氢属于一般毒性危险物质。根据重大危险源定义计算可知,本项目生产区的氯化氢产生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2.3.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本企业在做好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将风险事件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对区域造成的影响可控制在局部范围内。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4.1依据突发环境事故的类别、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的级别的评估,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总指挥:李英福
副总指挥:饶征
成员:李文华、邹明星、罗正新、余敏贵、林忠柄、廖德平、
叶保华、赖志福
当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以指挥部为中心,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如总指挥不在企业时,副总指挥全权负责指挥工作。
2、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企业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指挥部人员职责
(1)总指挥—总经理组织指挥全企业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与环保、安监、海事、消防等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并指挥启动公司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副总指挥—副总经理
协助总指挥负责救援具体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想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技术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3)生产安全主要负责人
--负责事故应急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调度工作;
--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协助副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任务的指挥,可以对公司内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进行调动;
--负责指挥事故的报警、情况通报、事故处理工作;
--负责指挥事故的现场及有关有害物扩散区的清洗、监测、检查工作,污染区处理直至无害。
(4)保卫科
--负责指挥因突发环境事故造成的火灾灭火、现场救助。
--负责事故现场划定禁区的警戒指挥工作,维护治安保卫。
--负责对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公司内道路交通管制工作,协调人员紧急撤离的安全疏散工作。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
(5)采购部
--负责指挥抢修救援物资的供应调配工作。
4.2现场指挥机构及职责
在发生突发环境事故,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现场协调组、人员抢救组、医疗救护组、现场警戒组、物资保障组、工艺控制组、技术监督组、工程抢险组、公共关系组等9个工作组。
指挥部成员:
(1)现场协调组
组长:李英福
成员:饶征
职责: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各工作小组的协调、指挥工作、负责应及时环保应急措施的实施。
组长:李文华
成员:曾俊东钟春平黄建文
职责:负责接到通知后迅速到指挥部报到。负责灭火方案和制定、灭火人员的组织、火势控制直到火灾完全被扑灭以及抢救任务、控制事故蔓延。负责事故的堵漏、抢险、抢修工作。
(3)现场警戒组
组长:罗正新
成员:赖志强、徐向勇、赖燕华
职责:负责现场治安、交通管制、设立警戒、人员疏散工作。
(4)技术监测组
成员:曾俊东、曾英
职责:负责污水排放废水监测工作。
(5)工艺控制组
成员:王翎、叶保华、廖德平、赖志福、廖开华
职责:负责从工艺方面对事故采取控制措施,并配合工程抢险组实施堵源工作。
组长:邹明星
成员:余敏贵林忠柄练铁民
职责:主要任务是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物资、车辆调配,负责伤员抢救,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及送院治疗工作;负责消防器材、救援物资及设备抢救物资的供应工作。完成应急指挥部布置的其他任务。
(7)工程抢险组
组长:黄建文
成员:廖运平、李传宾、李友勤
职责:负责现场的应急电源、照明的安装供送;并在工艺控制组的配合下,实施堵源工作。
(8)公共关系组
成员:铙征、李文华
职责:负责对内对外信息公告工作,并做好外部支援力量的引路工作。
5.预防和预警
5.1环境风险源监控
公司有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配备完善消防系统,设有固定泡沫灭火系统。各重点部区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系统、以及水消防系统和干粉灭火器等。
5.2预警行动
5.2.1一级预警
一级预警为已发生火灾爆炸和大面积泄漏事故,泄漏已流入水域或扩散到周边社区、企业;造成的泄漏公司已无能力进行控制。
5.2.2二级预警
5.2.3三级预警
1)设备、设施严重故障,将会导致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
2)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火灾迹象的;
3)可燃气体检测系统发出警报;
4)遇雷雨、强台风、极端高温、汛涝等恶劣气候;
5)其他异常现象。
5.2.4预警方式
预警方式依据初步判断的预警级别,采用以下报告程序:
5.2.4.1一级预警
5.4.2.2二级预警
现场人员向安环部门报告,由安环部门负责上报事故情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宣布启动预案。
5.2.4.3三级预警
5.2.4.4以上预警信息报告通知,遇非工作日时,通知值班人员,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和有关人员。
5.3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5.3.1内部信息报告与通知
2)公司有关应急指挥成员的手机实行24小时开机,发生紧急情况时通过手机联系,传达有关应急信息和命令;
4)事故信息通报:发现事故信息人员向调度或部门负责人报告,接报人向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报告、通知安环部,指挥现场处置,总经理或安环部视事故程度、应急等级发出应急救援指令,提车应急响应建议措施,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6.信息报告与通报
6.2事故报告基本要求与内容
6.2.1火灾报警基本内容
1)单位名称、地址
2)火灾发生地点、燃烧物质与面积;
3)有无人要伤亡与被困人员;
5)报警时应使用普通话。
6.2.2内部报告基本内容
2)事故类型:火灾、中毒、泄漏等;
3)有无人员伤亡与被困人员;
4)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6.2.3政府部门报告基本内容
3)事故伤亡情况、严重程度,有无被困人员;
4)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将要采取的措施;
5)事故可能的原因和影响范围;
6)需要增援和救援的需求;
7.应急响应与措施
7.1按照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应急响应所需资源,将事故应急响应分为一级应急状态(重、特大事故),二级应急状态(较大事故),三级应急状态(一般或轻微事故或事件)。
7.1.1一级响应(全体应急预案)
7.1.1.1一级应急状态
1)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与储罐区一般火灾事故;
2)多人伤亡、中毒和触电事故;
3)化学品污染水域或严重污染土壤事故;
4)其他事故发生后,后果可能继续扩大的;
5)遇需要全体人员疏散撤离和影响周边社区或企业的事故或事件。
7.1.1.2一级应急响应指挥
1)一级应急响应指挥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执行;
2)总指挥不在时,依序由副总指挥、生产部经理、安全部经理、当班调度执行;
4)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移交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火灾时再公安消防部门到场后移交消防部门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
7.1.2二级响应(现场应急)
7.1.2.1二级应急状态
1)储罐区以外场所小面积初期火灾事故;
2)个别人员伤亡、中毒和触电事故;
3)接台风预警或遇突发性恶劣气候时;
4)遇需局部人员撤离的事件。
7.1.2.2二级应急响应指挥
二级应急指挥由现场指挥组成员执行,依序由生产部经理、安全部经理执行,非工作日期间由调度或综治办人员执行。
7.1.3三级响应
1)小型火警;
2)可能发生小范围或有少量化学危险品泄漏事件;
3)人员轻微伤害事件;
4)一般保安事件。
三级应急指挥由值班调度指挥,初期的指挥由班长/安全员,或现场在场最高职务人员组织指挥应急处置。
7.2应急措施
7.2.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7.2.1.1储存区火灾、爆炸应急处置
2)就近人员立即抢救或搜寻可能的受伤、被困人员;
3)发现者向总经理报告,总经理接报后立即向公安消防队报警,并向公司应急指挥报告;
4)当班人员立即启动冷却水泵和泡沫喷淋系统,对仓库实施泡沫灭火;
5)防火堤内如遇到有流淌火时,视情组织人员就近在泡沫消火栓处敷设1-2支泡沫枪喷射泡沫扑救;
6)检查事故区污、雨排水阀和闸,确认处于关闭状态(视堤内污水与消防水情况及时开启污水阀排至污水池);
7)检查封堵防火堤的泄漏孔洞,用砂土封堵,防止污水与受污染消防水外溢;
8)遇有物料泄漏时,视不同物料性质,及时组织人员用围油或化学吸液棉、砂土围堵或引至安全场所和容器;
9)公安消防队到场后,由消防指挥员指挥火灾扑救,公司抢险人员协同扑救;
10)遇着火源离临近周边企业较近,有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时及时通报周边企业,告知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
11)遇火势无法控制,着火有迹象发生爆炸时,及时疏散撤离所有人员。
7.2.1.2车间火灾处置
1)确认起火地点或位置;
2)按报告程序报警;
3)就地使用现场与附近灭火器扑救;
4)转移重要物资、易燃、可燃物质,保持消防救援通道畅通;
5)如有人在建筑物内时,须在安全的条件下组织搜救或通知消防人员搜救,遇有受伤,应及时抢救伤员;
6)火势较小时,就地使用灭火器灭火,组织人员集中周边移动灭火器协同扑救;
7)火势威胁工艺设备、管线和建筑物时,实施冷却,组织人员操作启动就近泡沫灭火系统,敷设水带、泡沫枪,喷射泡沫扑救;
8)检查、关闭现场周边雨排水阀和闸,打开排污阀;
9)遇火势无法控制,及时疏散撤离所有人员。
7.2.1.3废水泄漏应急处置
1)停止作业,关闭有关机泵、阀门;
2)按报告程序报告;
3)控制一切火源,在变电所切断泄漏区域电源;
4)派员检测泄漏成分、农地;划定警戒区域,疏散无关车辆、人员,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5)准备效仿器材,设备,做好扑救准备;
6)检查污、雨排水阀和闸,确认处于关闭状态;
7)组织人员盛接回收泄漏物,使用堵漏工具、材料控制泄漏或倒灌;
8)检查堵漏防火堤孔洞,防止外流;
9)泄漏控制后,冲洗清理现场。
7.2.2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对废水泄漏的应急处置,应注意根据其所含化学物质危险特性,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具体参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泄漏应急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置。
1、现场应划定警戒区域,派员警戒组织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
2、现场人员必须佩戴相应有效的防护器具;
3、有影响临近企业时,及时通知,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4、需要时,向临近企业请求设备、器材和技术支援;
5、必要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增援;
6、现场清理泄漏物料时:
1)将冲洗的污水应排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危险固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2)清理时可咨询有关专家,以决定安全和最佳方法后进行,必要时由具备资质的清洗机构清洗;
7.2.3现场急救与紧急处理
7.2.3.1中毒时的急救处置
1)吸入化学品气体中毒时,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场所,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冬季应注意保暖,送医院治疗;
2)沾染皮肤时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清水冲洗;
3)溅入眼睛时,用清水冲洗后,送医院治疗;
4)口服中毒时,如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
5)急性中毒时为防止虚脱,应使患者头部无枕躺下,挣扎乱闹时,按住手脚,注意不应妨碍血液循环和呼吸,送医院治疗;
6)神志不清时,应使其侧卧,注意呼吸畅通,防止气道梗阻,送医院治疗;
7)呼吸微弱或休克时,可施行心肺复苏术,回复呼吸后,送医院治疗或请求医院派员至现场急救。
7.2.3.2外伤急救处置
1)一般外伤:脱离现场,清楚污物,止血包扎,需要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2)骨折时用夹板固定包扎,移动护送时应平躺,防止弯折,送医院治疗。
3)遇静脉大出血时及时绑扎或压迫止血,立即送医院救治。
7.2.4现场保护
1)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期间,由治安组组织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部门、岗位实行警戒,未经应急指挥部批准,所有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
3)事故现场拍照、录像,除事故调查管理部门或人员外,需经总指挥批准;
4)事故现场的设备、设施等物件证据不得随意移动和清除,抢险必须移动时需做好标记。
7.3应急监测
物料泄漏,造成大气、水的环境污染,由安环部负责,联系当地环境监测站,对事发区域进行监测。
监测因子:泄漏物料和可能伴生次生的有毒有害物品。
水监测断面:根据物料泄漏量,物料特性等具体确定。
水监测频次: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直到恢复正常。
7.4应急终止
应急结束条件
1)火源已得到控制,扑灭,现场检查确认无残余火种、热源,无物料泄漏;
2)受伤人员已得到有效的救治,失踪人员已确认查实;
3)现场事故设备、设施、建筑已检查确认无危险隐患或可能发生次生危害;
4)泄漏物已得到控制,现场经检测无有毒有害气体。
7.5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清洗;
3)事件情况上报事项;
5)事件原因,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6)应急过程评价;
7)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
9)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8.后期处置
8.1善后处置
由公司善后处理小组负责对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工作。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生态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9.应急培训与演练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9.1培训
9.1.2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1)危险重点部位的分布与事故风险;
2)事故报警与报告程序、方式;
3)火灾、泄漏的抢险处置措施;
4)各种应急设备设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与正确佩戴;、
5)应急疏散程序与事故现场的保护;
6)医疗急救知识与技能。
9.1.3员工与公众的培训
1)可能的重大危险事故及其后果;
2)事故报警与报告;
3)灭火器的使用与基本灭火方法;
4)泄漏处置与化学品基本防护知识;
5)疏散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6)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9.1.4应急培训要求
1)针对性:针对可能的事故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人员予以不同的培训内容;
2)周期性:公司级的培训一般每年一次,部门与功能性的培训每季一次;
3)真实性:培训营贴近实际应急活动。
9.2演练
9.2.1演练方式
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综合演练三种。
9.2.2演练组织与级别
9.2.2.1应急演练分为部门、公司级演练和配合政府部门演练三级;
9.2.3演练准备
9.2.3.1演练确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制定演练方案,按演练级别报应急指挥负责人审批;
9.2.3.2演练前应落实所需的各种器材装备与物资、交通车辆、防护器材的准备,以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9.2.3.3演练前应通知周边社区、企业人员,必要时与新闻媒体沟通,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9.2.4演练频次与范围
9.2.4.1车间部门演练(或训练)以报警、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紧急疏散等熟悉应急响应和某项应急功能的单项演练,演练频次每年4次以上;
9.2.4.2公司级演练多以多个应急小组之间或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协调进行的演练与公司级预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以上;
9.2.4.3政府有关部门的演练,公司积极组织参加。
10.保障措施
10.1经费及其他保障
财务部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确保事故应急处置装备的添置、更新及紧急购置的经费。
10.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公司根据事故应急抢险救援需要,落实配备消防、堵漏、通讯、交通、工具、应急照明、防护、急救等各类所需应急抢险装备器材。
10.3应急队伍保障
10.3.1公司组建应急抢险救援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与训练及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10.4通讯与信息保障措施
10.4.3各应急部门主管或主要应急负责人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号码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行政办公室。
10.5医疗急救保障
10.5.1行政办公室负责落实与地方医疗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的应急医疗救援协议的签订,落实急救药箱药品,急救器材的配备与更新。
10.5.2安全科落实组织现场应急人员与医疗急救人员定期的医疗急救知识与技术的培训。
11.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11.1预案评审
11.2预案备案
公司应将最新版本应急预案报当地政府环保管理部门或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11.3预案发布与发放
1)公司应急预案经公司安全工作组评审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应急预案的统一管理;
3)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
4)应发放给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岗位;
11.4应急预案的修订
11.4.1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1)危险源发生变化(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位置);
2)应急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
3)应急装备、设施发生变化;
4)应急演练评价中发生存在不符合项;
5)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11.4.2应急预案更改、修订程序
11.4.3预案修订应建立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页码、内容、修改人)。
11.5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图
廖运平
李传宾
林忠柄
练铁民
黄建文
赖志福
廖开华
廖德平
叶保华
王翎
曾俊东
曾英
余敏贵
李友勤
李文华
饶征
徐向勇
赖志强
钟春平
机构名称
应急职务
姓名
公司职务
手机
应急指挥中心
总指挥
李英福
总经理
18979723766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
18907978905
消防组/抢救抢险组
组长
安环部长
13979755283
组员
保安
13576682194
机修工
15179780978
安环部职员
18170751698
后勤保障组
邹明星
行政部长
18370989045
采购部经理
13576674300
仓储部长
13870722268
17770773291
事故处理组
罗正新
生产部长
13767715862
车间主任
15870730972
18370490189
13479928009
王鸰
工艺操作员
15970176058
序号
性别
对内职务
岗位
是否培训
男
队长
安全主管
是
副队长
3
女
4
队员
5
6
7
8
9
李剑
叉车司机
黎春祥
质检部部长
11
黄细明
质检部职员
13
外部应急救援人员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或人员
火警
119
急救
120
定南县环境保护局
0797-4296123
定南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0797-4291383
定南县人民医院
9797-4298120
定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0797-4291115
定南县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定南县消防中队
0797-8335119
赣州市消防支队
0797-8158805
赣州市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0797-8391111
红色箭头所示为紧急疏散方向
值班室
突发应急事件发生
应急办公室
应急监测设备准备
发生起因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可能影响
向上级应急办报告情况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赶赴现场
应急装备准备
车辆人员准备
成立应急指挥部
判断预案等级逐级上报
处理结果上报
核实进行(协助)处置
各应急分队赶赴现场
应急信息上报终止
设施名称
所在位置
规格、型号
数量
责任人联系方式
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
中控应急物资柜
6.8L海固RHZKF6.8/30
橡胶耐酸碱工作服
Microgard微护佳
防毒面具
3M6200
安全面罩
CKTech./成楷科技CKL-31172
护听器
3MH6A
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M1621
橡胶耐酸碱手套
ANSELL/安思尔
安全带
独行客sk80单绳1.6米
带喷淋洗眼器
分布于各个车间
带喷淋式洗眼器
应急灯
办公楼、合成楼、后处理车间、危化库等厂区所有建筑物
展元照明KH-ZFZD-E1W-668、
威泊尔GQ-ZFZD-E3WB
防爆对讲机
中控室
TC-700EX
手提应急照明灯
保安室
雅信YX-9803
急救药箱
355×200×220(MM)
14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合成车间
MF/ABC5
28
单栓室内消火栓
合成车间1-2层
SNW65-I-H
16
合成车间3-5层
SN65
17
后处理车间
46
18
消火栓箱
19
罐区
MF/ABC8
移动式泡沫车
Q=0.5m3,流量4L/S
21
罐区泵房
5KG磷酸铵盐
22
危化库
MF/ABC4
23
发生事故时,要做到边行动边报告,指挥人员应迅速组织力量和确定具体事故的处置方案、实施救援行动,按预案的要求尽快完成各项抢险措施,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②以上现场人员应立即把事故目标、地点、泄漏量等情况简要向公司值班调度员、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安全环保负责人报告。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和公司调度员应分别如实记录接警情况。
(一)盐酸泄漏事故的处置方案
(1)立即切断通往泄漏地点的动力源(电源、气源等)。
(2)迅速组织员工撤离事故危险区域,维护好事故现场和秩序。
(3)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穿好防护服和手套,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砂土、干燥石灰混合,然后收集到处理场所处置。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污水放入废水系统,用碱类中和无害后达标排放。
(4)若盐酸与眼睛、皮肤接触,立即用现场自来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后,用2%碳酸钠冲洗,然后及时就医。
(二)液碱泄漏事故的处置方案
(2)迅速组织员工撤离事故危险区域,维护好事故现场和秩序;
(3)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穿好防护服和手套,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大量水冲洗现场,污水放入废水系统,用稀酸类中和无害后达标排放。
(4)若液碱与眼睛、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后,用2%硼酸冲洗,然后及时就医。
(三)危险化学品灭火一般原则
危险化学品类别
灭火基本方法
水溶性液体
水、泡沫、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干砂
非水溶性液体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干砂;密度小于1时,用水灭火无效
与水不发生反应的固体
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干砂;高温熔融状态下的易燃固体,柱状水会引起沸溅或爆炸
自燃化学品
干粉和干砂,禁止用水或泡沫
遇湿易燃化学品
有机过氧化物
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
爆炸品
雾状水,禁止用砂土压盖
易燃气体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不能熄灭燃烧的气体;把容器搬到空旷处;在安全距离内喷水冷却容器和防护周围设施。